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不过,它的城墙并不是城墙,而是完全空心的。
外墙两层砖,内墙一层砖,两墙相距三米,中间并没有用夯土填充,而是空了出来,显然是准备留作居住区或者仓库的,怪不得陆平说这是客家围屋呢。
听了陆平的质疑,夏有书嘿嘿一笑,说道:“陆平,你可不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啊。”
陆平有些莫名奇妙:“什么意思”
夏有书从陆平自己的设计图里抽出一张,指着它说:“防御设施设计要考虑时代背景。历史上的棱堡设计那么厚,是为了抵御火炮轰击,但我们的敌人又没有火炮,就算有投石机之类的,在我方火炮的打击下也进不了射程,那我们干嘛要把工时浪费在夯土上”
听到这里,陆平有些反应过来了,拿起草图看了看,说道:“哦,也是啊。那这么说,我们的棱堡,与其说是堡垒,不如说是个释放火力的平台,不过就这三米的高度够吗”
“确实不太够……”夏有书皱了皱眉头,“不过我是考虑到工期问题。盖高点固然好,但要是工期太长就麻烦了,所以先盖一层三米的凑合用吧。再在地基上下点功夫,外圈挖出一米的壕沟,把地基垫高一米,这样总的落差就有五米了,加上本身小土坡地势就高些,勉强也够用了。等挺过这一阵,再看情况加盖一层,就固若金汤了。对了,我不是专业做建筑的,这就是个示意图,你看这结构没问题吗”
“没什么毛病,说实话这技术含量还不如我们那时候的农村自建房呢,别说加盖一层了,两层也没问题。唔,这么一算,光这城墙,居住面积就接近五百平米了,你们准备驻扎多少人进去”
“常驻两个连吧,加上辅助人员,也就二百出头,即使加上人均两吨的物资,也绰绰有余了。不过考虑到极端情况,最多时可能要额外容纳一整个营入驻,所以光城墙围屋还是不够的,得在墙内建几排营房。当然,这个先不用急,先把城墙建起来再说。”
“行。”陆平心算了一会儿,然后把示意图收了起来,“我看这工程量也不算太大,我估计也就一千立方的土方、二十万块标准砖、二十多吨的水泥。回去我找老孔他们仔细算一下工程量,再组织一下人力,咱们时间紧迫,明天就开工!”
……
1258年,10月5日,大沽河中游,落药要塞建设基地。
在王泊棠等人前往南方,试图用外交手段争取时间的同时,本土的东海人也没有闲着,而是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建设。
当初光秃秃的小土坡已经大变样,土坡的边缘被挖出了一圈整齐的四角星形的壕沟,挖出的土被堆在内侧,然后被工人夯实,将土坡又结结实实垫高了一层,成为棱堡的地基。
土坡顶部,之前打的那口井周围,也挖出了几间地下室,用于工人的临时住所。毕竟天已经越来越冷,单薄的帐篷不太保暖了。等棱堡建成之后,这些地下室也不会浪费,而是会成为要塞的仓库。
落药河边的位置,驻扎了四个连的新兵,正在喊着号子训练。这些新兵都是入伍十天以上的“老新兵”了,经过最初的折磨之后,阵列已经走得有模有样了。新兵们现在训练第一,是不会去工地上帮忙的,但他们的存在仍然对工程有着很大帮助——他们有力地震慑了旁边的战俘营,让俘虏们不敢生出别的心思。
现在有大约一百二十名俘虏被安置在这里,从事一些低级的体力劳动,比如挖沙子、敲石子、挖土等等。更有技术含量的夯土、砌墙等工作需要责任心,是不会让他们参与的。
附近的村民也有不少被东海商社开的工钱吸引过来,在工地上做些煮饭、打扫、搬运之类的杂活。工地上吃的粮食和腌菜,也就地向他们采购,这样又节省了不少运力,每天只需要运一些渔获过来给劳工和士兵补充蛋白质就可以了。说起来,东海人占领胶西县之后,城里的粮价因为恐慌有所上涨,但是粮商出于混乱的局势不敢下乡,所以农村的粮价反而下跌了,要不是运力实在太紧张,商务部都想做次粮食贩子赚点小钱了。
而运力之所以紧张,自然是用来运输各种战略物资了。
一条长了一对轮子的车船慢慢悠悠开进了落药河上的码头,正在工地上转悠的陆平见状,点了一个面相凶恶的监工,让他去带几个苦力帮忙卸货。然后自己也去了码头,远远地就看到夏有书从船上跳了下来。
“哈哈,砖终于到了,这地基都要打完了,我还以为要休息一天了呢。老夏,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夏有书拍了拍身上蹭到的水泥,说:“落药要塞一日不建起来,我一日不放心啊。等等,这就开建了我还以为你们要跟金口堡一样,先搭个轮窑,然后就地烧砖呢。”
说话间,监工已经带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俘虏推着自由轮走了过来,开始从船上往下搬砖。陆平看了看他们,回答道:“金口堡情况不一样,那是预期有大量建设,所以建个轮窑省运力。而这里都不到二十万块砖,专门建个窑太浪费。再说了,轮窑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费工时不说,建成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干燥,说不定这边棱堡都建好了,那边新窑还没开工呢。我们今年在城阳区刚投产了一个24门的大轮窑,正好用来给这边供建材,水运还算方便。”
“也行吧,你是专家你说了算。”夏有书看着车船上的六名船工下到陆上开始活动腿脚,“说起来这小船还真是能装,看着不大,居然装了三千块砖。”
陆平带着他往工地上走,说:“还不到十吨呢,正常运量。这还是第一次运,不清楚水文,不敢多装,不过我看这落药河水深还可以,下次装个五千块应该问题不大。听说阔马那边在研究百吨级的内河船,如果能成,那可就厉害了。”
“一百吨也不算很大嘛,我看那条大沙船就至少有三百吨了吧”
“没呢,平底船看起来大,但是吃水浅,实际排水量要比尖底海船小不少。大沙船进了内河,排水量撑死二百吨。海洋部想做一百吨的平底船,至少得二十五米长,比星火级都长了。不过骨架要求也低,做大不难,实在不行外购一批平底船回来改装就行了嘛,反正这船型也玩不出花来了。
难的是动力,现在这三十吨级的小车船,就得六个人蹬,速度还慢如蜗牛。做大了之后,怎么布置桨轮和传动轴就更麻烦了,到时候总不能回归划桨吧哎,还别说,其实划桨也不错,这明轮船看起来挺先进,真算起来效率是不如划桨的……算了,这是机械组和造船厂头疼的事,我们先管自己吧。”
说起帆船的事,陆平滔滔不绝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工地上。
他把几个建设部的股东和资深劳工召集起来,开始分配任务。很快他们便行动起来,有的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砂子和水开始制作水泥砂浆,有的指挥工人把砖块搬运到已经画好石灰线的区域,有人带着工人开始先在线上铺上一层砖,以作为砌墙的基础。
夏有书看着忙碌的场面,感到非常欣慰,找到陆平问:“陆平,这速度不错啊,这样是不是能提前完工了”
“还行,”陆平一边指挥着劳工们干活,一边抽空回答他,“十天可能有些困难,十五天基本就有个样子了。难点在于屋不定得用上水泥预制板。现在天越来越冷,要是温度太低,水泥强度会有问题,可能需要加热,到时候得多费些时间。对了,我们用的煤都是从莱阳来的吧,这个供应必须要保障啊,这是你们的活吧,做得怎么样了”
“问题不大,谢光明已经带人去了。莱阳就没多少守军,吓唬两下就好了,他带了六个连的新兵过去,就当拉练了。”夏有书看了看东北方,摸着下巴说道。
第113章 山河防线 二 攻而不占
1258年,10月6日,莱阳县。
莱阳县衙后堂,一个老者由人搀扶着,慢慢走了进来。
正在焦急等待着的莱阳知县刘玉才见了,立刻冲到他身边,问道:“薛员外,怎么样那东海贼……东海大兵有什么条件!”
“明府莫急,先容老夫喝口茶。”
老者不急不慢地找座位坐了下来,刘玉才连忙让人给他添茶。他慢里斯条喝了两口,半晌才开口说:“没什么,东海人说他们只是路过。刘明府无需紧张,该做什么便做什么,只要不去惹他们就好。”
“哈”刘玉才惊得眼珠子都要瞪了出来:“他们这数百人,大张旗鼓跑到莱阳城下,把那劳什子铁筒弄出了震天响,就只是路过而已”
也难怪他不惊讶。自从上个月胶州闹出了东海贼乱,他就紧张了起来。莱阳和胶州可是紧邻着啊,万一贼人打过来怎么办莱阳营就那一百多老弱残兵,真要打起来肯定是屁用不顶啊!
不过紧张也没用,两地就这么近,他就算现在练兵,也来不及了。所以他干脆就不练了,只是一边写信给上司莱州知州吕正求援,一边把家小财帛送去北边的登州,自己在莱阳留守着,准备装模作样守一下就撤去登州。
等待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这莱阳知县的位置可是刘玉才好不容易才从吕正那里活动来的,前期投入加后期孝敬都好几万贯了。但这也物有所值,当地虽然地贫民少,但周边矿产众多,中间油水可不少,如果被贼人占去了,他一年得损失多少啊!
到了昨天,靴子终于落地了。和传说中一样,穿着红衣的东海贼人突然出现,排着整齐的军阵,不声不响走到了莱阳城外五里处驻扎了下来。刘玉才出了一口气,关闭了城门,开始组织青壮上城墙协防。
不过没想到,红衣贼一点攻城的意思都没有,而是在城外操练了起来。他们先是排成队列走来走去,后是举起手中的短矛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然后又搬出几台大铁筒,对着几个大树操弄了好一会儿。城头上的围观群众正看得疑惑,结果那些大铁筒突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几块砲石飞了出来,将大树拦腰击断。
城头上的青壮像是看热闹一样,喝起彩来,而刘玉才却吓了一头冷汗——这东西要是用来攻城,如何能守得住怪不得连胶州都沦陷了呢!
他都准备开溜了,但是红衣贼却始终不攻过来,只是在不断重复他们那一套,然后到了正午又埋锅造饭起来,下午又继续,看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夜无事过去之后,刘玉才的恐慌变成了疑惑,这些贼人到底要干嘛
于是他把据说跟东海贼有见不得人的交易的薛家冶家主给请了出来,请他帮忙去跟城外的东海兵谈谈,问问他们,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现在薛老回来了,没想到,带来的竟是这么个莫名其妙的回复。
你们闹了半天只是路过哪有这么路过的就算是路过,你们要去哪登州那还不赶快过去,在我这呆着干嘛
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刘玉才又试探着问道:“薛员外,就这些他们没再说别的”
薛员外摸着胡子,假装在思考。其实他根本没出城,事情都是他侄子薛之远去谈的。过了一会儿,他慢慢说道:“倒是有一点,本来和刘明府关系不大,您不说我还差点忘了。东海商社想在莱阳多采买些煤铁之类的矿物,想必是要明府提供些方便的。”
“吁,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他们不会攻城”
“自然不会,东海人为首一员姓谢的大将说了,他们也不愿多起兵戈。只要刘明府行些方便,他们在莱阳便只行商事,不行兵事。若明府无异议,他们没几日便将拔营返回胶州去。”
“正当如此,那便劳烦薛员外去知会他们一声,只要是商事,那在商言商,官府自然不会干涉。呃,稍后我去准备一批猪羊劳军,还请他们早日打道回府吧!”
“明府英明,那小老儿这就告辞了。”
薛员外去找东海人回话了,刘玉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流贼起家,需要用铁打造兵器,这自然是正常的。只要他们不过来硬抢,买便买吧,反正是贼人和商人之间的事,他装作不知道就好。而且莱阳县从境内矿业按五取一的比例课税,他们买卖越多,他刘知县赚得也越多,何乐而不为呢
……
莱阳城外,义勇旅驻地。
新兵们仍然在以连为单位,进行着队列和射击训练。这批新兵都从原先的劳工中征召的,基础好、训练快,现在已经有模有样了,所以被安全部拉到莱阳来吓人,顺便也进行一下长途行军的练习。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仍然是新兵,需要抓紧每一分时间训练。
没过多久,莱阳城门中出来一行人,吹锣打鼓送了一批活畜过来。第二营的副营长林宇当面笑呵呵地收下,转身就跟二营长谢光明抱怨道:“就两头猪五只羊,这刘知县也忒小气了点。”
“有就不错了。啊,说起来有段时间没吃过涮羊肉了,还挺想的。先把猪羊放一阵子,确定没问题就让炊事班煮了吧,你先看着场子,我去看看商务部他们谈得如何了。”谢光明对林宇略一交待,便转身往东边的一个营帐去了。
义勇旅这次来莱阳,自然不会是训练这么简单,他们身负两个任务,一是为了警告莱阳官府,二是为了确保煤铁供应。
莱阳县属于莱州治下,而莱州隶属于益都行省,是李璮亲领的地盘。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为了不刺激李璮,东海商社暂时是不会动这里的。况且,他们现在事务缠身,即使占领了也无法有效治理。
但另一方面,莱阳是目前东海商社最重要的矿物资源来源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现在又是军备生产的关键时期,正是大量需求煤铁的时候,必须保证稳定才行。
所以统合部制定了一个“攻而不占”的策略,即前往莱阳县的地盘宣示武力,但是并不会真的攻占莱阳城。这一来可以震慑莱阳官府,让他们不要产生不该有的想法、别在东海人背后捅刀子;二来也可以顺便跟莱阳县的矿主们谈谈,让他们扩大矿物的供应量。
现在东海人从莱阳薛家那里收购煤铁矿石,一石要三贯钱。这价格折算下来,一斤矿石要19钱,说实在的,贵得有些离谱了!
一斤矿石连拳头大都没有,矿主每天花一百钱雇一个矿工,难道只能挖五块矿石实际上十倍二十倍都不止啊。这年头又没什么机械化和坑道作业,也就没有多少其他成本,可想而知这中间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之前东海人是在官府管制的情况下求着薛家卖,自然只能忍了这个价格,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帐篷中,商务部的**正和几个矿主围坐在一起,谈判着矿石的价格。
“每斤10钱张东家,这也太贱了些,赚不出来啊……”一个黑胖的矿主听到**的报价,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如此抗议。
“是啊是啊,太便宜了,哪有这样的”其他矿主也附和道。
这时候谢光明走了进来,几人见是个穿红衣的,有些害怕,安静了下来。
谢光明连忙一摆手,说:“我就是看看,你们继续。”说完,他便去角落找了个马扎坐了下来。
**咳了一声,笑道:“各位,稍安勿躁,这价是比市价少了些。但是,各位啊,以往你们卖个十多二十多钱一斤,一个月也就卖个几千斤,即使每斤多赚点,但总共也没多少钱嘛。你们是不想多卖吗那肯定不是,而是没那么多人买啊。然而我们东海商社收购,上不封顶,而且上门取货!”
“上不封顶”“上门取货”几位矿主听了,似乎有些心动,只是各人关注点不同。
“没错,”**喊过谢光明,两人协力搬了一个大箱子过来,“不管你们能产多少,我们都要!而且是我们自己上门取货,省去了各位运输的麻烦!各位,仔细想想吧,你们去雇一个矿工,一天捡上一百五十斤矿,卖给我们,那就是两贯钱!一个月就是六十贯!雇上十人,一月就是六百贯,一年就是七千二百贯!这不是捡矿石,这简直就是捡钱啊!”
随着他的音调越来越高,矿主们也露出了心动的表情。见状,他趁热打铁,打开了那个大箱子,露出一堆白花花的白银锭来,说道:“只要今天签下合同凭由,立刻就能先拿一百两白银的定金回去,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只能眼看着别人数钱啰!”
这还没完,**不待他们反应,又拿出几个绿色的玻璃碗来,高声说道:“而且!每当供货量达到一万斤,我们便送一个水晶玻璃碗!时间仅限半年,过期就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