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好吧,他们发现的有点晚。

    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像这种坟地都在荒山野岭。

    实际上京城最大的墓地群就在西山,基本上有点条件的都往那里挤,尤其是碧云寺一带更是坟墓无数,偶尔有一座被盗并不容易很快发现,那些真正有权有势的人家,会安排家奴之类守墓,但像这种小吏家就没这条件,也就是委托碧云寺的僧人,但后者什么时候发现就很难说了。

    然而冯铨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快,立刻去西山!”

    他毫不犹豫地对着薛贞喝道。

    薛贞也变了脸色,他又不傻,不是为了特殊目的,谁会偷一具都埋了快俩月的死尸?

    他毫不犹豫地离开冯府,在他后面霍维华同样离开,只不过霍维华的目的地是信王府,天启没给他弟弟盖新房子,就是用一座旧的王府修缮,反正就是一个临时居所,很快就要就国的。而冯铨和孙之獬同样紧接着出门,很显然他们已经确信,一个绞索正在悄然套上他们脖子并且开始收紧,现在他们必须得想办法自救了,无论这是杨信干的还是卢象升干的,亦或是其他人干的,他们都已经有危险了。

    而他们的备用方案就是信王。

    “玛的,我真傻,真的,居然跟这些废物一起!”

    薛贞坐在轿子里,就像祥林嫂一样自怨自艾。

    很显然这情况有些不妙啊!

    他尽管头脑比起霍维华和冯铨略差一些,但能爬到如此的高位,那也是真正老狐狸级别的,这一切无论是谁做的,都意味着他们即将暴露了。

    如果是卢象升做的,那么肯定会和杨信联军进京,然后把他们这些人一网打尽挨个抄家灭门,这可是弑君之罪,就是诛九族都够了。如果是九千岁做的,那就意味着九千岁也要对他们动手了,这得清理门户,如果公开的大规模调查会引起阉党内乱,可暗中调查然后把他们找借口清理掉就不用担心内乱了。如果是孙承宗做的,那么孙阁老同样也会告诉九千岁,然后找借口把他们清理掉,说到底他们是阉党,孙阁老和后面那些人巴不得阉党都去死。

    双方的确在某些事情上的利益一致。

    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互相打击互相捅刀子,他们这些阉党核心可一直都是清流们唾弃的对象。

    有捅刀子的机会还是要捅的。

    九千岁不会放过试图杀天启的人,他只是害怕阉党内乱,不敢放开手而已,但只要能保证阉党内部不乱,他也不在乎死几个阉党,毕竟阉党是杀不绝的,这些人处理掉还会有更多人跑去认干爹。而且目前局势下,他想推行新政,也的确得清理掉一些阉党,尤其是这些已经掌握大权的,已经开始不听话的。

    总之薛贞都会因此而倒霉的。

    无论这件事情是谁做的,最后的结果都是他倒霉,只不过倒霉的方式有些区别而已。

    这时候他已经开始后悔,不该卷入其中了。

    “快,先回府!”

    他挑开窗帘说道。

    先回府,安排人把银子什么的赶紧送回老家。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旦事发就让自己的家人带着银子逃跑,他这种盐商家族都是狡兔三窟,薛家在南方,甚至在四川,湖广,全都有家族产业,实际上在扬州也有,只要逃的快,先隐藏几年,最后一样还是会翻身,说到底这银子是最实在的。

    然而……

    “混账东西,你们这是往哪儿走!”

    他愕然地喝道。

    他的轿子正在钻进一条小巷。

    旁边跟随的家奴一脸忧郁地向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自己往后看。

    薛贞急忙探出头向后看,后面六个普通人打扮的,正紧跟着他的轿子,为首的人看着他,悄然晃了晃袖子下面的钢弩,同时露出自己腰间的短枪,薛贞很懂事地闭上嘴,然后重新缩回了轿子。他连同家奴一起,就这样在六张手弩的威胁下,战战兢兢地沿着小巷往前走着,这时候正下着雪,周围也没什么行人,虽然巡警应该不远,但薛贞可不想被人家一弩射死。

    他们就这样一直走到了一处小院门前。

    刚才那人走到轿子旁,示意薛贞从里面出来。

    “几位英雄,要是缺银子就说声,几千两在下还是拿的出的。”

    薛贞陪着笑脸说道。

    “薛尚书,他们都不缺银子。”

    然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许显纯从正在打开的门里走了出来。

    “许都督,您这是开什么玩笑呢,倒是把薛某吓了一跳,还以为是遇上劫匪呢!”

    薛贞干笑着说道。

    许显纯笑眯眯地看着他……

    “有人检举阁下阴谋弑君,请薛尚书诏狱一行!”

    他说道。

    “许都督莫要吓唬在下,这弑君二字可不敢随便说,薛某对陛下对九千岁忠心耿耿,哪个混账东西连下官都诬陷?”

    薛贞说道。

    “我。”

    然后一个声音在许显纯身后响起。

    紧接着一张恐怖的面孔出现在薛贞视野,薛尚书脸上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第六三一章 先杀完这拨再说
    “镇,镇南王,您,您,您是何时回京的?”

    薛贞擦着冷汗说道。

    杨信没有回答,而是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他。

    薛贞继续擦汗。

    他这时候已经可以用汗如雨下来形容了。

    “我给你一个机会,痛痛快快地把该说的都说出来,该指证的都指证出来,那么可以按照之前那些逆案的犯人处置,你必须得死,但你的家人男丁流放,女眷和小孩释放,否则的话该如何处置你就与我无关了。

    弑君之罪可是诛九族的。”

    杨信阴森森地说道。

    薛贞不断擦着冷汗。

    “镇南王说,说笑了,下官对陛下对九千岁忠心耿耿,这,这弑君罪从何说起?”

    他哆哆嗦嗦地说道。

    “带去诏狱!”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我要见九千岁,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要见九千岁,九千岁,我冤枉啊!我是刑部尚书,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放开我!”

    薛贞挣扎尖叫着。

    旁边锦衣卫很干脆地一枪柄敲在他脑袋上,紧接着薛贞晕倒,然后几个锦衣卫直接把他拖进院子,而那些家奴轿夫一个不剩,统统被锦衣卫抓起来,直接拖进了院子。

    这里暂时充当秘密监狱。

    锦衣卫内部已经不是那么可靠,这段时间包括北衙也被塞进不少乱七八糟,一旦真关押进诏狱肯定立刻泄露消息,然后就会面对孙承宗的反击,虽然这些人不是孙承宗的人,但如果他们弑君的罪行公开,那么杨信的进京就完全是正义的了。

    这样孙承宗及他背后的北方官员只能和阉党并肩作战……

    他们必然会保这些人。

    保住这些人,代表皇帝仍然只是单纯生病,不保这些人,让杨信得到弑君这柄刀,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同样杨信的身份保密。

    他不但没有进京,反而应该依然在邳州等待。

    这里的行动同样保密。

    无论后续的调查,抓捕,审讯统统都是保密的。

    直到杨信把整个案情审清,而且证据确凿,再拿到天启和九千岁面前,让孙承宗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只能接受这些人弑君的现实,然后杨信得到这柄刀开始下一步。此刻这里的锦衣卫都是杨家的家丁充当,再就是许显纯和几个确定可靠的,接下来对薛贞的审讯也在这座秘密的监狱,这是原本许家的一处产业,也不会有人注意,剩下就是把里面的几处房子墙壁加厚。

    一直加厚到足够隔音。

    然后把各种刑具搬来,话说这时候锦衣卫装备精良,甚至就连真正高科技都用上了……

    好吧,其实是电力。

    虽然这时候的初级发电机那点电压根本电不死人,但一台小型的畜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打在人身上也很凶残,至少不比狠抽一鞭子差,而且这种东西对那些不懂电力的家伙心理打击极大,毕竟这已经超出他们理解范畴。许显纯此前搞过多次试验,很多原本能扛住酷刑的硬骨头,被这个电一下就崩溃了,他还吓唬人,说这东西是仙家法器,能让电死的人魂飞魄散就是转世投胎都不可能。

    那些人还真信。

    许显纯已经准备好一套,接下来薛贞要是继续嘴硬,那就少不了要尝尝高科技的滋味了。

    “交给你了!”

    杨信对许显纯说道。

    他进京后直接找了许显纯。

    后者因为和他关系密切,原本已经开始被边缘化,虽然顶着北镇抚司掌印的职务,但真正事务由提督东厂的王体乾接管。原本历史上其实王体乾是司礼监掌印,而九千岁提督东厂,他很聪明的以高于九千岁的职位老老实实当爪牙,但这时候九千岁掌印,他提督东厂……

    主要是以前东厂没存在感。

    有杨信掌控锦衣卫,东厂哪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所以扔给了他。

    但实际上王体乾就是挂名,主要工作还是在司礼监,东厂就是用来养那些大太监们亲戚的。

    但镇南王坐镇南京后,许显纯身份微妙,撤又不好撤,一撤显得皇帝对镇南王不信任,而且许显纯这些年也的确是劳苦功高,所以在保留他的同时由王体乾以提督东厂坐镇北衙。

    说白了就是监军。

    “放心,干这个咱最拿手了,只要他没有汪文言的骨头,那就得乖乖地开口!”

    许显纯狞笑着说道。

    “你办事,我放心!”

    杨信说道。

    至于许显纯怎么折腾薛贞,这个他就没兴趣管了,老许的确已经成为干这个的专家,除了对上杨涟几个硬骨头失败过,剩下极少有他撬不开的口。杨涟三人其实也是因为后来不再管他们了,要按照锦衣卫目前手段真用上,说不定也就开口了。但既然皇帝已经铁了心要让他们三个在诏狱腐烂下去,那锦衣卫也就不管了,所以他们三人至今沉沦在诏狱深处。

    尽管他们要保护的人其实已经多数都比他们先行一步了。

    他们……

    他们实际上已经被遗忘。

    话说汪文言后台的那些徽州士绅地都分了,资助他进京那个家伙被徽州事变时候的贫民抄家,然后他带着几个族人抵抗,最后也不知道被谁给打死了。

    至于东林党更是成为历史。

    话说东林书院这时候都被无锡县改成了中学。

    杨信在江浙已经开始强制性义务教育,虽然这个词听上去挺夸张的,但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校舍什么的几乎不用投资,毕竟地方上有的是撤销的官衙。每个民兵营一座普及识字的小学,然后每个县一所中学,这个就不是义务了,属于有本事考了才能上的,每个布政使司辖区一所大学,但在南京额外一座,最终四座大学,这个就属于培养精英人才的了。

    这样旧的官府办的书院,基本上都被改造成了中学。

    私人书院就不关杨信的事了。

    实际上也有不少。

    “大王,您……”

    许显纯欲言又止。

    “咱们自己兄弟,不用什么大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既然陛下暂时还没危险,那就先过几天,咱们先给陛下把这些狗东西清理干净。”

    杨信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那以后如何?”

    许显纯小心翼翼地说道。

    “以后,以后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你可以放心,有我在,兄弟们的富贵不会缺了,就算有什么意外,大不了去我那里,再说想来也到不了这一步,就算我和陛下回不到过去,陛下也不会动我的,更何况陛下也没有能力动我。”

    杨信说道。

    他当然明白许显纯的意思。

    但他现在能说的也就是这些,实际上他也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

    明年下半年陕西就要开始大旱降临了,明末大规模造反的前奏就是明年夏天渭北的王二,他的造反正式拉开了这场乱世的序幕,也就还有半年多点安稳日子,这种时候他哪有兴趣搞别的。这一轮他就是想着救回天启,然后让皇帝陛下赶紧完善他的蒸汽机,这种东西对未来的粮食运输非常重要,运河上,长江上,湘江上一水明轮蒸汽船,那对于各地的粮食运输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

    而他就是想趁机把天启的新政推行下去,使天启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赈灾。

    这是最重要的。

    他负责提供粮食。

    无论他的罐头,南方产粮区,海外商船队运输,总之他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天启用充裕的税收购买,然后最大限度解决饥荒,并且维持目前他的商业体系,在这期间从北方重灾区移民南下。

    另外就是继续由天启以官方强制性推广地瓜。

    九千岁一直在做。

    每年他都会以天启的名义,在民间以赏赐方式,向那些旱田尤其是山岭薄田区的老百姓分发地瓜,而且逼着地方官当成考核政绩的标准,最终这时候整个北直隶,山东,基本上完成了地瓜推广。说到底九千岁和天启也没有什么都不做,他们也清楚真要是和杨信说的一样,那么地瓜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今年夏天京城和北直隶各地的洪水,冀东的蝗灾,都检验了地瓜在饥荒中的优势。
1...382383384385386...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