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三百多举子排着队,一个个默默上前签名按手印,然后在越来越大的雪中默默离开,在锦衣卫监视下走出大门,走入外面的风雪中,直到天空中真正飘落鹅毛大雪的时候,这场签名才终于结束。一共三百八十二名被捕举子,有三百三十一人选择了签名,或者也可以说屈膝投降,他们接受并拥护六艺考核,但在这场可以说一种节操的考核中,他们实际上已经失败了。

    最后一个签名的举子黯然离开。

    在杨寰殷勤打开的伞下,杨信缓缓收起了他的大义觉迷录。

    然后他看着徐石麒等人。

    后者傲然地看着他……

    “啊,那个,你们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杨信趴在桌子上,一只手托着腮笑眯眯看着他们。

    “我有禁锢你们的权力吗”

    他笑得很开心地说道。

    说完这个混蛋大笑两声,然后拎着大义觉迷录走了,留下后面徐石麒等人一脸懵逼……

    “一群蠢货!”

    杨涟骂道。

    “禁锢你们得礼部上奏,内阁票拟,礼科审核,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礼科都给事中,有哪个敢这样做,大明朝立国至今,何时有过对上百举人同时禁锢的案例杨信说禁锢你们就信了”

    他怒冲冲地骂完拂袖而去。

    “诸位,打架斗殴不归锦衣卫管,故此诸位将移交五城兵马司依律处置。”

    然后杨寰笑着说道。

    徐石麒等人相视苦笑……

    好吧,杨信真没这样的权力,他只是利用这些人在诏狱被吓坏了,再加上很多都见识过他的手段,知道他从来不玩虚的,说对士子开炮就开炮,说把士子扔河里就扔河里,他说干的肯定都会干,那么他说禁锢就肯定禁锢,更何况他说的还是皇帝说禁锢他们,他们就没想过杨信会骗人。

    实际上冷静一想,首先杨信根本没有这个权力。

    其次皇帝也不可能这样做,大明朝还没有皇帝这样做,当年也只有太祖定下蒲寿庚,留梦炎两族不得参加科举。

    其他只有科场严重舞弊,才会被处以永不再考的处罚。

    比如徐霞客的高祖徐经和唐伯虎,就是因为牵扯科举舞弊被革除功名,而且禁锢终身。

    当然,真假不知道。

    他俩都有钱,在京城过于嚣张,所以引起其他举子的羡慕嫉妒恨,而且和考官往来密切,后来考官阅卷时候拿一份很好的卷子,立刻朝另一个考官炫耀说这肯定是唐伯虎的。而这东西都是封了名字的,他怎么一看就知道是唐伯虎的,那考官觉得是不是有什么交易,于是就给检举了,后来锦衣卫也没查出结果,而且他俩其实并没在录取名单里。

    但锦衣卫却查出这两人和考官往来时候的确送过礼,那这种案子就必须从严惩处,最后他俩除名,考官罢官。

    所以不要羡慕唐伯虎的潇洒……

    他哪是不屑于考科举,他明明是被禁止考科举了,皇帝的圣旨他只能去衙门做一个小吏,而以他家的财富当然不屑于做小吏,于是就修桃花坞潇洒去了,但夜深人静时候自己是不是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这个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基本上是对士子的最严厉惩罚。

    但对几百个举子同时禁锢,这种事情皇帝都不会干啊!

    “遇上你,也算是他们倒霉了!”

    九千岁拿着大义觉迷录,同样笑得很开心地说道。

    有这东西就好办了,接下来就可以把它刊印出来,然后在举子间发放,让那些举子都知道,这些反对最强烈的都已经接受了考核,而且还做出这种令人作呕的姿态,那你们还闹个屁啊。

    老老实实认命吧!

    而同样这东西对东林党也是凶残打脸。

    看看这些你们吹嘘的士子,一个个膝盖比谁都软,只不过在诏狱住了一晚就全都吓得屈膝投降了。

    这节操还有脸吹嘘什么忠义

    “不过这考六艺容易,但考完之后才是真正麻烦。”

    他随即说道。

    “没什么大不了,那些士绅能做的也就是鼓动民变,而且不会像上次一样直接参与,更有可能是鼓动哪个地方土匪袭扰,就像当年的倭寇袭击一样,但无论怎样,只要出了乱子,我就带着荡寇军过去,然后在平乱的同时,对这些背后的士绅狠狠地抄一次,打疼他们,让他们真正老实一阵子。不过若想真正解决这些家伙,还是得把卫所改革完成,等卫所改革完成,各地军户重新恢复战力,那就足以为陛下控制地方了。

    说到底指望文官是没用的。

    文官就是来自于士绅,他们和士绅是一体的,只会和士绅合起伙限制陛下的权力,把陛下关在他们制造的笼子里,他们是不会动士绅的。”

    杨信说道。

    “这些兄放手去做好了,有什么需要找忠贤。”

    天启说道。

    皇帝陛下对政务越来越没兴趣。

    “还有一件事,陛下,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科学院,就像翰林院一样,鼓励民间向陛下献上精巧的机械,甚至包括新式武器,科学理论,农业水利上的新技术,新的作物种子,总之只要献上的东西有价值,陛下就可以给他奖励,并授权他转享其利。比如说一个人给陛下献上新机械,只要这个机械的确是他想出并制作的,那么陛下给他一道圣旨,以后只有他能制作出售这种东西,别人谁造都是犯罪。

    这叫专利。

    英国人很早就这样做了。

    故此英国工匠热衷于钻研,因为一旦他们做出新东西,他们就可以凭借这种东西一下子获得巨额利益。

    而我们的工匠就算做出新东西,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贫困,最多民间的商人可以凭借这个获利,工部也就赏几两银子,但民间缺乏保护,随时可能被别人仿造出来。之前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他们,别人仿造也没人管,最后那些钻研出新技术的人只能想方设法隐藏,甚至一个工匠死了,一种技术就没了。

    专利权给他们保护。

    他们的新技术报给科学院,陛下发给他们专利圣旨。

    谁仿造获利,只要他知道了,就可以拿着圣旨去告,如果地方官不管,他们可以来京城敲登闻鼓。”

    杨信说道。




第二九八章 少年近卫团
    “这个好。”

    天启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皇帝陛下现在对政务一点兴趣没有,以他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对这些尔虞我诈的东西感兴趣,说到底他今年算虚岁才十七,这个年龄除非审美特殊谁会喜欢这些勾心斗角

    他如今对政务的关心只限于九千岁手里银子是不是足够他用的……

    够不够他搞科研的。

    他现在基本上只关心科学。

    而这个科学院明显非常符合他的胃口。

    现在一个杨信就给他展开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要是通过科学院让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来给他打开更多大门呢

    他的世界将无比精彩。

    “只是那帮文臣又要不满了。”

    九千岁说道。

    “那就绕开文臣,直接由陛下自己管,在皇城里面找个地方,我觉得兔儿山那里就很合适,正好陛下观测天文也在那里,就把旋转台一带改造一下,由陛下亲自主持科学院。先在全国发告示,然后有人向陛下献新东西就到西安门,而在西安门专门有人负责接待,带他演礼,搜身,甚至预先筛选,毕竟不能什么乱七八糟都往科学院送,确定无疑后再送科学院。

    陛下亲自负责审核。

    对于有价值的给他奖励发给专利圣旨。

    而那些没什么价值的,直接根据路程远近发几两银子打发走。

    对于那些真正非常有价值的,陛下任命他为科学院供奉,赏赐和专利圣旨照样给,但这个供奉没有俸禄,只是赏赐腰牌可以进宫,到科学院与陛下一同钻研科学。

    当然,饭还是要管的。”

    杨信说道。

    科学院什么的倒是其次。

    只能说撒网捕鱼,但捞到的是鱼还是水底垃圾,这个就只能看运气了,实际上欧洲那些君主们的科学院,捞到最多的也是一堆拍马屁的佞幸,但只要捞出一个牛顿之类也值了。

    这个机构的价值也就是陪小皇帝玩顺便提高民间科学热情。

    但专利是必须得搞的。

    当然,真正目的肯定没有杨都督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这个家伙纯粹为了他自己,这几年他献上了那么多好东西,结果还真就是便宜了山寨的,望远镜早已经泛滥了,南京,苏州都已经出现自己造的,而且质量还不比工部的差。

    这肯定不行的。

    这些东西他已经献出去了可以不在乎。

    但以后再有好东西可不能便宜别人,以这种方式鼓动天启推行专利法,他就可以靠专利敛财了。

    但真要说在大明推行专利法,其实没那么简单,大明连皇帝都收不上税,何况是那些申请专利的老百姓,一个人在京城获得专利,还能阻挡住江浙两广的山寨品那也未免太天真了。大明又不是英格兰那屁大点地方,这种专利圣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在顺天府范围有用就不错了,至于其他地方……

    第一有山寨的,他们也未必知道。

    第二他们就算知道了,真要是敢去找人家,小心有命去没命回来。

    当然,这对于那些专利申请者来说其实也足够了,哪怕只是在顺天府有用也能让他们真正获利。

    至于杨信……

    他不是还有拳头吗

    好吧,这才是他维护自己专利权的主要方式。

    天启对此当然没有意见,这样他以后就不缺人陪着玩了,实际上这一年多他本来就搜罗了一批人,因为皇帝陛下的喜欢,工部那些有才能的工匠地位大幅提高,几个手艺最好的甚至都能出入乾清宫。而科学院成立之后,他们正好一人先安上个供奉的头衔,另外皇帝陛下总是把皇宫搞得一片狼藉也的确不好,他那些乱七八糟正好也搬过去。

    以后科学院就是他的主要科研基地了。

    不过这样安全就很重要了。

    毕竟这也就意味着天启会大量接触皇宫以外的人,这些人里面很容易混进去别有用心的。

    小皇帝现在可不是圣主明君。

    这时候恐怕已经有无数人巴不得他快落水了,万一真有人等不及干脆自己动手,那科学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哪怕搜身也没用,小皇帝周围日常一堆各种各样的工具,随便抄起一把锤子也能敲死他,上次他修水泥塑像时候杨信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那满地都是铁锹啊!

    九千岁就没想过有人可能抄起一个给天启一下

    那些工匠好在都是工部下属的匠户,都有妻儿老小不用担心,但以后全国各地的献宝者不断到来,很难保证一个个身份都没问题,就算身上带着路引也根本没用。因为大明朝伪造路引的产业,就像现代火车站厕所墙壁上贴的小广告一样繁荣,万一真有个死士带着查不出身份来源的伪造路引,借献宝之名混到皇帝身边随便用什么给他开一下。

    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个问题上必须足够谨慎才行。

    “臣还是之前的建议。”

    杨信说道。

    他之前的建议就是那个少年近卫团。

    在外地秘密购买一批半大小子,十四五的,然后在皇宫进行军事训练,单纯的保镖而已也不需要多么强的武力,就是给他们配上盾牌和短矛,他们只需要学会纪律化组织和保护皇帝就行,另外一定要水性好。而这些人在皇宫单独住在一处,比如说在南海一带圈出一片封闭区域,这些近卫只要进了宫,除了跟随皇帝充当保镖外不准离开这个军营。

    三年。

    一批近卫服役三年。

    三年里他们不准同外界有任何接触。

    除了训练和保护皇帝其他什么也不做,反正天启也没有出皇宫的习惯。

    三年后这批人也成年了,那时候皇帝从皇宫找一些该打发出去的宫女,一人赏赐一个离开皇宫,然后再赏赐一笔银子一块地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在他们的这三年服役期里,任何他们接触外人和外人接触他们,统统都是死罪。

    这样就可以了。

    天启的安全差不多就能够保证了。

    反正他这样的,一般也就是个落水,然后吃了太医院那些不明不白的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刺杀行动几乎不可能,只要他不出皇宫就行,孤狼级别的刺杀或者收买宫女太监这种事情有亲卫来负责。这些亲卫哪怕都是少年,只要严格训练并且确保忠诚,也足够对付哪怕所谓的武林高手了,反正皇宫的守卫还不至于让人把手枪带进来。

    而这些亲卫不能接触的外人包括宫女太监,除了九千岁,杨信,或者九千岁指定的人,其他任何人不准和他们说话,发现直接处死。

    “这样是否太小题大做了”

    天启笑着说。

    他和九千岁目前都还缺乏这种觉悟。

    这一点从那些铁锹就知道了,天启自己肯定不会想那么多,九千岁估计也是在这方面大意了。

    “陛下,您知道武庙是如何驾崩的”

    杨信说道。

    天启立刻不说话了。

    这个他还是隐约能明白的,虽然他这一系是因为正德之死才得到皇位,但正德的死也绝对是个警示,是不是杨廷和干的不好说,但死得不明不白也是实实在在的。
1...148149150151152...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