我在江湖做女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弓诚
这方世界虽然极其稳定,但是命运投注的信仰并不多,因此上限也是极其有限的,相应的,杨伊能用出的手段也被收到了限制。
……
看起来如今的情况很急,但是杨伊却不急,而是仍旧在这个小院落端坐着,在此时已经被收拾听话的那些宫女和太监们按着杨伊的吩咐,不断的拉着新人加入,然后接受杨伊赐予的“福报”。
乾清宫的崇祯此时还不知道,皇宫中的一大片区域已经变了天了,王承恩陪着崇祯到了后半夜,听着钦天监的那些云山雾绕的话,他是听不懂的,但是也知道这些人其实一点本事也没有的。
不过,崇祯好像是寻到了一丝安慰之后,赐金退下,就挥挥手让王承恩自处了,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太监中也是二号人物,加上很得崇祯的信任,实际上应该是权势最大的人物。
出得乾清宫,就看见自己的一个干儿子此时在宫门旁守着,看到王承恩过来,这个太监立刻走过来,看着身形稍微有些颤抖。
王承恩在夜色中没有注意到异常,就是注意到其实也不管用了,因为此时几个他的“亲信”都已经到了他的身边。
“启禀公公,公主那边有些动静……”
说的话有些颤抖,那名太监想要多说些什么,不过,想起那种渗入骨子里的痛苦,却是不敢多说什么。
多事之秋;王承恩也知道现如今的世道艰难,只以为他们是冷的,或者是害怕了,并没有深究,只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就转向公主所在的那个院落。
临到近前,王承恩可以看到公主的院落中此时灯火通明,崇祯是极其节省的,若是平常,宫中所有的院落基本都是在黑暗中的,更不用说公主这里了。
朱微娖就算得宠,上面还有太子,还有皇后,轮不到一个公主享受的,再说,公主也没有财力和份额……
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灯火通明的院落中,竟然没有声响什么时候公主府管辖的这么严了
虽然感觉到了一丝不对,但是忙碌了一天的他,很是疲惫,只是稍微迟疑了下,看到身边的护卫和亲信太监都在,就迈入了公主府中,然后他就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公主的这处院落说大不大,但是也不算小,约有个三五百平米,此时,院落中跪满了人,只是一扫,王承恩估摸着可能有千人了。
整个宫中总共才多少人这里就聚集了千人!
王承恩看见了杨伊坐在一张宽椅上,扫了他一眼,这不是公主,王承恩此时心中泛起了一丝寒意,那种眼神,生杀予夺,就是崇祯身上也不多见的,而这却是帝姬随意一眼就拥有的威势。
痛!痒!麻!酸……
五味俱全,王承恩这一瞬间仿佛感受到了地狱的滋味,眼前的天地晃晃悠悠,他忍受着种种难以忍受的滋味,但是却不能昏迷,此时心头上像是有人再说话。
“本宫得九天玄女传道,今日终有所成,请卿一试。”
仔细听了三遍,才听清了,然后身上的感觉也全部消失不见,睁开眼来,仍旧是那般诡异的景象,但是此时本欲呵斥的王承恩也明白了几分缘由。
杨伊很精神,凭借她如今的修为,就是一年不睡也没什么,而这些被她“生死符”逆转了生死的这些人,如今的精力,一晚上不睡也是没什么关系的。
只是简单的一个手段,王承恩就在
第703章 夺权
;
“你这妖女!”
这是崇祯被噩梦惊醒之后,说出的第三句话,只是睡了两三个时辰的时间,竟然就变天了,这是他临睡前绝对没能想到的。
他做了十七年的皇帝,整个京城不说全部掌握,但是也不会被杀到头上才知道的。
大明朝的皇帝长寿的并不多,朱由检当皇帝的年份并不算短,十几年的皇帝,这个职业也算是资深经历了,但是今日经历的,却是亘古未有。
在被噩梦惊醒的时候,崇祯就感觉不对劲了,这是一个资深职业的直觉,也是天色大亮给他的提示,虽然睡得晚,但是以往他可是起得早,贴身服侍的太监不敢不叫醒他的。
“王承恩呢”
“皇爷息怒,王公公马上就到了。”
看着稍微有些陌生的太监,是的,没有宫女只有太监了,这是因为宫女都被安排着安顿后宫去了,没眼力劲的在这后宫中还有很多,如今需要她们安分一些。
政变!崇祯很明白如今的处境,看着眼前太监不软不硬的态度,心中已然是怒极,但是扔就被他压了下去,他想不出,如今这政变为何会发生
任何事情都是有预兆的,不是孤立的,而政变这种事也是如此;宫中守卫森严,如今也不是刚登基之时,内外交困,太子也没有到培养势力的年纪,按说,不应该会有政变的!
王承恩连滚带爬到了朱由检跟前,正要分说,此时崇祯就是一脚踹来,王承恩不闪不避,这是一个家奴的基本素养。
不过崇祯这一脚并没有踢下去,而是僵住了,一股极其轻柔的风吹来,吹着崇祯,直接把他吹坐到在椅子上。
妖法
崇祯还来不及犹疑,这时,一副戎装的杨伊已经走了进来,看到崇祯,拱拱手为礼,然后随意的说道:“父皇,本宫夜梦玄女传道,今特来收拾我大明江山社稷,有所得罪,父皇海涵。”
朱由检对着这个陌生的女儿喊出了“妖女”二字作为评语,按说圣天子百灵扶助,万法不侵的,如今被杨伊轻易的挥挥手就给制住,这场面很令人震惊。
“母后,皇兄,还请照看父皇一二……”
这时,被几名宫女挟持着,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都一同被“捉”来了,杨伊轻轻一挥手,该退下的就都退下了,王承恩奉命去布置朝堂,还没得将那些朝臣一网打尽呢。
“悔不该早日南迁……”
杨伊毫不避讳的就在崇祯面前发着号施令,来来往往的,最起码是把皇宫给占住了,崇祯看着杨伊就要去往朝堂,他不知道杨伊用了什么手段,但是此时却是叹息一句。
这时,杨伊回头冷笑着说道:“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看着杨伊停下脚步,崇祯微微一怔,他说话的声音极小,就是旁边的太子朱慈烺和周皇后都不见得能听清楚。
“自然是南迁之事了!”杨伊看着崇祯,心中却也是叹息,让帝王抛弃都城,这是极其难的,史上唯有唐玄宗一帝而已,崇祯却是没这个魄力的。
“怎会来不及”朱由检说着话,心下却是一沉。
“居庸关已失!”
“怎么可能……”朱由检的声音有些颤抖,“唐通有数千兵马,居庸关上原本还有一些守军;而且居庸险要,只要努力坚守,闯贼根本打不破的。”
看着崇祯还是有些幻想,杨伊直接就说道:“唐通、杜之秩已经开关降贼!居庸关失守的塘报一会应该就到了,而明天闯逆大军就会兵临京师城外,然后,京师就将陷落!”
“这,这,这……”朱由检闻言,此时整个人都在发抖,“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不过他心里面却很清楚,杨伊并不是诓骗他的,这绝对是可能的!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关还有什么降不得的
而最可怕的,则是朝廷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募兵和犒赏将士来守京城了;大明朝的军制早就名存实亡了,二百多年下来,卫所兵的土地都不知去了哪儿军户上层成了地主,下层成了佃户,也都不可能负担兵役了。
所以在如今,朝廷就得花钱打仗了,没有钱,就没有兵……哪怕北京城内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壮,但是也不会为朝廷所用!
杨伊此时毫不客气的继续给朱由检伤口上撒盐,“父皇,居庸关会不会降,一会就会知道了;这居庸关一丢,闯逆就该包围京城了,这京城能不能守,你都做了十几年的皇帝了,肯定比本宫清楚的。”
“朕还有辽东铁骑!”朱由检也只是被打击了一下,立刻就恢复过来,并且色厉内荏的说道,“只要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到,京师就能安然无恙了,到时候,你这妖……”
杨伊哼了一声,直接打断了朱由检的话:“父皇还指望着吴三桂呢本宫可是知道,父皇在前些日召见吴襄时,辽东那边可是怎么说的需饷百万!父皇要是能拿出一百万,吴三桂的三万大军早就该到了。
父皇是十日前都已经下旨弃守宁远了吧这召吴三桂率部入卫的旨意也早就该到了吧!总不能比逆贼的兵还要慢吧
父皇既然没有钱,也就别指望辽东那些人会来和闯逆拼命!就算他自己不要钱,他下面的那些家丁也得拿钱!”
说起来真是有点难以置信,现在大明朝的京城明明危如巢卵,城内却没有像样的守军,外面的援兵一时也是到不了的,而李自成的大军则是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
在这种时候,谁都知道不好了,崇祯作为皇帝居然还不急这还不如大怂呢;大怂当年汴京也是抵抗了好久的,虽然最后还是一个靖康耻。
杨伊冷笑几声之后,出了殿,指派人严加看管,这种时候,崇祯已经没多大用了。
灭国之战都要临头了,这时候还有什么礼法,还是武力至上,而现在,杨伊已经控制了宫中两千余太监和宫女,另外还有外宫的一千余侍卫和东厂数百番子。
这点人看似不多,但是也并没有占据杨伊多少的心力,这个数字就是再扩大十倍,对杨伊也称不上什么负担。
“骆指挥使,皇爷召见。”
锦衣卫指挥使,这是下一个目标,早朝开始了已经,但是被王承恩拖着,此时一个个朝臣被召见,他们不知道面临的是什么。
骆养性也不知道,但是凭借职业的嗅觉感觉到了不对劲,不过此时面对着朝堂上王承恩的冷眼,却也硬着头皮被带了进去。
……
被召见,领进了殿,站了好长时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此时有些难受。
皇帝的宝座就放在气派非凡的皇极门门楼内,门楼前后后三重台阶,重重台阶两边均有汉白玉栏杆环绕,望之威严气派。
&nbs
第704章 定计
;
杨伊实际上并不怎么懂得打仗,也不知道该如何布防,在《江湖》中,用的最多的无非就是以多打少,以强欺弱,临之以堂堂正正之阵。
而优秀的将帅,都懂得,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不过如今,杨伊倒是不用担心战事,因为这是守城战,还不是绝对劣势的那种守城。
这是一国之都,城中储藏只是官仓就足以供养半年,而杨伊现在不但把守住了官仓,还在不断的收缴私仓库存。
现在约莫可以估算出来的粮草已经是足够城内吃用一年了,而杨伊有信心守卫京城,并不只是单单粮草充足一个方面。
自永乐朝迁都之后,京城身为中心的高调地位,相当于是以一国供养一城,强大的城市排水系统就是京城一个低调的亮点,这时候建设的排水沟渠,留到数百年后依然性能依然十分完好,甚至可以完全承担20世纪中叶的城市排水任务,正是这质量靠谱的工程体系,撑起一个繁荣的大都市。
这些建设城市的工程人员,放在整修城墙上,也绝对算得上是大材小用的,不过,这时候,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毕竟也不可能开展什么新的工程。
工程技术人员上没有问题,防御的青壮也不是问题,作为昔日元大都的京城,当初永乐朝时期只有一万四千多户人口,但是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的弘治年间,京城已经是“生齿日繁,物货盆满”,甚至连传统的城区都已容纳不下人口,只能陆续向外扩充,即所谓的“外城”。
从此以后,“外城”一直是京城外来商民的聚居区,大量的商业店面也雨后春笋,嘉靖年间调查时,京城的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万以上,而到了天启年间更突破至一百二十万。
而且就这数字,其实也十分“缩水”,因为这只来自京城的常住人口,大学士于慎行曾估算,当时京城“四方之民十得六七”。
这也就是说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来人口,《宛署杂记》中曾记录,单是宛平县一家养济院,每年收容鳏寡孤独人口就有上千人;而《顺天府志》更有统计:万历年间的京城人口,每年要消费猪五十万头,羊三十万只,如此规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巨型城市无疑的,城中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青壮的来源,凭着这般规模的人口,只要统治得当,别说是一个月,只要物资不断,在这个时代,是能一直坚守下去的。
还有给予杨伊信心的一点,就是生产能力了,作为大明朝的中心,自从迁都至京城之后,工业生产上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比如冶炼业,遵化的铁厂堪称这个时代中冶铁的巨无霸,其巨型铁炉一次就可冶炼两千斤。
而且官营民营冶炼业都红红火火,仅门头沟一地的民间煤窑,万历年间就有一百多处,嘉靖年间实行“以银代逸”后,原先遭到严格监管的工匠们更彻底自由,大批手工业铺面火热涌现,简直到了“百工杂作”的地步。
万历七年时,京城手工业行当已有一百三十二行,是为明代之最,当时正力推改革的张居正大手一挥,把昔日手工业者沉重的“纳银”统统免除,这下更是彻底解绑,后世的很多耳熟能详京城老字号,都是从那时起壮大。
而这些产业,如今稍微一转换,那么就是守城的后备军械来源了,纸甲、棉甲、铁甲等等防御武器基本上不用愁了;攻击的武器上,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自然也不用愁,此时的京城还不缺水,加上大明朝此时还是巍然而立的,不用多,只要守住三五日的时间,就可以给外界信心了。
等到半个月之后,那时候该急的就是贼军了;城外此时一队队的军士正在执行着“坚壁清野”的任务,这对远道而来的贼军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噩梦。
所以,杨伊不用懂得太深奥的兵法,紧守城门拖延时间就行了,而具体的守城布署,都被杨伊分别分派了出去,足足被她洗脑了的三十多名军官,内外城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另外,该封堵的也已经开始做了,只剩下几个易守难攻的城门用来打防守反击用的。
而紫禁城,此时就成为了临时的中军大营所在,该拆的拆,大批被召集的青壮正被训练着。
紧急状态全动员之后,不分老弱贵贱,都是要用的,特别是青壮,这是城中不稳定的根源,也是守城的必要力量,没有这些青壮,这城就不好守,只靠着那些京营,就算是杨伊来带,了不起也就比崇祯可能会强上一点。
“诸卿,都坐下说话。”杨伊在王位上坐好,这是崇祯的宝座,但是如今已经被杨伊让工匠修改完毕了,基本就照着头等舱的标准座椅修改的,此时杨伊坐下之后,客气的吩咐此时进来的那些人坐下说话。
这些人中,不老实的居多,不过无所谓,在目前他们还闹不出什么事的,或许有几位是崇祯的铁杆,不过这个关头,自然也不会捣乱的,等到战事平歇,得等到十几天之后了,那时,杨伊自然会有处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