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大军,仅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就抵达了朝鲜王城汉城,而且完全包围了汉城,让朝鲜王室陷入完全的慌乱之中。
这一手的战术作用很大,朝鲜仁祖李倧猝不及防。汉城内的士大夫和百姓一下就乱套了,所有人不是想着抵抗侵袭的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而是想着快点逃离汉城。
李倧知道汉城无法守住,率领文武大臣退守南汉山城,同时将家人悉数送到江华岛,派出使者与皇太极谈判,期盼着能够拖延时间。
黄太吉一面派遣大军包围了南汉山城,一面派出多尔衮,前去攻打江华岛,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要彻底断绝李倧的幻想。
第一九九章 把表妹许配给你
王越将丽莎父女二人交给李茂昌的贸易公司安顿,并派遣四名士兵负责看守监视,这才回到王家花园自己的家。
张子筠接到他今天要回来的消息,专门在家里等候。
王越一进门,她就迎上来气呼呼地道:是不是我不给你去电报,你就不打算回来了?
王越哈哈一下道:怎么会呢?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来让我抱抱。
说着就把张子筠抱了个满怀,张子筠刚感受了一下久违的温馨,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赶紧把王越推开,脸都有点红了。
王越诧异地看着她道:怎么了?
回答他的是一声咳嗽声,母亲李秀芳道:二子,你和子筠有什么悄悄话,一会回房再说。
靠了,王越这才发现宽阔的客厅里一屋子人,王卓母亲嫂子和她的母亲还有王妮等等很多人。
王妮笑嘻嘻地凑过来道:二哥,你羞不羞?
王越的脸皮比城墙还厚,这算什么呀?他笑着摸摸王妮的头道:羞字怎么写?我一会儿考考你。
这让王妮犯难了,她苦着脸道:这个字老师还没教。
王越道:老师没教,那我来教你。
王妮拍着小手高兴地道:好啊,好啊!
二哥自从来了京城,天天在忙,陪她的时间太少了。
二儿子这八个月来的变化太大了,行为举止以李秀芳的眼光来看是够另类的,另类这个词也是王越发明的。
李秀芳不满地道:怎么光顾着在那里说话呢?舅舅来了,也不过来见见?
王越这才注意到穿着长袍的李荣成,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了,但看到舅舅的那一刻记忆还是清晰起来。
王越见过舅舅,您是什么时候来的?王越躬身行礼道。
李荣成比姐姐李秀芳小三岁,今年三十三了,是位敦厚老实的庄稼汉子。
他连忙道:二子,不,王大人,我是七天前被你母亲派人从老家接来的。
在李荣成看来,王越一家的变化太大了,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难以描述。
李秀芳插话道:他舅舅,你是长辈,怎么能叫孩子王大人呢?以前怎么叫,现在还怎么叫就行了。
李荣成连连摆手道:不行,不行,他现在做官了,不能再像以前那么随便。
王越笑着道:舅舅,您叫我思华就可以了,我听着您叫我王大人三个字,是挺别扭的。
李荣成只好应承着。
这时又走过来一位身穿修身黑裤,白色高领毛衣的小美女对王越福了福,腼腆地道:莲儿见过二表哥。
表妹?王越愣住了。这身现代装束,王越刚才还以为她是家里新请来的小妹呢。
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就自己的表妹李青莲吗?以前那个跟着自己屁股后面,嘻嘻哈哈乱跑的黄毛丫头,三年后的今天居然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了,小胸脯都开始有料了。
王越发觉自己有些失态,打了个哈哈道:青莲表妹你都这么大啦?
李青莲不算特别白皙,却很清亮的脸庞都红了,蚊子似得道:嗯。
真是女大十八变呀,疯丫头怎么变的这么文静了,记得她比自己小一岁。
李秀芳呵斥道:二子怎么说话呢?
李荣成对王越的反应却很满意,他对李秀芳笑着道:孩子们好几年没见,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看到我们这么多人在,所以不好意思了。
李秀芳心领神会道:嗯,二子,你带你表妹去楼上吧。
啊?什么情况,王越被搞懵了,他对张子筠道:子筠,走吧。
张子筠看了一下李秀芳,对王越道:你先上去,我一会儿就来。
好吧,这刚刚回来风尘仆仆的,是要洗漱一下。
王越上楼在洗手间洗漱完出来,见李青莲还站在那里,对她道:站着干嘛?坐吧!记得你以前疯疯癫癫的,现在变化这么大。
李青莲往沙发上一坐,轻声道:二表哥还是那么爱取笑人。
王越一边翻看着李茂昌提供的起点城近期贸易报表,一边道:你这身衣服是谁给你挑的?还挺搭配的。
李青莲兴奋地道:是子筠姐,她好多漂亮的衣服。
王越疑惑道:你应该叫子筠嫂子吧。
李青莲看了看他:唔!了一声。
王越随口问道:舅母和你哥哥怎么没有来?
舅舅家的表哥比王越大一岁,受王家培养读书人的影响,家里也在供他读书,平时也会教教妹妹,所以表妹李青莲也是识字的。
李青莲道:娘怕我们一大家子过来给你们添麻烦,所以就没来,先让我和爹爹过来看看。接着叹了口气道:没想到你们的日子过的这么好。
王越笑着道:以后把你娘和弟弟都接过来,就在这边安心生活好了。
李青莲开心地道:好啊,这起点城真是太漂亮了。
晚上,李秀芳单独把王越叫过来对他道:你和青莲从小青梅竹马,你舅舅也多次说过把青莲许配给你,让我们两家亲上加亲。
你舅舅这次带你表妹来就是跟你定亲的,既然你娶了国公嫁的女儿,就让你青莲表妹做个偏房。你现在也是朝廷命官了,对青莲来说也不算亏。这事我已经跟子筠商量过了,她也不反对。
说完笑嘻嘻地看着二儿子,她认为这对王越来说是个惊喜。
王越这才知道今天为什么显的古怪,原来是这么回事。舅舅确实说过很多次,他一直当做戏言,主要是前任的观念是传统的。
可他现在是现代人思维,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呢,只剩下惊,没有喜了。
所以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对母亲道:不行,绝对不行,我不能娶表妹。
李秀芳是万万没想到王越会拒绝,恨铁不成钢道:你这个傻孩子,你和青莲表妹不是一直都很好吗?你看看青莲现在出落的多标致,和子筠也差不了多少。你一个大男人还能吃了亏不成?
第二百章 郭老汉的新生活
王越被母亲搞的哭笑不得,这话也说的出来,他道:我和她是姑表亲,是近亲,近亲不能结婚,哥哥也同样不能。
李秀芳不解地道:姑表亲怎么了?咱们老家亲上加亲的多了,怎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
王越道:那些亲上加亲的,生的儿女有几个正常的?您仔细想想,我不想害了青莲表妹。
李秀芳道:这样的情况确实有,这年头生孩子夭折的也多,不一定是表亲的原因。
王越以手扶额,相当无奈,除非他能把遗传学那套理论说清楚,就算他能说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的。
近亲结婚生的孩子会有很多隐性疾病,也有一定几率下一代是健康人,但隔代还是会爆发。
王越坚定地道:这件事我坚决不同意,请您向舅舅说明。至于详细的原因,我会想办法向你们解释。
他已经考虑在起点城范围内普及这类医学常识,防止更多的悲剧发生。
他现在不同以前了,李秀芳也难以逼其就范,只好向舅舅李荣成通报王越的态度。王越现在是朝廷命官,李荣成也没有好办法,只好寄希望于日久生情了,反正你表妹就住在这里了,你看着办!
王越因为此事,在张子筠那里得到了获得了一张好人卡。
相公,你真好!不过我可不是妒妇,你要娶妾,我是不会反对的。现在王家家大业大,多子才多福嘛!张子筠紧紧抱着王越道。
在她的观念里,大户人家哪有不娶妾的,尤其是王越现在的身家。
虽然她是正房,但对于王越的那个表妹,却感到了一丝压力。相貌不比她差多少,关键还是王越的青梅竹马,又是姑表亲,婆婆那边的支持力度不是自己能比的了的。
所以这几天都努力和李青莲搞好关系,后来才发现这表妹人挺单纯的,也许是来自乡下的缘故。
王越笑着道:傻瓜,子孙多了也很烦的。
娶妾他是不排斥的,封建时代男人的福利嘛。
不过子孙争夺家产的故事,电视里演的太多了,看来以后要对自己的孩子们加强教育了,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制约。
张子筠眉丝如黛道:相公,我们今天不穿小雨衣了好不好?我想早点给你生个孩子。
王越捏捏她的脸蛋道:要听话,你这个年纪生孩子会影响你的健康,对孩子也不利,过个一两年的。
张子筠撒娇不依,作为正房,必须掌握先发的优势,再说迟迟不怀孩子,也会引起别人的疑惑。
王越好一顿劝,才把她哄好。
新年就要到了,起点城各部门都在为新年全力筹备。
考虑到起点城民众原先多数是贫苦人家,生活都很节俭,王越根据后世的习惯,安排了福利发放,以丰富民众的年货。
只要是为起点城工作的人员,统一发十斤大米十斤白面十斤鱼一斤糖果,两斤白糖两袋精盐。
机动渔船全力开动,为起点城带来了大量鱼获,消耗不完的,也拉到京师批发掉。
很多一家几口都有工作的人家,一下就能分到三四十斤鱼。天气寒冷,可以自然冷冻保鲜,或者处理好用盐腌制,挂在阳台上风干,因此起点城家家户户阳台上都挂满了鱼,也是蔚为壮观。
考量到制作成本,起点城普通居民家的阳台都不是全封闭的。
郭老汉家在居民楼二期发卖时,咬了咬牙买了一套,当时觉得肉痛,现在是越来越满意了。
八十两银子算什么呀?
因为他表现突出,现在已经在城市规范管理处当上组长了,管着起点城四个区域,起点城有十六个区域,这薪水也涨了一两。
他还进了扫盲班学习了一段时间,这临老了,尽然能写几个字了。
儿子也很上进,技工等级考核升了一级,现在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五两银子。
加上老伴的收入,全家人一个月能拿到十两,这在起点城普通职工家庭里也是中等往上的人家了。
郭老汉就觉得这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越过越有盼头。
看着家里成堆的白面大米,阳台上随风晃动的鱼,这些可都是东家白送的,真是仁义啊!
今天是腊八节,晚上老伴整了几个菜,热了一壶酒,郭老汉美美地喝上了。
花了五两银子买的收音机正播放着近期的新闻,这是郭老汉每天都要听的。
电灯暖气煤炉收音机等等物品,正在改变着起点城民众的生活。
郭老汉吃了一口青菜笑着道:这世道越来越看不懂啦,寒冬腊月天里还能吃到这么绿油油的青菜。
儿子郭小宝抱怨道:您不知道东家种了多少大棚菜,市场里的青菜也一直都有卖,就是娘不舍得买。
小宝娘道:你这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斤青菜比土豆萝卜贵三倍呢。
郭小宝嘟囔道:我们家又不是吃不起。
郭老汉放下酒杯道:小宝娘说的也没错,以前是苦惯了,这穷人乍富,哪能一下子把习惯改过来的。
小宝娘道:小宝,你过了年就十九了,我想着啊攒点钱给你娶个媳妇,也让我和你爹抱抱大孙子。
郭老汉实际上年龄并不大,五十岁都不到,古代的劳动人民显老而已。
一提娶媳妇,郭小宝不好意思起来。
郭老汉豪气地道:我们家不比从前了,就凭我们每个月的收入,还怕没有闺女跟咱们小宝?不一定要攒多少钱。
小宝娘埋怨道:能不攒钱嘛?你这个死老头子,又要买自行车,又要买收音机,乡下财主也没这么铺张的。
郭老汉气势一下低了起来道:这不是都有用处吗?
郭小宝解围道:娘,您别埋怨爹了,这些东西都是儿子想买的,不怪爹爹。
接着他又道:听说东家的银行开始发放什么小额贷款了,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可以贷款二百两银子。
第二百零一章 谁他娘规定的?
小额贷款的发放,是王越为了刺激起点城消费的举措,也为今后大额贷款投石问路,为起点城银行积累信用。
他希望用贷款帮助那些有创业意向的人,以达到工商业的百花齐放。
银行的资金现在比较充裕,所以存款付息的政策会在稍后实施,吸收存款也不利于工商业的起步。
古代钱庄吸收存款与现代的做法是相反的,你在钱庄存钱还要付给钱庄利息。起点城银行存钱不收利息这一条,反而带来了不少存款。
郭老汉来了精神问道:贷款是什么意思?那是个什么章程?
郭小宝道:贷款就是借钱的意思。一年期年利息百分之九,两年期百分之九点五,三年期百分之十。就是说借一百两一年后还,要交九两银子的利息。
百分比在起点城用的非常广泛,老两口也能弄的明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