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在苏醒的巨人,甚至还没完全苏醒仅仅是伸了伸懒腰的巨人面前,他终究只不过是个小角色,在巨人沉睡中时候他猛然咬了一口,但现在他只能算一只徒劳的小泰迪。

    想想也挺让人唏嘘的。

    咱大金抚育列国英明汗当初也是叱咤风云,攻陷开铁之时整个辽东都在他的阴影下,甚至连辽阳都已经开始出现逃往的,但现在却饿得连死尸都吃。曾经搅得大明上下胆战心惊的建州勇士们,此刻只能在饥寒中为了活下去徒劳地撞击着棱堡和大炮,真是一把辛酸泪啊!原本还想着必要时候亲自出手的杨都督,现在已经对他提不起兴趣了,毕竟打这样一群用大明官员的形容,穷饿之虏,完全有失杨都督身份。

    就让孙传庭玩去吧!

    有他坐镇辽阳,有卢象升在外控制局势,野猪皮的惨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王公公,你回去告诉我大爷,我还是以前那句话,这江南的事情就容我这个做侄子的任性一回吧!”

    杨信说道。

    “公爷,再这样就乱了。”

    王体乾哀求道。

    “王公公,乱则斩!

    你可以出去看看城內那些军民的斗志,看看他们为国杀敌的热情,有此十万雄兵,外面不过一些幺么小丑何足为惧?

    退让?

    此时已无退让余地。

    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咱们退让就是失去江南,此刻纵然杨某解甲归田,难道大同军就解散,浙江士绅重新解散乡贤会,让朝廷重新任命地方官员了?他们会这么傻?放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重新套上笼头,重新养活那些贪官污吏?

    那些地方官是怎样,王公公不会不清楚吧?

    士绅喜欢他们吗?

    王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你要是还不信,那就自己去浙江看看,看看那里如今是怎样,看看咱们退让后他们会不会也老老实实交出权力。

    这里还有本书你带给我大爷。

    让我大爷交给陛下。

    这本书才是他们的真正目标,看看吧,看看他们都写的是什么,这才是乱臣贼子,他们要从根子上毁了太祖留下的江山,他们要让这大明彻底变天。看看这个,他们都已经把皇帝视为天下的祸根,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那这江山姓什么,还姓朱吗?

    这才是真正无君无父呢!

    让他转告陛下,大明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一个妖魔已经在大明的天空游荡,我不会坐视下去,我受神庙知遇之恩,陛下待我如兄弟,那我就要对得起神庙对得起陛下。我不会允许神庙留下的江山,被这些乱臣贼子给就这样毁掉,以后你们也不必再来一次次劝我了,我也不会再奉什么诏,不把江南彻底平定,我不会回去见陛下。

    我知道外面都说我造反。”

    杨信慷慨激昂地说道。

    “公爷别听这些谣言,万岁爷从来不信这个。”

    王体乾赶紧说道。

    “这个我知道。”

    杨信摆了摆手说道。

    但这个只是说说,任何皇帝都不会容忍他这样的大臣,双方亲如兄弟也不行,别说亲如兄弟,就是亲兄弟这样也不行,杨信都抗旨六回了,加上这回七回了,还把南京勋贵几乎一锅端了……

    这放到哪朝,都已经可以派兵讨逆了。

    天启终究是个皇帝。

    这种事情上没有什么温情可讲。

    “总之陛下等我的消息即可,不用到明年开春,我就还给陛下一个完完整整的江南,那时候我再返回京城向陛下请罪,但在这之前纵然陛下以圣旨阻拦我也不会停下,擅专就擅专吧!

    这次我的确有点冒失了。

    但既然祸是我闯的,我就得给陛下解决了,不解决此事,我没脸回去见陛下。”

    他说道。

    王体乾忧伤地叹息着。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改变什么了。

    杨信也很忧伤地叹息着。

    他知道自己的忠臣快要扮演到头了。

    不过天启还是会等下去。

    因为这时候天启已经不能再做什么了,哪怕辽东战事结束,他依然不会动自己的,以天启的智商,看看刘宗周的这本书,就知道他即便退让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江南士绅已经尝到了自治的甜头,不会那么容易放手,有目前自治的好日子不过,重新迎回那些朝廷任命的贪官污吏,谁会那么傻?

    以前是没有尝到自治的甜头,但现在已经尝到了,而且还有了保证自治的武力,建立起了自治的机构,拥有了自治的指导思想……

    什么都有了。

    有枪有炮有棱堡,还重新交出权力任由贪官污吏盘剥?

    他们傻呀?

    但对于天启来说,当然也不可能接受他们继续自治,这不是昭义,昭义的确某种意义上自治,刘时敏和那些太监只是监督,但昭义自治的前提是让天启比过去每年多几倍收入。

    士绅自治呢?

    恐怕他们连税都不再交了。

    天启宁可各地像民兵一样自治也不会容忍士绅自治的,那么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继续坐山观虎斗,在这次战争中继续旁观,直到分出胜负来。所以此时不是杨信最危险的,相反在他即将战胜江南士绅时候,才必须真正提防朝廷对他背刺,那样的话他解决了士绅也解决了。

    然后就可以逼着士绅恢复过去。

    毕竟他们那时候没有资格和天启谈什么条件了。

    但现在,天启需要他先为自己解决这些同样的乱臣贼子,这些乱臣贼子对天启来说同样是心腹大患,不把这些人解决,他同样回不了过去。




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卫战
    老王的黯然离开,明确告诉外界可以彻底放开手干了。

    朝廷不会再管了。

    紧接着南赣巡抚,云南巡抚,甚至黔国公,之前没正式讨逆只是警戒凤阳的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就连遥远的广西巡抚,统统都加入到了讨逆的行列。

    不过广东没加入。

    毕竟南洋水师就驻香港岛,而广州最强的军队就是当初杨信编练的那支新军,另外香港岛和澳门还有大量杨家家丁,两广总督要是敢讨逆,估计第二天南洋水师就兵临虎门。虽然主力南下护送西洋宣慰使,但留守香港岛的南洋水师仍旧是这片海上的老大,更别说还有那些家丁,因为发达的罐头产业,这些年杨家招募了大量雇员,仅澳门和香港两地就能拉出两三万青壮年。

    而且都有武器。

    而且都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

    广东官员又不傻,别人可以举起讨逆大旗是不用担心危险,但他们举起是真要冒生命危险的,没看见连朝廷都不敢动吗?

    但除了广东以外,整个南方全部举起讨逆的旗帜。

    不过没有进攻南京的。

    毕竟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自己拼凑的那些士兵,最多也就是江西前线水平,江西前线明军之前都被大同军暴打,也就是说双方战斗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所以进攻南京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大同军好了。

    其他各省讨逆军,需要的仅仅是看住杨信的党羽,防止他们造反前往南京增援,各地讨逆归讨逆,但更多是一种态度,那些杨家的庄户不动手,他们同样也不敢进攻。真正动手的只有郑芝龙的福建团练,他们和杨家的船队在海上开始互相攻击,甚至郑芝龙还试图进攻台湾,但在澎湖遭到杨家和李家的联军阻击。

    在许心素命令下,部分南洋公司的武装商船参战帮助杨李联军。

    包括俞咨皋也加入同盟。

    他和手下南澳岛武将集团是南洋公司三大股东之一,杨信,李旦家族,以俞咨皋和方仪凤为首的武将集团共同组成这家公司,这几年靠着海上贸易早就赚足银子,他们同样必须保住这个堪称银山的生意。

    东南海上的战斗其实已经与杨信造反没什么关系了,就是闽商集团和南洋公司矛盾的总爆发,杨信什么的只是个借口,这场战争就是李旦病死引发的海上贸易争夺战。郑芝龙背后是荷兰人和福建民间海商,包括部分广东的民间海商,他们试图一举解决抢走越来越多蛋糕的南洋公司,还有越来越重要的黑潮航线控制权。

    至于北边爱怎么打,反而跟他们没什么真正关系。

    原本历史上也差不多。

    就是郑芝龙在李旦死后与李国助,许心素争夺李旦留下的一切,原本历史上后者拉拢俞咨皋为首的官军,但结果是俞咨皋战败,许心素被郑芝龙所杀。

    紧接着郑芝龙接受招安。

    然后他依靠巴结文官,反而做大甚至开始垄断海上,又激怒荷兰人扶植刘香等人,最终就是料罗湾双方的总决战,但荷兰人战败,从此不得不承认郑芝龙的海上控制权。现在只不过是原本历史上一六二七年俞咨皋和许心素对郑芝龙那一战的新版,根源并不是杨信造反,而是李旦的病逝,杨信造反只是给了郑芝龙足够的胆量动手而已。

    不过那里对杨信来说也没什么值得在意的,因为南洋舰队两艘战列舰返回后这些都是渣渣。

    就这样时间很快到了年底。

    “终于开始了!”

    寒风中的城墙上,杨都督饶有兴趣地看着外面。

    而城墙外的秦淮河已经露出了冰冻的河床,只有不多的几处积水,同样也已经被严寒冰冻,在上游一道水坝阻挡河水并且引向西,整个内外秦淮河都失去了水源。

    而雨花台上那座堡垒屹立。

    在这道恍如巨大回旋镖的堡垒下面是一个个不大的洞口,一个个炮口隐藏其中,哪怕以他的视力,也必须依靠望远镜才能看见。

    张名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铸造了十二尊重达一万五千斤的巨炮,按照欧洲的标准大概得接近六十磅级别,绝对堪称奇迹一样。而支撑这个奇迹的,是整个江南士绅的齐心协力,甚至就连湖广士绅都为他送来最好的工匠,江西士绅更是送来大批紫铜,而最近的太平府士绅甚至连家里的宣德炉都拿来给他熔了铸炮。

    颇有招核时代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战争的风采。

    锡也是最好的。

    知道此事的黔国公特意派人用马匹驮运最好的锡锭,然后用驿道接力的方式送来,能不能赶上不说,至少这个心意到了。

    依靠着整个江南之力,张名振最终两个月铸造出十二尊巨炮,然后在无数苦力的推动下,从铸炮工地沿着轨道一点点推到了这座堡垒,从里面伸出炮口对准了南京城……

    “不逼我都不知道咱们大明还能搞出这种级别的巨炮!”

    杨都督说道。

    几乎就在同时,远处堡垒的一个洞口火光喷射,下一刻炮弹的呼啸在左侧掠过,杨信紧接着转头,这枚打高了的炮弹掠过城墙后,一下子撞在夫子庙。尽管已经飞了两千多米,但仍旧仿佛推土机般,瞬间把半个大成殿撞塌了,而且那炮弹依旧撞穿正在塌落的瓦砾,直接贯通了整个夫子庙。

    杨信回过头举起喇叭。

    “张名振,你敢亵渎孔圣,你把大成殿轰塌了!”

    他吼道。

    下一刻第二个洞口火焰喷射。

    伴着炮弹的呼啸声,这枚四十多斤重的巨大炮弹,一下子撞在左侧半里外的城墙上,在炮声和撞击声中,杨信探出头愕然看着巨大的弹坑……

    “这城墙真他玛结实!”

    他惊叹道。

    四十多斤重生铁球,以超音速撞击南京城墙的结果,只是把自己撞了个粉碎,然后在城墙上留下一个直径一米多点,深度也就半米多的弹坑,不过周围一圈城砖明显有些松动。但这道当年朱元璋费尽心血的城墙,哪怕经过了两百多年风雨,仍旧真正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足以轰塌夯土城墙的四十多斤炮弹,只是在它身上制造了一个小小的伤痕。

    万斤巨炮说起来挺吓人,但真算起来还没一零五炮威力大,也就能打出这种效果了,现代南京城墙上一堆各种各样的弹痕。

    其中最多恐怕就是这个级别的。

    “公爷,咱们是否还击?”

    旁边手下问道。

    目前守城的还是他的家丁,新军还在训练中,两个月而已,也就是让他们学会列队并使用武器,暂时守城还得靠家丁。

    “全部撤到城墙下,随便他们轰,不要浪费炮弹,什么时候他们轰开再说!”

    杨信说道。

    他反击也没什么用。

    他那些十八斤炮又打不动堡垒,虽然有大量臼炮,尤其是北洋水师还给他送来大量臼炮,但这个对于藏在堡垒内的大同军也没用。那些开花弹可是很宝贵,至少用来干这个还是太浪费了,那是轰击步兵用的,而且杨都督从来就没准备和张名振炮战。后者就算用万斤巨炮轰塌城墙,结果也还是得冲进来步兵交战,然后这里会严阵以待等着他们的。

    巷战而已。

    杨都督最喜欢巷战了。

    至于这些炮弹造成的损失不值一提。

    南京城足够大,这片区域的百姓都已经疏散到射程外,剩下就是一片无人的民宅而已,就算被炮弹击毁也无非就是盖新的。

    重要建筑就是夫子庙。

    如果张名振的炮弹夷平夫子庙……

    杨都督会谴责他的。

    义正言辞地谴责他。

    “撤下城墙!”

    那军官立刻吼道。

    周围正在探出头看着弹痕惊叹的士兵们赶紧转身离开。

    就在此时一个个系留气球在城缓缓升起,气球的吊篮,那些裹着厚厚皮草的士兵们开始警戒,但原本守城的士兵却全部撤离城墙并且退向了那些藏兵洞。而在他们背后,两里外的雨花台上,大同军的堡垒,一尊尊万斤巨炮加入轰击南京城墙的行列,巨大的炮弹呼啸飞出撞击着预定的攻击点。
1...326327328329330...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