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蜈蚣船上士兵们面面相觑,几个军官咬着牙催促上前,虽然那些士兵很不情愿,但在军官催促甚至踢打喝骂下,只好战战兢兢地上前。

    然后君山堡上大炮再次开火。

    这些重炮都有完整的射击表,整个射程覆盖范围内,哪个点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多少发射药,全都测试出来并且编成表,每个点都在地图上同样排出编号,只需要找到对应的射击参数就行了,那精度可是很高,这样四炮齐射几乎没有落空的。一枚炮弹正中一艘蜈蚣船,巨大的力量甚至在瞬间把细长的蜈蚣船打掉了半边,船上残余水兵吓得同样毫不犹豫弃船,紧接着后面其他几艘纷纷调头,甚至两艘还撞在了一起,其中一艘被撞出一个大窟窿同样开始下沉。

    整个蜈蚣船队一片混乱。

    熊明遇端着茶杯,在甲板上满意地看着这场面。

    “立刻回南京禀报商公,就说杨信公然谋反,指使忠勇军阻击官军,造成官军伤亡……”

    他顿了一下。

    “伤亡近千!”

    他紧接着说道。

    说完他将茶杯递给身旁亲兵,然后站起身拔出佩剑……

    “进攻,全军进攻,杀贼平叛立功的时候到了!”

    他抽疯一样吼道。

    一个时辰后。

    “这是要逼我造反啊!”

    杨信说道。

    他面前是匆忙骑马赶来报告的杨时。

    至于熊总督的全军进攻……

    那个说说而已。

    一群最大十二磅炮的,和一堆四十二磅炮对战,那简直就搞笑了,这种战斗说白了就看谁的炮大,四十二磅炮一炮能把蜈蚣船打两半,能把松木的小巡洋舰打对穿。而他们的十二磅炮都不一定打掉块砖,这样的战斗简直是单方面殴打,至于登陆进攻同样笑话了,君山堡后面江阴城里还有一个忠勇军军部呢。

    实际上在又损失三艘船后,熊明遇的大军就溃散向下游了。

    他也没真想打。

    他就是挑起战斗,然后把杨信带着忠勇军造反的帽子扣上,他根本就不是去接替杨信的,想想就知道杨信也罢忠勇军也罢,都不会允许他接手然后拨乱反正的,他还不至于连这点头脑都没有。什么去无锡,什么进攻君山堡,统统都是演戏,目的只是逼得忠勇军开火,然后以此作为杨信和忠勇军造反的铁证,过去他们的确害怕杨信造反,可现在他们不怕了。

    因为他们有许都的大军。

    上次他们手中没有可用武力,不但不敢逼反杨信,反而需要小心翼翼地安抚他,那时候一旦杨信造反,整个江南士绅就完了,他们只能忍着,只能委曲求全暂时哄着他。

    但现在不用了。

    现在他们手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武力,而且找到了对付杨信的有效手段,那就没必要再忍了。

    说白了江浙士绅已经受够了。

    他们已经忍无可忍了,必须得和杨信来一场决战了,这些年里他们被这个奸贼一次次欺辱,他们忍让,他们退缩,甚至连给九千岁歌功颂德这么恶心的事情都肯干,结果最后杨信还是步步紧逼。

    还想着他们的田地。

    那他们还忍个屁,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他们选择爆发。

    先把造反的帽子给杨信扣上,然后许都的大军北上,他们这边招安许都让许都的大军与江浙团练合伙,最终组成一支近十万大军的军团,并且与杨信决一死战。反正就算不和他决一死战,最后也逃不过他魔爪,还不如趁此万众一心的机会,和他好好算算这些年的账。

    总之紧接着熊明遇就带着溃散的部下顺流而下前往常熟,他的真正目的就是去常熟,到那里去保护目前缺少保护的常熟士绅,避免杨信转而祸害那一带。

    “都督,小的给都督闯祸了。”

    杨时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关你的事,回去继续做事好了!”

    杨信说道。

    “都督……”

    杨时欲言又止。

    “不要胡思乱想,你们要相信皇帝陛下会明辨是非的。”

    杨都督说道。

    旁边的高监军一脸的无语。

    话说你才是非好不好?

    这件事怎么算都是摆明了的你抗旨啊!

    人家官军才是合法,人家熊明遇才是那个是,你是那个非,人家拿着圣旨,拿着兵部的公文,前来接替你的职位,你的爪牙们不但闭关不纳而且还公然以武力阻击。这完全已经可以套用当年李惟岳了,话说接下来按照正常程序不是皇帝陛下明辨是非,而是调动大军前来讨伐……

    “你不相信陛下?”

    杨信一脸纯洁地说道。

    高监军之前被他扔在武进,实际上也可以说软禁,总之为了避免他在自己耳边絮叨,杨信把他扔给了刘时敏看着,顺便带他四处逛逛,看看昭义市的美好生活。

    这是刚刚才到的。

    “河间侯,高某这些天也的确看到了昭义市的情形,高某也承认,您做的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对您的手段不敢苟同,此刻我不是站在一个同样的世家子的位置上,而是站在一个忠于陛下的大臣位置上,我很郑重地劝您一句,适可而止吧!

    您收手吧!

    再不收手就天下大乱了!

    您既然说自己忠于陛下,那就不应该置陛下于不顾一意孤行,陛下信任您,是为了让您帮他治理好大明江山,而不是为了让您把他推到士绅公敌的位置。

    陛下是皇帝。

    天下万民的皇帝。

    既是佃户农奴的皇帝,也是士绅的皇帝。

    他不能夺一人的给另一人,他必须不偏不倚,您想让百姓过好,想让朝廷岁入增加,那可以,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增加商税,摊丁入亩,重新清丈,这些都可以。但您不能夺士绅之田分给他们,这些田产都是士绅祖祖辈辈留下的,您不能一下子全都夺走,陛下也不能支持您这样做,陛下得保证公平。

    若您肯就此收手,那么我会写信给孙阁老,劝朝廷诸公接受目前已成之事实。

    无锡,江阴两县地并入昭义市。

    但您带领荡寇军撤离,接下来官军进驻无锡,此后团练不得越界,另外对大明目前制度做一些改革,张江陵又不是没改革,他能改咱们当然也一样能改。

    这些都可以商议。

    但这种夺士绅田分给佃户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干了,再这样下去不只是江浙士绅,就是其他地方的士绅都不答应,整个大明都要分崩离析。您应该很清楚,是士绅撑起朝廷,撑起大明江山,撑起皇帝陛下,没有哪个皇帝不是依靠士绅统治天下,您毁了士绅,陛下的江山如何维系?”

    高弘图说道。




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圣臣贤
    “我真的毁了士绅吗?”

    杨信说道。

    很显然高弘图这些天在昭义市的参观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他正视这片土地上的改变了。

    当然,这主要因为他是北方人。

    他对于江南士绅的那种切齿之恨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一千多里的距离让他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面对这个新生事物,如果下次轮到分胶州高家的地他就不可能这样了。不过这仍旧算得上是很难得,他能够说出这些话证明他对得起胶州已经都降清的情况下,一个孤老头子在江南沦陷后,把跟着自己的小孙子托付给门客谈迁,然后绝食殉国的最后结局……

    他原本可以回老家的。

    高家是胶州世家望族之首,他是高家之首,他又是清流名臣,像他这样的人只要回去肯定会受到咱大清欢迎的。

    但他还是绝食了。

    他对大明朝算得上是忠心的。

    “难道不是?”

    高弘图说道。

    “华家,秦家,邹家这些无锡的顶级世家难道都没了?

    的确,我分了他们的地。

    可我分他们的地,本质上仍旧是在保护他们,大明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华家一年收租四十五万石,就算一亩收一石半,这也是三十万亩地,无锡在籍的耕地总共有多少?

    一百多万亩而已。

    加上隐田也就两百万亩顶天了。

    他一家就至少七分之一。

    剩下邹家丝毫不比他家差,而那几个世家豪门没有一个少的,最终恐怕整个无锡八成的田地都在他们几家的手中,整个县一多半的人口是他们的佃户或者农奴,整个县的人都在用血汗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东汉那些覆灭在黄巾军洪流下的世家地主们会告诉我们最终结果,既然知道必然的结果,为何不提前解决?

    我并没有毁了他们。

    华家失去了土地,但他们还有做书商的产业,邹家失去了土地,还有棉布的生意,纵然完全靠土地的,同样也有家传的学问。

    他们还能考科举。

    他们有钱。

    他们在官场和外地有人脉。

    甚至他们还都有工商业,没有了土地他们依然是豪门,他们依然可以锦衣玉食,但却安全了。那些分了地的农民都能吃饱饭了,就算遇上饥荒也能撑住了,他们不会造反了,相反民兵可以确保这一带不会遭遇流寇土匪的袭击,这些世家豪门可以在他们的富贵荣华中安安稳稳地一直享受下去。

    你看。

    两全其美!”

    杨信说道。

    “河间侯,你这是在狡辩。”

    高弘图笑着说道。

    这纯粹侮辱他智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杨信居然还准备了这样一套歪理。

    “时间会证明的。”

    杨信说道。

    其实这对于这些家伙的确不能说是坏事,对于无锡这种工商业城市的士绅来说,都可以在离开土地的情况下保持富贵荣华,相反分田后的民兵会保证这一带的安全。同样分田后的内需市场会增加这里工商业繁荣,那些士绅在工商业上的利润肯定会大幅增加,说到底他们都有遍及全国的人脉和商业网络。

    土地的确失去了。

    但这些不会失去,相反失去土地后他们别无选择,为了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还会专注于工商业。

    当然,像过去那样在园林里面吟咏风月是没工夫了。

    “但纵然河间侯有如此志向,也改变不了你逼反江南士绅的事实,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整个浙江都已经落入大同军的控制,同样苏松嘉湖杭等地事实上也在团练手中,若高某没猜错的话,张名振北伐军到达苏州之时就是他们加入大同军之时。

    不仅仅是浙江,就连大明赋税支柱的这几个府,也同样会加入大同军然后停止向朝廷交税。

    陛下会坐视否?

    河间侯就不怕做晁错?

    此刻收手还来得及,只要你肯就此停止,高某愿意做这个说客,去劝说他们接受现状,甚至高某可以去劝说许都和张名振交出浙江,以此换取陛下的赦免。

    他们会接受的。

    君臣重新开始,此前的种种都揭过,大明重新恢复安宁,难道这样不好吗?”

    高弘图说道。

    “你以为还能回到过去吗?”

    杨信说道。

    “为何不能?”

    高弘图说道。

    “我不想回答你,不过我给你一个提议,你可以先去大同军的地盘上走一趟看看,然后再回来告诉我,你自己觉得还能不能回到过去。

    过去?

    大明没有过去可回了。

    这里有本书,不是大同国,那个你肯定看过了,这一本是黄尊素几个回家后写的,据说他那个被称为神童的儿子也参与了,另外还有刘宗周,还有绍兴的一堆大儒,他们凑在一起搞了个证人社,这是他们写的。实际上就是对大同国的研究,另外还有对许都控制区的考察结论,你拿起好好看看吧,看看大明还能不能再回到你说的过去。”

    杨信把一本书扔给他说道。

    这可不是他编的。

    这是浙东这些大儒们凑在一起搞出来的一个类似政治纲领的东西,准确说就是他们根据对许都控制区的考察,打着解读儒学为旗号搞的高清版大同国。

    书名是圣学宗要。

    但和原本历史上刘宗周的圣学宗要没有共同之处。

    这纯粹就是把儒家典籍里面那些符合大同国思想的东西找出来,然后根据目前许都在控制区实行的制度进行详细解读,可以视为比郑鄤那本更详尽,更现实版的,完全已经堪称政治纲领的。

    要知道这些家伙在儒学上是超过郑鄤的,刘宗周那是什么人,明末儒学两大宗师级的,他和黄道周,不过现在黄道周名气还不如他,他是公认的浙江儒学之首,而黄尊素更不用说。他俩,其实还有一堆参与的,这些家伙齐上,那写出的东西就不是郑鄤能比了,不过刘宗周是顽固派,所以他把郑鄤思想里与荷兰有关的东西剔除,把大同国变成了纯粹儒家的。

    或者说古典儒家。

    但无论他们怎么往上涂抹,最终骨子还是大同国那个地方自治,虚君内阁,书院议政。
1...313314315316317...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