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韩松有些尴尬,说道:“霜降在南边搁浅了,唉,没有熟悉水文的领航员果然有些麻烦。不过这大沽河上也没什么危险,我们先把你们送过去,等等再回去帮他们。”
范龙城耸耸肩,似乎对海军的不靠谱习以为常。前后折腾了接近半小时后,骑兵排、两个炮兵排和第二连的两个牛丸排下到了大沽河西岸上,还从船上拆下了四门狮吼炮,装到陆军带来的两轮炮车上。
就这样,一支由四台组合式炮车(兼运火炮、弹药和粮草)、十六匹拉车的劣马、三十匹马和骑兵、一百多名炮兵和步兵还有海军派出的三十名携带牛丸枪的水手陆战队组成的轻装队伍,先是沿着大沽河北上,又转向西,成功与之前的四个步兵排完成了汇合。
这支队伍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按战斗编制整合起来。队中的钱文柏看着这支数百人的“大军”,有些感叹地说:“这差不多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了吧,就这么全拉胶州来了,真是孤注一掷啊。”
“不成功,便……不对,只会成功,不会失败!”高正从他身边走过,对着士兵们高喊着:“拿下胶州城,活捉姜思敬!”
士兵们虽然累了一天,仍然士气高昂地喊起来:“拿下胶州城,活捉姜思敬!”
“不知道乌文成要是听了,该有什么感受……”段明远小声嘀咕着,引来高正瞪了他一眼,他连忙也抬起手来,跟着喊起了口号“……活捉姜思敬!”
……
胶西县城,姜府内。
姜思敬正在后院的池塘旁边,一小点一小点地抛出鱼食,喂着里面的锦鲤。突然,背后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他头也不回,淡定地问道:“什么事是那个东海贼招了吗”
走过来的家仆刚才跑了好一段,现在还喘着粗气,闻言愣了一下,连忙摆手道:“不是,五爷,大事不好了,东海贼打上门来了!”
姜思敬手中的鱼食盘“当”的一声落到池边的石沿上,大片鱼食洒到了池子里,引得锦鲤蜂拥抢食。他连忙转过身来,问道:“什么情况前天才出征,怎么今天东海贼就过来了等等,他们有多少人我四哥他们可有消息传回来”
一连串问题抛过来,家仆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好,只得直接说他知道的:“我也知道的不多,不过河边的衙役来报,说‘几百个’红衣贼抢了船开过来了,还带着数十骑高头大马!”
“什么!怎么可能!”
姜思敬听了,感觉一阵天旋地转。他和他四哥姜思恭都未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把两个千户都派去即墨了,在城里留守的不过一个亲领百户,还没满员……这可如何是好就算征发青壮,也来不及了啊!
但这时候他只能强作镇定,迅速召集了几个家仆,给他们分配起了任务:“快让张百户带兵封闭四门,让滕知州和孙知县都派人去协防。还有,去知会李家一声,这时候他家也得出力,不然被东海贼攻进来,谁都落不了好!对了,城里几个大商都蓄养了不少打手,平时不管他们,现在该出一把力了,让他们都派人上城墙!”
几个家仆纷纷应下,前往不同的地方传令去了。
姜思敬又写了几封求援信,让人出城分别送往潍州和密州,然后套上一件从东海商行搜出来的大食甲,带了几个家丁,正要出门,却又见一个家仆急匆匆奔了过来。
家仆大喊道:“五爷,大事不好了,东海贼来了四艘大船,一直冲进了大沽河,我们拦不住啊!”
姜思恭闻言,脚下不禁踉跄起来。东海船能这么大摇大摆闯进来,水营岂不是已经……他咬咬牙,不去想这些,喊道:“备马,我要上城墙!”
很快,仆人牵了几匹马过来,姜思恭不需要人扶,纵身跳上了马,向东门的方向奔去,几个随从也纷纷上马跟上。
一路上,似乎贼人来袭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胶西城,不久前还一片繁华而拥挤的街市瞬间慌乱起来。店家纷纷闭门谢客,行商匆匆往租住的库房或客栈赶,原先居住在城外的商人或居民因为城门关闭出不去,也不敢出去,只好涌向尚未闭门的酒楼或者茶肆,掏出钱来求老板收留一阵子。
胶西城本来就不大,混乱的人流一下子就让道路拥挤不堪,姜思敬等人一边喝骂一边用鞭子抽,才勉强挤出一条路来。
好不容易到了东门,还好,城门已经关上了。城里的留守百户张冉认出了姜思敬,连忙迎了过来。姜思敬拉住他,一边往城门上走,一边问道:“张百户,防御布置得如何了”
张冉拍着胸脯说:“放心吧,五爷,我已经让人封闭四门了。咱们人虽少,但东海贼也不过数百人,又没携带什么攻城器械,绝对进不来的。虽说我们也打不退他们,但只要守个三五天,就能从四方调兵来剿了!”
姜思敬听了他的保证,心里稍安。
说话间,他们已经登上了城墙。看到外面的景象,姜思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城外原本繁华的街面和城内一样混乱起来,店面纷纷关闭,行人四散奔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东方正缓缓向西行进的红衣阵列。
“可恶,这些贼人,欺人太甚!”姜思敬拍着墙砖,恨恨地说。
在他看来,城东商铺各家都富得流油,东海贼攻城不下,很有可能会劫掠一番离去。这一趟不知道要卷走以何数万计的财富!这真是太令人羡慕,哦不,太可恶了!
不过东海贼似乎是嫌街面太过混乱,没法行军,走了一会儿之后,又转向西北前进,冲着北门去了。
姜思敬和张冉对视了一眼,有些奇怪。东门外房舍众多,可以用作攻城时的掩护,也可以拆了打造工程器械,要攻城应当是从这里入手最合适了。相反,北门外就冷清多了,虽说没有护城河,但也一览无余,能不能攻城了。东海贼舍易取难,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但奇怪归奇怪,他们还是带兵跟着东海贼去了北门处,其余几门只留少量兵丁看守。
这段时间内,州衙和县衙分别派了十几个衙役上来协防,城中大户也或多或少派了些人过来,连李应家也派了他家的家丁头子带着二十个家丁过来帮忙了。
姜思敬与他们好好虚情假意感谢了一番,又令人打开武库,取出兵器将他们装备起来。还拿了几大箱铜钱,先每人发了一串,剩下的就堆在城墙上,号称杀敌必赏,士气一下子高昂了起来。
这样,北门处防守的总兵力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人,防御压力大大减轻了,姜思敬有了些许底气,开始仔细观察起东海贼的动静来。
第99章 夺取胶州 下
1258年,9月19日,14:18,胶西县。
胶西城北,义勇队的队列中,高正一边观察着胶西城的情况,一边与手里的一张早就绘制好的胶西县平面图做对比。
胶西城城南是一片丘陵地带,东南是一大片湿地,正东是商业区,都不是容易通行的地方,而城西和城北都是开阔地,但城西门紧挨着一条河,所以他选择了在城北进攻。
他思考了一会儿,把范龙城叫过来,说道:“范排长,你带着骑兵排和一个炮兵班,绕到西门去,堵住护城河上的桥。等到我们这边开始进攻,你们就开炮,具体打哪里你自己看着办。”
“明白!”范龙城接到命令,点了一门炮,带人往西门去了。
随后,高正带队推进到北门二百米外,喊了一句:“来人,把我们的意……东海狮吼炮搬出来,轰他娘的!”
蒙古人占领中原后,为防止地方势力造反,颁布了禁止修城的政令。如此一来即使地方造反也很难据城固守,来去如风的骑兵可以随时赶往镇压。
胶西城也是这样,城墙还是金朝时候修建的,此后再没修缮过,城高不过五米,墙厚不过两米,也没有敌台马面之类的外凸防御设施,即使以冷兵器时代的标准来看,也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城。只要多打造一些攻城梯之类的器械,派两三千士卒一拥而上即可拿下。不过现在义勇队每一个人都非常珍贵,高正一个也不想浪费在攻城战上,于是就把火炮请了出来。
当然,胶西城防再弱,也是实打实的砖包土墙,绝对不是狮吼炮这种小炮能轰塌的。高正并没有自大到以为有了火炮就能无视城墙的地步,他命令火炮轰击的是城头的女墙,不求打破城墙,只是为了打乱守军的防御部署。
果然,城墙虽然厚,但上面的女墙只是薄薄两层砖,又经久风吹日晒,已经有些脆了。炮弹打上去,立刻出现了粉碎效果,砖石飞溅,不少躲在女墙后边的守城士兵被击伤。防御设施反而变成了凶器,墙上发出一片哀嚎。
守军惊吓之下,立刻射出手上的弓箭试图反击,但是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射程,箭矢又正面迎上北风,还没飞到一半就落地了。
见状,高正干脆命令队列推进,停到了距城墙一百米的地方,几乎算是逼到敌军鼻子底下了。这个距离,火炮可以说一打一个准,试射几发后,很快就把城门附近的女墙一个个点名,把城墙削成了秃顶。
“很好,好了,不用轰墙头了,瞄准城门,把它轰烂!谢光明,尤力,带你们的人压制墙头,有冒头的就打掉!哦对了,让新兵也打上几枪,这可是难得的训练机会啊。”高正迅速发号施令着,战线迅速调整了起来。
步兵这次没有排成整齐的多排队列,而是三人一组混合编制,两个老兵配一个新兵,在城门附近排出长长一条战线。其中一个老兵拿着牛丸枪,自顾自地装填并寻找墙上的目标射击;而另一个老兵则给新兵讲解虾蛄枪的用法,演示了几次之后,就把枪交给他,让他试着开火。这些新兵第一次在实战中用火枪,都很是兴奋,打了个不亦乐乎,把好端端的一场攻城战变成了打靶练习。
“牛丸枪等看到人再射!虾蛄枪不用管,装好就射,打石头也无所谓,不用节省弹药!”
在密集的铅弹压制之下,城墙上已经失去了女墙庇护的敌军根本不敢露头。老兵们拿着牛丸枪,只是瞄准墙头,并没有射击。谢光明和尤力在战线上走来走去,大声鼓励着新兵继续对着无人的墙头开枪,不时还上去纠正一下他们的姿势。这些从铁道队中征召的新兵之前只用过长矛,没用过火枪,安全部需要他们尽可能掌握火枪技巧,现在就是难得的练习机会。
“没有直面敌人,都差不多得五十秒才能发一枪啊……”
高正掐着表,观察着新兵们的射击速度,不是很满意,转头对旁边的段明远说道:“这火绳机构还是太麻烦了,而且发射的时候引药池里火光太大,新兵都不敢睁眼瞄准。你们的燧发机真的搞不定吗就算先整理一批能用的出来也好啊。”
段明远很无奈:“老大,你就别难为我们了,就算集中人力搞出精密的燧发机,整体的生产速度也会被大大拖累。用二百把火绳枪换五十把燧发枪,你愿意吗”
高正叹了口气,说:“我算是服了你们这帮二把刀了,真是穿越者之耻啊,这样下去,干脆直接出火……哎吆,城门破了。”
说话间,三门狮吼炮轮番轰击之下,城门已经被砸烂了。按理说,城门既然是薄弱处,就该特别加强防御,材料应当选用上好硬木,再用铁皮加固,门后还应当有断龙石、刀车之类的第二道防线。但胶西小城连墙都没多高,自然不会有这些高端设施,城门只不过是厚木板钉了几根铁条而已,绝对是挨不住炮弹的。
城门已破,高正让牛丸枪兵继续在城外留守,然后将长矛兵和虾蛄枪兵集合了起来,但没让他们立刻冲进去,而是让两门狮吼炮装填了霰弹,慢慢推进了城门洞中。果不其然,门后埋伏着的胶州士卒听到动静,立刻举着刀枪冲了出来,然后……真是可怜。
几个义勇队员顶着从附近买来的门板(真的是买的,付了钱的),从城门洞中伸出头去看了看,发现已经没有伏兵,或者说伏兵都四散而逃了,连忙招呼后面的人跟上。几十名长矛兵从城门鱼贯而入,然后转身冲上了城墙,根本没遇到抵抗,墙上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
“跑得真快,连个舌头都不留下。”高正恨恨地说,随后又迅速做出指示:“尤力,你带着一个牛丸排和那些水手去控制其它城门。谢光明,你带着一个虾蛄排和一个长枪排去清街,如果有趁乱抢劫的,直接击毙!剩下的,全给我去姜府!”
此时,西门也被狮吼炮轰破,范龙城带了五名骑兵冲了进来,与大队汇合。考虑到下面可能还有一场巷战要打,骑兵用处不大,高正就让他们去与谢光明配合清街,剩下的骑兵仍然在西门外监视。虽然现在场面过于混乱,已经无法阻止消息传播出去了,但是至少要把骑马的信使拦下。
很快,高正就带着三个步兵排和三门炮冲到了姜府门前。
姜府位于胶西城西北侧,姜家老大姜思明和老五姜思敬全家都住在这里,占地面积很大,差不多得占了整个胶西城的120。高正分出一个长矛排看住后门,带着其他人把南边的正门堵了个水泄不通。
此时,姜府内已经一片鸡飞狗跳,从城墙退下来的士兵大多数跟着姜思敬躲到了府里,爬上了墙头拿着弓箭瑟瑟发抖地看着墙外的红衣军。府内,家眷和奴仆们叫喊着收拾细软财物,后院姜思明的大妇给府内的每个女眷都发了一把匕首,前院每个男人都分到了一把兵器,就连不到十岁的小娃娃也不例外。
姜思敬爬到墙内的望楼上,看着堵住大门的红衣贼军,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兀那贼人,我与你们何仇何怨,为何要杀我士卒,夺我基业”
高正听了此话一愣,这人倒是有够不要脸的啊。
旁边的段明远先忍不住了,骂了回去:“你这个没脑子的混蛋!我们东海商社一不偷二不抢,老老实实搞建设,为胶州的gd做贡献,结果你们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但不给我们发奖状,反而要过来抢我们,还有没有天理了我要是你,就老老实实自己把头砍下来,以免污染这个世界!”
旁边的士兵也跟着叫骂起来,姜思敬气得满脸通红,几欲张口但不知道骂什么好。
高正咳了咳,走了出来,对他喊道:“你就是姜思敬吧现在你们已经走投无路了,老老实实投降吧。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是文明人,不会搞什么奸淫掳掠,你们早点投降,说不定还能争取一个宽大处理。当然,即使你们负隅顽抗,我们也不会为难你们的家眷的,不过枪炮无言,这过程会死多少人,可就不好说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啊,与其无谓地去死,不如先想办法活下来,说不定结果跟你想的大不一样呢考虑考虑吧。”
虽然高正说得平心静气的,但听在姜思敬耳里跟嘲讽没什么区别。他虽然被兄长看重,已经执掌一州大权,但毕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实际上年龄还没高正大,正是冲动易怒的时候,自然忍不下这口气,当即吼道:“士可杀不可辱,有本事就杀过来,我姜家全家上下二百多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哦,”高正没怎么在意,挥挥手说:“那就送他一程吧,开火。”
“轰!”三门狮吼炮接连开火,两发炮弹越过院墙,将姜思敬所在的望楼直接轰塌,另一发直朝大门轰过去,打出一个大洞。旁边的步兵也抬起火枪开火,把墙上的守兵纷纷打下墙头。
“走大门太麻烦了,把墙给他们拆了!”高正大喊着,指示炮兵轰击院墙。
这院墙不是城墙,不过薄薄一层砖,抵挡不住炮轰,几轮轰击过后,就一大片一大片地倒塌下来。
墙后的守军早已吓跑了,步兵们上了刺刀,喊着“投降不杀”,冲进了院内。一路上遇到的兵卒和家仆皆望风而降,甚至还有些趁火打劫的;倒是有几个穿着绸衫的门客拿着剑迎了上来,被轻松缴械,捆住之后丢在了一边。
姜思敬被从望楼的废墟中翻了出来。这小子命大,或者说这望楼本来就不高,没生命危险,只是受了不少皮外伤,加上小腿骨折了罢了。
为了减少风险,义勇队优先扫清了院内的空地,屋子里没有贸然闯进去,只是在外面喊话让他们投降,没反应的就先用大炮轰一阵子再进去清理。这样的威胁之下,最后一部分负隅顽抗的姜家人也投降了,一群家仆和妇孺哭哭啼啼着从房间里走出来,有些刚烈的直接自杀了。
这些收尾工作高正都没多管,而是一进门就带着两个什冲进了姜府的地牢。
地牢里面,遍体鳞伤的乌文成已经换了一件新衣服,在两个恭恭敬敬的狱卒服侍下,狼吞虎咽地吃着炊饼和熏肉。他看到高正过来,先是一愣,然后把手里的饼一举,咧着嘴笑道:“哈,我就知道你们会过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