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郑贵妃笑着说。
她这是提醒万历,别忘了杨信刚刚给他立功了。
“回陛下,回皇后娘娘,草民真不敢接这旨,草民字都不识几个,做官也不会做,带兵也不会带,草民会的只是冲锋陷阵而已。反攻开铁也是陈于阶和曹文诏谋划,李如柏老将军调集的精兵,草民就是听他们的拎着刀上去杀敌而已。
更重要的还是熊经略支持。
草民就像草民的那把刀,他们才是那个使刀的。
更何况草民也跟草民那刀一样只会砍建奴,不会想些别的,只要能砍建奴,只要能为国杀敌,草民也不会顾忌什么。故此在辽东也得罪了无数人,别的不说,就草民在沈阳抄那些大户人家奖励士卒,若不是熊经略维护,换别人恐怕早请出尚方宝剑砍了。还有草民在萨尔浒山放火,虽说把建奴烧得寸草不留,可也把建奴逼得狗急跳墙,之前建奴攻沈阳,就有人说是草民杀他儿子招致的,这次若是建奴再出来袭扰,恐怕还会有人说是草民烧他们家招致的。”
杨信一脸委屈地说。
“都是些嫉贤妒能的,自己每年耗费朝廷几百上千万两的银子,却把那建奴越打越势大,如今有个真心去杀建奴的,他们却看不顺眼了!”
郑贵妃冷笑道。
“朝政的事情不要插嘴!”
万历说道。
郑贵妃不满地哼了一声。
“朕明白你的意思,但朕也不是放你回辽东去,只是让你先在锦衣卫当差而已。”
万历说道。
以他的头脑当然明白这些。
杨信的功劳打了整个辽东文臣武将的脸,做官为将都很难再合群,其他人会一致对付他,战场上故意坑他是少不了,就算不上战场,也会有一堆人盯着陷害他。
而且他做事的确太鲁莽。
像抄沈阳大户人家奖励士卒,这种事情真的过于不妥,实际上这时候弹劾熊廷弼纵容他胡作非为的奏折已经送来了,不过万历继续留中而已。他当然明白这是激励士气的好办法,不妥归不妥,杨信带着沈阳阖城军民打退了野猪皮号称的十万大军是真的。开原被野猪皮一战攻陷,铁岭也被他一战攻陷,但却在沈阳被杨信打得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铩羽而归,虽然靠着这家伙能打,但沈阳军民拼命抵抗,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沈阳军民为何拼命抵抗
还不就是杨信拿着银子日结,每天打完仗拿银子,杀敌的当天三十两赏格就到手,这还有谁不拼命说到底大明的事情很简单,银子到位,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可这么干招人恨啊!
也就是熊廷弼包庇,换其他人真就拿尚方宝剑砍他了。
所以万历让他进锦衣卫,而不是进军队,说白了就是先把他保护起来,以后再有前线糜烂的时候,还得让他去当救火队员。
“可草民在锦衣卫能干什么
无非就是浪费朝廷的钱粮,一个正五品的千户,每年也得两百多石米,如今朝廷要打仗,要赈济灾民,这两百多石米拿去给灾民,可以养活一百多口,浪费在草民身上还不如赈济灾民。
草民如今也不缺银子。
草民有斩建奴的军功,这银子是草民应得的,草民可以拿,但再额外的草民认为自己受之有愧,再说草民就是不做官也一样随时为国效力,日后建奴再敢作乱,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草民无非再拿起刀赴辽东取他首级献于陛下而已。
至于做官,草民真不敢。
草民说过,愿做陛下与皇后娘娘一庶民足矣。
赏赐一件斗牛服足矣!
不过若陛下执意赏赐,草民倒是另外有几个请求。”
杨信说道。
“说!”
万历带着几分感动说道。
“草民此番赴辽东,见无数难民流离失所,而熊经略缺钱少粮,难免有些疏于救济,此辈若走投无路,难免流窜山林为盗匪,甚至被建奴招诱。草民想请陛下赐草民一块荒地,不要已有的良田,就是那些无人要的荒地,比如天津东边海河两岸。熊经略把辽东无法安置的难民送过去,草民带着这些难民,组织他们垦荒种田或者打鱼。这样他们也有了生计,更何况以后若有建奴,倭寇之类敢于进犯,草民也可以带着他们抵御。”
杨信说道。
“准,沿海的荒地随你开垦,开出来都归你,朕免你的田赋!”
 
第九十四章 狭路相逢
一身飞鱼服的杨信,在沿途无数侍卫侧目中昂然地走出承天门。
“杨老弟!”
许显纯一脸艳羡地说。
这是正品飞鱼服,理论上只有二品以上才能穿,而且必须是皇帝御赐的才能穿,否则无论什么品级,都是不能穿的。当然,这只是制度,实际上到万历年间早就泛滥,别说是飞鱼服,就是蟒袍都有穿的,只不过在真正蟒的形象上修改一下……
这样就不算僭越了。
我们穿的不是蟒袍,这怎么可能是蟒呢,你看这角都不一样。
这是草兽。
咱大明朝可没规定不准穿草兽。
好吧,这就是目前的大明朝,反正敢穿的都不是普通人,谁也不可能真正计较,其实堂而皇之穿到皇帝跟前的都有。比如嘉靖时候兵部尚书张瓒就穿一件蟒袍,嘉靖一脸懵逼地问夏言,我什么时候赐蟒袍给他了,然后夏言告诉他那是你以前赐给他的飞鱼服,你眼神差看错了。嘉靖立刻勃然大怒,你们是不是都当我是瞎啊,我连蟒和飞鱼都认不出来了。
当然,史书记载的确是说他看错了,但作为皇帝把飞鱼服看错成蟒袍也未免太夸张了,这东西无非就是龙蟒飞鱼斗牛四样,民间老百姓可能认不出,但嘉靖不可能认不出。
很大的可能是张瓒为了装逼,把飞鱼略作修改看起来更像是蟒。
反正的确差不多,不熟悉的根本分不出蟒和飞鱼的区别。
大家都这么干。
但杨信这不一样。
这是正版。
飞鱼服曳撒,头戴乌纱,腰间系着鸾带,脚上穿着皂皮靴的杨信,很干脆地把一千两银票塞给许显纯。
“呃,这是何意”
许显纯愕然道。
“赔礼道歉,我让陈于阶照着你的笔迹伪造了一封信,骗李如柏兄弟说你偷听黄嘉善密奏,要陛下趁机一举铲除李家,然后逼着李如柏兄弟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我反攻开铁,要不然这两个老家伙不会拼命的,不过那封信已经被烧了。”
杨信说道。
李如柏肯定会私下找许显纯表示感谢的。
“这……”
许显纯目瞪口呆。
不过紧接着他清醒过来。
“杨兄弟真会开玩笑,以杨兄弟和陈博士为人,怎会做这种事情,定然是杨兄弟在跟许某开玩笑,你我兄弟开个玩笑算不得什么,可别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听到。”
他义正言辞地说。
“对,杨某就是开玩笑,许兄真是明察秋毫啊!”
杨信笑着说道。
这就解决了。
李如柏去找许显纯,许显纯会故意装糊涂,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李如柏这样的老狐狸,也只是让许显纯知道李家感谢他,但掰扯清楚是不可能的。需要的就是大家心知肚明,但又不能真挑明,反正那封信已经烧了,让许显纯知道此事也只是为了表现坦诚,这个人还是很值得确保关系的。
两人就这样相视一笑,然后许显纯揣起银票。
“走,带杨兄弟夸官去!”
他招呼手下喊道。
那些手下一片起哄的喊声。
然后这些锦衣卫迅速分开,簇拥着并行的杨信和许显纯,两人一个飞鱼一个斗牛,四周一圈黄罩甲,前导两个力士吹起唢呐,整个队伍昂然地出了长安右门……
这是夸官。
也不能算是夸官,夸官要打出仪仗的。
最初万历命令锦衣卫提前赶到山海关传旨,就是为了让杨信换上赐服然后一路炫耀到京城,向沿途军民展现忠臣义士应得的奖赏。但杨信拒绝接旨,所以理论上他是被押回京城受罚的,现在受罚是不可能了,杨信也没接受官爵,但让他出去炫耀一下还是必须的。
万历必须得让百姓知道自己对忠臣义士的奖励。
于是就只好让锦衣卫送他回家。
这就可以了。
两个力士吹唢呐出长安右门,立刻引起外面所有人的瞩目。
无论行人还是商贩,统统涌到街道两旁,看着一身飞鱼服的杨信在锦衣卫簇拥中走过,而他的事迹早已经传遍各地,就像他上次出征一样,再一次成为轰动全城的焦点。
两旁百姓欢呼着他的名字,传颂他的事迹,甚至还有人端着酒送给他的,杨信在马上不断向两旁拱手,他身后马上则是那柄青龙偃月刀。这柄原本五军都督府考核用的巨型青龙偃月刀也已经被神话,民间给它起了一堆夸张的名字。
总之斩首五百,斩杀建奴王子的辉煌战绩,让他彻底成为大明的传奇……
“这不是去咸宜坊吧”
杨信疑惑地看着正在转向南的两个力士说道。
去咸宜坊得向西。
“陛下有旨,让咱们在这城里转一圈!”
许显纯说道。
“那倒是劳烦诸位了!”
杨信笑着说。
既然这样他就老老实实装逼吧!
在锦衣卫的簇拥中,伴着两旁的欢呼声,杨信一直向南,很快绕过了大明门,又继续向东走到崇文门里大街,这才转向北到了明时坊坊门,不过此时不会有汪汪了,她已经跟着她爷爷返回湖广,杨信还在叶赫城的时候,她就已经启程南下了。
也没有方汀兰了。
她爹刚刚病死不久,她这时候还在守孝呢!
但也有熟人。
杨信笑咪咪地看着路边人群中一个少女。
第九十五章 五君子事件
“大胆,胆敢藐视孔圣!”
“去找御史!”
……
青虫们瞬间炸了窝,一个个怒不可遏地喊着。
“我说的不对吗”
杨信冷笑道。
“难道你们的孔夫子可以凌驾于大明皇帝之上难道大明不是朱家的天下而是孔家的别以为朝廷优容士人就忘乎所以,朝廷优容士人,尊崇儒家只是陛下觉得孔夫子的话有道理可以用于治国。但这改变不了孔夫子只是一个死了两千多年的古人事实,也改变不了你们这些儒生首先是大明臣民,然后才是儒家弟子的事实。敬重你们可以,但别蹬鼻子上脸,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骑在皇帝头上,这个天下没有活着的人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
就算死了的人,也只有大明的列祖列宗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
孔夫子
他还没这资格!”
他紧接着说道。
“孔圣的确不能凌驾于陛下,但凌驾于你之上还是足够。”
汪文言止住那些青虫,然后冷笑着说道。
“许佥事,是谁给你们的旨意”
杨信说道。
“当然是万岁爷了!”
许显纯说道。
“那此刻锦衣卫就是皇权,你们想对抗皇权。”
杨信看着汪问言说道。
“皇权又如何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圣之法乃至圣之法,纵使人君亦当尊之,至圣先师乃大明君臣之师,何人敢不尊之”
一名青虫怒道。
汪文言脸色立刻一变。
“也就是孔夫子的话高于圣旨”
杨信笑着说道。
“李兄先别说话!”
汪文言急忙回头喊道。
杨信其实是在偷换概念,驳倒并不困难。
“汪兄,你这书还得多读,孔圣之言乃至法,圣旨亦不能违圣贤之道!”
那青虫不满地说。
很显然汪文言这个例监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尽管对他的头脑狡计百出颇为信赖,但对他的学问,这些青虫其实是鄙视的。他们都饱读诗书,深明圣贤之道,汪文言一个花钱买的功名,这大是大非上明显不如他们。不仅仅李青虫,后面几乎所有青虫纷纷附和,圣旨怎么了,圣旨也得尊圣贤之道,不尊圣贤之道根本发不出皇宫。内阁会封还的,首辅连票拟都不会出,六科会封驳的,你这圣旨有问题,先拿回去改改再说。
皇上就算发中旨又如何
六部都不会搭理。
各地总督巡抚同样会扔一边。
我们都是孔圣弟子,皇上不尊圣贤之道我们不能跟着胡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