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但是,遗憾的是老天爷反应比较慢,崇祯年间北方仍然是连年灾荒,而且后金仍然还在活蹦乱跳的作乱——打仗,赈灾都要钱。

    由于崇祯朝进行了大减税以后,内库的收入几乎完全断绝,无法再对国库进行补贴,所以东林党建议加农赋

    一系列天才的理财政策下来,国库內帑逐渐空虚。

    在一大批官员对王越喊打喊杀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却对这篇文章纷纷叫好。除了一些有识之士,数量最广泛的就是平民百姓,他们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部分人。

    王越的文章清晰地阐明了赋税的重要性,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赋税对国家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用大白话写出来的,并在最后总结道,占人口一成的官员士绅掌握着国家九成的财富,却不交赋税。占人口九成的平民,要用一成的财富负担国家十成的赋税,这样正常吗?可谓一针见血。

    这也怪不得有那么多官员跳脚了,即使得罪了天下富商,王越也不惧,起点城的商品不愁卖,他也可以扶持新资产阶级。

    京师作为大明的首善之地,号称天子脚下,大明最重要的都城,这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整个大明的官吏士绅乃至天下人所关注,所以《明报的影响也随之快速扩散。

    王越并没有寄希望于朝廷能够内部改良,他也不认为靠一篇文章就能改变朝廷的政策。这样的改革没有强劲实力,是推行不下去的,阻力大的难以想象。

    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为起点城今后向外扩张时,推行相关政策定下一个基调,既官民一体纳粮。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广大民心,做百姓代言人的意思。他知道这篇文章肯定会对了崇祯的心思,所以并不担心别人的弹劾。

    对《明报喊打喊杀还没有结束,刚刚才正月初五,崇祯又收到了弹劾王越的奏章。

    这两份奏章是由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天津巡抚贺世寿弹劾王越罔顾朝廷的禁海令,私建水师的奏折。贺世寿本来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王越的那篇文章让他也怒了,所以才有了这次弹劾。

    崇祯还没有想好怎么表态,正月初六朝鲜的使者到达京师。

    黄太吉还没有到达汉城,朝鲜王李倧就向大明派遣了求救使者。




第二零四章 坤兴公主的坚持
    这次朝鲜的使者来的很快,他们抵达京城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尚未彻底包围朝鲜的王都汉城。

    朝鲜使者抵达京城,在朝中引发了震动,将注意力转移了过去。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中的脸面,有小中华之称。万历三大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面子工程,因为信息落后,日本方面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在打了几年之后才知道的。所以说当时日本想以朝鲜作为跳板窥视大明的意图,明朝方面一开始是不知道的。

    历史上没有这次朝鲜求救于明朝的记载,现在的情况是辽东在满清的手里,朝廷大军要是能开拔到朝鲜,那就要先打败满清,不必守在关宁防线了。

    主要是王越的京师大捷传到朝鲜之后,让朝鲜王李倧大为振奋,这次清军入侵朝鲜,他抱着一线希望立刻派来使者。

    这毕竟是爷爷万历皇帝当年挣下的脸面,为了表示重视,假也不放了,崇祯立刻召集群臣议事。

    朝鲜使节在见到崇祯后伏地痛哭道:我朝鲜历来为中华属国,其情其义,固不暇言,得知上国去年新胜,我王振奋,常言夷狄灭亡不远矣。今月‘犬羊夷狄’入侵我朝,强逼吾王去明皇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并定时贡献,送皇子入夷都为质,更欲强索我主战之臣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学士于夷都残害。然微天朝则不能复国,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为鱼者,其谁之力也?今虽不幸而大祸迫至,犹当有陨而无二也。不然,将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乎?我朝鲜小国寡民,无力抵挡夷狄铁骑,唯望父母邦之来救矣,我朝鲜必倾力配合,以还天下朗朗乾坤。

    看到跪在地上长哭不起的朝鲜使臣,明廷上下在出兵援朝还是自守边疆的两种方案上争论不休。

    应该说从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无法也不能够驰援朝鲜的,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驰援朝鲜,再说征伐需要银子,朝鲜不可能拿出来这些银子。

    户部尚书侯徇认为增援朝鲜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从实际问题上面提出困难,包括后勤运输,大军补给等等方面,实际上的意思隐藏在这些困难的背后,那就是明军打不赢后金鞑子,若是这个时候增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以次辅薛国观为首的一批人,却主张救援朝鲜。

    他认为万历三大征依旧是朝廷引以为傲的成绩,尽管说这三次的战斗,让大明王朝损耗巨大,可谓是伤经动骨,但三次大型的战斗,为大明王朝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自鞑虏军兴以来,朝廷的威望屡受打击,而去年的京师大捷,说明鞑虏并没有那么可怕。朝鲜作为我朝重要藩属,必须救援。

    薛国观在知道当前朝廷状况的情况下,依然提出救援朝鲜,其提议还得到了刑部尚书冯英,吏部侍郎袁佑,以及众多御史言官的赞同,就显的有些滑稽了。

    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直接表态,这导致内阁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统一。

    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倒是特别反对增援朝鲜,认为这样做不现实。

    他刚一到任,就与崇祯彻夜详谈,让崇祯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命令他主持镇压流寇,杨嗣昌不负所望,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四正六隅十面网围剿计划(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

    薛国观等人支持救援朝鲜的原因是什么,杨嗣昌心知肚明。自己刚刚上位,没必要得罪这些东林党人。

    朝鲜的使者每日里都是哭哭啼啼,恳求大明皇上派遣援军。明军曾经打败后金鞑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次战斗传到朝鲜去之后,王上还专门与文武百官庆贺,认为朝鲜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要紧紧依靠大明王朝。

    再说朝鲜王室认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统,根本看不上后金鞑子,认为其是胡虏,皇太极称帝登基的时候,朝鲜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为此得罪皇太极和后金鞑子,也是不在乎的。

    崇祯的态度就是从不表态,任由朝臣们争论。他也知道救援朝鲜不现实,但为了天朝颜面还是开了几次朝会,体现对此事的重视。不是我不想救援,是大臣们意见不统一而已。

    朝鲜使者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哭哭啼啼,来打动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这期间,朝鲜来哭秦庭的使臣没闲着,他们频繁走动于一切能利用的门路:阁臣六部大臣甚至宦官,竭力请求天朝发兵。

    也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朝鲜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朝鲜的王都汉城,将朝鲜仁祖李倧包围在汉南山城。

    朝鲜的覆灭已经进入倒计时,侯徇等人更是反对救援了。这时候薛国观等人提出让朝鲜使臣去找王越,说不定他有办法。

    这得到了崇祯的响应,他也希望天策军能够出战。

    正月初十,借着看望外公的名义,坤兴公主朱媺娖终于得以出宫。

    车驾走到半路,她便命令随从改道去起点城。早就听说起点城有很多稀奇之物,香水花露水之类的特别称她的心意,除夕之夜那绚丽的焰火更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见公主的车驾突然变道,掌直驾侍卫,负责公主出行保卫工作的锦衣卫千户李忠,向随侍的太监问明情况后阻止道:公主乃天潢贵胄,千金之躯,不能私自出京,您这样让臣很为难呀!

    坤兴公主皱着眉头道:起点城又没有出京师,李大叔就不要管了。

    李忠是信王府的老人,在崇祯还没有登基时就在信王府当差,和皇家比较亲近。

    李忠躬身道:臣不敢得公主如此称呼,折煞小人了。接着坚持道:公主未经允许出城,万岁爷知道了恐怕会降罪与我等,臣难以从命。



第二零五章 骗子
    坤兴公主小大人似的道:若父皇知道了,我自会为你们分说,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李忠暗自苦笑,你小小年纪说的话,哪里能起到什么作用?

    劝了半天,坤兴公主坚持成行,李忠也是无奈,只好寄希望于皇上知道后不怪罪吧,起点城确实也不远。

    终于能够顺利出行,坤兴公主的兴致高了起来,随行仪仗也被她留下,轻车简从的由李忠和几个大汉将军骑马保护着车驾出了广宁门,一路的水泥路面,很快就到达了起点城。

    起点城城门口进出的人流随着过年多了起来,东门进出的人大多是由京城方向来的。

    为了保护市内环境,马匹等牲畜被禁止入城,所以东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停马场。

    按李忠的意思亮明身份直接就进去了,却被坤兴公主拦住,让他们留下,自己和宫女玲儿单独进去。李忠只好和两个大汉将军便衣保护远远跟着,坤兴公主在京师游玩时经常这么干,因为锦衣卫装束总是有尽街虎的效果。

    一进了城门,坤兴公主就傻眼了,城内的景象完全颠覆了她对城市的认知。宽阔的水泥路面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如织,房屋样式,大多数人的装束都很奇特。

    她是没去西门,那边是到石景山工业区的公共汽车站,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也不少。东门到京师的公交还没有开通,主要是广宁门那里属于京师要地,没有合适的公交停车场地。今后京师环城公路建成后,将会配备环京师公交。

    因为禁止马匹入城,所以城内也是有环城公交的,东门就有一站。

    大娘,这个车子要怎么坐?

    这公交车很漂亮,坤兴公主看着公交车来了一辆,走了一辆,人们上上下下的,终于忍不住问一个等车的大妈道。

    这位大妈就是起点城的,刚从京师拜年回来,这样的问题她碰到过很多,这让她很是骄傲。

    她见这小姑娘唇红齿白很是讨喜,笑咪咪地道:你是从京城来的吧?这叫公交车,上车交一元就可以坐了。

    一元?坤兴公主不解道。

    大妈拿出一个亮晶晶的硬币道:就是这个,一两银子可以换一百个。这是一分银子的硬币,用不锈钢冲压而成的,现代那种硬币没法儿用,上面有某某国的字样。

    坤兴公主笑着道:我有银子。她确实很想坐坐大公交车,觉得很新鲜。

    大妈道:看你这装扮就知道是富裕人家的,不过在这起点城有银子也没法儿用,必须换成银元券才能买东西。

    城门口就有兑换点,大妈热情地帮她完成了兑换,看着手里花花绿绿的钞票和亮晶晶的硬币,坤兴公主觉得很好玩。

    这也是她长期在宫中生活,年纪又小,否则都要以为那位大妈是个骗子了。

    刚才的兑换扣掉了她百分之五的火耗不说,据工作人员说,想再换成银子,那百分之五也没有了,可真够黑的。给一般人肯定觉得的被骗了,这东东不是和洪武年的大明宝钞一样是废纸吗?

    王越设计的这种兑换方式,就是要把起点城银元券推上良币的宝座,有起点城经济作为后盾,他有信心这样操作。

    也就是坤兴公主这样没心没肺的小丫头,才不当回事儿了,于是她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公交车。

    车上的人不是很多,一分银子相当于十文钱,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花。

    找到了座位,第一次坐公交车的坤兴公主很是兴奋,看哪里都觉得新鲜,目的地是哪里,她都没有去关心。

    小姐,我们要去哪里呀?宫女玲儿先从兴奋中清醒过来问道。坤兴公主出来游玩的时候,她都是这样称呼。

    坤兴公主这才反应过来,向车窗外张望后指着市政大楼道:我们去那里。

    公共汽车到达市政大楼后,坤兴公主下了车。

    站在大楼门前,看着高耸入云的大楼,两位小姑娘看傻了眼。

    玲儿惊呼道:小姐好高啊!

    坤兴公主向一层大厅内张望,富丽堂皇的大厅有穿着怪异装束的人进进出出。

    这时一位穿着白衬衣,外穿红色羽绒服,牛仔裤的女孩子向大楼走来。

    玲儿拉了拉坤兴公主,向那个女孩子指了指,那女孩子大约十五六岁,梳着马尾辫,穿上这身衣服,显得很精神。

    坤兴公主赞叹道:这衣服好漂亮。

    那女孩子走到身边时,坤兴公主露出甜甜的笑容问道:这位姐姐,你这身衣服是从哪里做的?

    那姑娘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对坤兴公主道:我的衣服不是做的,是发的。

    发的?坤兴公主不解。

    那姑娘笑着道:你是要买吗?市场那里的积分商店就有卖的,好像不贵。

    姑娘给坤兴公主指明了方向之后,进了市政大楼。

    这姑娘是市政大楼的服务人员,这些服务员是月薪二两雇佣来的,都是容貌比较端正的小姑娘,工作时身穿牛仔裤,马甲,白衬衣。外面虽然已经天气寒冷,楼内已经供暖。她们回家的时候,会穿这种红色的羽绒衣,也是发的。

    羽绒衣,保暖内衣,各种呢子大衣等已经在积分商店出售,作为起点城民众的防寒衣物。售价不贵,三钱到一两银子不等

    现在起点城的大部分食堂已经转移到石景山,起点城内居民已经逐步由计划经济供应各类物资,向商品经济转换。

    这里的工作令很多女孩子趋之若鹜,此地环境好,工钱不低,工作也轻松。王越正给他们做一些政务上的培训,将来她们将做一些访客接待的工作。

    女人爱美是天性,坤兴公主拉着玲儿向市场方向而去。

    实际上市场差不多都是住宅底商,就位于居民小区外面,拥有六个街面,几百家店铺,在新年之前已经全部承租出去。

    起点城计划将所有的街道两旁都建设成商铺,现在的市场只是当初建设居民区顺手规划而来的。

    (谢谢书友钓鱼呢,加百璃和书友150803112246433的打赏)



第二零六章 买不起
    由于起点城居民收入较高,又有京城的百姓慕名而来,这些商业街道的人气非常旺盛。

    饭店珠宝店绸缎庄中药铺子当铺古玩店茶馆等等传统的店铺应有尽有,甚至京城的老字号也有几家在此开了分号。

    除了这些传统的店铺,现代风格的门面也很多,由于裁撤了不少食堂,一些厨师被王越转移到了此地开了一些饭店。王越用店面和设备占股七成,店老板和厨师等人占股三成,将来王越打算逐步稀释自己的股份。

    这其中除了一座比较高档的酒楼之外,还有一些中式快餐店面包店等等,还有其他如眼镜店美发店钟表店等等。美发店主要是给女人做头发和男人刮面的,钟表店里主要是经营机械表,价格不菲。

    除此之外积分商店也有好些家,有食品店服装店日化用品店床上用品店等等。还有一些日杂铺子,主要经营起点城现在正在生产的商品。
1...9394959697...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