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小宝娘惊道:这不是高利贷吗?

    还是郭老汉有些见识,他道:老娘们就是头发长见识短。那高利贷月息就要一成,还要利滚利。听说钱庄借钱也要每月五分利息,一年就是六成,一般人还借不到。向起点城银行借钱的利息一年才九分,怎么能叫高利贷?这分明是东家照顾我们呢。

    他可是王越的忠实粉丝。

    小宝娘一琢磨确实是这么回事,她喜道:那小宝的结婚钱就有着落了,我相中一家姑娘,老头子你给参谋参谋。

    郭老汉来了的精神道:哦,哪家的姑娘?在哪里工作?

    小宝娘笑咪咪地道:就是我们原来洗衣房的赵大妈家的闺女,现在在招待所工作。一个月能挣二两银子的薪水呢,工作也轻巧。

    起点城目前所定的工薪,有点像建国初期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各工种的工薪差距并不大。将来进入商品经济模式后,会由经济规律将差距拉开。

    郭老汉摇头道:这姑娘还不如李大爷家的,他闺女学会了算账,在商店工作,月薪有三两,最近给她说媒都不知道有多少。

    小宝娘立刻转移了目标,一拍大腿道:这个姑娘好,我们小宝也不差,现在都是二级工了。

    起点城民众的择偶观念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

    父母二人商量着自己的婚姻大事,却把自己撇一边,郭小宝吞吞吐吐道:爹,娘,我,我!

    郭老汉瞪眼道:什么你你我我的,有话就说。

    郭小宝道:我有相好的,她在医院当护士。

    因为工作的时候胳膊受伤,郭小宝去医院包扎认识了一位护士,已经开始交往。

    小宝娘道:医院护士啊,好像每个月的薪水也是二两。

    郭小宝解释道:她们有加班补贴,一个月有二两三钱银子。

    郭老汉对小宝道:这个姑娘往后面放放,我和你娘先去李大爷家提亲,要是成不了再说。

    如果成了就没那姑娘什么事儿了,他们这样的人家也不可能娶人家做妾,现在起点城有收入的姑娘眼界都在提高。

    郭小宝急了道:不行,我非她不娶。

    郭老汉拿出父亲的威严呵斥道: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哪里有你小子说话的份?你去把碗筷收拾收拾,送厨房去。

    他现在大小也是个组长了,手下有十几二十个老头子老太太,发起威来也像那么回事儿了。

    今天郭小宝是坚决不做乖宝宝了,他大声道:爹,现在规定男女双方婚姻自由,父母不得干涉。

    郭老汉怒道:谁他娘规定的?还有没有王法了?

    郭小宝道:是东家规定的,这两天刚出的报纸。

    起点城的高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工作,这就给广大的男女青年之间交往创造了条件,由于经济的逐渐独立,社会结构也在悄然改变。

    年底是说媒相亲的高峰时段,地下恋情也随之浮出水面,家庭矛盾也集中爆发。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王越是时推出了这一规定。

    大明律是保护父母这一权利的,如果父母去宛平县告孩子不孝,肯定一告一个准。起点城是单方面承认自由婚姻的合法性,宛平县的判定起点城不予承认。

    反正这是个糊涂账,朝廷是以孝治天下,卢承德也不敢包庇。

    他碰过一次钉子之后,就知道想在起点城随便拿人,他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经过王越同意,所以就算判了也等于白判。有本事你们告到顺天府,谢宝清也拿王越没办法。

    郭老汉一听是东家定的规矩,想了想改口道:既然是东家定的规矩,那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你说的那个姑娘叫什么名字?过了年我们请个媒人去提亲。

    起点城像郭老汉这样的铁杆粉丝还是挺多的,王越让他们的生活翻天覆地,同时还在不断地提高,每一样举措都惠及无数人。

    郭小宝如愿以偿,开心不已,王越又收获了他的一份粉丝值。

    请媒人提亲这种习惯属于风俗,这不属于王越的干涉范围。

    石景山工业区的年度总结工作报告是由荷香做出的。

    姑爷,工业区各厂的电缆已经铺完了,电厂在冬天可以安装各风机设备,厂房地基也打好了,明年开始吊装零米。荷香对着工作报告一页一页地向王越介绍道。

    从这份厚厚的工作报告上看,石景山工业区的工作进度并不慢。人力是充足的,难就难在技术上,看的出来荷香付出了很多。

    王越摸摸她的小脑袋道:谢谢你荷香,辛苦你了。

    荷香红着脸道:不辛苦啊,我觉得很有意思呢,你是没见工地上多热闹。

    自从参与工业区的建设之后,荷香才知道什么是大场面。还好有各大队配合,王越设计的分工体系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荷香只负责技术指导和安排,否则她一个小丫头可驾驭不了这样的大工程。

    王越道:过年了,我们去给工人们拜拜年。




第二百零二章 电影
    曾经新闻里领导下基层送温暖的活动,王越深以为然。

    荷香笑着拍手道:好啊,好啊!

    在工地上几个月,让荷香看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一面。

    农历新年从大年三十开始,起点城电影院正式对外开放,能容纳三千人的影院从早到晚循环播放电影《英雄,门票很便宜只要一分银圆卷。

    对于电影,那些在起点城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并不陌生,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电化教学,最新奇的还是成年人们。

    壮观的战争场面和精彩的工夫画面,让起点城民众大开眼界,古装电影王越选了十几部,过年期间会陆续上演。

    第一场看电影者寥寥,一传十,十传百的的威力是无穷的。从第三场开始观看人数开始爆发,很快电影院外就人头攒动,一票难求了。

    一场电影满员三十两的收益也算聊胜于无,这是王越过年给大家的福利,一天十场电影,各项开销完全够了。

    石景山工业区到起点城的定点班车已经开通,所用的车辆为后世的公共汽车。每十五分钟一趟,在石景山设立了十个乘车点,方便了工业区人们的出行。

    城内和石景山工业区的有线喇叭里正在滚动播出贺年歌曲的唱片,一会是财神来敲你家门,一会是恭喜恭喜恭喜你,稍微有点俗气,也透着点热闹的年味。这个音乐时不时的还会被某个甜美做作的女声所打断:

    顺天府兵备道王思华大人祝起点城全体百姓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祝天策军全体官兵,节日快乐,再筑辉煌!

    天策军军长王卓代表天策军全体官兵,祝起点城全体百姓福气多多,快乐连连,万事圆圆,微笑甜甜。

    天策军海军司令员韦小亮从天津大沽口来电,祝全军战友和全体百姓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这样的祝词无形中拉近了军民关系,很多人这才知道起点城竟然已经有了海军。

    接着是起点城各部门的贺词,这些都是王越安排和要求的,倒是显的很热闹。

    起点城无线广播电台从除夕晚上八点开始,播放精心录制和剪辑的春节节目,有前世央视春晚节目,也有广播电台自演的节目,楼双儿在学习了几个月之后,于除夕正式亮相。

    晚八点之后,又一场电影散场。好似掐着这个点一样,突然城内驻军方向响起通通通!的声音,伴随着哧哧!声。刹时间,星光灿烂的夜幕,划过一道道尾焰的轨迹,电影院内外的人群,被这意外的节目所吸引,纷纷发出啊,啊的惊叹声。

    火箭越飞越高,瞬间在夜色中的爆炸。

    宛如闷雷振荡天空,鲜红的五彩缤纷的雪亮的各种颜色的焰火四射迸散,交相辉映,这是这个时空的人们从未见过的烟火盛典。地面上的人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不仅是整个起点城,石景山工业区整个京师城内的人们,都看到了这前所未有的壮观一幕,许多的居民纷纷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难得的西洋景。

    这是用迫击炮发射的现代焰火,一组二十个焰火被发射升空,射高五百米,数十里外都能看的到。

    焰火持续发射了一小时,绚丽的焰火把皇宫中的崇祯和他的大明第一家庭也惊动了。

    崇祯刚走出殿门口向起点城方向眺望,一件棉披风便搭在了他的肩上。他回头一看,正是周皇后,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父皇,父皇,我要站的高一点看。一个粉雕玉琢的小luoli在崇祯身边焦急地喊道。

    崇祯是个古板严肃的父亲,就连太子朱慈烺也很难在他身上看到慈父的一面。崇祯对诸皇子的教育方式本着严师出高徒,严父出明君的想法。

    但对各位公主却慈爱的多,尤其是快十岁的坤兴长公主朱媺娖最得他的宠爱。

    崇祯笑着摇头道:坤兴,你过了年就十岁了,父皇抱不动喽。

    也不是抱不动了,十岁的姑娘眼看就要懂事了,作为皇帝更要严谨。

    坤兴公主嘟着嘴道:哼,我让母后抱我。

    周皇后笑着把坤兴公主抱起来道:哎呀,坤兴又重了不少呢,我都快抱不动了。

    坤兴公主确系周皇后亲生,而不是传说中某选侍所出。

    崇祯看着远处的焰火摇头道:这个王思华,真能折腾,弄的这个烟花又不知要花费几何。

    女人都是喜欢漂亮的事物,周皇后道:那起点城应该不缺这点钱吧?这烟花多漂亮,真喜庆。

    看着焰火出神的坤兴公主突然道:我想去起点城看看,听说那里好漂亮。

    周皇后皱眉道:你是天家的公主,怎能随意往那里跑。

    坤兴公主撒娇地摇晃道:母后!

    可惜周皇后哪里会依她,只是不不肯。坤兴公主眼珠转了转,有了主意。她是会经常去外公家玩的,出宫又不是难事。

    崇祯却在想着朝中的事情,最近朝堂并不平静,反而相当热闹,起因是起点城办的那份《明报。

    这份内容通俗印刷精美的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个新鲜的东西。通过免费的形式,这份报纸已经渐渐进入到了百姓的生活。

    首先注意到这份报纸价值的,是那些在茶社酒楼里的说书人。

    这些以故事为生的人对于一部有吸引力的话本和小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射雕英雄传只发布了两期四个章节,他们就立刻意识到这个话本的巨大价值。于是各茶社酒楼的说书人都说起了这部射雕英雄传,这个故事不出所料地受到了客人们的欢迎,这些说书人也就成了听众们的催更对象。

    这份报纸的优点是印刷精美,通俗易懂。在京师的发型量也逐渐增大,这就引起了士林的注意,他们看到后下的定论是文字粗鄙不堪哗众取宠,然后就丢在一边。



第二零三章 朝鲜求援
    《明报虽然不受士林待见,但受众却与日俱增,在京师的发行量很快就攀升到一万份。

    王越从天津回来后,见报纸的发行量如此可观,就用实名发表了一篇《朝廷为什么没钱的文章,详细阐述了朝廷赋税结构海禁等弊端。

    文章上说,从国朝之初的赋税两千万两,到如今的赋税四百万两何故?再拿宋朝的岁入与当今的岁入做对比,说明海贸的重要性等等,一条条一件件详尽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东林党。

    这一期的报纸加印了一倍数量免费发放,同时公众期也结束了,下一期将开始收费。

    这篇文章的发表,算是《明报逐渐争夺话语权,掌握社会舆论的开端。此文章一经刊登,犹如重重的一脚踩在东林党的尾巴上。

    虽然自从温体仁把钱谦益送回家吃自己,又把周延儒挤下台之后,东林党已经势不如前。可御史言官们大多是东林一脉,许多朝廷官员都是来自江南,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算不是东林党,他们所代言的也是江南的巨商大户。

    御史言官们纷纷连续上奏折弹劾王越,指出王越居心叵测,意图动摇国本,甚至有官员跪于朝堂恳请崇祯下旨为国除贼。

    如果说《明报的这篇文章触动了大多数官员的利益,那么最赞成这个观点的恰恰是崇祯,所以这些弹劾奏折都被崇祯留中,拒不表态。

    自从崇祯继位之后,搞倒了魏忠贤,清除了阉党,终于众正盈朝了。但几年下来,国事日艰,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廷到处都缺钱,所以他已经隐隐感到问题的结症出在哪里。

    东林党魁钱谦益下台之后,终崇祯一朝都没有被起用,最后混南明去了,就能说明崇祯的态度。而王越的这篇文章,正好为崇祯理清了思路。

    自他登基后在东林的建议下,裁撤了东厂这个国家安全局。

    接着收回全国的河道监督太监,整个崇祯朝在十七年内就再也没有修过一次河治过一次水,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无论是山东还是浙江。在这十七年里就任由河水一次次泛滥,每次东林君子都借口节约把修河治水款搞没了。

    东林内阁和朝野的东林党人为天子的英明决定而高呼万岁,随后内阁就又提出了减税的一揽子计划。

    东林君子第一个提出的就是茶税,天子遂收回了各布政司地监督的太监。当然,自此以后各省的茶税收入就急剧下降,文官连年报灾,茶叶岁岁歉收,到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没错,你没看错,不是十二万两,而是十二两。

    接着就是海税,明朝文官和海商本来就有千丝万缕地联系,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天子再次认可了东林内阁的判断,下令各海关的太监回宫。

    从万历天子兴海贸以来,海关税一直是大明财政一大支柱,也是内币的重要来源。到了万历四十年的时候,万历天子每年能得到四百万两白银的海税。

    从崇祯元年以恢复禁海令的名义停收海关税后,内库就再也不能从日益繁荣的国家海贸中,得到一两的银子了——但是,这个禁海令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收税了,相反,收银子的从太监变成了海商和官员,而且他们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就比如郑芝龙。

    然后是丝绢税,万历认为如果商人贩丝织绸一定能赚钱,所以他收工商税,东林君子认为这叫天子与小民争利,是招来天灾地原因之一,这次的免税计划自然也要把它废除,崇祯对此表示赞同。

    接着是布税地矿税马政。

    根据文臣的要求废除了各种与民争利并且违反祖制的税收后,新任的皇帝再次享受到了他祖父父亲和兄长从来不曾享受过的高度赞誉,朝野的东林君子们异口同声的称赞这位少年天子是大明当之无愧地中兴之主,并向他保证,根据天人感应的道理,大明很快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9293949596...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