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杨信问道。
“延长和延川出,百姓多用来点灯治病。”
马茂才说道。
“帮我弄一些来,我给你们按照菜籽油的价格。”
杨信说道。
“这个举子孝敬杨都督即可,举子家虽不说富豪,但也不至于为几桶石油收都督的银子。”
马茂才笑着说道。
“不不,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再说这东西我得一直要,总之就是菜籽油的价格,你们从陕北给我运过来,运来多少我要多少,如果菜籽油的价格你们得赔本,那就再往上加,总之你们先送一批过来,若是需要重新定价钱不必跟我客气,这东西是真当生意做的。”
杨信说道。
他要石油当然是土法炼油了。
虽然除臭的确没办法,但如果给皇宫当室外照明,或者那些其他宫女太监使用还是没问题,再不行还可以做武器用于守城,弄个瓷壶装上,点着了砸出去那堪比万人敌一样可怕,而剩下的沥青可以用于造船。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增加陕北的财富和粮食供应,这些运输石油的商队回去肯定带着货物的。
从那里向京城运输只能是驼队或者手推的大车。
这些又不可能空着回去。
而且还可以在此期间把地瓜通过那些商队引过去,陕北那地方可是接下来大明内乱的,而李自成那些人造反解决不了的关键原因,说白了就是那里的大规模饥荒,没吃的自然要造反。
有吃的就解决于无形,就算无法彻底解决饥荒
实际上肯定解决不了。
明末这种饥荒不是说有地瓜就解决,咱大清有地瓜一样饿殍遍野,但有地瓜终究能够减弱饥荒的伤害,这种东西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真正等收获,饿极了地瓜秧一样也能吃,实际上饥荒时候地瓜秧甚至能成为饥民最主要的食物。
这就很有用了。
说到底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建奴,野猪皮至少目前看是翻不了身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渡过已经没有几年就降临的这场可以说浩劫。
陕北饥民饿到连苍蝇都吃光啊。
养不活扔掉的孩子填满一整个山沟啊。
“举子这就给家里写信。”
马茂才说道。
“写完信之后给我,我让人加急给你送到延安。”
杨信说道。
第二九五章 民意裹挟
和马茂才谈妥石油生意的杨信,跟着那帮举子昂然走向长安左门……
后者在前面。
他们近三百人举着惠世扬,恍如展览般在京城的大街上走着,两旁闲人纷纷停下围观这堪称奇观。
而惠世扬依然在哭泣。
实际上这时候他已经昏头了,都到这一步他已经没有撑下去的必要,像韩爌这样当机立断才是真正聪明人,但他很显然没有韩爌这样的头脑,完全处于错乱状态的他,除了哭也没别的选择了。他真不是什么聪明人,整个天启朝他自始至终就是被东林党当枪使,一个陕北人冲的比南方人还勇猛,之后在诏狱住了几年到崇祯才出来。
不过诏狱生活让他成熟了,他也就像现在一样饱经沧桑终于浑浑噩噩了。
李自成要他投降,他就跑去给李自成高喊天生老臣,以遗陛下,李自成兵败他就在京城投降多尔衮老老实实等着封官。
然而……
一等就是三年。
多尔衮始终没垂青于他啊。
最后他只好回家,后来绥德一个副总兵起兵反清,据说邀请他加入,但这次反清转眼失败,他之后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总之此刻的惠世扬,在短短一个时辰里,经历着恍如快进般的人生,在两旁闲人们欢乐的笑声中,被自己家乡的举子们高举在半空,一边展览着一边走向皇城内的礼科。在他们后面杨信信马而行,不时和路边问候的人打着招呼,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卢象升等人,后者和宋应星几个站在一起,宋应星依旧在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
杨都督挥手致意。
然后就那么随着陕西举子们进了长安左门。
礼科。
“大胆,尔等何人敢擅闯!”
程注挡在门前,看着涌来的举子怒斥道。
后者理论上是不能随便进承天门的,但有杨都督押送,他们就是把惠世扬抬进乾清门也能做到。
“简直是胡闹,来人,把这些混账东西赶出去!”
旁边兵科的都给事中福建漳州人蔡思充出来喝道。
“蔡科道,你好大的官威啊!”
杨信从后面上前说道。
蔡思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很干脆地回了他自己的地盘。
六科都在这片廊房,这个机构职责很多,并不仅仅是对圣旨做最后审核,同时也包括档案管理,新闻发布之类,总之皇宫这决定政务的三大机构,司礼监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助理,内阁相当于秘书处,六科就是办公厅了,其实还有个传达室是通政司。六科都给事中掌印,左右给事中副手,后面数目不等的给事中,数量有最多的限制,但最少这个就看缺了以后是否任命及时了,万历时候有过一科曾经短暂没有过给事中。
惠世扬的隆重登场,让各科给事中,办事的官员,甚至抄邸报的,统统都跑出来议论纷纷地看着。
还有和陕西举子打招呼的。
这样的肯定是陕西人。
也有怒斥这些举子胡闹的。
这样的肯定是南方人。
总之被杨信这一闹之后,大明的南北矛盾瞬间激化,甚至已经有不同属籍的给事中对这个问题展开争执。
这种时候其实就算有北方籍的保持冷静,明白杨信其实是包藏祸心,但他也不敢站出来说什么,尤其是五千多各地举子已经齐聚京城时候,他们只要敢站出来给对方仗义执言,立刻就会被自己家乡那些愤怒的举子淹没。
武献哲等人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卖力
这家伙是万历三十一年的举人,这是第四次考会试了!
虽然原本历史上他其实是二甲,包括聂慎行也是二甲,但这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会考中,已经考了十年的他不能放过任何机会,包括马茂才其实也考了好几届,原本历史上他这一次还没中,一直到下一科才中。这些人真得都陷入一种狂热状态,已经十年甚至十几年都落第的人,有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放过,而这汇聚京城的五千举子,真正这一科解送的只有一千多,剩下绝大多数全是这样反复考的。
他们也一样。
这时候那些各省官员必须站在自己家乡一边。
否则他们家乡士绅是真敢刨他们祖坟。
你自己考出来了,当上官了,现在却帮着外人踩自己乡亲,毁了自己乡亲们的机会
你这是背叛!
刨祖坟都是轻的,雇佣土匪杀全家都有可能。
谁敢
惠世扬就是榜样。
没看见韩阁老都当机立断了!
“放开我!”
被举着的惠世扬骤然高喊一声。
吏科门前原本混乱的人群瞬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愕然地看着他。
然后就看见惠世扬腿也不断了,直接在半空中一翻身掉下来,紧接着从地上爬起,双手抹了把脸上的泪痕,昂然地整理一下凌乱的官服,从聂慎行手中夺过他的官帽,并且一脸傲娇地戴上……
“让开!”
他怒喝道。
前面的乡党们赶紧分开。
而程注等人依旧堵在门前,静静地看着他。
“诸位,不用做事吗”
左给事中阴沉着脸喝道。
“元儒兄想好了”
程注似笑非笑地说道。
“诸位,我等皆陛下之臣,自从殿试之后此身即陛下所有,既然是陛下旨意自然必须遵从!”
惠世扬义正言辞地说道。
很显然他也终于当机立断了,话说东林党终究不能保护他的祖坟啊。
“都露出真面目了!”
程注冷笑着说道。
后面几个南方籍给事中一片鄙夷的目光看着惠世扬,后者义正言辞地走上前推开挡路的他们,那些士子想要跟着进去,但却被程注等人拦住,不过倒也不用担心里面出意外,毕竟陈奇瑜和李精白还在里面。惠世扬进去后,陈奇瑜立刻将那份圣旨交给他,而程注等人始终没回头,只是冷眼旁观般看着外面,很快陈奇瑜就拿着圣旨出来……
“送通政司,交礼部。”
他对一名小吏说道。
后者赶紧捧着这东西前往通政司。
外面的陕西举子一片欢呼,这场斗争最终还是他们赢了。
杨信也满意地离开,礼部那里肯定不会有意外,礼部尚书盛以弘就是陕西潼关人,不过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实际上京城这边本来就不是主战场,皇帝坚持要做的事情最后终究还是要做的。
真正的战场在南方。
这些举子最多也就这样,朝廷的南方官员最多也就这样。
他们还能抗旨是怎么着
真正有能力反抗的,是南方那些士绅,他们接下来会对这件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杨信的目的也是这个,他得为明年天启继续不收辽饷做准备,更何况明年还有山东的大地震,他得准备足够的资金给皇帝,以便对山东的地震灾民进行救济。
而想短时间内获得一笔横财,除了继续抄家还能怎样
他直接转身离开。
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呢!
诏狱。
“诸位,这里住的还习惯吗”
杨信看着眼前的举子们。
三百八十名举子,已经超出了诏狱的容纳能力,反正他们这些人也都不可能逃跑,所以干脆扔在外面,一个个戴着手铐散养,顺便也让他们参观一下这座监狱和里面的住户。
比如说汪文言之类的。
可怜的汪文言因为受刑过重,实际上已经残废,不过和杨涟等人一样,也早就已经不再受刑,只是关在里面而已,他们没有认罪,锦衣卫又没有关押期限这种说法,所以只好一直关着。不过他想要的还是得到了,他被东林党宣传为坚贞不屈的楷模,他的儿子已经被一位名儒收为弟子,等着长大了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勇斗阉党奸臣。
不过他的形象还是很凄惨的。
参观过诏狱的举子们,明显一个个都冷静了许多。
包括挨了打的那些,比如说华允诚,李明睿,熊文举这些,都一个个头上顶着胡乱包扎的绷带,笼着袖子蜷缩着坐在寒风瑟瑟的屋檐下,就像一群大街上的乞丐般拥挤着,互相用身体提供温暖,同时无精打采地看着外面已经开始零落的雪花。
呃,这是冬天。
哪怕初冬也已经很冷了。
这样的天气的确很容易冷静下来。
然后杨信的到来让他们恍如霜后的茄子般,全都皱巴巴地垂下头蔫在了那里。
“陛下震怒,陛下对你们很失望,朝廷花钱养着你们,给你们的田产免税,就连你们坐船都不用在钞关交税,是希望你们好好读书,以后考出进士也好为陛下效力。可你们呢,居然在皇城根打架斗殴,你们对得起陛下对你们的期望,每年给你们的钱粮吗原本陛下是要把你们功名统统革除,像你们这样的人已经不配这个举人身份,更不配让陛下拿出钱粮养着,但陛下终究还是仁慈的,决定还是给你们一个机会,只要你们做一件事,那么就可以既往不咎了。”
杨信说道。
说话间后面锦衣卫送上一个椅子,杨都督就坐在零落的雪花中。
那些士子一个个全都抬起了头……
第二九六章 大义觉迷录
“很简单,这里有一份东西,你们只要签了就可以。”
杨信说话间向旁边一伸手。
他的忠实狗腿子杨寰立刻将一个小折子递给他,这个折子的封皮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
大义觉迷录。
好吧,这个名字是杨都督起的。
“我给你们念一念啊。”
杨都督接过折子展开,带着一脸和蔼的笑容说道。
这份他请李精白执笔的大义觉迷录,内容自然是这些南方举子悔过的。
他们都不懂事,一时糊涂,受了奸人蛊惑,对皇帝陛下的六艺考核深远意义缺乏认识,妄图对抗六艺考核,犯下了严重错误,现在已经知道了,所以诚惶诚恐地向皇帝陛下悔过,希望陛下念在他们年轻不懂事饶了他们,他们愿意接受六艺考核,并且对这项考核无条件支持。
另外郑重警告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
不要再妄图利用这件事情,蛊惑南方举子对抗六艺考核。
皇帝陛下是圣明的,衍圣公是老成谋国的,九千岁和杨都督是公忠体国的,设立六艺考核完全是为了南方举子好,南方举子应该热烈欢迎,坚决支持,无比拥护皇帝陛下的决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