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看了这些宝物,几个矿主眼睛都被晒花了,纷纷意动起来。

    正在这时,帐门外传来了人声,然后薛之远面带喜色,探头进来打了个招呼。

    **见状,对几人告了个罪,出门跟他谈了起来,声音隔着帐门都传了进来:“什么,家主同意了那可太好了!放心,薛兄,之前已经达成的协议,继续按合同执行,直到期满。但除此之外的部分,就要按十钱的新价格收了!”

    “没问题,张兄,下个月供货量至少可以提高五成,你们赶紧备好船吧……”

    看样子,薛家已经与东海人达成协议了!几个矿主都急了起来。不一会儿**跟薛之远谈完,走了进来,他们赶紧们拉住他,又讨论了一番细节问题,便都痛快地签了合同。

    之后,他们又去莱阳城叫了一桌饭菜,配上**自带的龙息酒,宾主尽欢不提。

    虽然**叫的“上不封顶”的调门很高,但是由于现实条件所限,莱阳县就是敞开了生产,也未必有多少产量。统合部的目标,也只不过是把每月的钢铁产量提升到三十吨罢了。莱阳铁矿品位不高,这三十吨铁可能需要近百吨的铁矿石才能炼出来。

    一百吨看着吓人,其实也就是后世一个小矿洞一天的产量,连机械都不需要用多少,放到现在想做到也并不难,只是之前从来没有人如此大批量地采购罢了。日后可能产量会相应提升,但眼下还是只能买到这么点。

    其实商务部也想过在莱阳探出一片矿区,自己雇人组织开矿,不过考察了一番之后,发现这事门道太多,一时半会儿搞不定。最后决定还是先从本地矿主那里采购,等以后腾出手来,再试着研究自主采矿的事宜。

    至于东海人要这么多钢铁干嘛那还用说吗日常各种工具和机械需要吞噬的大量钢铁先不用说,光是两千把火枪和盔甲,就得用上十多吨的钢材,更别说更重的火炮了。现在武备组为了给山河防线的几个据点制造足够的火炮,正在加班加点开工,没有足够的铁料怎么行




第114章 山河防线 三 75mm炮族
    1258年,10月7日,东海地区,西山试验场。

    高正和司徐等人站在山谷路口,焦急地望着东方。不多一会儿,季国风带着一列车队,晃晃悠悠从东边过来了。

    车队里的林小雅看到高正他们,远远地就招手打起了招呼。季国风慢悠悠驾车来到山口,对他们喊道:“不是说好九点的吗怎么这么早就到了”

    “这不是心急嘛,赶紧来看看新宝贝。”高正说着,直接跑了过去,拉开了第一辆车上面盖着的帆布,顿时眼前一亮:“呦哈,这是铜的老季,你们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车上拉着的,赫然是一门超过了两米长的“巨炮”,通体泛着黄色的金属光泽,简直就像钱一样——哦不对,这本来就是钱,还是成色绝佳的好钱,九铜一锡,还加了百分之一的锌,是武备组多次实验做出的炮用青铜配比。

    季国风一边赶车,一边得意地说道:“得多亏统合部大方啊,肯把一直捂着的铜拿出来用。其实也没什么,一贯铜钱重三千克,就算只有一半含铜量,这门炮四百千克,也就相当于二百多贯罢了,比想象中便宜多了。再说了铜铸成炮,只不过是换个形式储存起来罢了,等用完了还可以再融了铸钱嘛!但反过来说,不用铜也没办法。你们要炮要得太急,如果还是用铁的话,生产速度肯定是赶不上的。”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铜是远比铁更好的铸造材料。铜的流动性更好,铸造时不容易出缺陷,而缺陷是铸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前用铁铸造狮吼炮时,十门只成三四门,就是因为炮管内部出现了不可见的缺陷,而铜炮的成炮率则高得多。之前铸造厂已经用青铜铸出了一批狮吼炮,在成炮率翻倍的前提下,重量却减到了235kg,令安全部爱不释手。而今天,他们又搞出了一批新炮,这就拉过来实验了。

    高正爬上去比划了一下,这门炮口径仍然是,与狮吼炮一样,不过长度几乎有后者的两倍,尾部也更粗一些。只是炮管中部有一段凸出的保护套,上面还用钢条箍了两圈,不知道是干嘛的。

    高正敲着这段保护套,问:“老季,这个是干嘛的”

    季国风转过头来一看,回答道:“唔,这家伙重四百多千克,而且长度太长,我们铸造起来没把握,所以是分两段铸造的,然后再拼接起来,中间浇上铜水焊接,为免强度不够,又加了个保护套。”

    “哇,这也行”高正似乎被吓了一跳,“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你们点出了不少黑科技嘛。这么搞真没问题不会漏气爆炸什么的”

    “没问题,我们不是简单把两根管子拼在一起,嗯……怎么说呢,就像拼图一样,一端做出凸出的卡榫,一边做出凹槽,然后拼接在一起。本来燃气行进到这个部位膛压已经不高了,再加上保护套,强度是绝对够的,也没有漏气问题。”

    “好吧,”高正从车上跳了下来,“能不能行,今天一试便知。”

    季国风自信地一笑:“随便试,绝对没问题!”

    上次季国风把武备组的制炮路线图拿给高正看了之后,高正很有兴趣,就借了回去翻了一遍。结果安全部几个人拿着这份路线图商讨了一番之后,高正又回来找季国风,指着上面某型炮要求试制一门。

    原来,安全部经过推演,认为现有的狮吼炮倍径只有15,虽然对付军阵够用了,但对付小型目标还是差了点意思,用于要塞防御时,可能无法及时击破敌军从500米外推进过来的远程攻城器械。因此,他们希望有一种更长身管的火炮,用于这个距离上的精确打击。同时,考虑到制造难度和弹药通用性,口径最好与狮吼炮一致,最终选定的就是今天运过来的这门2长管加农炮。

    这种长管炮本来是作为舰炮设计的,因为长管炮初速高,既打得准,穿透力又强,重一点在船上也问题不大。没想到海军还没用上,就先被陆军看中了。

    还好武备组有了铜做铸造材料,前不久又从崂山请了两个铸钟师傅做技术顾问,要不然这短短一个月还真别想做出样炮来。

    说话间,车队已经行进到了试炮场边。高正刚要喊人把长炮搬下来,后面的林小雅就搬了一门小炮过来,对着他喊道:“老大,别急,先试试我这门幼狮炮,这可是我负责设计的哦!”

    高正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季国风,后者点点头,说:“没错,原案是她设计的。嚯,这炮可是有五十多千克,小雅臂力不小啊。”

    林小雅跳过来掐了他一下,哼了一声道:“当兵的连这点东西都搬不动怎么行哪像某些人,手无缚鸡之力。”

    季国风把驴车交给研究生赵兴去停下,然后自己把那门小炮搬到了场地上,拍了拍手说:“手无缚鸡之力说的一定不是我吧”

    林小雅不服气,拉着他比起了臂力。高正咳了一声,蹲下观察起这门小炮来。

    这就是上次姚崇义给高正推荐的,重53kg,安装在一个木架上。高正试着提了一下,以他的臂力很容易就提了起来。

    “短距搬运没问题,长途行军还是得使用载具……”高正看着它,嘀咕道。

    “别看这只是一门简单的小炮,可是有门道呢!”林小雅赢了季国风一局,跳过来得意地对高正介绍道。

    高正有些奇怪,这怎么看都是普通的一门薄壁小炮:“什么门道”

    林小雅拍着小炮,说道:“这可是动用了武备组的禁忌技术,用铁模铸造的!”

    “铁模铸炮有些耳熟,什么意思用铁做的模具那样不会熔化吗”高正又左右看了小炮一遍,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啊。

    季国风过来解释道:“没错,就是把铸炮用的砂模换成铁模。熔化倒是不会的,铜的熔点比铁低。就算是铁水也没问题,因为注入模具的时候已经降温了,不足以把模具熔化,只要涂上一层脱模剂就好。铁模铸造这种技术古已有之,不过一般都是铸造些农具,要到清朝,才有人拿它来铸炮。由于模具可以重复使用,这样的铸造速度极快,可以一门接一门地出炮,最适合我们现在的场景了。”

    高正听完,嘿嘿笑道:“那么后面一定还有一个‘但是’吧如果这技术真那么好,你们不早就拿来用了”

    “聪明!”季国风竖了个大拇指,“铁模铸炮速度虽快,但也败在这个‘快’上。铁水在铁模中冷却过快,铸铁难以石墨化,只能形成脆弱的白口铸铁,强度太低,必须做得很厚才能防止炸膛。我们以前用砂模做狮吼炮,十门都只能成三门,要是换了铁模,估计就一门好炮都没有了。但是你们现在催炮催得急,也就只有这么个法子了。当然,因地制宜,我们不用铁铸,而是用铜,问题就小多了。为了保险,我们还去崂山请了两个铸钟师傅做技术指导,目前模具已经做好,这是出的头两门,今天试过没问题,就可以批量制造了,以后每天都可以出六门。而且我们还在制造更大的模具,狮吼炮也能这么制造。”

    目前安全部的火炮缺口非常大。规划中的山河防线,包括落药、胶水、新河三个棱堡以及胶西、高密两个县城,每一个都需要大量的火炮才能有效防御,紧缺程度可想而知。为此,武备组不得不祭出了传说中的技术——铁模铸炮法,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用炮需求。铁模铸炮法用来铸铁炮,会带来质量问题,用来铸铜炮则正好。

    不过武备组对此并不满足,正在试图用模具保温、回火、退火等工艺改善铸造质量,使得铁炮也能用铁模铸造,不过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成果。

    高正调整了一下炮位,对准一百米外的木靶,说:“好啊,这下子防御就有着落了。来,赶紧试试吧。对了,这炮起名字了没”

    “就叫幼狮炮,”季国风指了指林小雅,“小雅起的,本来她准备叫辛巴的,被我给拦住了。那门长炮就叫长狮炮……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像段明远那样随便胡诌个炫酷的名字很简单,但记起来不就混乱了以后‘狮’系炮族了!”



第115章 山河防线 四 超重弹
    1258年,10月7日,西山试验场。

    高正无奈地笑了笑,然后几人忙活了起来。

    测试下来的结果是,幼狮炮在100的距离上发射实心弹的破坏力还不如口径更小的虎威炮,不过300上就差不多了,应当是得益于炮弹更重、惯性更大的原因。不过远距离上幼狮炮的精准度要差不少,毕竟是短倍径的小炮。这种炮发射霰弹的时候,铅弹在一百米内杀伤力显著,对付蚁附攻城的话效果应当不错。考虑到它只有五十多公斤,效费比可算相当不错了,而且弹药与狮吼炮通用,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不错,”高正摸着下巴赞许道,“其实它和当初的虎蹲炮是一个定位的武器,都只能用来近战,如果将来火力足够了,大概是要被淘汰的,不过现在正好拿来过渡用。”

    “行吧,既然没问题,我们就开始量产了。”说完,季国风又点燃引火管,开了一炮。

    炮声过后,高正挥散硝烟,说:“我对炮身没什么意见,不过这炮架可以改进一下。这炮后坐力不大,我们现在铁也多了,我建议呢,你们直接做个铁框架,把炮架在上面,做成回旋炮的样式,可以上下左右转动,尤其把俯角要做大一些,这样居高临下的时候更灵活。同时呢,框架底下装上四个小轮子,可以在墙头上移动,再在前面做个铁钩,推到哪就可以直接挂在女墙上稳住。呃,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季国风想了一会儿,说:“行,我回去先找于雄章做个木架子出来,等你们看过没问题了就做成铁的。这门炮既然没问题,你们就先拿去,给新兵练练手,一边练一边找问题。我们现在去试那门长狮炮吧!”

    “好嘞,”高正兴奋起来,“来来来,快架起来!”

    长狮炮的炮车还没做出来,同样是装在一个简易木架上。四百一十公斤的重量果然不是盖的,十个人连拉带拽,才把它移动到场地上安装起来。

    由于身管更长,长狮炮配套的推药杆拖把等工具也有两米多长,比人都高了,装填起来要比狮吼炮麻烦不少。高正带人急匆匆地装填好弹药,然后对着远处一人高十人宽的靶子瞄准了一下,点火发射。

    “轰!”

    一声巨响过后,火炮带着木架在地上向后滑动了一截。第一发当然不可能命中,他们费力地将炮架复位,又调整参数打了几炮,才取得首次命中。几人纷纷拿出望远镜观察起五百米外的靶子来。见到靶子上的裂痕后,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司徐转过头来,对季国风说道:“季部,这长狮炮虽然口径还是75毫米,但似乎比狮吼炮威力还要强不少嘛。”

    季国风回答道:“那是自然,身管长了之后,做功行程也更长了,所以可以装入更多的火药,炮弹动能要大得多。现在还没仔细测,不过我估计初速怎么都得每秒四百米以上了。”

    找定参数后,他们又发射了十二炮,虽然长狮炮加长了身管,但仍然出现了四发脱靶的情况。

    高正皱着眉头对季国风问道:“似乎效果没有想象中好啊”

    季国风仍然胸有成竹地道:“不错了,这么一个二乘四的小靶子,要是换狮吼炮来,得有一半脱靶。毕竟炮弹只有一千六百克,换算过去也就三磅半,有这样的效果很可以了。”

    高正看着他的表情,突然捶了他一拳,笑道:“等等,你小子样子不对,是不是还有什么绝招没拿出来痛快点,别藏着掖着了!”

    季国风哈哈一笑,转身喊赵兴从车上搬了个箱子过来,从中打开,取了一枚将炮弹和火药包捆扎在一起的定装弹出来,交给了高正。

    高正拿过来一看,似乎和普通的定装弹没什么区别,只是份量要重不少,而且炮弹和弹药包之间有一个木托,不知道是干嘛的。他将信将疑地让人换了一个新靶子,然后将这枚定装弹塞进长狮炮的炮膛,按流程刺破火药包,插上引火管,点燃——

    “砰”的一声,正中靶心!

    这效果好得似乎让季国风也有些惊讶,他连忙把箱子搬了过去,招呼众人又试射了十一发。

    结果证明,第一发的正中靶心是运气好,其它几发都没这效果。不过,总体散布还是要比之前好得多,十二发只有两发脱靶,而且中靶的都接近中央区域,破坏力也比之前强了不少。

    “真是神了啊,”高正拿着望远镜惊讶地看着靶子,“老季,你这是动了什么手脚”

    季国风放下望远镜,说:“这还多亏了小雅的创意……”

    林小雅也有些惊讶:“关我什么事”

    “上次你不是问过一个问题,说在口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弹重,会不会提升威力嘛,后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事。按道理说确实如此,更重的炮弹惯性更大,这意味着在炮膛中加速的时间更长,可以吸收更多的动能,出膛之后衰减也更慢。”

    季国风停了一下,看到林小雅点了点头,又继续说:“不过想达到这点,就得增加炮弹的密度,也就是换用更重的金属,合适的也就是铅了。但是铅太软,用作火枪子弹可以,做成炮弹就有变形甚至碎裂的问题。”

    林小雅从弹药箱中拿出一枚定装弹,把炮弹单独拆了出来,掂了掂,说:“哦,我明白了,这枚是铅芯铁弹,所以要重一些,对不对”

    季国风弹了弹她的脑门,说:“聪明!就是这样,我们搞了两个半球铁壳,熔铸在一起里面灌铅,就成了这种新型炮弹,重量达到了21kg,重了三分之一。如此一来,装药量也会相应提升,最终不但炮弹的动能变大了,破坏力变强了,稳定性也提高了!”

    高正也拿过一枚新炮弹仔细看了下,这炮弹是用帆布带和底下的木托牢牢捆在一起的。他随手将它扔了出去,炮弹大头朝前,木托朝后,一头扎进了土里。

    看着这个轨迹,他若有所思,捡起来又扔了一遍,还是如此。

    他将炮弹捡起来,掂在手里,向季国风问道:“不光是加重了的原因,这个木托也有门道吧”

    季国风将炮弹接过来,用力抛了出去,说:“没错,这跟羽毛球的原理类似,炮弹和木托绑在一起,前重后轻,就能始终保持稳定的姿态,不像普通圆炮弹那样不断翻滚,弹道也就更稳定。这是十九世纪美军得出的经验,没什么高技术含量,却能显著提升命中率,所以被我们提前借用了。”
1...5253545556...1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