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这种事情……唉,算了,我这儿正好需要一些女护士,男人们还是太粗手粗脚。”

    在知根知底的兄弟们面前,老石终究还是绷不了太久。不过接下来对于这个新来者他还是很不客气地进行了一番盘问。仓库驻地那边属于绿区,盘查极其严格,他的伤病营却也不是菜市场,可以随便容人出入。

    “叫什么名字”

    “春兰。”

    小姑娘低声回应道,旁边有人忍不住出笑声,果然是丫鬟名。

    “这么说,应该还有夏荷,秋菊,冬梅啰”

    徐磊随口笑道,却不料这句话却让那小姑娘红了眼睛:

    “秋菊姐姐很早就死了,夏荷姐姐嫁人后难产也死了,冬梅妹妹今天也在席上。就是最小那个……”

    旁边诸人地笑声立即停止,对于这些婢女来说,取这种名字并不是什么好地记忆。

    “那你原来的名字叫什么你爹妈给你取的。




一三零 新制度
    一三零 新制度

    两个小伙子愣了一阵,他们先前显然没想到这么多。

    “这个……我们的风险也很大,是要打仗的。”

    徐磊脑子挺灵活,居然立即想到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不过庞雨并不打算和他争辩,这种事情主观性太强了。

    “假设你们依然是军事组成员,但当初编制时给分到了一排,现在还跟着唐队长每天训练。整天就是射击、跑步、五公里越野……这边天天累个贼死,忽然听到攻打琼州府的那批家伙一人弄了个妹子,你们心里会咋想”

    徐磊马上不说话了,旁边胡凯倒挺诚实:

    “倒也是……前两天通电话时小叶就挺羡慕咱们的……”

    “呵呵,同为军事组都这样想了。那生产部门的人呢这些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凭什么给我们拿来享受啊以后还有人愿意老老实实干活儿么大家都去打仗抢地盘好了,反正咱们所有青壮年都受过点军事训练的。”

    一连串的提问让两个小年轻彻底哑了火,过了好一阵子,才听到徐磊有些愤愤然的声音:

    “就算我们一直忍着,临高那边也还是会觉得我们占了太多便宜……前两天小叶他们话里话外就是这个意思,我能感觉出来的。”

    然而这句话却让庞雨长长叹了一口气,居然点头表示同意:

    “没错。只要有分工就会有差异,贫富分化迟早会出现——我们现在的原始制度坚持不了多久啦。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那天就跟你说:我们在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地。”

    看着那两个因为骤然听到这些而有些不知所措的单纯小伙儿,庞雨又说道:

    “但是无论如何,咱们这边十几个人,都不该作这出头鸟。事实上,眼下。我们这个小集体独立在外,虽然人少。却已经成为了一根标杆。大伙儿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临高那边整个大集体的团结和人心。我们出来是为大集体开路的,要是忽视了这一点而只顾着自己捞好处……你们应该能想象到,主基地那边其他人会怎么做。”

    两个年轻人都沉默了,这种事情只要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就能想明白,他们俩只是缺乏社会经验,可都不傻。

    “那……庞哥。我们该怎么做”

    胡凯很诚心的询问道,庞雨拍拍他地肩膀,笑了笑:

    “很简单——我们来的时候带了哪些私人物品,回去地时候尽量别有多出来的,也就行了。”

    一行人回到驻地,解席果然正儿八经的宣布了几条新制度,其中第一条就是:今后所有当地人赠送的礼物,全部要缴公。

    “不是兄弟我多事。实在是这个口子不好开。各位都是明白人,兄弟我也不用多罗嗦。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指望在这儿财的,趁早自己回临高。别到时候给赶回去,那可丢脸。”

    趁着酒劲还没过去,解席赤脖子涨脸地说了几句狠话。林峰,庞雨。敖萨扬等人自是没有异议,而几个小年轻在和胡凯徐磊交流过之后,也都很痛快的表示接受。

    毕竟,大家都知道那个著名的道理:这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啦。

    此后数天,大伙儿继续四处出击,吃吃喝喝地搞交际。这倒也算是工作的一种方式,就是胡雯在这里也没法子指责他们的。

    对于各类礼物则是来者不拒,该收就收,不过事后统统清点入库而已。陆陆续续的又有几家送了些仆人差役给他们。年轻漂亮的小丫头也颇有几个。只可惜全部便宜了老石,到现在仓库大院驻地里除了庞雨收养的一只野猫。还没有一个新成员被允许加入呢。

    倒是伤病营那里人手愈的充足,庞雨通过严文昌的介绍又延请到了几位本地中医,现在伤病营里正在搞一些基本建设,相信用不了多久,医院就能开业了。

    经过一段时间在酒桌上地热忱交流,主要是和商人们的接触,林峰等人对琼州府这边的商业势力分布总算是有了个初步了解——想要顺利打入大陆市场,选择合作伙伴非常重要。

    “海南岛这地方还是偏远了点,这段时间观察下来,有实力帮助我们把产品推销到大陆上去,也就是说有资格做我们产品代理的,只有两家。”

    在内部小会议上,林峰把他观察到的情况向大伙儿通报。

    “一家就是琼山许氏了。许家在两广福建一带人脉深厚,和那边的许多大商户都有合作关系。在雷州半岛和广州那边还有自己地分号,以前主要是销售海南这边的土特产,不过最近正在逐渐向白糖方面转移。”

    “关于玻璃镜子的事情,许敬说他找了几个豪商朋友咨询过,对方都极感兴趣,都说这门生意大可做得。据说在广州那边每年夏天都有大批洋商前来采购,就跟我们那时候的广交会差不多,如果玻璃镜子能拿到那上面去卖,利润更是不得了。”

    消息是好消息



一三一 所谓**
    一三一 所谓

    “啊怎么会这样”

    大家都很奇怪,如果是陕西,河南这些经常闹灾的地方,人口减少倒也能理解。海南岛不缺粮食,这么多年来又不停有移民迁入,人口只应该增加才对。

    “海南岛上的黎族经常会起来造反,然后又总是被镇压,这个过程中间死了不少人。不过我更相信是兼并和瞒报,才导致账面上户数减少这么多。”

    庞雨对此显然已经有过研究,又专门向老严等人咨询过,对于这方面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明王朝是按户头来收税的,象许敬,莫大鹏这些人,家里人口上百,但在户籍簿子上也只记为一户。土地兼并导致很多农民丧失土地后沦为佃户,又或者全家进入大户人家为奴,这些人在户籍上都不存在了。”

    “另外,根据老严的介绍,从外地迁移来的移民很少主动上报户籍,他们往往想尽办法隐瞒人口数,这样可以逃税。深山里甚至有很多官府都不知道的黑村子,这些人在户籍簿子上也不存在。”

    “靠,这帮官儿就不能统计的清楚一点!”

    解席很不满意的着牢骚,庞雨则哈哈一笑:

    “清查人口和丈量田亩可是地方官们财致富的捷径——老严他们这些胥吏们最喜欢的也就是清查。”

    “啊为什么”

    胡凯还真是个老实孩子,庞雨禁不住哈哈一笑:

    “因为可以受贿啊——白花花的银子一塞。十亩水田就变一亩旱地了,家里十口壮劳力就成一个孤寡老头儿了……反正县太爷又不可能亲自下去数人头,所有地事情还不都是小吏们在做。据说历任琼州知府上任后都要搞搞清查,而每次清查下来人口都会少一些……”

    “日,那这册子还有个屁用啊”

    “是没用啊——官吏们才不在乎这上面的数据准不准呢。所以我才宁肯相信洪武年间的数据,毕竟那时候朱元璋‘贪官剥皮’的律条尚在,调查出来的数字应该比较可信些。”

    庞雨一番话让大家都显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林峰则皱起眉头:

    “可是这样搞的话,官府要依据什么来收税呢”

    庞雨摊摊手。哈哈一笑:

    “就是根据这些册子来收啊,所以才要隐瞒人口和田地数。造成地直接结果就是政府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

    庞雨还记得以前跟李教授闲聊时,老人家曾经跟他谈起过明代史书中一段趣事:洪武年时明政府一年可以收到三千多万石地税粮,有一年最多收到了三千两百万。朱元璋一开心就规定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每年征收税粮不过三千三,老百姓负担不会太重。

    然而这个标准后来基本就没能达到过,除了和老爹一样彪悍的永乐。之后的历代皇帝,每年能达到两千七百万这个标准就非常高兴了,到万历年间只剩下两千五百多万,而万历三大征则花光了政府的国库……

    崇祯那个倒霉孩子,历史书上一直说他收税收多了才导致农民起义,可实际上,明政府的收入却是一直在减少的。而同一时期明帝国的人口却增长了至少两三倍,政府地开支更是增长了五倍以上。

    当初庞雨听到这段笑话时还感到难以置信。然而到了这边,在跟严文昌等体制内人员具体交流过之后,他终于明白这是咋回事了。

    “基层彻底烂掉啦……”

    敖萨扬也在叹息,大明朝不是没钱,但这钱却收不到政府手中。效率低下的吏治,加上僵化死板的经济政策——朱元璋定下的税率严禁子孙后代更改。任何试图增加税收的官员,无论什么原因,都会遭到清流们最强烈的抵制。即使面对皇帝他们也敢于破口大骂,然后得意洋洋脱了裤子等着挨廷杖,并由此加入所谓“清官”“忠臣”之行列。

    碰到这么一群臣子,难怪崇祯皇帝日后会在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前嚎啕大哭:“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以这边官员的表现来看,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对于远在北京紫禁城里,那个今年才刚刚十九岁地倒霉蛋,大家很是幸灾乐祸了一通。不过庞雨接下来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现在这麻烦转移到我们头上了——我们也要依据这些东西来收税,而且马上就要到收秋粮的时候啦。”

    大家顿时一愣。虽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很自豪的宣称占领了整座州府,但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质准备上,其实都还没怎么考虑这些问题呢。

    “现在就准备收了么能不能先缓一缓,免个一年怎么样”

    按照解席原来的设想,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基层队伍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还不打算这么早就介入到本地繁杂纷乱的民政事务中去。反正他们现在并不需要这些赋税,找个名目干脆免掉一年,也好



一三二 威风凛凛的新部队
    一三二 威风凛凛的新部队

    “看来只有收税了。”

    商量了半天之后,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最初阶段——也就是庞雨所建议的:决定收税。

    明帝国的税收制度秉承唐宋习惯,采用两税制。一年收两次税:夏粮和秋粮。理论上是只收米麦粮食的,称为“本色”,不过实际操作中也允许用银钱和布匹等——所谓“折色”来充抵。

    除了要交纳粮食外,老百姓每年还应该承担相当繁复沉重的徭役,这些徭役也允许花钱冲抵。在明朝后期,各地普遍采用一条鞭法之后,徭役大都按银钱折算。所以各地收税,基本上就是收钱收粮。

    至于各地具体收取的数量,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工程。光是一个琼山县,庞雨捧着全县丁口赋税黄册子研究了半个多月,也没能搞清楚这个县城从法律上应该收多少粮食和银钱。

    “我们恐怕还是不得不依靠原来那些胥吏,只有他们才知道该收多少税,以及找谁去收。”

    就算是自称高考时数学只差七分就能拿满分的经济学高手林峰,在翻阅了一大堆赋税簿子之后也不得不同意了庞雨的观点——其实历朝历代,所有从外地调任过来的官员大都如此。聪明点的会找个好师爷帮忙处理,无能的官员就有可能被奸刁滑吏刷得团团转了,这类事情自古皆然。

    不过解席在这方面则提出了补充意见——他始终坚持认为在这方面不能完全放手。事实上,虽然他和严文昌。王辛芝等一批本地官僚交往甚密,能顺利攻陷琼州府也是托赖了那些人之力。但在总体上,解席对于明王朝的大部分官吏都不抱好感。

    那些本地胥吏个个都是人精吸血鬼,如果这边把所有权力统统下放出去,那帮人很可能会借着这边地名义大肆骚扰民众,最后利益拿走大半,恶名却是这边来承担。

    “我仍然坚信——没有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宏伟壮观的大厦。大明王朝正是毁在了这群贪官污吏手里,我们如果还是照样用这批人。下场绝不会比明王朝好到哪里去。只有按照太祖爷当年的做法,踏踏实实从最基层作起,紧紧抓住土地和农民这两条关键点,这才是正道!”

    老解的言赢得了一片赞同声——某党多年来的中国史教育毕竟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在现代时这些东西看起来压根儿没有任何用处,但身处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大家却几乎是本能的,都知道应该走那条路——就连敖萨扬这个台湾人居然也不例外。

    “土地改革是迟早要搞地。明朝末年和清末民初的情况差不多——其实每一个王朝末期面临地困境都是大同小异,核心都是土地和农民问题,在这一点上你们的那位太祖爷绝对是天才。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手段上,我建议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法——比方说台湾的土改工作就主要是通过赎买来完成,在把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回的同时,又给了民间大量资金用于展工商业……”

    眼看敖萨扬有点滔滔不绝的意思,林峰连忙打断他:

    “这个扯太远了。这类大方向肯定要由委员会来作决定的,咱们还是讨论当前问题……”

    一番商议之后,大家最终做出决定:对于那些本地地官员胥吏,既要加以使用,也应该有必要的提防。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收税行动的总体原则是——依靠本地官僚体系的力量进行。可以给他们一点好处,但是绝不白白做冤大头……是这样吧”

    庞雨总结了大家的言,得出这样一条结论,解席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一条:

    “借此机会了解熟悉农村实际情况,为今后建立我们自己的基层队伍打下基础。”

    ——于微末中不忘大局,解席不愧是作过公务员的,这政治素质就是不一般。

    在会议的最后,庞雨又多说了一句闲话:

    “另外还有一点,大家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

    他指了指桌上那堆记载着人口,田亩。赋税等数据地黄页册子:

    “琼州府辖三州十县。即使按照这些缩了水的数据,海南岛在册土地也已经过了三百八十万亩。光是一个琼山县就拥有百万亩以上耕地,在册可征税人口将近十万,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排在前十位之内。”
1...4041424344...2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