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士绅们肯定不支持种这个。

    他们只要收租不收这个,那农民想种也得考虑一下是否划算,但如果可以把这个变成银子就不一样了。

    “此外还有棉花。

    我这里民兵以后都交粮,棉花和桑的种植肯定减少,那些织户需要的丝和棉肯定会增加外购,之前运河两岸已经变成产棉区,接下来士绅肯定还会增加棉花产量。

    但棉花终究不能吃。

    您可以告诉他们,我已经组建了足够庞大的商船队,这些商船不仅仅是从外面购买大米,还将从外面运来棉花,印度的棉花比国内更好,甚至还有埃及的长绒棉,这个超过国内任何一种棉花。估计今年第一批从印度满载棉花的商船就会返回,那时候棉价暴跌,他们可别骂我。”

    杨信说道。

    这是他解决本地棉纺原料问题的唯一手段。

    大量从国外买棉花就是了。

    和买粮食一样,所有运棉运粮过来的商船都减税,反正棉花在印度和中东也不贵,接下来不说进入蒸汽时代,首先新式水力纺纱机,新式水力织布机这些都得推广了。

    棉布的人工成本下降,抵消外购棉花的采购成本。

    再说大明棉布出口本来就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过去受限于海外贸易的运输成本,现在随着海上的全面开放和商船数量的暴涨,运输已经不再是问题。大明也不是英国,向印度卖棉布还得绕半个地球,这里装上货俩月就到果阿了,一边从印度进口棉花一边利用人工成本,再向印度倾销棉布……

    这个生意很好。

    如果印度那边棉花涨价……

    派舰队去找茬揍一顿,逼着他们掏赔款就是了,把赔款拿回来给纺织厂补贴或者减税。

    玩这个镇南王都懂。

    甚至鼓励商人在海外弄殖民地种棉花,要不然怎么鼓励向外,一是种粮二是种棉花,这时候矿产资源不需要掠夺,工业化还没到需要对外掠夺矿石的程度。支撑欧洲人满世界跑的关键除了商业就是种植业,而棉花始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蔗糖,再就是咖啡。

    杨信想要人去殖民,也只能用种植业推动。

    但首先得限制国内种植棉花。

    否则光国内就足够,谁还会往外跑着种棉花?

    桑蚕倒是次要的。

    因为这时候欧洲也一样有,大明的丝织品只是更高端,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廉价,生丝价格太低,荷兰人买了运回欧洲,翻几倍的价都能卖出去。

    这个加税就行。

    这些年丝织品加税之后,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加税还是少了,加到百分之五十都没问题。不过桑蚕的确对粮食的影响不算大,因为桑树多数种圩,圩上种桑,圩田种稻,旁边水沟养鱼,这是江浙水网区的标准模式,真正对江浙农业破坏严重的,就是棉花。

    “大爷不像你,你有刀子逼着他们做你想做的,大爷做多了,刀子就得落在大爷头上了!”

    九千岁叹息着。

    “锦衣卫是把好刀,您得好好磨利了。

    该动刀就动刀。

    实在不行还可以从我那里调用人手,老黄还留在那里,你们也都是老兄弟了,他会帮您,要弄死谁还可以暗中下手,孝祖做的就很好,且不管人是怎么死的,死了的人终究会让活着的心惊胆战,不方便抓就让他暴毙好了。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

    不就是替陛下做那些不方便做的事情吗?

    要是有人敢反抗,那九边的兵马都还在,满桂,曹文诏,张神武这些人哪个不能用?您回去把满桂调回来当蓟镇总兵,有什么闹大了的,直接让他带着骑兵进京,闹?我就不信他们再闹还能闹过铁骑兵?有我在南边看着,还有人再想搞大同国那出,不用陛下出手,我就去给灭了,这样您还怕什么?

    该动谁不用怕!”

    杨信说道。

    他的那些老婆们肯定不能留在北方,都得迁到南京来,但北方的地盘也不能丢,所以黄镇会继续留守新城堡,而且杨家之前也已经开始了冀东的垦荒,甚至就连引滦的渠道都快建成,这片新的产粮区同样不能放弃。




第六零五章 辽宁
    送别了九千岁,顺便给他灌输一脑袋恶毒思想的杨信,紧接着收到了另一个老朋友的消息……

    虽然这个老朋友曾经被他伤害过。

    “都有自己的新生活啊!”

    镇南王感慨着。

    黄台吉打败了他大哥.

    不过主要是因为孙传庭背刺了他大哥,另外也因为他干爹,不对,应该是他岳父给了他充足的支援,他最终还是娶了德川秀忠匆忙收养的养女,然后成了德川家光的妹夫,完成了他们的一家亲。

    而亲自率领八旗精锐讨伐自己弟弟的代善,因为不符合圣主明君的标准,最终在平壤遭遇了朝鲜人的顽强阻击,当他费尽全力攻破平壤并血洗之后,他弟弟连同德川家的三万援军联军北上。然后双方决战于开城一带,依靠着八旗朝鲜的浴血奋战和倭国足轻们的炮灰精神,黄台吉居然也顶住了,不过主要是他哥哥的部下很多都已经吃不饱饭了。

    他哥哥就是被饥饿逼得才讨伐他。

    倒是黄台吉已经不缺粮食,毕竟他大舅哥还能支援他一些。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时候,孙传庭亲自率领曹文诏等部,在加上金台吉和炒花的联军,开始向着赫图阿拉进攻。

    得知这个噩耗的代善,不得不在前线仓促撤军,但他留下作为后卫的,以索尼为首的少壮派军官倒戈。

    然后就是黄台吉背刺了。

    最终咱大金第二代大汗代善在平壤兵溃,他本人愤而自杀,此时距离他登上汗位也才不到一年。

    而他所部绝大多数投降黄台吉。

    后者势力骤然增强,这时候已经拥有差不多三万族人青壮了,加上八旗朝鲜和绿旗军,那也是坐拥五万大军,可怜这个数字的确令人悲哀,不过因为是圣主明君,他倒是暂时得到了朝鲜人拥戴,从平壤城为他死守,最后全城死尽也没投降可以看出他的魅力。

    总之他看起来很有前途。

    不过也就在同时孙传庭攻破了赫图阿拉,代善为了迅速解决他弟弟,早就把这座城市一多半的兵力带走,孙传庭的进攻一路势如破竹,虽然这些年赫图阿拉城已经修建得很坚固,但终究挡不住明军的臼炮。尤其是孙传庭还夸张地使用了热气球轰炸战术,简单点说就是放了十几个热气球,半夜里从天上直接往下扔汽油瓶……

    而且还自己不小心烧了两具。

    总之这些无良的家伙,在赫图阿拉很欢乐地试验各种进攻手段,但最终还是欺负人家没有重武器,用战车抵近进攻,在城下向上不断射手雷,再加上重型板甲士兵肉搏登城,一举攻破这座大金都城。

    在城内俘获老弱妇孺一万余人,包括野猪皮的那些女人。

    而残余建奴则仓皇弃鸭绿江以西所有聚居区,然后从宽奠逃往朝鲜。

    但中途遭到毛文龙横击。

    在皮岛玩了这么多年的毛文龙全军登陆镇江,从镇江沿鸭绿江反攻建奴腹地,正好截住了这些仓皇渡江逃往朝鲜的。

    然后一帮家伙可欢了。

    战报上说法是浮尸塞江,鸭绿江水为之尽赤,光野猪皮儿子就斩了俩,总之此战之后,逃入朝鲜的建奴不足三分之一,不过就在同时黄台吉到达,毛文龙也没继续追击,最终在宽奠与孙传庭部会师。

    黄台吉固守清川江。

    孙传庭因为连续作战,后勤已经开始紧张,尤其是弹药消耗殆尽,最终止步于鸭绿江,但命令毛文龙全军移驻镇江及宽奠等地,并在义州修筑棱堡。

    然后他押解俘虏返回辽阳并进京献俘。

    这个功劳肯定晋爵的,虽然真正的决战是上次,但这次才是真正的犁庭,这样的战功就是和当年的开国元勋们比起来也差不了多少.

    最终他被以家乡所在晋爵代国公。

    毛文龙封伯爵。

    曹文诏因为首功,由伯爵晋升侯爵。

    目前的天启对封爵毫不吝惜,反正连王都封出去了,其他公侯伯完全不值一提。

    无非就是一年多掏那点俸禄。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用爵位来笼络人心也好。

    而且紧接着天启正式将辽东都司辖区从山东布政使司分割出来,以辽河恢复安宁设立辽宁布政使司,辖山海关外原本边墙以内各地,包括几个藩臣属地,也就是经棚以西的顺化王,顺诚王,续顺公,忠顺公等人。

    虽然他们归理藩院管,但终究不是朝鲜这样的藩王。

    理论上他们并不属于独立的藩国或者说附庸,而是单独归属理藩院管辖,类似于地方官员,但他们的领地仍然是大明皇帝的,只是大明皇帝赏赐给他们放牧的牧区而已。既然这样当然要纳入大明直属疆域,以后这种直属地和附庸之类要明确起来,附庸的意思是以土地臣服大明皇帝,但直属地那是正经算作大明疆域的。

    当然同样也得划到辽宁布政使司地图上。

    只不过单独标注理藩院辖区,但理藩院只是管理机构并非行政区划。

    不仅仅是他们,顺义王这些人也都一样,顺义王的属地划入了陕西布政使司的辖区,而顺昌王及长城外那些次一级封爵的蒙古各部,则纳入到了北直隶的辖区,因为顺昌王的牧区实际上已经在黑龙江上游,所以……

    所以北直隶最北边已经进北极圈了。

    至少在地图上是。

    而且事实上大明皇帝封爵的理藩院辖区的确已经到黑龙江,之前还有好几个索伦,野人女真部落,通过金台吉向天启称臣纳贡……

    他们之前也没向建奴称臣。

    野猪皮的征服,只是到现代兴凯湖以南,以北的那些乱七八糟他还不至于能把手伸到,尤其是索伦各部还是黄台吉征服的,甚至一直到黄台吉快死时候,他们还在和索伦人战争。但现在因为金台吉的威逼利诱和理藩院制度,他们当然不介意向大明进贡,说到底这些部落根本不考虑大明会去他们那里,无非就是来走个过场而已。

    别的不说弄些马匹兽皮之类,然后来换些糖什么的,绝对是很划算的,实际上万历年间,还有野人女真来贡马,一次进贡数百匹,然后换取一堆赏赐。

    最终天启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沿线,又封了好几个子爵男爵之类。

    这次讨伐建奴,他们同样派出少量骑兵参加了。

    只不过在金台吉部下。

    所以这时候的大明疆域,已经可以说越过黑龙江,而黑龙江以北这时候还算无人区,就算有人也是零零星星半野人,这时候俄国人还没到,他们在贝加尔湖以东的第一个据点就是雅库茨克,但这个一六三二年才建立。甚至这时候他们还没到贝加尔湖,仍然在托木斯克等地和葛二蛋他爹纠缠,势力范围最远也就到叶尼塞河流域……

    而且正在被葛二蛋他爹暴捶中。

    大致上就是俄国人沿着河流修城堡,葛二蛋他爹带着人去强拆,但后者的游牧民不可能停留一地太久,拆完就带着人走了。

    然后俄国人狗皮膏药般再继续过去修城堡。

    只要一次强拆失败,他们就算扎下脚跟,然后会沿着河流再修下一座。

    就是靠着这种死皮赖脸的顽强毅力,俄国人成功控制了西伯利亚,但要说俄国人的实力强就笑话了,他们这时候正在波兰的阴影笼罩下,之前甚至被波兰人占领莫斯科。即便在东方,他们也一样被葛二蛋他爹,以及后来他哥哥,父子两代暴捶,他哥哥甚至逼迫托木斯克的俄国人交税,他爹更是一度打到秋明,这就是把麻哥逼得御驾亲征的所谓强大俄军。

    麻哥无非对付几百俄国武装流民而已。

    但葛二蛋一家在草原上经常全歼几千俄军,至于葛二蛋转而南下,也只是因为南下油水更加丰厚。

    毕竟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肯定不如新疆好地方。

    但俄国人的威胁,至少一百年内真不值一提,他们直到彼得打赢小狮子才翻身。

    此时甚至就连之前杨信提议的,在海参崴建堡驻守,以控制野人女真的计划,都已经被徐光启很认真地提出了。

    而且也很容易。

    这时候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鸭绿江沿线,而鸭绿江航运可以到长白山下现代的长白县,然后剩下就是在隔壁惠山建立堡垒,再穿过长津湖战场到朝鲜北部建堡……

    好吧,这计划有点大。

    但是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也不是不能实现。

    而且就算不这样,也可以从北边陆路到珲春,剩下就是造船沿图们江出海了。

    实际上杨信更希望毛文龙走南线,毕竟这样还能获得一个不冻港,走珲春半年出不了海,但在朝鲜北部如清津建港,却是可以获得四季不冻的海运补给。

    不过这也并不难,毛文龙那帮就惦记银子,只要把人参价格继续炒高,他们自己就会把船开到长白的,顺便再炒一下虎骨之类就更有动力了。这些年他们已经成了大明头号此类商品贸易集团,毛文龙肯定喜欢控制长白山这个可以说宝库的。



第六零六章 最毒妇人心
    当然,天启也罢黄台吉也罢,暂时都与杨信没什么关系,就像他自己说的……

    各有各的生活。

    他的生活就是迅速建立囊括江浙的民兵体系,然后推动这片土地退回农耕时代,至于方法很简单,就是征粮制,他就收粮食,老百姓不可能买粮交租,不过征粮制需要同时建立合理而且便捷的交通网络,虽然江浙水路发达,但山区同样众多,所以首先得做两件事。

    第一疏浚河道。

    也就是那些乡村的小河沟,把所有具备通行条件的小河沟统统疏浚到可以通行小船。

    有多少疏浚多少。

    甚至具备条件的地方,再额外开挖更多运河。

    尤其是环太湖地区,还有淮扬泰等地,巢湖周围,挖运河,疏浚河道双管齐下,而且这些水网也会像海绵一样容纳洪涝,在干旱时候还能提供灌溉。当然,配套的还要修桥及建设调节水量的闸门,再就是淮南一带的平原及山区小水库,这个也是必不可少的。
1...364365366367368...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