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农民还好点。
毕竟浙江这地方适宜农业,就算四周山林挖野菜也能凑合。
但这些苦力和工人,就只能在他们压榨中忍受了,最初经济发展带来的短暂红火之后,士绅们越来越原形毕露。
这都未必赶得上过去啊!
“唉!”
何福长叹一声。
这时候他走上跳板,但因为没吃饱饭,又连续干重体力活,在这晃动的跳板上俩腿一阵发软。
他惊叫一声。
紧接着整个人向前倒下。
不过他还是拼尽全力,让那箱硫磺砸在船上,只可惜没全砸上,只是硬生生砸在边缘,伴随木箱的碎裂声和里面硫磺的撒落,他也坠落在了江水,在冰冷的江水刺激下紧接着清醒,忙从里面爬起来,但爬起瞬间,一个鞭子落在他肩头。
“废物!”
喝骂声响起。
他没敢说话,低着头爬上码头,然后虚弱无力地躺在那里。
但紧接着鞭子再次落下……
“你怎么还打人!”
同伴急忙抓住监工的胳膊。
“玛的,想造反啊,再多事连你一起抽,把这废物拖到一边,要死到一边去死。”
监工说道。
“慢着!”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王管事!”
监工赶紧卑躬屈膝地说道。
然后一个拿着算盘的家伙出现……
“先把这账算算,这箱硫磺看着得撒了四十多斤,就算四十斤吧,这批硫磺是一斤七分银子买的,四十斤就是二两八钱银子,再加上罚款,就算三两,先把这三两银子掏了。”
王管事说道。
何福傻了一样看着他。
“怎么?毁了老爷的货,你以为就不用赔了?”
王管事一瞪眼喝道。
“你们光这个月就扣了他七钱银子的工钱了,快半个月给你们白干,大不了以后再从工钱里扣就是了!”
那同伴说道。
“一码归一码,工钱是工钱,赔的是赔的,咱们都是讲规矩的,你们做错事扣工钱天经地义,可要你们不赔这银子,对不上账面就得找我了,赶紧的,身上没银子就回去拿,还以后慢慢扣?你今晚跑了我找谁去?”
王管事说道。
“王管事,小的一个月才领了一两银子,如今米价都一两半了,家里就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里来的银子赔?”
何福哭着说道。
“那不行啊!”
王管事说道。
“你们不开工钱,反倒要我们给你们钱?你们讲理不讲理!”
那同伴怒道。
“对呀,王管事,这天天扣工钱算怎么回事?”
“我这个月才领了不到一两,家里天天数着米粒喝稀,你们不能这么欺负人”
……
那些苦力纷纷吵嚷着围上来。
“干什么,想造反啊,都赶紧干活,不干活哪来工钱?”
监工喝道。
“我们干活你们也没见给工钱,玛的,老子不干了,兄弟们,咱们不伺候他们了,老子一个月领的还没你们扣的多,这活还干个屁!”
那同伴怒道。
“狗东西,敢罢工?把他抓起来送衙门!”
王管事喝道。
“老子愿意给你们干活就干,不愿意就不干,老子又不是你家奴才,凭什么不能不干,老子就不干了,兄弟们,他们不给咱们说法,咱们就都不干了!天天扣工钱,老子撒泡尿你们都能扣工钱,喝水你们都定好次数,你们明明就是看靖难军打过来了,不想给工钱,故意找茬扣的。”
那同伴喊道。
“反了,简直造反了,民团,把这个鼓动闹事的刁民抓起来!”
王管事气急败坏地喊道。
很显然这个苦力掀开了他们最后的遮羞布。
四周突然一片沉寂。
那些醒悟过来的苦力们面面相觑……
“玛的,这是玩空手套白狼啊!”
一个看热闹的客商站在不远处的船上笑着说道。
“兄弟们,都别给他们干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苦力吼道。
(三章,下一章晚些,送我女儿上学)
第五八二章 权力的高傲
周王庙。
“乡亲们,乡亲们,你们听我说……”
孔贞运站在庙门前,声嘶力竭地高喊着。
这里是乡贤会的会场。
因为这段时间局势变化太快,在大同军归顺朝廷后,新的衢州知府和西安知县都还没到任……
故意的。
毕竟谁都明白浙江局势不稳,这时候跑来当官,岂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到时候乱起来连命都保不住,话说这些官员还是很聪明的,不久前徽州石知府的惨剧,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睿智。可怜的石知府被一颗原本不是射向他的子弹,打穿了一叶肺,还在病床上倒气的时候,又被冲进府衙抢掠仓库的刁民给气得直接咽了气。
不过也有说他的家奴卷了他的钱财逃跑,为了避免后患,所以顺手又戳了伤口一下。
总之他死因存疑。
但终究是死了。
那么在始终没有地方官到任的情况下,此前不肯附逆,始终关着门在府中自娱自乐的五经博士孔贞运就责无旁贷了,在乡贤会的一直恳求下出面主持大局。
然后……
他就倒霉了。
此刻在他和几个乡贤面前的是无数愤怒的工人和码头苦力。
还有小商贩。
他们都是要钱的。
在水亭门码头的事情发生后,所有那些码头苦力,城內那些工厂的工人,甚至纺织作坊的女工,全都发现了不对,这段时间所有士绅都似乎不约而同地,开始以各种理由克扣他们的工钱。
这倒不是最可怕的。
毕竟给人家做工,人家肯定要想方设法扣钱,只不过扣的狠了,还说不上让人恐慌,真正引发恐慌的是另一样东西……
白条。
各种各样的白条。
无论原料采买,日常所需,这些士绅最近都喜欢开白条,他们,他们的子女,他们的管家,掌柜,所有人都喜欢开白条,还有的居然连开工钱都是打白条,甚至连卖菜的都发现,自己手里居然还有不少白条。
这是给大户人家送菜时收的。
人家就是说管事的不在,先给你开个条子,哪天你再来拿。
不会骗你们的。
他们之前也不时询问,但那些打白条的都信誓旦旦地保证,只不过是一时银子没到……
都是有家有业的。
都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还能欠你们的钱是怎么着?
有时候实在等米下锅,也能少量领出一些,总之虽然不满,但毕竟这些士绅都是地方上响当当的人物,家大业大的,的确也不用怕赖账,主要也是一种惯性,这些士绅一直控制地方,老百姓很难想别的。但这一次窗户纸一捅开,这些工人也罢苦力也罢还有那些女工小商贩,瞬间慌了神,这哪是资金周转问题,明明是看到靖难军杀过来,知道前途未卜,故意收紧银根好干别的啊!
万一他们真跑了呢!
万一他们被抄家呢!
……
各种万一。
但无论那种万一,最后倒霉的都是这些底层啊!
“乡亲们,我是圣人之后,我是不会骗你们的!”
孔贞运高喊着。
他面前一片鄙视的嘘声。
“乡亲们,你们不要胡思乱想,那些克扣工钱的,我会去跟他们说,以后不会再克扣了,那些白条,我也会帮你们去找他们兑现的。
他们不是不给你们钱。
如今正是国难当头,逆党已经进浙江了,严州正在交战,咱们浙江能否逃过魔爪,就看这一战了,前方正是急需军需之时,你们不要罢工,罢工是不对的,此时我浙江百姓当同心协力,共御外敌,你们一罢工,外面的军需运不过去,枪炮造不出,打了败仗都跟着遭殃……”
孔博士继续高喊。
“是你们遭殃,关我们屁事,我们说不定还分田呢!”
人群中喊声响起。
“对,我们就要钱!”
“还钱!”
……
一片混乱的喊声。
无数手臂举着一张张白条,就像挤兑的银行门前。
“方青峒还没来?”
孔贞运低头问身旁的一个老乡贤。
后者摇了摇头。
“叶寅阳呢?”
孔贞运擦着汗问道。
“寅阳兄昨日就去了金华。”
另一个乡贤说道。
“怎么都不在,平日里都在,怎么就这时候都不在?”
孔贞运爆发一样怒道。
他的声音大了点,前面最近的几个百姓立刻听到……
“方老爷跑了!”
其中一个恍然大悟般喊道。
“叶老爷也跑了!”
另一个同样恍然大悟。
“快,乡亲们,别让他们都跑了,咱们自己去他们家找他们,咱们自己去拿咱们的银子!”
第一个喊道。
然后人群一片混乱,所有人惊慌地举着白条涌向各自目标,看着这一幕孔贞运都傻了,然而还没等他清醒过来,他身旁的那两个老乡贤掉头就跑,几乎同时人群中上百人一起扑了过来,他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人把两个老乡贤淹没……
“徐老爷,这是你家管家买肉的十两,快给银子。”
“这是昨天令公子刚写的二十两。”
……
一片混乱的喊声。
孔贞运欲哭无泪地看着这一幕。
他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虽然他家没这么做,话说对于自己老祖宗的牌位他还是有点自信的,但那些士绅可没有他的圣裔之光护体。接下来无论战局如何,银子留着总是没错,一旦最后打输了,这些银子就是向杨信买命的。虽然这种方式的确很蠢,但问题是那些士绅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这样哄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现在算是哄到头了。
不过这些百姓发现也没用了,很多士绅早已经把银子运走。
他们又不傻!
蓦然间一声枪响……
孔贞运愕然抬起头,然后就看见他刚刚寻找的本地乡宦,原山东布政使司参议方应祥,正不远处阴沉脸端坐马上看着这边,而在他身旁,则是一队刚刚赶到的骑兵。
不是民团。
是从前线调回的骑兵。
一个军官正举着依旧冒烟的短枪。
“何人敢为乱?”
方应祥喝道。
“青峒公救我!”
一个老乡贤奋力从人群中冲出,就像看见了亲爹一样高喊着。
“方老爷,这是贵府管事买木炭的一百两,小的小本生意,您就可怜可怜小的吧!”
一个人举着白条喊道。
“我这也有!”
“还钱!”
原本沉寂的人群瞬间又沸腾了。
方应祥向旁边军官示意一下,后者立刻摘下另一支短枪,紧接着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人群一下子又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