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新婚之后,王越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起点城城东南区域印刷厂办公室。
这就是你说的报纸?拿着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张子筠饶有兴趣地问道。
没错,这些报纸将先在起点城范围内发售。王越也拿着报纸翻过来覆过去地看着,报纸染发着油墨的香味,红色的标题和搭配的彩图,与现代报纸没有太大不同,王越觉得印刷的还不错。
报纸的主要内容是起点城新闻,起点城管理条例说明,朝廷抵报抄阅生活常识,商品广告,市井百态,人间趣闻,诗词话本,京师的一些消息。
王越作为顺天府兵备道,定期都会有朝廷的抵报送达。另外还有专人,每天在京师六科抵报栏抄写其他抵报送到报社。
最吸引人的就是小说连载了,王越首先推出的是《射雕英雄传。
报纸由新鲜出炉的几个编辑负责排版,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会了电脑打字。版面就仿造y日报那种比较古老的版面画个草图,让他们学着排。
像《射雕英雄传这样的长篇小说,只需要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反正这类小说王越下载了很多,几十年之内都用不完的。
记者也培训了几名,新闻稿如何写?有哪些要素?王越都整理成册,发给了他们。并且王越经常发给广播站的新闻稿件,也由苏子玉整理成册,供他们参考。现在苏子玉除了管理广播站之外,兼职了报社总编的工作。
为了丰富新闻来源,在每一期还开设了一个专栏,欢迎社会各界来稿。
张子筠奇怪地道:那为什么叫《明报?
王越笑着道:随便起的,本朝为明朝嘛。以后每周二和周五各一期。
一个星期七天制,在起点城已经实施,因为每个周日休息一天,所以这个叫星期的东西很快就深入人心。
另外报纸很快就会覆盖京师范围之内。接着他又问徐昌平道:徐处长,这第一期报纸印刷了多少份了?
徐昌平现在是教育及宣传处长,又兼起点城学校校长。
王大人,因为担心卖不完,所以这一期我们印刷了三千份。徐昌平道。
王越觉得看小说总要有个公众章节吧,于是道:不够,我们前一个月不卖,而是免费发放,这一期印一万份吧。
起点城范围内已经有三十万人了,而且基本都识点字,一万份真的不算多,毕竟京师也要发一部分的。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徐昌平点头道。
张子筠在一边惊讶道:哎呀,这个《射雕英雄传还挺好看的。是你写的吗?
王越笑着道:秘密!
去!张子筠给了他个大白眼。
印刷厂采用电脑排版和现代工艺印刷,为此工人的培训很是费了一番功夫。王越不遗余力地搞了这么个印刷厂,就是要大规模地在文化上向儒家发起全方位的进攻。
大明正经受教育的群体连百分之五都不到,王越来个全民识字,而且是完全不同于私塾所教的内容和方式。所以他相信经过现代课程教育的人口基数,最终会淹没那百分之五。
通过知识与工资挂钩,工人们学习数理化等新知识的热情都很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高收入高品质的生活会成为起点城的标签,在这穷人遍地的大明朝,其吸引力无与伦比。
起点城地区是开放的,不需要偷渡。所以王越相信受起点城影响的人口基数会迅速增大,席卷京师周围的打工潮很快就会到来。
京师周围相关的一些公路也要开始投入建设了,基础建设是用工的密集型区域,真的不愁给他们找活干。
这么多居民的住房建设也是个庞大的工程,石景山工业区各厂的职工楼已经开建,都是以六层建筑为主。
起点城的工资可是京师的十倍啊,大概可以相当于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与大陆的差距。
扫盲教育课本已经发放到这些新的工人阶级手中,书本免费,教育也完全免费的。入职三个月还认识不了五百个字的降薪,识字之后想拿更高工资的请学习数理化当技工。
(感谢黯然x星辰的500币打赏和书友150803112246433的打赏)
第一六五章 侯方域
王越要用基础教育争取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而且大明书籍印刷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都落后了。这还不算完,王越还有一套组合拳,将话语权再夺走。那就是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
广播谁也别想了,这是王越独有的。报纸将在印刷精美,内容通俗易懂,价格低廉上取胜。
报纸的发放由招聘的十二岁以上的报童负责,这些孩子已经过了最佳的读书年纪,又是未成年人,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正好可以作为报童使用。
报童也用不了太多人,所以王越已经打算组建一个少年军事培训班,将这些孩子吸收进来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
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生观确立期,经过教育和宣传,很容易就能成为拥护王越的坚定分子。
这样起点城就形成了全年龄段,无死角的人尽其用模式。
第一期报纸免费送往起点城各处,京师也发了一部分。在明朝,一份免费报纸的影响力有多大,尤其是在文士之间的影响力有多大,很快就现出了端倪。
起点城范围内在王越的努力下,几乎到了人人有书读,人人有事做的地步。
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有一个群体是既不劳作,也不会去王越所办的学校读书的。他们有一个很时髦的称呼,即书生,也就是王越以前的身份。
这些人是要参加科举滴,所以他们在生活好转之后,选择了继续攻读经史子集,以期取得功名,光耀门楣。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起点城学校边教书边攻读,少部分人全脱产。
虽然起点城学校所教授的内容有辱斯文,但人家的宗旨是免费办学,提高寒门子弟的谋生能力。
所以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教师一个月六两以上的薪水太有诱惑力了,何况学校还有那么多新奇的杂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数学都是杂学。
报纸发行没多久,位于起点城商业区的《明报报社让人给堵了门。
王越赶到时,只见十几名穿着长袍的儒生在报社门房处,你一言我一语的和门房老汉争执着。门房老汉是从城市规范管理处调过来的,很是尽忠职守,死活不给进去。
王越上前拱手道:各位仁兄,何故在此喧闹?
一个年轻人出来,拱手道:可是王思华大人当面?小生商丘侯方域有礼了!
这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户部尚书侯徇之子?
王越问道:令父可是侯徇侯大人?你怎会来我起点城的?
侯方域点头道:正是家严!我等听说起点城多奇物,所以来此游历,正好看到《明报。
接着他又问道:敢问王大人,我等都有意投稿,可为何京师周报不取时文为稿?本朝科举,以八股取士,报者当以八股为重为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一群书生跟着一起喊,对,是这个理。
他们都是有意来投稿的,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最重名声,报纸这个载体确实是个扬名的好东西。
王越面带微笑,看着他们,等他们安静下来之后道:本报初衷,在于面向大众,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听人读报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各位既然觉得自己的文章好,为何不去出版文集?本报征稿说明讲的清楚,只收民间趣闻,时事评论。难不成,各位就只能写八股不成,白话文章就没有能写的好的?
这帮人一想也是啊,人家不收八股,那就写别的嘛。各自心里都有了小算盘,回去咬笔杆子写一篇时事评论?还是回去琢磨话本诗词?没一会,这些年轻人就觉得不好强人所难了,各自拱手告辞。
何况人家王越在此城说一不二,他们也没有争辩的勇气。
侯方域有些尴尬的站在原地,他今年才十八岁,小青年一枚。还不算复社领袖,也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
朝宗,我们走吧。侯方域身边的一个书生对他道。
明末四公子的文笔那绝对没话说,王越可不打算放过。所以他开口道:侯公子,既然来我起点城也是缘分。随我到里面坐坐如何?
王越目前的名声也不小,战功卓著之外,又建立如此奇特的起点城,何况他对这个报社也很好奇。所以侯方域面对王越的邀请,也是欣然应往。
侯方域和那个年轻书生一起进了报社,对于报社内的各种设施也是暗暗称奇。
待他们在会客室落座之后,自有报社的小妹奉上茗茶。
侯方域向王越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陈立。
王越点了点头,开门见山地道:两位可有兴趣担任本报一个版面的特约编辑?
侯方域也算官宦之家,应该对工薪收入没有那么大兴趣。但他们喜欢名,所以王越提议的是特约编辑。
这个如何使得,天下大才如海,我等后学末进,怎能担此重任。侯方域明明很动心,还是很客气的样子。
王越笑着道:其实也没什么,一版编辑,主要是抄邸报上的消息,然后以白话诠释,不需要任何点评。切记,天下事,天下人皆可知。不要点评,是为了客观的把事实告诉读者,如果有读者反馈,可适当的选一些文章出来,登载报纸上。这就是编辑该干的事情,你们就算有观点,也不要在报纸上表达出来。报纸的时事内容,一定要秉承客观。你们只需要负责一个版面,其他版面由专人来写。
我们需要商量一下。侯方域说完看了看陈立,陈立笑着道:不用商量了,我答应了。
这个报纸印刷精美,立意新颖,目前又独此一家。如果能成为此报编辑,将来扬名立万,必将水到渠成。
至此侯方域二人就算加入了京师周报的编辑队伍,京师离起点城也不远,他们的工作时间每天是六个小时。
(感谢书友黯然x星辰的打赏)
第一六七章 懵逼的锦衣卫
小灵通基站理论上,需要五百米之内就要有一个基站,所以这些基站暂时可以覆盖起点城和石景山等地区,暂时是够用了。
陈亚新二十多岁,也是一名秀才。王越看他对对讲机等通信器材很感兴趣,所以就把通信方面的工作交给他去做。
王大人,目前在培训的电报员已经增加到一百三十人,其中有五十多人已经可以收发电报。程控电话已经安装了一百多部,起点城和石景山工业区已经可以通话了。小灵通主机在起点城已经安装,不过使用方法我们还在摸索中。陈亚新对于这些神奇的通信器材,从神秘到理解之后更加深陷其中。
关于小灵通安装与调试王越也是门外汉,说明书有一大堆,只好让他们去摸索了。
小灵通你继续研究,程控电话首先要安装到各部门的主要办公室。以后石景山工业区各厂之间,和厂内各部门也要普及程控电话,所以安装人员的培训工作还要加大。军中在这里已经学会电报机使用的人员,让他们先回军队,这样各军之间又多了一种远距离通信工具了。王越道。
陈亚新好奇地问:司令,这电报机真的能通讯几千里?
他还没有进行过远距离测试,只是会使用而已,所以对这个夸张的距离难以置信。
王越笑着道:当然,理论上从这里就可以联络广州。有可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不过没关系,我们以后可以安装中继电台。
接着又问道:那个无线广播电台和收音机调试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陈亚新道:用我们现在广播站的那种设备,就可以接通收音机,只需要架高天线即可。我看了说明书上说,这种设备理论上通过天线发射信号可以覆盖到一千公里以上的距离,如果要远距离传输信号,需要建个信号发射塔。
王越道:发射塔设备我来想办法,这种收音机你们好好研究研究,我希望以后我们起点城能够生产。收音机先在起点城范围内销售,另外京师的茶馆酒楼青楼等处可以免费试用三个月。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年了,正好增加点过年气氛。
半导体收音机的原理图,电路图都有,最难生产的就是晶体管,虽然是初级的。所以前期生产还是以组装为主,零件可以从现代弄过来,就当练手吧。
收音机的售价定在十两,京师各娱乐场所的投放试用工作也随即展开。
该收音机内置两千毫安锂电池,充满一次电,可以使用半个月。起点城所有永久性建筑和家庭内部都已经安装了插座,所以充电已经很方便。
京师娱乐场所投放的收音机使用干电池供电,试用期间可以免费提供电池,今后就需要自己购置了。
目前起点城广播站照常开通,每天三个时段对起点城和石景山工业区广播六个小时,石景山工业区内已经遍布功放喇叭。
收音机广播电台称为起点之声广播电台,通过无线传输,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循环广播。
起点之声广播电台的播放内容,分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新闻播报,新闻内容与起点城有些区别,增加了更多的京师大事小情等。其他还有卫生常识生活百科相声评书等等,其中歌曲播放占用了大部分时段,这中间偶尔也会插播起点城商品广告。
为了广播能够顺利推广出去,没有设置太多敏感内容,现在最重要的是吸粉。
因为基本都是录音播放,广播站的工作强度并不大,新鲜出炉的歌星楼双儿将在此展现自己的歌喉。
石景山工业区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已有多个厂子的土建工作基本上完毕。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的凉水塔和烟囱也在陆续投入建设中,其中三十万千瓦机组发电厂的烟囱将高达一百八十米,风冷却塔高达一百三十米,建成后将成为本时空巨无霸。
工业区内群明湖连石湖等小型湖泊也在扩建中,这将是工业园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原起点城建设力量的七成老工人们,带领着包括对清战争流民,京师周围新招聘的工人们共约二十多万人在此紧张的施工着。随着对清战争的结束,起点城的招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每天都有一千人多人加入起点城成为工人。
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工地上,拥有六千五百多辆工程机械,两千多辆马车和三万多辆手推车,场面颇为壮观。
大明锦衣卫指挥使司,派往石景山调查王越的锦衣卫千户何世基和他的一众手下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他们已经站在高坡上看了半天了,却一个人也没说话,各个瞠目结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场面,现代化的建设场景,让这些大明锦衣卫无法理解。
还是何世基先反应过来,问前几天便衣来石景山调查情况的锦衣卫总旗肖金平道:你在此观察了几天,都还没查明白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