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请直说吧。”
王璞的疑惑倒是很能代表这个年代读书人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要想让民间经济展起来,只能是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之类政策,官府要尽量少收税,才能让民间变得富裕。象汉朝文景之治,或者仁宗时期那样,才是读书人心目中的仁政。
然而这群短毛.的做法却是完全相反——自打占领琼州以后,这帮人采取的政策和“休养生息”压根儿是南辕北辙,简直一刻不停都在折腾!而且最令王璞感到纳闷的是——短毛的官府收起税来可一点都不轻,下面都送上刮地三尺的牌匾了,完全称得上是横征暴敛。可奇怪也正在这里——即使在这一连串的折腾外加重税之下,民生非但不见凋敝,反而愈热闹红火起来。
而从今天所看到的地步,这里的景象简直比广州府都要繁华!王璞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生的,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主动参加,短毛对琼州府的整个控制过程,他都是亲眼看得清清楚楚,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王介山费了不少口舌才把他的疑惑说明白,因为用他所习惯的那种之乎者也的古代词汇和语法,实在是不太方便表达。不过林峰倒是没费多大劲就听明白了他的问题,当即哈哈一笑。
“这个问题很简单……请跟我来。”
他把王璞带到了府衙仓库,以前用来储存收税物资的地方,随手推开几扇门让他看——里面都是空空荡荡。
“我们收税是很重,可收上来的东西并没有放在仓库里霉啊,东西在我们手里绕一圈,又都回到民间去啦。只不过是由我们来决定分配方向——政府可以利用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刺激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劳力,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多财富,吸引到更多投资……”
林峰简单向对方阐述了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只听得王介山眉飞色舞,特别是其中关于政府调控的部分,居然还摸出本小册子来做笔记。这一聊就聊到半夜,到最后林峰实在吃不消,找个理由去睡觉了,王璞却还坐在那儿,口中念念有词的一边研究一边记录……
自打那次之后,王璞就经常去找林峰请教关于“经济之学”的疑问,而且还经常拿大明朝的状况来同这边相比较,林峰对此倒并不藏私,乐得有个人能跟他谈谈说说。不过,对于王璞的那点小心思,他也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
“我知道你的想法,王大人。不过经济学这种理论,是研究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其前提条件是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作出比较理性的选择。而明帝国……说老实话,我不认为我学的经济理论能对大明王朝有效。”
“是这样么……”
&n
一** 宛如梦幻
一 宛如梦幻
上一节应该是一八八,多谢几位朋友的提醒。
昨晚喝多了,一直睡到中午才醒。更新迟了点,大家见谅。
---------------------------------------------
公元1631年,二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去年穿越众在临高也过了一回元宵节,但临高那边毕竟只是个小县城,人太少。而且当时因为放电影计划失控的缘故,县太爷程叶高严格控制了进入县城的人数,所以没能热闹起来。
而这次在州府里面,大家吸收了教训,没再搞那些太越时代的东西,就是一般民间庆祝的节目也足够了。舞龙灯,舞狮子,锣鼓秧歌……也许是因为移民众多的缘故,海南岛上的汉人保留了许多大陆那边各个省份的过年习俗,元宵节办的比春节还热闹。按照他们的说法:过年是自家人在家里团聚的日子,而元宵则是大家出来凑热闹的时候。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确实实在提高——这一点在提灯夜游的时候表现特别明显。凡是走出门来的小孩子,无论富裕或贫穷,手中都能提上一盏或精致或简陋的小灯笼。大多数人都换上了那种用短毛厚棉布缝制的新衣服。海南岛气候炎热,不需要棉衣,不过对于普通平民来说,厚实点的衣服依然很受欢迎。
穿越众和府衙的大小官僚们也都走上街头与民同乐。就在前两天,琼州府城地区正式在地图上被标注为绿色安全区域,以后上街不再强制要求携带武器了——不过有些人已经养成习惯,出门身上不带支枪就感觉不安心,这就是个人爱好问题了。
庞雨就属于这类人中的一.个,尽管他的枪法不咋样,五十米外连上靶都危险,但只要上街去,腰间要是没个硬邦邦的铁家伙贴着还就不踏实。
“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就总是没有.安全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梦幻……外面这些拿着灯笼的小孩子,穿着古装的明朝人……虽然和他们一起待了这么久,和他们说话,共事,却总觉得好像不是真实的。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想:也许明天一觉醒来,就会现自己仍然是在家里,要赶着去单位签到,继续做项目……这里所生的一切,不过是个有趣的梦而已。”
此时此刻,庞雨正坐在杰克的.办公室里,絮絮叨叨谈论着自己的思想状况。他不知道这种情绪是否正常,是不是意味着某种心理疾病的征兆,所以特地来找专业医生咨询下——老杰克不但是外科医生,还拥有一个心理学的学位,平时经常帮助团队成员作心理疏导工作。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找一个老外倾诉。但在这边,大伙儿都还挺信任他的。
不过听完了庞雨的叙述之后,杰克却只是满不在.乎的摇摇头:
“不必担心,我的朋友,大多数人在陌生环境下都会.有紧张感,你只是表现得特别强烈而已。”
“都一年多了,还不能消除这种紧张吗”
庞雨依然有些不安,杰克则哈哈一笑:
“我曾见过在战壕里能大打呼噜的士兵,回到家.以后却总是睡不着的病例。后来他申请参加了预备役,就能睡安稳了——你在潜意识里应该是希望能回去,对目前的环境总有一种抵触感,所以总觉得这个时代很陌生而且难以适应,自然会紧张。”
“是这样吗……确实,.我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家去。不知道这一生还能不能看到父母的容颜……”
庞雨黯然道,这句话却让杰克也沉默了片刻。不过心理医生毕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很快就恢复过来,一拍对方肩膀:
“好啦,你们中国人不是常说‘既来之,则安之’嘛,连我这个老外都能适应下来,你怕什么——跟我去玩游戏吧!”
说着,也不管对方答不答应,杰克象变魔术一样找出来一盏灯笼塞进他手里——居然是一盏用南瓜刻出来的鬼脸灯笼,然后又塞给他一大包糖果。
“‘糖果还是恶作剧’的游戏玩过没”
“呃……在网络游戏里玩过,可那是万圣节的习俗吧”
“去年万圣节的时候错过了,就趁这时候补吧,反正都是提灯笼的。”
“但是这边的小孩子肯定不会上门要糖果啊。”
庞雨又说道,杰克则哈哈一笑:
“瞧,庞,你的问题就在于想太多,而且总是太严肃。孩子们不上门,我们自己出去好了——人总是要适应环境的,不是么”
杰克把庞雨拉到院子里,在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个个手提南瓜灯,大都是杰克医院里的员工。以中国人居多,但也有几个西方人——以前公主号上的船医,现在担任杰克的助手。不过他们显然也是头一回玩这种游戏,都在饶有兴味的等待院长号施令。
“好啦,各位,让我们开开心心的去玩吧……哦,对了,欧洲人别忘了戴上面具。”
见他拿出来的居然是一张用硬纸壳做的,大头娃娃的笑脸面具,庞雨禁不住失笑:
“难为你想得这么细致,我记得应该是戴鬼脸吧”
老杰克却很无奈的摇摇头:
“平时上街,就算不戴面具,人家也叫我们洋鬼子
一九十 郑氏(shang)
一九十 郑氏(shang)
前一天晚上只能算预演,第二天的揭幕典礼,才是“水晶宫”正式亮相的大日子。茱莉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她早就准备好一个盛大的,华丽的揭幕式,以此来宣布琼海贸易公司正式杀入明朝的商界。
对于这位女掌柜的野心和能力,本地商户到现在都只剩下佩服的份儿。然而当他们应邀前来,看到台上茱莉兴高采烈剪断红绸带,宣布琼海贸易公司正式开业时,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还是非常精彩……
——岛上商家全都被这家公司给一网打尽“联合”了,钱也收了好几拨进去,合着到现在才刚刚开张啊
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这场揭幕式确实办得非常成功。所有受到邀请的客人都非常给面子——当地士绅名流,只要收到请柬的,一个没少全都出席了。甚至还有很多没拿到帖子的,也都不请自来。在现场找朋友托关系,想要跟着走进这座神奇的玻璃房子去看一看。
结果到最后,客人数量远远出预计,连大展览厅里都坐不下了。茱莉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把公司的开幕典礼安排到室外露天广场上去举行。而周围广场上也是人山人海,好多昨天晚上已经来看过热闹的老百姓,这时候却又专门走上好几里路,只为看看水晶宫白天是个什么样
他们没有失望,在夜晚时,玻.璃大厅内的灯火辉煌清晰可见;而到了白天,则又反衬出周围的天光云影——展览馆用的玻璃材料并非完全透明,而是以深蓝色为主。建筑的四周还有大片水域包围,又对玻璃光形成二次反射——建筑师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建成后的光影效果,无论白天黑夜,这座展览馆都堪称一件巨大的艺术品。
好在人虽然多,秩序却很井然。当.地群众把这里当成短毛为他们自己建造的宫殿了,能远远看个新鲜热闹就已经心满意足,还不大敢靠近呢。所以虽然这座宫殿和周围环境之间并没有高墙阻隔,只是几道窄窄的绿化带,但群众们都老老实实站在圈外,也没有喧哗吵闹等现象。
在所有前来贺喜的客人中间,.有两个人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们并不是海南岛本地人,而是今天早晨刚刚从白沙码头登陆的,正好恰逢其会。
当时码头上的管理人员照例询问这两个人的姓.名和来意,对方倒是很直率的自报家门,并且还送上一张名帖,结果却差点没把码头上的人给吓趴下。
这两个人,一个自称名叫郑芝虎,另一个则叫郑彩,.而他们递上来的名帖则更是大大有名——南安郑芝龙拜上!
——福建郑家,这个未来明末最为强大的海上集团,.终于正式派人前来打交道了。
以郑芝龙的身.份,本不应该随便和“短毛髡匪”作接触——他此时已经接受了明朝的招安,被封为“五虎游击将军”。军人私通贼寇,这可是大忌。
不过作为地方实力派,郑芝龙以及他的部下们其实并不怎么害怕朝中官员的弹劾,而且福建郑家对大明朝廷本就没多少忠心,所以还是派出了使者。只是在形式上略作遮掩——郑芝龙的这张拜贴,以及他的两位使者,在言辞行动之间,完全是以海商身份来行事。
上岸之后听说这边在搞开业典礼,这两人马上客客气气的代表郑氏集团前来道贺,反而让茱莉颇感诧异,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接待。好在李明远教授以及庞雨等人立即出面接手,把事情给揽了过去。
“失礼失礼,作了一回不之客,仓促间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还望诸位先生不要见怪才好。”
两位使者中显然应该是以郑芝虎为——他是郑氏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最受郑芝龙信任的大弟弟。郑芝龙派他过来,显然是为了表示对这次交涉的重视。但直到目前为止,开涉的却全是那个名叫郑彩的年轻人。此人一身青衣,头戴方巾,作文士装扮,大冬天的手里还拿一把折扇摇啊摇,一看就知道属于那种狗头军师类型的角色——和庞雨倒是很相似。
因此庞雨也在特别注意他,郑彩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是挺出名的,曾经控制金门厦门一带,还被南明政权册封为建国公,手上势力一度仅次于郑芝龙。只是后来被郑成功夺走了地盘和部众,据说晚景甚是凄凉。
不过这时候的郑彩还非常年轻,看上去刚刚二十出头——郑家这伙人此时年纪都不算大。庞雨记得郑芝龙似乎是出生于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六零四年,算下来今年才二十七岁,年轻有为啊!
坐在旁边的那个郑芝虎,满脸刀疤刻痕,看上去甚是老态,但既然是郑芝龙的弟弟,肯定也才二十来岁。他一直没吭声,这时候忽然指着庞雨,瓮声瓮气说道:
“我认识你,那天你也在那条大铁船上!”
庞雨哈哈一笑,他早就辨认出对方了——那天他们顺手救下来的四艘福船上,这个彪形大汉一直站在船头,被救了也不道一声谢,很没有礼貌的瞪视着他们离去。不过当时两船相距甚远,这边是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他的面容。而对方居然仅靠肉眼就能直接认出他来,
一九一 郑氏(中)
一九一 郑氏(中)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这句名言据说最早是用来形容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不过在明末时候,却成为许多造反者的口头禅和最高理想。在和有亲身经历的郑彩谈了一阵子之后,老李教授等人对于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郑彩介绍:招安这种事情,你的造反事业没有一定规模是甭指望的。大明朝廷对于能够剿灭的反贼从来不会手下留情,一般小蟊贼绝对得不到这个待遇。
只有事业上到一定档次,朝廷觉得难以剿灭,或者代价过大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换一种手法来解决。不过也不是所有大反贼都能得到这种待遇,其间还是有不少要求的。
先是不能杀戮过重,你要在前期搞得天怒人怨人人喊打,那就很难得到善终了。关键一点是不能和读书人结仇——大明的读书人关系网都比较复杂,你这边随便杀了几个乡下酸秀才,搞不好人家就有什么同门同乡之类在朝廷里当官。也不要多大,只要有几个小吏上书,稍微掀起一个浪头,马上朝中各派就都会掺和进来。
无论什么招安计划,只要朝廷里有争论了,那肯定会被搅黄——大明朝在很多方面还是只认死理的。
其次,虎皮不能拉得太大。尤.其忌讳随随便便的称王称帝。明王朝对这种名份问题素来相当的看重。你说自己本是安份良民,活不下去了抢一把,那皇帝可能还会开开恩给个赦免什么,但如果厉害轰轰给自己加个尊号,自封个什么王什么帝之类,那在大明眼中就是来抢天下的,那肯定要死磕到底了。
前不久刚刚给平灭掉的奢崇明,.安邦彦等人就是例子,本来少数民族叛乱是常有的事情,朝廷也素来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两位非要自己给自己封王,封大长老,结果落得个悲剧收场。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有哪个官儿敢提出招安之说——万一给人弹劾一个“私通叛逆,图谋不轨”,马上就是株连九族的事情,没人敢冒这个险。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朝廷里要有人,特.别是直接经办此事的官员态度最为重要。能用钱解决的当然最好,但大明朝的官员怪癖甚多,有些还不是光塞钱就有用的,若是碰上那种光认死理不要钱的——比如两广总督王尊德这类,那就比较麻烦了。
总之,一通介绍下来,按照郑彩的说法:这反贼招安,.就好比妖精得道,若要修成正果,没个三灾八难,不过几道难关,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么……
接下来,郑彩却又话锋一转:象你们海南这种情.况,倒还颇有可为之处——攻占琼澄临三地,就基本控制了海南全境,作为反贼的事业不算小了;又击败过前来围剿的大军,朝廷里也不敢小看;而最妙则是:闹了这么大,居然一直没树反旗,还能跟本地官僚“和睦相处”,这一点让郑彩极为佩服。
——先前他们两人.在白沙码头登陆时,就看见不少身穿大明军服饰的人在协助管理,原以为只是短毛恶趣味派人冒充,没想到一问之下却现那些还真是明王朝的正规军。当郑彩询问他们为何会在这里出现时,人家却理直气壮回答他——他们是大明朝廷派驻此地的琼州府守军,自然要在这里驻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