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弑君者是谁
李东阳自进来这里后,叶春秋对他还算和颜悦色,倒是让他有种畅所欲言的感觉。?
此时,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叶春秋越加深沉的眼色,口里继续道:“你要知道,鲁王殿下,你所依靠的那些所谓万民,是没有任何力量的,他们太愚蠢了,他们没有土地,甚至绝大多数,大字不识,他们一盘散沙,可是你选择了他们,就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你的敌人,你的敌人,自宋以来,就一直扎根在这天下,无论换了多少天子,改了多少个朝代,无论是用武力,还是用所谓的新政,都从来没有打倒过他们,这世上,根本没有人可以将其打倒。”
叶春秋深吸了一口气,他其实很清楚,李东阳的自信来自于哪里,这是上千年的自信啊,任何的统治者,都会自觉地和他们靠拢。
可是叶春秋却不在乎,他现在显然只想从李东阳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于是他徐徐道:“那么敢问李公,他们谋划的,是谁来对天子取而代之?”
李东阳笑了笑,道:“谁更名正言顺呢?又是谁更为谋划者所喜呢?”
“是朱厚熜!”这句话,可谓是叶春秋脱口而出。
不错,最大的可能就是朱厚熜了。
在那些皇亲国戚里,朱厚熜乃是近支,他是最有资格克继大统的,而且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年纪还小,至少在某些人以为,一旦他登基,就更加容易控制。
叶春秋猛地想到,真实的历史上,朱厚照的死。
历史上的朱厚照,死得十分蹊跷,他是一个士大夫们都不喜欢的天子,比如在别人眼里,朱厚照穷兵黩武,比如在有些人眼里,朱厚照宠幸‘近臣’,朱厚照加大了厂卫的权利,加派了各地的镇守太监。
而镇守太监,对于士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
说到镇守太监的存在目的,其实就是为宫中敛财的,在史书上,自然而然是认为镇守太监如何贪婪,如何害民破家。可细细一想,那些被镇守太监所欺压的人,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呢?寻常的小民,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家徒四壁,可谓是一无所有,难道这堂堂镇守太监,还每日躲在自己的镇守府里,琢磨着掠夺张三家的几亩薄田,去抢王二家的几十个铜板?
不,这是绝无可能的,能给派出去做镇守太监的,都不会是傻子,专爱做没意义的事。他们就是要敛财,而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他们针对的就是士绅。
因为这时代,财富的拥有者只有士绅,这些太监固然可恶,可是士绅们,未必就是善类,其本质上,不过是黑吃黑的游戏罢了。
只是被吃的那些人,怕是受不了了。所以皇帝突然落了水……可笑的是,接下来,一个皇帝的近臣,居然想要谋反。
想想看,一个叫江彬的人,既无任何合法性,也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他唯一权利的来源只有朱厚照,朱厚照只要一死,他顿时便要死无葬身之地,这样的人,居然会自认为自己可以做皇帝,然后把朱厚照干掉,便可改朝换代?
这……人得是有多蠢啊。
而事实上,朱厚照一死,江彬立即就被诛杀了,没有费半分的气力,一封太后的旨意,几个小吏,便将此人拿下,然后直接抄家灭族,一家老小,杀了个干干净净。
那么,江彬真的蠢吗?他会不知道,只要陛下一死,他不但做不了皇帝,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不,叶春秋不相信历史上的这个人会如此的愚蠢。因为很简单,一个能讨好朱厚照欢心的人,是绝不可能愚蠢的,因为天威难测,而且靠近权利的最核心,每日与大明最顶尖的精英们打交道,在这庙堂上,位极人臣的人,那个不是人精,又怎么可能会愚蠢到这个地步?
江彬和刘瑾一样,其实他们都是朱厚照的附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刘瑾都明白,只要朱厚照一死,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即便不死,也将被人清算,何况是那位极人臣,忽悠得朱厚照团团转的江彬?
那么……最细思恐极的是,真正的弑君者是谁呢?谁才不希望朱厚照继续做天子呢?
而且又为何满朝文武如此的有默契,众口一词,都将所有的屎盆子给扣在了江彬的身上,仿佛这曾经靠着攀附上朱厚照,从而位极人臣的,聪明绝顶的一个人,居然转眼之间,就成了一个蠢的不能再蠢的人。
叶春秋越往深里想,越是感觉心口给堵得难受,这里头事关的,是他的好兄弟朱厚照啊!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以此放松了一点身上的紧绷,才道:“李公,我也就说一句老实话吧,陛下对你总算还是仁至义尽,至少他留了你的性命,顾念了先帝,现在也请李公能够坦诚相待,陛下无论如何也是先帝的儿子啊,敢问李公,牵涉这件事的人里,到底都有什么人?能否请李公相告?”
“李公请放心,李公现在来了鲁国,一切都是听从我叶春秋落,只要李公开了口,那么我叶春秋,定会将李公奉若上宾,除了李公不能离开鲁国,其他的,无论李公想要做什么,都没有人干涉,生活起居方面,我也会尽力给予安排和照顾,至少可以使李公能安享晚年,甚至李公其他获罪的家人,我也会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地安排来这鲁国,让他们在此,重新开始,保障他们的安全,使他们可以无忧。我叶春秋是什么人,李公想必很是清楚的,我这人的承诺,只要开了口,便绝不会食言,李公……事情紧急,还望相告。”
叶春秋盯着李东阳,他这时候已经不再端架子了,方才李东阳的一席话,虽是句句带着刺儿,可事实上,的确是肺腑之词,那么现在,自己也只能坦诚相待,才能够获取他的信任,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一切。
因为……这些对叶春秋很是重要。8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亡国比之亡天下
叶春秋所的话,李东阳并不觉得叶春秋是信口开河,他其实是相信的。
虽然这个人曾是他最大的敌人,是他的心腹大患,是他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
可是李东阳不得不承认,这叶春秋说出来的话,信用是绝对可以保障的。
叶春秋说可以让他安度晚年,就一定能够做到。
可是李东阳脸上没有半点喜悦,依旧一副不为所动之态。
他平静地摇了摇头,道:“鲁王殿下,到了现在,你以为老夫所要的,只是安度晚年?”
他的话里,带着明显的讥诮和讽刺。
还不等叶春秋有所反应,李东阳便继续道:“其实从首辅下来的那一天,老夫就已经算是死了一次,等到连大学士都没有了,成了一个罪囚的时候,老夫就又死了一次。”
李东阳深深地看着叶春秋,眼眸里似是带着深深的沧桑,他顿了一下,便又道:“老夫已经死了两次了,一个死了两次的人,还会很在乎这条命,苟且偷生在这个世上吗?”
说罢,他轻轻地闭上了眼,面上露出了几分的眷恋,随即叹息了一口气,才接着道:“在这个世上,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活,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饱,是为了穿暖。而有的人,失去了官位,便是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看重的名声,便与死无异了。”
叶春秋眯着眼,视线紧紧地锁着李东阳,道:“那你想要什么?”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老夫所想的,是有朝一日,有人能克继大统,革除当下的弊政,将大明朝重新拉本应属于它的轨迹上。”
叶春秋听罢,眼眸微微张大了些许,身体不由自主地豁然而起,脸色浮出了几分复杂,随即,他在这公房里来踱步,像是深思着些什么。
这个时候,他终于有了明悟,对,这才是李东阳最好的选择啊。
显然,李东阳是不怕死的,诚如他所说,他已经死过了两次,死对他来说,并不可怕,他最怕的是,成为千古罪人,怕的是,背负着这个谋逆之名去死。
可是假若关内的某些人成功了呢?
叶春秋心里一沉,忍不住往这个方向继续往下细思
一旦关内的某些人成功了,那么新天子为了证明正德皇帝的昏聩,就如朱棣对于建文皇帝一样,那些建文皇帝身边的近臣,如方孝孺之类,当然都是奸贼。
那么换句话来说,李东阳呢?李东阳在正德朝是奸贼,可到了新皇登基,却就未必了。
毕竟,大可以有人说,这是刘瑾和叶春秋这些奸贼污蔑了李东阳,是行指鹿为马,要置一个忠直的大臣于死地。自然而然,李东阳会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会名垂青史,成为楷模。
毕竟,笔杆子是掌握在有些人的手里,多年以后,对一些事的深究,能考究的,就是当初记下的那几笔。
对李东阳来说,他当然是巴不得关内的某些人能够成功,成功就意味着他不是谋逆,成功就意味着即便他现在被叶春秋所杀,也照样可以光耀万世。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相比于死,李东阳最怕的是,这一辈子的努力,最终却是以罪人的名义收场。
当然,叶春秋可以选择动刑,可是叶春秋也深信,李东阳到了这个年纪,一旦动刑,只怕还未等到他招认,人已经不成了。
叶春秋越往深里细想,越是意乱烦躁,他急躁地在这公房里来踱步。
这件事,他势必要得到一个答案,可是对现在的他来说,要得到他所想要的答案,只有李东阳自己和盘托出。
想了想,叶春秋道:“李公,无论如何,当今乃是先皇之子。”
李东阳却是道:“亡国比之亡天下怎么样?”
叶春秋心里不禁有着几分怒意,他冷笑以对,声音显出了几分清冷:“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
李东阳却是从容地直视着叶春秋道:“亡国,至多也就是改朝换代罢了,换了任何的天子,都没什么打紧,因为天下,还是这个天下。可亡天下却不同,亡了天下,士大夫的衣冠丧尽,仁义礼信不存,这就是亡天下。时至今日,老夫是看清了,你怂恿陛下搞的那一套,就是要亡天下,你们眼里有商贾,有匠人,甚至也有农人、牧人,唯独不能容忍的,就是士绅,没了士绅,教化不存,圣贤之谁来读?都学你们这儿学堂里的做派,教人做工,教人去学算学和抠律令吗?没了士大夫,谁带纶巾,谁穿儒衫,都学你们这里的人,为了做工,穿紧身的短装,都学那些商贾,鲜衣怒马,穿着这些不伦不类的衣衫吗?没了士绅,哪里来的礼教,你看看你这青龙,歪曲经义者有之,奢侈无度的有之,往来俱是商贾,谈笑之间,尽都是锱铢之事,我来这青龙,放眼所看的,只是铜臭,铜臭熏天啊,自有史以来,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即便是礼崩乐坏,也不至如此,这是千年未有的事,可怖,可叹,也可惜,这不是亡天下又是什么?”
说到这里,他鄙夷地看了叶春秋一眼,接着厉声道:“天下将亡,你却还在奢谈什么先帝,什么今上!鲁王殿下,难道不觉得可笑吗?老夫并没有什么愧对先帝的地方,先帝若在,见此情此景,也势必痛不欲生,我不过是希望将这世界拉它本该的样子,鲁王殿下也是读人出身,可是鲁王殿下的所作所为,可有半分圣人门下的样子?你们在这里也修了孔庙,可惜哈哈,这孔庙虽是恢弘大气,可在我眼里,不过是你们借此来掩饰你们肮脏的勾当罢了。那孔庙虽是簇新,可在我眼里,却是破败不堪,进出的,都是些城狐社鼠之辈。”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道:“殿下想要给老夫安度晚年,这是殿下的好意,可是恕老朽不敢答应。”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迫在眉睫
李东阳的眼里再不是古井无波,甚至神色间带起了几分激动,他深深地看了叶春秋,随即又道:“若是谋划者,只是寥寥数人,殿下神勇,提三尺剑,便可令他们人头落地。可是殿下忘了,反对殿下的,还有对这陛下新政惶恐的,何止是寥寥几人,天下之人,密谋者不计其数,敢问殿下,能将他们统统杀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叶春秋那张俊秀的脸上,有了几分冷然的气势,这股气势是那种经历过在血海尸山的战场上的人才特有的。
此时,他笑了,可是这笑显然不达眼底,口里则道:“上一次,我杀了七百个多个读人,若是有必要,我可以杀七千个,七万个。既然李公不肯合作,惺惺念念着你那天下,那叶某也就无话可说了。”
叶春秋依旧紧紧地盯着李东阳,像是在无形中,释放着一股威压,他随即又道:“你口口声声说着你的天下,你若是还有眼睛,就好好地去看看你的天下吧,看看你们那些读人所写的青史,看看地方的府志、县志。你想看吗?你去看看多少次易子相食,天下最承平的时候,人都要相食了,你却还在奢谈什么衣冠?去你的天下,李公若是不合作,很好,那就等着瞧吧。”
叶春秋显然已经动了几分怒气,如是平常人,早就给吓得手脚发软了,可李东阳却像是完全无视了叶春秋所散发出来的气势,他依旧不为所动,巍巍颤颤地站了起来,淡然地道:“无非是有死而已,老夫到了今日之光景,风烛残年,已经无所畏惧了,倒是请殿下,好自为之。”
叶春秋冷哼一声,却是突然道:“你修去给了朱厚熜?”
李东阳只抿抿嘴,不说话。
“密谋的人里,有朱厚熜是不是?”叶春秋步步紧逼,同时看着李东阳脸上的细微表情,似乎想从这张苍老的脸上找到点他所想的东西。
李东阳却是带着浅笑道:“没有朱厚熜,还会有许多个宗室,这天底下,宗室有数十万之多,殿下现在就去将这朱厚熜杀了,对老夫来说,没有什么妨碍。”
身在高位后,叶春秋其实已经很少动怒了,可今儿真的给李东阳一次次地触及到了他的临界点,他缓了缓,才道:“李公,读人造反,十年不成,不是我看轻了你们。”
李东阳摇头道:“一个读人造反,十年不成,一百个,还是如此,一千个一万个,十万个,人人都想反,就不同了。其实若是殿下有兴趣的话,可以等一个月,一个月之内,若是殿下还能如此自信满满,老夫愿意将所有的一切实言相告。”
一个月?
叶春秋不由自主地愕然了一下。
这意思是,一个月之内,莫非会发生什么?
他看着李东阳道:“好,一言为定。”
口里虽是这样说,可叶春秋心里却是更急迫起来了。
现在的叶春秋想事情不会再那么纯粹,这事情肯定不会这样简单的,李东阳绝不会空穴来风!
他命人将李东阳押下去,严加看管,可心情却依旧很糟糕。
他心里固然已经恨透了李东阳,此人到了现在,还是冥顽不宁,可是另一方面,叶春秋还要留着他,以作有备无患。
等这李东阳走了,叶春秋便伏案疾,他总计修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朱厚照的密奏,暗示可能发生的危险。
这种事,他不能明说,因为完全没有证据,总不能说自己竟是听信了逆贼李东阳的话,只是说,得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还请陛下注意。
而另一方面,则是修给刘瑾,让刘瑾立即调动所有的力量,暗中摸排,万万不可大意。
两封信送了去后,心绪紧绷的叶春秋才松出口气。
而今,他已经成了藩臣,许多事已经不好出面了。
而眼下,整个青龙却是百废待举,一分一毫都疏忽不得,至少眼下,铁路的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因为巨大的利好,还有对铁路的许多优惠措施出台,而今不少商行已经开始先行垫付资金,打算修建支线铁路了。
若是现在叶春秋所修的主干线,是大动脉的话,那么这些支线,则是随着干线延伸至大漠深处的方方面面,形成一条条血管。
为了防止浪费,招商局专门对铁路进行了规划,再将这些铁路的支线,吸引商行们去建造,也正因为如此,无数的银子,便蜂拥的进入了铁路建造业,一时之间,给整个关外,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这些年来,整个青龙,已经积攒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无时无刻不在流动,而如今,无数的商行终于掏出了自己的老本,在未来的前景看好之下,大量的劳力,开始疯狂的雇佣起来,为了吸引汉人出关,充作劳力,几乎用尽了一切的方法。
而另一方面,各行各业,也都带动了起来,无数的钢铁作坊拔地而起,原先的几百家作坊,已经无法承受这巨大的需求市场了,超级大的商行,开始修铁路,而寻常的大商贾,开始投资工商,中小商贾们,也兴奋起来。
这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因为需求过于旺盛,这种巨大的需求,使各业都蓬勃发展。
滚雪球一般,尤其是钢产量,至少招商局那儿的预期之中,到了今年,钢铁的预期产量,将足足翻上一倍。而这还只是个开始,若是不出意外,明年还能翻番。
叶春秋大抵熟知一些情况,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钢铁产量大抵和现在的青龙等同,可是到了明年,关外的钢铁产量,将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四倍。
除此之外,就是煤炭,现在关外急需数之不尽的煤炭,关外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煤矿,产量本就不低,可是随着蒸汽时代即将拉开帷幕,原有的产煤区,还只限于在青龙附近,可是渐渐的,许多原本大家不肯关注的一些偏远煤矿,也开始纷纷开采起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开疆拓土
事实证明,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有跃跃欲试的牧场开始兴建,有了人气,市集就必然开始出现,摩拳擦掌的商贾开始疯狂涌入,至少眼下,沿着现成的主干线,越来越多的定居点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
一条铁路,似乎在改变着整个鲁国的生态。
这种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已经不再只是从前那般,市面上多了一些稀罕物那样简单了。
几年之前,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便马车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优良,有马匹可用,可是百公里的距离,依旧还是有些难以想象的,毕竟这其中的颠簸,这其中所耗费的精力,实在不小。
若说关内的寻常百姓,一般只在自己家为半径的十里范围内活动,那么在关外,互动的主要范围在五十里之内。可是现在,即便是两百里,三百里,甚至是五百里,也开始变得不像从前那样的稀罕了。
这就使得,人的眼界,已经不再是从前那般,各地的人开始出现了交流,从前那些陌生和稀罕的事物,现在也变得稀松平常起来。
而今青龙上下,所有人都在催生铁路,为了募集资金,最原始的股市开始出现,商行得到了铁路的修建许可,为了分担风险,也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纷纷开始挂牌。
而小内,最新的安置流民法也已经开始实施。大抵就是,给予流民各种奖励,只要愿意肯携家带口来,不但设立粥棚保障其最基本的吃喝,甚至给予各种优惠。
这个举措,显然是商贾们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因为在这关外,劳力是永远不够用的,现在四处准备开建铁路,所需要的劳工,就是数十万之众,新开的这么多作坊,也需要数十上百万人弥补不足,还有采煤、伐木,还有新军也在大肆招募人手,还有许都牧场,还有应运而生的无数店面商铺,招商局曾有过统计,劳工的缺额,应当在一百五十万至三百万左右。
即便现在关外的人口已经暴增,到了近四百万,可依旧还是有大量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疯狂地吸引流民了,无论是罪犯还是其他什么人,只要出了关,便可以成为炙手可热的对象。
在这巨大的人力需求缺口上,小内只能想方设法地吸引流民。
一些在大漠里的新城,也开始拔地而起,不过与其说是城,不妨说是从小集市升级为的小镇,人口在几百至几千的规模,有一些采煤区,或者临近铁路站口的地方,则有破万的趋势。
而说到青龙,便不得不也要提到青龙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便是新军。
新军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而今开始分为三卫,分别驻守在青龙、秦皇岛,还有大漠深处,一处叫镇西的站口,这一年,新军几乎没有战事,因为绝大多数的战事,都由那鞑靼人代劳。
在叶春秋的构思之下,鞑靼人的作用在于攻城略地,对付那些没有必要出动大军的小国和小民族,他们机动快,而且作战时,可以随时聚散,灵活性极强,又得到了鲁国的支持,用着最锋利的刀剑,甚至一定程度上,装备了一些火器,并且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些勇悍的鞑靼人,在赏金和利益的驱使之下,已经疯狂的开始向西不断的拓展,甚至已经有一部鞑靼人,兵锋抵达了乌拉尔山脉,这时,鲁国与莫斯科公国,已经彻底到了短兵相交的地步。
一封封的檄文,通过鲁国,传遍西域和东欧诸国,每一份檄文都只有两个选项,要嘛是降,要嘛便是战。
天下的格局,其实已经在悄然地进行着改变。
当年大航海之时,世界的变化在于通过海洋来征服他们的对手,这个方法,确实是事半功倍。
不过鲁国这个汉人组成的新王庭,显然是不满足于舰船开拓的,有了鞑靼人,叶春秋所采取的,乃是沙皇俄国的办法,直接借用哥萨克骑兵,用最廉价的方式,一路朝西平推。
这样的做法,便可不用担心自己的土地被割裂,每一块得到的疆土,都是相连一起的,这样更利于消化和吸收。
暂时,叶春秋对那海外,相隔千万里的领地,倒没有多少的兴趣,因为那种领地,最适合的是殖民掠夺,可对于较为富庶的鲁国来说,若是进行海上征战,实在太过劳师动众,所耗的人力物力,完全不是现在只派出鞑靼人征服沿途疆土所能比的,怎么算,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1...501502503504505...5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