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元启,救我——”
李蒙咬着牙,脸色发白。他和王方是好友,但此刻徐荣震怒,他也不敢轻易说话。王方之所以落败,和他们奔袭孙策失利密不可分。如果他们当时不是延误战机,奔袭成功,根本不会有现在这种事。
“行酒!”帐外一声大喝,有人端过酒,让王方喝一碗断头酒。王方捧着酒碗,双手抖抖簌簌,就是送不到嘴边,反倒洒了一大半。行刑的亲卫冷眼看着他,眼神讥讽,这些西凉人平时趾高气昂,连徐荣都不放在眼里,现在死到临头却怂了。
“快点!再不喝,就全洒了。”一个亲卫厉声喝道,缓缓抽出长刀,刀锋刮着刀鞘吞口,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王方打了个激零,突然惊醒过来,扔了酒碗,转身扑进大帐,连滚带爬的冲到徐荣面前,紧紧的扒住徐荣面前的案几。
“将军,将军,这责任不在我啊。”王方急声道:“我怎么知道孙策会进入武关道,你们……你们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拿下析县,为什么,为什么”
徐荣哼了一声,冷笑不语,目光扫过帐内诸将的脸。
李蒙等人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不敢看徐荣一眼,更不敢看王方。只有张辽很平静,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直到此刻,他才明白一点徐荣的用意。如果不是犯下如此大错,别说杀王方,就算是骂王方两句,这些西凉人都不肯罢休。此刻身陷绝境,他们感受了死亡的威胁,再也不敢嚣张了。
徐荣冷笑道:“王方,我杀你,不是因为你不是孙策的对手,而是因为你不战而走,没能为我们重新夺取析县争取时间。武关道丢失,你应该明白后果,别说你一个人,就算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承受不起。后果如此严重,不杀你,如何服众”
“将军,既然如此,那我请将军给我一个机会。”王方急了,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嘴唇不住的发抖,白色的唾沫堆在嘴角。“请将军让我戴罪立功,加入敢死士。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死得这么不明不白。”
徐荣沉吟不语,神情有些松动。
李蒙见状,连忙站起施礼。“请将军开恩,给王方一个机会,我李蒙愿以身家性命为王方担保。”一边说一边冲樊稠等人猛使眼色,示意他们都来为王方求情。樊稠等人无奈,也只得陆续起身,恳求徐荣开恩。
徐荣面色一冷。“诸君还不知道形势吗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视军令如无物当初若是你们肯听我命令,何至于有今日现在武关道断绝,我们已成孤军,粮草断绝,全军覆灭指日可待。到时候不仅是王方死,我们所有人
第248章 穰城的重要性
要不要救冠军、穰城毋须讨论,肯定要救,而且必须要救。否则会有更多的无辜者被杀,其他人一旦屈服于徐荣的屠刀之下,整个南阳都会望风而降。有了足够的后勤补给,他不找徐荣决战,徐荣也会找他决战,除非他主动放弃南阳。
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怎么救意见不一,而且分歧很严重。
赵俨强烈反对驰援,以免中计。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徐荣拥有绝对优势的骑兵。徐荣放弃攻击析县,转而攻击冠军、穰城,绕了一个大圈子,目的就是发挥西凉军机动性强,擅长野战的优势,避免攻城。他能够攻克南乡、顺阳,不是因为他们的攻城能力强,而是因为这两个县相对较小,防守力量弱,之前又没有准备。冠军、穰城现在有了准备,徐荣再想破城就没那么容易了,他围而不攻,并不是仁慈,而是力有不逮,只是想逼孙策前去解围。冠军、穰城一带是平原,最适合骑兵奔驰,那里是徐荣选定的战场。
换句话说,冠军、穰城两县被徐荣吓破了胆,而这正是徐荣屠城的目的。用民意裹胁孙策,逼他主动求战。如果孙策上了当,主动行军三百余里赶到穰城,师老兵疲,正好被徐荣一击而中。就算孙策守得严实,行军这么久,粮草也会是个大问题,如果徐荣派骑兵骚扰粮道,不用打,拖就能把孙策拖垮。
因此,赵俨的建议是救,但不是急急忙忙赶去穰城、冠军救,而是按部就班,不跟着徐荣的计划走。先令各县自救,消耗徐荣的实力,等他从南乡、顺阳抢来的辎重消耗得差不多了,被屠城鼓起来的士气衰弱了,孙策差不多正好赶到,与他决战,可一战而胜。
但关南强烈反对。他认为赵俨太冷血,坐视南阳人被徐荣屠杀。穰城、冠军都是县城,没有宛城那样完备的城防设施,没有真正的士卒和将领守城,甚至没有析县这样的地形可以利用,在西凉兵的攻击下很容易被突破。如果再次被屠城,其他县很可能被徐荣的残忍慑服,望风而降,孙策再想收拾残局就难了。
关南还有一个理由,穰城、冠军富庶,远不是南乡、顺阳可比,特别是穰城,那里是南阳最好的良田所在,粮食产量仅次于以金湖阳著称的湖阳县。一旦被徐荣攻占,徐荣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穰县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里水利完善,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听到这里,孙策忽然想起一件事:董卓死后,西凉军互相混战,张绣占据南阳,他并不在南阳郡治宛城,而是在穰县,后来一直驻扎在那里,应该就是因为穰城有粮。换句话说,徐荣之所以放弃析县不攻,转攻冠军、穰县,他的目的同样可能是为了穰城的粮食。占据了穰城,他就可以长期驻守。
孙策有种上了鬼子当的感觉。他一直以为徐荣的目的是攻占武关,打通武关道,没想到徐荣虚晃一枪,直接奔穰城去了。关南是新野人,新野就是湖阳和襄阳之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穰城的重要性,为了逼他救穰城而故意误导他的可能性有,但是并不大。对徐荣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真是防不胜防啊。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这一招,就连本地人娄圭都没料到。换句话说,谁会想到徐荣不想回长安,而是想在南阳长住了呢。他不会是想占据南阳自立,做一方诸侯吧穰城千万不能落入他手中,他可比张绣难对付多了。
孙策对关南说,麻烦你一件事,这析县你先别管了,立刻赶回新野,告诉周边各县,我正在赶往穰县救援,与徐荣决战,请各县务必坚守,不要放弃。
关南直视孙策的眼睛
第249章 真真假假
接连攻破南乡、顺阳两县,劫掠、屠城,大量的战利品和鲜血激起了西凉将士的热情,也巩固了他们对徐荣的信心。转战冠军、穰县,李蒙等人本来也指望着再来一次势如破竹的攻坚战,然后痛饮美酒,大肆杀戮,却被徐荣制止了。
徐荣说,攻城不是目的,获取粮草才是目的,我们已经有了足够一个月的粮草,就不必再急着攻城了。围而不攻,保持压力,孙策必然赶来解围,我们以逸待劳,击破孙策,穰县不攻自破,又何必费心费力的攻打呢。
李蒙等人将信将疑。徐荣见状,便让他们去试一试,结果两万大军围着穰城攻了一天,损失超过千人,愣是没能攻下穰城,反而战死了两个都尉,连李蒙本人都受了伤。他们这才服了,不敢再放肆,围城而不攻,耐心地等候孙策。
徐荣将斥候一直放到宛城和郦城附近,孙策刚到郦城,邓展刚出宛城,他就收到了消息。他判断说,孙策为求安全,必与邓展合兵一处,按照他们的位置来判断,他们应该会沿涅水而下,经涅阳、安众而至穰城。涅阳有城,眼下还没有攻克,所以不是一个合适的战场,安众城已经残破一百多年,一直没有修复,这时又有碣坡,正合适防守。
李蒙等人虽然长着眼睛、耳朵,但他们都对看地图没什么兴趣,徐荣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反正听徐荣的命令就是了。徐荣说得再细致,他们也没心思听,受益的也只有张辽一人。
随着孙策越来越近,斥候送来的消息也越来越密集。正如徐荣分析的那样,孙策和邓展合兵一处,沿涅水南行,两天后,他进入涅阳,就像是徐荣安排好的一样,毫厘不爽。李蒙等人无动于衷,张辽却叹为观止,佩服得五体投地。
徐荣说,其实这没什么,这只是最稳妥的路线而已,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用兵须奇正相倚,正是确保自己不错,让敌人无隙可乘,是为不可胜在我。奇是找对方的破绽,如果对方没有破绽,那就诱导对方犯错,是为可胜在敌。双方都想找对方的破绽,掩饰自己的破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要找到对方的破绽,又不能被对方欺骗,这才是高手较量,最考验将领的智慧和决断能力,有时候还要靠一点运气。
张辽受益匪浅。
两人一个解说一个请教,正说得投机,外面有人来报,抓住一个细作。
徐荣收起案上的地图,张辽起身出帐,见李方正在帐外来回踱步,身边站着一个中年人,戴着进贤冠,穿着儒衫,看起来像个书生,只是风尘仆仆,眼窝深陷,一副赶了很远路的样子。
“你是……”
“我是析长关南。”关南打量了张辽一眼。“你是徐将军的爱将张辽吧,请带我去见徐将军。”
张辽心里咯噔一下。析县的县长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而且指名道姓地要见徐荣。李蒙攻击析县多日,李方是他的族弟,也曾亲临前线,他很可能见过这位关南,怪不得他一脸狐疑,在这儿打转呢。
“你找徐将军什么事”
关南一脸不耐烦,还有些急躁不安,绕过张辽就想闯进去。“你说那么多干什么徐将军在不在里面,我有重要的事要见他。”
张辽更加不安。他上次吃孙策的离间计苦头太深,到现在还只能在徐荣身边做亲卫骑士,不能独立统兵。凡是从孙策那边来的人,他的戒备心都非常重。看到关南,又看到李方,他心里的那根弦立刻绷得紧紧的。他拦在帐门口,不让关南进去。帐门一掀,徐荣从里面走了出来。
张辽连忙站在一旁,同时使了个眼色。徐荣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打量了关南一眼。
&nb
第250章 无中生有
其实关南真没对李方说什么,他只是按照孙策的吩咐,一被李方截住,立刻说要见徐荣,他是新野人派来和徐荣谈判的。就连那方手帕上有没有写东西,写了些什么,他一概不知道,只知道是孙策让他交给徐荣,还有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他还没有机会说出来。他能猜到孙策是想离间徐荣和西凉诸将,但是怎么离间,他一点也不清楚。
圣人经典不教这些,太学的经师也不教。
进了帐,关南按照孙策之前的吩咐,一本正经地和徐荣谈判,劝徐荣不要再屠城。只要徐荣不屠城,其他的都好商量,要钱有钱,有粮有粮,要人有人。反正对南阳人而言,孙策也是外来人,他虽然没有屠城,杀起人来也不眨眼。与徐荣合作也是合作,与孙策合作也是合作,只要不再死人就行。
关南是新野人,又刚从新野的方向来,说起新野的人和事头头是道,并无差错。新野人要投降看起来也是真的,合情合理,并没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徐荣、李方都听不出半点破绽,但有一个疑点最终必须面对,那方空白的手帕是怎么回事
直到此时,关南才很无奈的开了口,这方手帕是孙将军让我带给你的,具体什么内容,我真不清楚。他说,你看到就能明白了。
徐荣沉下了脸。“关君,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如果不说实话,你必死无疑。”
关南苦笑。“徐将军,我真的不清楚。好吧,我承认,我是奉孙将军之命回来劝诸县坚守的,只是被将军抓住了,做不成孙将军的使者,只好扮做新野诸家的使者,看看能不能脱身。”
“那这方手帕是怎么回事”
“我真不知道,孙将军说,万一被你们抓住,就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也许能保住性命。”
徐荣死死地盯着关南。他看得出来,关南说了实话,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这方手帕上有什么。但是李方能信吗看李方的眼神就知道,他根本不相信孙策和他之间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可真是说不清了。就算杀了关南也没用,只会让新野人打消和他谈判的念头。
轻轻的一方手帕,在徐荣的手里却像山一样重。他可以猜到孙策行军的每一个步骤,但他猜不到孙策的心里在想什么,不经意之间,他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徐荣很无力。当初他能一眼看穿孙策用在张辽身上的离间计,现在他明明知道这是一计,却无法解脱。杀掉关南很容易,让李方和李方身后的西凉诸将相信他却是天大的难事。说白了,他和西凉诸将之间的猜疑天生无解,孙策并不需要用什么诡计,只要稍微暗示一下,他就有口难辩。
徐荣反复权衡,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李方把关南带出去,好好看押,但是不准伤害他,那方手帕也还给关南。这样他至少可以让李方放心,他和关南说的每一句话,李方都听到了。至于手帕,他看到的和李方看到的一模一样,并没有任何更多的信息。
李方一脸狐疑,带着关南出去了。
张辽站在一旁,看着沉默无语的徐荣,心里一阵阵地揪紧。谈起用兵,徐荣很自信,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可是论阴谋诡计,徐荣显然不是孙策的对手。看来徐荣警告他的那句话同样适用于他自己。他只适合战场,不适合朝堂。
“将军,那方手帕……”
“那方手帕怎么了”
“应该是孙策本人的。”
第251章 小霸王
孙策进驻涅阳,受到了涅阳百姓的热烈欢迎,比析县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析县虽然险些被徐荣攻破,但那时还不知道徐荣会屠城。南乡、顺阳被屠的消息传来,各县百姓都吓傻了。袁术是浑,孙策是狠,攻破庄园数十,杀了不少人,可是比起徐荣来,他们都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考虑到他们抢了豪强的土地并没有中饱私囊,又分给了失地百姓,记恨他们的人就只有被抢的世家豪强了,对他们有好感的大有人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面对一言不合就屠城的徐荣,即使是被孙策抢了的世家豪强也觉得孙策更容易接受一点,毕竟他只要钱,不要命啊。
所以孙策一进涅阳就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宗承宗世林。宗承是安众人,安众也是一个县,但县治已经没有了,他家常住宛城。这次听说徐荣围攻穰县,他也赶到涅阳来了,作为乡绅代表求见孙策,请孙策务必击退徐荣,救诸县百姓于水火。
看到娄圭在孙策身边,宗承在尴尬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孙策能接受娄圭,应该还有商量的余地。
看到此情此景,孙策深深感到娄圭的建议及时。这些人都被徐荣吓破了胆,如果他还不来,只要徐荣给他们一点好脸色,他们很可能会立刻投降,献上一切徐荣需要的东西,只要能活命就行。现在他来了,徐荣就算转变策略也来不及了,残暴不仁这个标签已经贴在他身上,没有机会再改。
这就是谋士的价值。赵俨说得没错,娄圭不适合统兵,他就适合做谋士。
孙策从谏如流,慷慨激昂的表示一定与徐荣血战到底。有解救郦县、析县的成功在前,再加上除了孙策也没有别的选择,涅阳人相信了孙策,纷纷送上厚礼,犒赏大军,甚至不惜昧着良心大唱赞歌。这时,有从析县一起跟来的役夫说起了凤临武关的传奇,立刻得到了无数人的拥护,孙策是火凤转世的神话一下子传播开来。
很快,有人又把火凤和楚霸王项羽联系起来。项羽是楚人,楚人以鸟为图腾,羽这个字本身就和鸟有关,项羽的祖父又叫项燕,也是鸟。和孙策一样,项羽也是起自江东,八千江东子弟横行天下,顺理成章,孙策就是楚霸王项羽再世,他这么年轻,可称为小霸王。
也不知道是哪位学贯五经的高人完善了这项理论,总之小霸王的名头很快就在百姓口中流传开来。有政治经验的读书人如赵俨、宗承等人还觉得小霸王这个外号有些不妥的时候,普通百姓已经说得热火朝天,不少人赶到大营周边,想一睹小霸王的风采。
当值的士卒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才劝退了那些八卦之火熊熊燃烧的百姓。在得知孙策成为小霸王,而他们就是小霸王麾下的勇士时,顿时觉得与有荣焉。再加上涅阳百姓感激他们守土有责,免不了送上赞美之词,更让他们充满了自豪感,胸脯挺得老高,走路带风,比孙策还要像小霸王。
全军士气高涨,甚至有些亢奋。
孙策请宗承等人入帐说话。一群涅阳土豪陪坐,但他们只是谦卑地笑,没几个人敢在小霸王面前乱说话。宗承作为名士,当仁不让地成了代表,和孙策交涉。其实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宛城,很少回安众,这些土包子想见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