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李家无所谓,因为李旦的亲信许心素就在南洋公司当总办,李国助早就是股东之一。
但颜思齐等人不是。
包括郑芝龙。
李旦一死,这些过去被李旦以积威控制的海商兼海盗,迅速结成同盟夺取李家在倭国的产业。
李国助则与南洋公司结成同盟,尤其是和台湾的杨家势力合伙。
这段时间一直明争暗斗。
朱一冯就是看到这一点,才拉拢郑芝龙,颜思齐集团,借助他们讨伐杨逆。
而福建士绅的目的同样是毁掉杨信建立的海关体系,尤其是逐渐做大的南洋集团,然后让沿海贸易回到大家最爱的走私时代。说到底福建士绅暂时还不用面对分田,原本不需要和朱巡抚一样着急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尤其还得是核心利益驱动,他们原本不需要这么早跳出。
可李旦死后失控的海上贸易格局,给了他们足够的动力。
随着朱一冯举起讨逆的大旗,一场整个大明范围内的讨逆浪潮,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五五一章 分崩离析的大明
朱一冯的讨逆大旗举起后,紧接着归德籍江西巡抚田珍同样举起讨逆的大旗。
之前那个已经撤职。
毕竟哪怕是九千岁的党羽,一连失败那么久也不能继续用,田珍不是九千岁党羽,准确说是中立派,但这种时候中立派也不行,就连阉党都一片讨逆声……
毕竟杨信太招人恨了。
他贪赃枉法,时不时抄个家,哪怕在各地垄断金融,就是那些商号在各地招诱刁民,这些大家都能忍,说到底谁也不想招惹他,只要不是逼急了,没必要惹这种疯狗。可杨信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这个就真得忍无可忍了,哪怕无锡式的也不行,北方士绅其实更害怕,南方士绅好歹还有工商业,还有退路,但北方士绅除了土地还有个屁。
之前的确不敢干。
毕竟大家都知道杨信的战斗力。
可现在江南士绅已经把他包围在南京城内了。
打落水狗谁不干?
实际上他们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商周祚坑了。
商周祚宣传时候当然不能说打开南京很困难,也不会说北洋水师的大炮多么狠,他只会描述江南的形势尽在掌握,不日即可光复南京,用万斤巨炮将那逆贼万段。
外地士绅很难知道真实情况,他们除了商周祚的露布外,也就是自己的信息渠道传播。
传播过程中肯定有夸大。
而且目前看事实的确就是大同军包围南京,将杨信困在里面,而忠勇军和荡寇军则被虎威军,大同军,朝廷的官军,共同包围在昭义,杨家在凤阳的庄户被漕运总督吕兆熊拼凑的两万江北军和淮安庐州等地团练盯死,杨家在北方的庄户同样也动不了,可以说这个逆贼完全孤立在南京城内。
唯一的问题就是天启不承认杨信造反,还在继续保这个爪牙。
但现在顾不了他了。
再说这个昏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完全没必要指望他,实际上传说皇帝陛下已经根本不管外事了,因为他的那个什么蒸汽机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甚至别说是外事了,就连乾清宫他都很少回,完全吃住都在科学院。
就跟中了邪一样。
外界事务全是魏忠贤在管,而魏忠贤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说杨信造反的。
这个昏君完全没指望了。
紧接着郧阳巡抚毕懋康就在郧阳举起了讨逆大旗……
就是造自生火铳那个。
不过这时候用不着他了,现在大明转轮打火枪多如狗,燧发枪都已经在两洋水师成为制式武器,毕巡抚专心讨逆就行,他在郧阳挑选官军精锐迅速组成一支三千人的讨逆军,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南下荆州。
然后是总督湖广江西军务兼湖广巡抚蔡复一。
他在武昌举起讨逆大旗。
而且还逼迫楚王,荆王等境内一堆藩王,联名上奏为徐弘基等人诉冤,他在武昌集结包括郧阳巡抚和随即加入的偏沅巡抚派出的,总计两万大军誓师东下浩浩荡荡前往安庆。他不会参与进攻南京的,就是和吕兆熊一起盯住凤阳的那些杨家庄户而已,毕竟吕兆熊的两万人有点不够,那些庄户真造反,指不定是谁灭谁呢。
而总督四川云贵军务朱燮元逼着蜀王上奏,而黔国公则主动上奏,同样为徐弘基等人诉冤,他和贵州巡抚王三善紧接着下令川贵滇各军进入警戒状态,缺饷的发饷缺粮的发粮,严防境内土司支援杨信。
至此几乎大半个大明,都已经完全脱离天启自行其是。
“这何止是东南互保,简直就是要玩各省自治啊!”
杨信还挺得意的。
“公爷,您就收了神通吧!”
王体乾用哀求的语气说道。
他是奉九千岁命令,前来拉住杨都督的,这个阵势把九千岁也真得吓坏了,整个大明几乎可以说正在面临着分崩离析。
实际上已经算了。
浙江完全落入大同军掌握。
南直隶六部已经完全不管京城六部开始自己发号施令,现在就连其他各省也开始卷入,福建巡抚朱一冯以讨逆为理由,截流部分税款,湖广及江西等地,同样以讨逆为由停止向藩王支付俸禄用于军务,再继续下去这样的会越来越多,那时候皇帝就该号令不出京城了。
“王公公,我如何收神通?”
杨信说道。
“公爷,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下一道大赦的圣旨,此前种种全都一笔勾销,大同军赦免,许都和张名振同样得到赦免,各地官员擅专之罪全都不予追究。公爷杀魏国公等人之事,无论对与错也同样不再提,重新从各家选人承袭,之前所分田产也依旧按照所分归民兵,另外在别处为魏国公等家重新赐田。
各家抄没的金银算是陛下借用,剩余的归还,其他的以后由陛下以內库归还。
但南京士绅的田产得归还。
左右也没真分了,魏国公等人的自然不能失信军户,再说不少的确也是他们侵占的官田。
但士绅的不能再分了。
至于水师炮轰吴淞口打伤董其昌那个就算在黄胤恩头上,是他下令炮轰吴淞口的,至于水师副将杨益是阻止他,但他反抗被杨益击毙,至于其他各舰属于不明真相,根据旗舰命令行事,这个没什么可追究的。”
王体乾说道。
“王公公觉得他们会听吗?”
杨信笑着说道。
“他们若不听,那解决了建奴之后辽东十万边军南下。”
王体乾说道。
很显然九千岁也有全套计划,已经想好了该怎么收场,不过也的确有一定可行性,毕竟皇帝手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军团,如果辽东十万百战精锐南下,同时以归还南京士绅的田产,向天下士绅显示不会继续搞分田,那么士绅们会接受的。
不过想真得回到过去也是不可能了。
士绅们不会交出武装,最多停战,但大同军也罢,那些团练也罢,都会继续存在,然后在江南建立一个个自治政权,并且在需要的时候继续对抗皇帝,甚至其他地方士绅也会效仿。最终还是要打的,只不过晚些年而已,士绅们会在需要的时候,真正掀起一场类似英国内战一样的战争,彻底把皇权锁进笼子。
尝到了甜头的他们,忍不住那种诱惑。
火已经烧起来,想灭掉可不是十万铁骑能解决。
天启有十万铁骑,人家也有一支支团练,真要算起来,目前的辽东军能不能打得过大同军都难说,更别说那些士绅还有一堆棱堡。
而且没有了这些士绅交的税,天启恐怕也没有能力继续养活辽东军团,一年近六百万两啊,九千岁的内库最多也就维持一年,甚至没有了这些人交税,就连官员俸禄都不够。而且很快天启就得面对西北的饥荒了,那时候没了江南赋税支撑的他,更无法解决饥荒,最后的结果还得是造反的饥民席卷而出,但这次江南士绅更不会管他死活。
所以,杨信不会这么干的。
他要趁着这一次战争,完成对江南的平推,用民兵体系和征粮制毁掉这里的棉田,然后把那些土地全部用来种粮,让这片土地重新回到农耕时代,回到苏湖熟天下足的时代以对抗未来的天灾。这片土地的确正在开始资本主义萌芽,正在开始向着工业文明迈出第一步,但可惜杨信要的是农业,他要开倒车,双方这属于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是路线之争。
但天启肯定不会继续支持杨信闹下去了。
所以,杨都督这个忠臣已经越来越演不下去了。
“辽东战况如何?”
杨信问道。
“辽东没什么大不了的,建奴继续围攻辽阳,孙传庭被困城內固守。
但他已经交待好了,他在里面固守拖得建奴筋疲力尽,外面以卢象升统帅辽东各军固守,并等待时机给建奴最后一击。
这些天建奴不但打不开辽阳,反而损失惨重。
不过没见退兵的迹象。
有逃到沈阳的朝鲜兵说,建奴这次主要驱使八旗朝鲜和绿旗攻城,目的不仅仅是攻辽阳,攻下固然好,若攻不下辽阳也大量消耗八旗朝鲜和绿旗,这样回去还能省下粮食。甚至目前他们在辽阳城下就开始以死尸为粮,朝鲜军都想逃,可他们的家人都在建奴手中故此不敢逃。而建奴向辽阳外围抢粮的都被卢象升挡住,曹文诏部骑兵这些天在辽东与建奴骑兵几乎无日不战,但胜多败少,可以说目前的建奴已经不足为虑。
另外孙元化和祖大寿驻辽西抵御西虏。
此前顺化王已经寇边。
但孙元化和顺诚王再加上续顺公及开原兵备道陈于阶,牢牢阻挡住了他的据说十万铁骑。
另外顺义王和满桂所部从宣府出击,正在与被顺化王招来的漠北蒙古骑兵交战,这些天报到京城的也多数都是捷报,尤其是满桂部的斩获已经数千级。不过那些漠北骑兵都饿疯了,据说也都开始吃死尸,他们看来真得到了绝路,这次不抢到粮食估计也不会罢休。
孙阁老的意思,不如招降他们转而打顺化王。
左右就是点粮食而已。”
王体乾说道。
(今天两章,大概明天能恢复三更)
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头了
孙承宗的目的很不纯洁,他是想迅速结束关外的战事,然后转头调动辽东军团南下。
至于对付谁……
这个恐怕就不用说了。
辽东军团里面的确有一堆和杨都督关系密切的,比如曹文诏,满桂及陈于阶和赵率教,但也有不是杨信这个系统的比如祖大寿,吴襄,孙元化这些人。
孙元化家可是松江的。
到时候大不了留下前者然后调后者南下。
辽东军团的确是皇帝的,但孙承宗通过这些年的做蛋糕,同样得到那些将领们支持,包括曹文诏这些人都对孙阁老充满敬意,毕竟他真得很会做蛋糕,支持大规模棱堡建设,支持换新式武器,就连辽东军奢侈地用汽油烧荒他都支持。每一笔巨额的军费支出后面,都是整个利益链狂欢,曹文诏这些的确不吃空饷,可孙阁老的慷慨让他们根本不用吃空饷。
真要的孙承宗下令调辽东军入关,然后强行接管天津屯垦区,曹文诏这些人最大可能就是中立,而祖大寿这些人肯定会为孙承宗充当马前卒。
还有贺世贤。
孙承宗已经重新起用贺世贤为蓟镇总兵,并且支持他在蓟镇重新编练新军,这支新军肯定不是为了防备关外蒙古部落,那些部落目前恭顺的很,真正目的就是警戒杨家家丁。
一旦杨家家丁真要威胁京城,这支新军可以迅速南下。
再就是拉拢关外蒙古和女真。
炒花,金台吉两人和杨信的确关系密切很难会站在杨信敌对面。
这不是感情。
而是他们内部上上下下都敬畏杨都督,但这种敬畏同样也最多让他们中立而已,除非杨都督公然造反称帝然后给他们更多利益,否则一个中立就对得起双方的交情了。
但顺义王系统和杨信没什么交情。
漠北的硕垒更没有。
通过收买硕垒先按下林丹汗,解除关外的战争,然后调这些蒙古骑兵南下,一举解决所有问题,孙承宗不喜欢杨都督搞事,同样他也不喜欢江南士绅自立。杨信的问题不用说,江南士绅自立的结果,肯定就是减少向北方的输送,大明终究是以南方来养北方,都像大同军那么玩,京城那一堆人谁来养?
北方一堆藩王的俸禄谁出?
北直隶士绅还能悠然自得的原因是南直隶每年六百万石,而北直隶每年五十九万石。
孙承宗不会忍受杨信打土豪分田地同样也不会忍受东南互保,甚至南方士绅玩自治,那样的话北方士绅就倒霉了,京城的一堆大爷们,就得在北直隶搜刮财富来养活。北直隶士绅再想一年交五十九万石是不可能了,以目前北直隶的人口和耕地数量,恐怕得交五倍以上的,可以说让南方,哪怕仅仅浙江和苏松士绅自治的危害,甚至不亚于杨信在北方也打土豪分田地。
他当然不能接受。
他这段时间无所作为,目的就是想玩卞庄刺虎。
让杨信和南方士绅恶战。
无论最后谁输谁赢,他以辽东军团一举荡平,然后大明恢复过去,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不过辽东军团镇压江南士绅没问题,镇压杨信这就很难说了。所以他才想拉拢蒙古人,炒花的确不可能了,但卜石兔,硕垒甚至林丹汗,都在他拉拢的范围,不过首先他得解决野猪皮,毕竟他很清楚后者的危害。
好在这已经快要成功了。
从现在辽东战局看野猪皮已经根本不足为虑了。
他已经现了原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