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钱谦益摔过的坑,周延儒肯定不会再去踩一遍。所以他才果断同意让老毕上来。毕自严绝对属于文人中的异类,短毛在他面前谈具体数字那叫班门弄斧——对于陈涛的软弱反驳,老家伙似乎早有准备,闻言继续呵呵笑道:
“没错。老夫还真大致计算过你们的开销,确实不少。朝廷派驻在你们那里为官的员额,所获薪俸远比朝廷自身按律例发给的要丰厚许多,此外每季还往往有大量的额外赏赐……这足薪致廉之策么。以往朝廷里提起倒也不止一次,只是没想到真正得以实现,居然是在以偏远著称的琼州岛上。”
说着,毕自严又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小纸条,瞥了一眼之后道:
“按照我大明朝的规矩,县令一级的正七品。月俸为七石五斗粮米,你们是按一石算一两直接给的银子,其间没有本色折色宝钞之类冲抵,已是相当优厚。而逢年过节的还有各类补贴,到了年底更发双俸……统算下来,琼州岛上一个县令,每年收入大概在三百六十多两,差不多正好一天一两银。”
“呵呵,这可比老夫的官禄还要高啊,老夫去年从朝廷户部领到的银子,各项加起来统共才三百四十余两。”
旁边周延儒笑眯眯插了一句口,引起厅中一众官僚都发出笑声——谁都知道大明朝的俸禄纯粹是摆设,当官儿的要真指望朝廷发银子养家绝对会饿死。
但毕自严却没有笑,反而很认真的点头:
六六九 实质性问题(上)
毕老头出手确实不同凡响,他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跟琼海军扯盐政,而是直接谈到了琼州,吕宋以及台湾三块地盘的总体收入上——户部尚书对这方面果然最是敏感。
“老夫在被下狱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你们了,这段日子有些闲功夫,更是翻看了不少关于琼海镇的奏报。你们在那三地做的可真不错啊。琼州府的岁入已是远远超越了广州,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上等州府中都堪称第一;台湾岛上虽然只有南北两地可用,粮食却非但足以自给,还能大批外运帮你们招募流民;吕宋那边……是叫马尼拉城吧一年来光与西夷交易,仅商税就有十数万两白银……按三十税一计算,仅仅贸易一项,马尼拉城去年就有五百万以上的金银在出入!而这些贸易多半是你们名下的那家商行在做……”
说到这里时,毕自严凑近一点,脸上带着那种只有内行人才理解的笑容:
“老夫大致帮你们估摸了一下:每年至少两百万以上的收入,不算虚报了花账吧”
林汉龙和郭逸对望一眼,额头上都显出几粒汗珠来——虽然毕自严的猜测实际数目还有些距离,可在完全没有看到过琼海军内部账目的情况下,仅仅凭经验就能大致估算琼海军的财政收入,这跟内行打交道果然麻烦啊。
郭林二人一时无言,倒是旁边陈涛反应快点,连忙接口道:
“老爷子,您也别忘了算我们的开销啊!”
林汉龙轻轻摇了摇头,这岂不是变相承认了咱们至少有那么多收入么,被这帮子大明高官听在耳朵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才刚一谈到具体钱数问题,边上周延儒钱谦益杨一鹤……几个人的动作明显放缓,耳朵也都竖起来了——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明朝官员向来缺乏数字化思维,看问题往往只是大而化之。而很少能耐下性子经营实务的。他们可以把人性钻研的非常透彻,可一碰到需要具体量化的问题就多半抓瞎。
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如此,而是从小受到的教育有缺陷——中国自古以来的科举选拔制度都只重视文章而忽视数学的。周延儒这几天尽在跟林汉龙吹牛聊天……难道他当真不想跟林汉龙谈些实际问题怎么可能,如果有可能周延儒巴不得把别人统统踢走自己独占这份大功劳才好呢。可他做不到啊!
——周延儒在万历四十一年,年仅二十一岁时就连中会元状元,可谓少年得志,威风八面。要说头脑肯定是极其聪明的。但是他一生精力尽在儒家学说,要说圣人经典。孔夫子的微言大义绝对是熟极而流,倒背出来估计都不成问题。但林汉龙跟他谈某地开个电报局子要投资多少,收益率在几年后可以达到盈亏平衡……这些话题他靠着天生聪明还勉强能听懂,但也只是“能听懂”的地步而已。真要细致讨论,甚至跟对方讨价还价,他自知绝非短毛对手,还不如藏拙。
假如硬要去谈会怎样——先前的实例正坐他旁边喝茶呢:堂堂东林魁首,一代文宗钱牧斋,当初招安那会儿实在无人可用,赶鸭子上架的勉强跟短毛谈了谈经济问题。最后谈出一个年贡两万的结果。当时还以为占了大便宜,可到现在朝廷内外都知道肯定亏了,而且是亏大发了。如今再跟钱阁老谈他招安短毛的功绩,其它都好说,可唯独千万别谈到经济,一谈他就急!
钱谦益摔过的坑,周延儒肯定不会再去踩一遍。所以他才果断同意让老毕上来。毕自严绝对属于文人中的异类,短毛在他面前谈具体数字那叫班门弄斧——对于陈涛的软弱反驳,老家伙似乎早有准备,闻言继续呵呵笑道:
“没错。老夫还真大致计算过你们的开销,确实不少。朝廷派驻在你们那里为官的员额,所获薪俸远比朝廷自身按律例发给的要丰厚许多,此外每季还往往有大量的额外赏赐……这足薪致廉之策么。以往朝廷里提起倒也不止一次,只是没想到真正得以实现,居然是在以偏远著称的琼州岛上。”
说着,毕自严又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小纸条,瞥了一眼之后道:
“按照我大明朝的规矩,县令一级的正七品。月俸为七石五斗粮米,你们是按一石算一两直接给的银子,其间没有本色折色宝钞之类冲抵,已是相当优厚。而逢年过节的还有各类补贴,到了年底更发双俸……统算下来,琼州岛上一个县令,每年收入大概在三百六十多两,差不多正好一天一两银。”
“呵呵,这可比老夫的官禄还要高啊,老夫去年从朝廷户部领到的银子,各项加起来统共才三百四十余两。”
旁边周延儒笑眯眯插了一句口,引起厅中一众官僚都发出笑声——谁都知道大明朝的俸禄纯粹是摆设,当官儿的要真指望朝廷发银子养家绝对会饿死。
但毕自严却没有笑,反而很认真的点头:
“老夫宦游多年,对各处规矩关节也都有所了解。县令一职,不是太贪酷的话,每年净落个三四百两银也差不多了。你们直接把这笔钱给在明处,倒是免了不少是非。只是人心苦不足,老夫一直很想知道:你们这么大手笔的支出,当真就能保障官吏们个个清廉如水么”
这边郭逸摇了摇头,正色道:
“不能保证,但至少可以让大部分官吏把主要精力放在政务上,而不是想方设法去捞外快贴补家用。在合法收入足以维持体面生活的前提下,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遵纪守法的。此外合法收入高了,外人想贿赂他们的代价也会大大增加……”
郭逸身为管理委员会成员,正好是主要负责人事这一块,对这方面的资料掌握就比较翔实。此时被毕自严引发了话题,忍不住便附和了几句。看了看对面几位大明高官,他又补充道: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了解,从大明派来的官员普遍操守反而要比本地雇佣人员好得多,基本上很少有贪污受贿行为。”
这句话人家果然爱听,对面钱谦益立即轻笑一声:
“派过去的人皆是千挑万选。一时俊彦,怎会为区区一些阿堵物就忘了圣人教诲。”
提起这方面话题,钱阁老顿时就很得意,明朝外派到短毛领地上的官员在前期没啥人敢去。他老钱只好安排自己的亲信门人弟子,以及忽悠了一批东林党中的热血青年前往。而后续证明那帮人去对了——现在外派到短毛辖下已经被视为宦游之地的首选。从前到文选司去求外放的,最佳目标大都是南直隶以及苏杭一带。而现在求爷爷告奶奶的全都巴不得外派琼州或台岛,或者哪怕是洋夷土著盘踞的吕宋也成——除了能拿到短毛的高额补贴外,去干个年把年。在吏部考评上就往往会被打上个
六七零 实质性问题(中)
这位状元郎首辅大人果然还是有些水准的——他隐约意识到了国家铸币权的重要性,但毕竟受限于时代,还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
林汉龙当然不能直接告诉他:咱们琼海军想要伸手介入大明的金融命脉。但正如他刚才所说的——既然是双方合作,总要拿出一个能让对方接受的解释来,否则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呢
想了一想,他开口道:
“对于咱们经营实业的人来说,有一句话,叫做‘政策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做任何生意,名正言顺其实最为重要。我们确实可以在没有大明朝廷许可的情况下做成一些生意,但这样的生意毕竟有风险,而且规模也不能过大。但如果能取得朝廷的认可,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说着,他指了指毕自严手中那本盐业账册:
“比如咱们在大陆上的盐货交易,您看到的这本去年帐目,显示大约有三十万左右的收益,但请别忘了——这只是咱们琼海盐还是‘私盐’身份时的利润。一旦咱们的琼海盐能够真正作为官盐在大明市场上自由销售,那无论销售规模的增加还是通关成本的下降都会比现在强出不知多少去。最终体现在账本上的,便是利润的大幅度上升。”
“能升多少”
毕自严立即追问,林汉龙笑了笑,看了杨一鹤一眼:
“刚才杨大人说要把分帐比例具体到二十万两的数目,我没好意思说——真要照这个数字走账,到时候大明多半要吃亏的。我们现在的盐货市场之所以仅限于沿海省份,便是因为进入内陆的代价太大——渠道商户以琼海盐不合法为理由,要求极高的经手费用,以此来补偿他们可能会因为贩卖私盐而受到朝廷法办的风险。”
“但是贩往内陆的琼海盐并不少。”
旁边周延儒皱眉道,林汉龙点点头:
“那是经过二手甚至三手转卖的,而能做这类生意的人背后肯定有人——多半都是当地的‘有力人士’。未必需要是什么大官,一个巡检司或捕快房的小吏就足以干成这件事。因为他们是执法者,目前琼海盐没有合法身份的事实给了他们借选择性执法捞好处的余地。而这也是导致成本上升和销售不稳定的最大因素。”
“这就是你说的‘政策性风险’”
“是,大明帝国的法律在这里变成了那些地方执法者构筑贸易保护壁垒,把我们的正规销售渠道挡在其控制区域之外的最佳理由,而一旦琼海盐被朝廷承认为合法,他们就失去了这个借口,再想要找其它借口敲诈勒索,难度就大了很多。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便可以正大光明进入到内陆市场中去。其利润规模么……根据我们商业组人员测算。至少可以比现阶段扩大一倍以上。”
林汉龙这段话用了太多现代商业名词,让对面几人听得有点迷迷糊糊。但他们却立即抓住了重点:
“你是说一旦琼海盐成为官盐,你们现在那个铺子的收益马上就可以增加一倍那么朝廷的分红也可以相应增加到……三十万两”
林汉龙犹豫了一下,在商业谈判中拍胸脯做保证是最忌讳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对这几位大明帝国的顶级官僚,在他们面前所说的一切如果不能百分百兑现,对于整个琼海军的声誉影响会相当大。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犹豫,毕自严又诚恳道:
“林小友,既然大家说好都开诚公布,那老夫有些事情也不必瞒你——现今大明的……嗯。财政状况很是不好,万历年间银饷最高可以收到三百七十余万,可如今却连三百万都凑不足了。而各处天灾**,兵火不断,都需要朝廷拨银子出去,连续好几年都是入不敷出。如今户部所属的几处承运库早就空了,也就指着天子内库里还能拨一些下来。否则恐怕连百官俸禄都发不出。倘若你们真的可以把这笔年贡提升到三十万,差不多相当于朝廷岁入的十分之一,对于大明的补益就绝非五万十万小打小闹能比的,朝廷酬功自也不同。”
旁边周延儒也连忙点头:
“不错,如果真能达到三十万,吾等在天子面前的说辞可大就不一样了。对汝等所求之事。自是大有好处。”
对方两大巨头都这么说了,林汉龙自然也不好再推脱,好在原本这个数据也在他们的谈判底线之内,所以想了想后,林汉龙点头道:
“如果琼海盐改为官营之后一切依然按我们原本的方式操作,朝廷派遣的人员过来不给我们找麻烦,那么我们可以确保第一年的分红不少于三十万两白银。”
“后面呢每年还能增加六万两么”
杨一鹤又追问。他老人家很重视这些细节问题。对此林汉龙只是笑了笑:
“后面几年我们将逐渐退出,这条销售渠道最终可是大明朝廷自家的,到时候经营的好,收入自然高,经营不好就赚的少,我们也不可能一直负责下去。”
顿了一顿,看看对面那几位的脸色,他又补充道:
“其实根据我们商业组的计算,琼海盐在大举进入内
六七一 实质性问题(下)
毕老头出手确实不同凡响,他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跟琼海军扯盐政,而是直接谈到了琼州,吕宋以及台湾三块地盘的总体收入上——户部尚书对这方面果然最是敏感。 ↖,
“老夫在被下狱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你们了,这段日子有些闲功夫,更是翻看了不少关于琼海镇的奏报。你们在那三地做的可真不错啊。琼州府的岁入已是远远超越了广州,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上等州府中都堪称第一;台湾岛上虽然只有南北两地可用,粮食却非但足以自给,还能大批外运帮你们招募流民;吕宋那边……是叫马尼拉城吧一年来光与西夷交易,仅商税就有十数万两白银……按三十税一计算,仅仅贸易一项,马尼拉城去年就有五百万以上的金银在出入!而这些贸易多半是你们名下的那家商行在做……”
说到这里时,毕自严凑近一点,脸上带着那种只有内行人才理解的笑容:
“老夫大致帮你们估摸了一下:每年至少两百万以上的收入,不算虚报了花账吧”
林汉龙和郭逸对望一眼,额头上都显出几粒汗珠来——虽然毕自严的猜测实际数目还有些距离,可在完全没有看到过琼海军内部账目的情况下,仅仅凭经验就能大致估算琼海军的财政收入,这跟内行打交道果然麻烦啊。
郭林二人一时无言,倒是旁边陈涛反应快点,连忙接口道:
“老爷子,您也别忘了算我们的开销啊!”
林汉龙轻轻摇了摇头,这岂不是变相承认了咱们至少有那么多收入么,被这帮子大明高官听在耳朵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才刚一谈到具体钱数问题,边上周延儒钱谦益杨一鹤……几个人的动作明显放缓,耳朵也都竖起来了——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明朝官员向来缺乏数字化思维,看问题往往只是大而化之,而很少能耐下性子经营实务的。他们可以把人性钻研的非常透彻,可一碰到需要具体量化的问题就多半抓瞎。
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如此,而是从小受到的教育有缺陷——中国自古以来的科举选拔制度都只重视文章而忽视数学的。周延儒这几天尽在跟林汉龙吹牛聊天……难道他当真不想跟林汉龙谈些实际问题怎么可能,如果有可能周延儒巴不得把别人统统踢走自己独占这份大功劳才好呢,可他做不到啊!
——周延儒在万历四十一年,年仅二十一岁时就连中会元状元,可谓少年得志,威风八面。要说头脑肯定是极其聪明的。但是他一生精力尽在儒家学说。要说圣人经典,孔夫子的微言大义绝对是熟极而流,倒背出来估计都不成问题。但林汉龙跟他谈某地开个电报局子要投资多少,收益率在几年后可以达到盈亏平衡……这些话题他靠着天生聪明还勉强能听懂,但也只是“能听懂”的地步而已。真要细致讨论,甚至跟对方讨价还价,他自知绝非短毛对手,还不如藏拙。
假如硬要去谈会怎样——先前的实例正坐他旁边喝茶呢:堂堂东林魁首,一代文宗钱牧斋。当初招安那会儿实在无人可用,赶鸭子上架的勉强跟短毛谈了谈经济问题,最后谈出一个年贡两万的结果。当时还以为占了大便宜,可到现在朝廷内外都知道肯定亏了。而且是亏大发了。如今再跟钱阁老谈他招安短毛的功绩,其它都好说,可唯独千万别谈到经济,一谈他就急!
钱谦益摔过的坑。周延儒肯定不会再去踩一遍。所以他才果断同意让老毕上来。毕自严绝对属于文人中的异类,短毛在他面前谈具体数字那叫班门弄斧——对于陈涛的软弱反驳,老家伙似乎早有准备。闻言继续呵呵笑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