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做女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弓诚
看到众人都依言落了坐,杨伊这才脸色凝重地说:“流贼今日已到昌平,明日京师当有首战,该如何布防,还请诸卿献计献策。”
“殿下,微臣倒有些战守之法。”说话的是王承恩,他是提督京营,自然参与过一些军务,实际上就是崇祯军事方面最得力的助手。
因此,杨伊先折服了他,摄魂加上生死符,也算是勉强能用了,不过最少只要杨伊不去杀了崇祯,王承恩还是很好用的奴才。
“王卿,尽可说来。”
“启禀殿下,早日前京城人心浮动,且战守布置全无,若贼兵致,恐会生内变,那时恐三日难守;而现在殿下听政,又赏银不断,还命可靠之人封守城门,如此,内变就不容易发生了;而此时,;老奴认为可守十日;殿下又颁布宵禁、动员条例,又在外定下坚壁清野之策,如此老奴认为能守两月,而待天下有变。
可虑者在于,初战失利之后,逆贼定会命人打造攻城器具,如此就能从几面进行攻打,而官军本人少,不足以布防城池四面,不过殿下如今动员城中青壮,只要稍加训练,军器齐备,假定闯逆需两日打造器械,那时,城池已经固若金汤!
殿下之策,已然完备,老奴等俯首听命,自然无忧。”
马屁精!
这是骆养性等人的念头,这王承恩看着很老实的人,现如今怎么成了这幅模样
杨伊此时点了点头,她还不是神仙,也不认为自己是算无遗策的,在《江湖》中,那是上下一心,杜如晦、李靖一文一武,才能历战天下。
“殿下,臣请战。”骆养性此时
第705章 战备
;
“陛下,据臣所知,殿下背后并没有什么高人在指点,不过现在吴军候那边的好像有些动作……”
正在向崇祯皇帝打小报告的,就是勋贵中的代表人物,被崇祯留意辅政的成国公,只能说崇祯看人的眼光是真的不行,就比如首辅陈演,已经在早朝的时候被杨伊命人活活杖毙。
虽然不能以还未发生的事为定罪的依据,但是杨伊此时大权独揽,也不想讲究那么多,正好要杀鸡儆猴,自然先拿趁手的文官开杀了。
这也直接震慑了勋贵势力,在今日杨伊开始插手京营之后,勋贵势力很默契的放弃了权利的争夺,几乎上是没怎么反抗,就任由杨伊派驻的监军使和军候们接管了京营。
因为现如今的情况实在离奇,一个本来没多少存在感的公主,此时竟然能出来执掌宫廷,进而执政;这种事古今罕见,勋贵们也没有摸得清底细,现如今是想配合着再说,杨伊收缴京城的粮店等,也几乎没怎么受阻扰。
看样子,朱由检很可能是已经把京师防务大权都交给了杨伊了,若说朱由检被囚禁,却也没多少人相信。
大明朝又不是大唐朝,女人应该是做不了皇帝的
这一系列的变化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如果不是李自成大兵压境,不少人恐怕都会以为紫禁城里面发生政变了!
当然了,在大家的常识中,政变是不可能的,因为至少在昨日,朱由检这个皇帝还有足够的权威,哪怕他要罢相,在昨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应该不至于弄得这么酷烈。
实际上,崇祯此时就是再掌权,他也没人可用了,王承恩再怎么忠心,但是朱由检也不会再信任他了,而六部文官基本上都是百无一用,更何况现在是面对李自成大兵压境的情况,朱由检心中还是很理智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毕竟身边一堆废物。
至于此时能来探视他的左柱国、太傅、成国公、总督京营戎政朱纯臣,这位也还是算了吧,这位在崇祯心中可靠是可靠的,但是却也知道朱纯臣根本不会打仗,也不能治军,文韬武略样样稀松。
不过他身边此时也确实没个可用的人了,以往依靠着手段和权利,想撤谁就能撤了谁,内外宫廷无人不从,但是现在看看,这内外已经算是隔绝了,文臣们此时根本无一用之人,宦官全成了杨伊的,也只有勋贵可以借力一二。
崇祯实际上还不是非常气馁的,因为这时虽然杨伊跋扈,但是却也给了他一丝安全感,京城好像在杨伊的这般动作下,竟然有守住的希望了。
别说没钱,就在刚才,杨伊让人传到后宫的帖子里已经说了,她已经收集到了一大笔军费!
通过询问朱纯臣,崇祯也知道这不是在骗他,而是真的,而且是至少有几十车的银子,正在源源不断的朝着宫中送来,听朱纯臣说,如今杨伊还在京营大把撒钱,据说已经花销了数十万两了!
崇祯叹了口气,这些银子要是早一点到多好,何至于如今这样,一个月前若是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那么辽东的大军就可以南下,京城也就万无一失了,又何至于此!
“朱纯臣,”崇祯皇帝把心思收了回来,对自己最信任的勋贵说,“虽然帝姬如今听政,但你的总督京营戎政也没被撤下,你就去参与军务……替朕看好……可知道吗”
崇祯说的很隐晦,虽然过了早朝之后,杨伊把内宫的人调走了很多,看守也不太严密了,不过盯着崇祯的也还是有一队人的,毕竟杨伊也要防备有人在此时对崇祯下手。
“臣遵旨……”朱纯臣顿了顿,感觉有些为难,这皇家的这种事,能撇的远远的,就得离得远远的,等着他们自己分出了胜负之后,那么再来参与。
可是,崇祯是不会给他这个战队的机会的,毕竟他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了,至于他值不值得信任,这就要问他自己了。
虽然他打仗治军都不行,但是在揣摩上意上那可是比谁都厉害,这种人,见势不妙,自然也是溜得最快的。
就在崇祯皇帝想结束君臣间的对话,然后去和周皇后想想办法,遏制一下杨伊的时候,这时,忽然传来急报:“皇爷,阜成门外火光冲天,贼军来了。”
皇宫中,崇祯的人也还有一些,不过这些人都很小心,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因此没让杨伊浪费心力,不过此时崇祯能有人用就不错了,想要挑拣,也没什么余地。
虽然坐困内宫,但是也可以指使着人去查看情况,不能京城要是丢了,他还不知道,总要给他一个天子殉国的机会。
阜成门是北京内城向西开启的两座城门中的一座,距离皇城的西墙只有三里多地,一旦阜成门失守,崇祯皇帝就知道他该殉国了,因此手里的这点人都关注着那边的情况。
听到这消息崇祯就是一怔,眼眸中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将目光投向了朱纯臣:“成国公,你马上去协助帝姬布置战守!万万不可让闯逆破门而入京师!”
事到临头,崇祯发现这还真是令人惶恐,毕竟这和杨伊宫变夺权不一样,在他眼里,杨伊还是朱微娖,是他的女儿,总不会杀了他的,大明朝也不会丢了江山。
但是闯逆不一样,这是针对江山的争夺战,放上了万里山河作为赌注的一战,这天下未来是姓朱还是姓李的争夺战。
……
杨伊在得知李自成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阜成门外,并且点燃了城外的农宅,燃起冲天大火的时候,却显得异常镇定。
烧杀抢掠这是很寻常的事,对于封建武装来说,这是家常便饭,杨伊自然也不以为意;更何况,杨伊也很明白这场大火因何而起,杨伊从早上开始匆忙的坚壁清野,首先针对的就是西面。
城外该收缴的,京营的那些人不会放过的,闯逆来了,没有抢到东西,面对空空如也的农宅,烧上一堆火也是应当的。
杨伊吩咐各位将军都去稳定军心,又让刚刚视察完“堵门工程”的王承恩继续值夜,然后就宣布结束军议,王承恩被杨伊直接真气贯通百脉,精神得很,最少三五天内不睡也是没关系的,正是杨伊要大用的人。
毕竟,这位是真的对大明对崇祯很忠心的人,这种人,至少在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利益一致的。
这时,吴襄悄悄的走在了最后,这位是代表着辽东军门利益的,此时自然是想谈一些条件。
辽东能凭借地势和满清抗衡,这自然也是一方可以站上棋盘的棋手,加上和大明朝合作惯了,自然是想和大明朝继续合作下去的。
对于辽东军门势力,杨伊也是很清楚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
大明朝的有钱人很多,甚至放到此时的世界范围中,欧洲的那些王室富商也可能比不上。
这些有钱人主要集中在世家,一是勋贵世家,二是文官世家;在崇祯朝以前,几乎每一任首辅都是家财半城的,崇祯朝之后,首辅这个位置没人做得长,因此文官世家倒是均财富了。
各大商号背后都站着某位阁部大臣,而勋贵势力主要就是吃土地财富了,在这个时代,商业上的财富实际上还是要差于土地财富的。
成国公这一支,算得上是家门显贵,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弱于那几个开国世家的;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禄二千二百石,与世券;永乐四年卒于军,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第二代:朱勇,永乐六年袭爵;洪、宣年间,屡领行在军府,累进太保,正统十四年从驾至土木,战死于鹞儿岭,天顺初,追封平阴王,谥武愍。
这前两代立下了足够的根基给予子孙后代,不过百十年的荣华,却也让子孙没有了当初的勇武。
若是按照历史,那么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写下诏书,命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杨伊,朱纯臣献齐化门(即朝阳门),并与陈演上表李自成劝进,后被李自成处死。
这位应该是和陈演一起被杨伊命人杖毙的;历朝历代,还未有托孤重臣如此之厚颜无耻!
朱纯臣从面相上看,到不像是那么无耻,看上去是很威武的一个男人,高大威猛,漆黑的脸膛,好大一把胡子,一直留到胸口这里,身穿大红蟒袍,立在那里就像是一名猛将。
“臣朱纯臣恭请殿下金安,些许谣言,全是诋毁,请殿下明察。”想了想,朱纯臣还是躬身一礼,中气十足的说着,并不想承认,也不敢承认。
这个关节,谁敢嚷自己有钱的,就是寻常百姓家,此时都在埋银埋铜了,就更不用说这些勋贵世家了,百十年过去了,总也应该明白怎么持家的。
大明朝又不是晋朝,不会有人敢于肆无忌惮的露富的。
杨伊闻言,却也没有深究,还不是时候,于是就冲着朱纯臣点头,“好,成国公得父皇信任,满门忠烈世家,本宫自然也是信得过的,些许市井流言,倒也算不得什么;国公坐,本宫和国公就议一议迎战闯逆的布署。”
看来这一关是过去了,朱纯臣倒也心大,此时在一把椅子上大模大样的坐下,装模做样的捋着胡须,听着杨伊接下来怎么说。
杨伊此时说道:“国公是父皇任命的京营总戎,家传武典,又是军中宿将,明日是否要带兵出城,让流贼知道我大明官兵的厉害”
带兵出城和流贼打架朱纯臣闻言就是一惊,捋胡子的手掌就是下意识的一捏,差点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几根,这不是坑人吗
“殿下,这个……这个,这个京营的精兵今日大多都被殿下抽调,又去出城执行殿下安排的任务,也有不少分派到四方驻守,不瞒殿下,这些年来,东虏屡次进犯京师,以往的精锐,在同东虏的交战中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实在是没有出城交战的余力”
朱纯臣看着很是雄武,不过这是一个“聪明人”,事到临头,该缩还是要缩的,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推却,毕竟背后也是有几分力量的,此时是打定主意了,先看看再说。
“臣以为还是紧守城池为上。”
“紧守”杨伊微微笑着,不在意的点了点头,“既然总戎说紧守,那么就从明日开始吧,就随本宫上西直门城楼吧,本宫估计流贼会扑击京师的西北角……到时候本宫就能亲眼见识一下总戎杀贼的英姿了。”
什么还要上城楼还要杀贼……那是被贼杀吧朱纯臣冷汗都要滴下来了,连忙劝说道:“殿下可是万金之躯,如今身负天下重任,岂能亲临险地”
杨伊此时忽然站了起来,轻笑一声,然后问道:“成国公现在说本宫是万金之躯,不能弄险,那么早朝时,王卿提议巡抚中京南京的时候,国公怎么不站出来支持啊你可没有上奏附议啊”
“臣,臣,臣是武官……”
“尔是勋臣!”杨伊此时不客气的说道,“合围勋贵当与国同休!如今国难当头,尔当争先赴死,此后便是尔名垂青史的机会,既然国公不愿出城,理由本宫也接受了,那么就在城墙上杀贼吧,我想国公自然还是忠勇的”
“臣是总戎,当……”
“本宫还是一介女流呢”杨伊此时一甩袖子,直接问道:“本宫自明日起就要上城督战,不但是本宫,就连父皇都要一起去,成国公你呢”
这是要押着上前线啊!
对于杨伊说的话,朱纯臣是相信的,就像是早朝的时候,杨伊突然从幕后走出,然后示意王承恩提议巡幸南京,当时一众文官立刻反对,然后就被杨伊把陈演拉出去直接杖毙,然后发下了“与京城同存亡”的誓言。
“首辅一心为国,本宫借首辅人头明誓,城破大明则亡,大明则亡,首辅想必九泉之下也能瞑目的。”
陈演是不是瞑目,朱纯臣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换了自己肯定是不会瞑目的,眼前这女子,说不定真的得了什么玄女传道,这时候,不能力敌!
朱纯臣此时害怕得连气儿都透不过来了,虽然长得像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可是面对着真的杀人不眨眼的人,他心里立刻就是胆怯三分,谁是真正的狠人,这点上,他很清楚;再说凭借自己的本事,怎么能抗流贼呢上了城墙,岂不是送死呢
但是哪怕想到这是送死,朱纯臣却也是不敢直言抗命,说不定就和陈演的待遇一样了;早朝的时候,陈演带领群臣并不允许巡幸南京,而杨伊就要让他自行募兵出城去御敌,陈演自然不愿意去送死,没想到杨伊却就送他去死了。
朱纯臣知道,这时但凡敢说出一个“不”字,陈演的待遇就是他的,挺大个男人的朱纯臣此时就伤心了,怎么这么难啊!然后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上阵时啊!
看到他这一副熊样,此时王承恩都忍不住了开口讽刺道:“国公爷如此怯懦,怎对得起祖先”
朱纯臣的祖先朱能是朱棣麾下排得上号的大将,戎马一生,最后在征安南的时候病死军中,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后两代成国公,皆是战死沙场;要是看到现在子孙熊成这样,他家的祖宗在九泉之下,大概也要诈尸一波了。
“本宫觉得,国公可能只是一时想不开罢了,不过我想,国公身为忠义世家,想必也是能成忠烈的!”
什么叫能成忠烈的!成国公听着杨伊的这话,感觉这话里听着怎么那么瘆人呢
这时候的朱纯臣已经有一种一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驾亲征
“那也用不着这般……”
崇祯实在眼热,他还不知道嫔妃们竟然这般有钱,以往着实忽略了这点。
“妾身也要提前做些准备。”周后道,“免得要是走时太匆忙,落下什么贵重的东西。”
“走去哪儿”崇祯此时有些疑问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可能是真的担负起了这个朱家帝王所要担负的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