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而这个黄尚书是黄克缵。
福建人,中立派,刚刚以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调任,朱常洛死后实际的顾命大臣之一,而明朝真正铸造红夷大炮,就是从他开始的,他招募从吕宋逃回的工匠铸造红夷大炮并用于辽阳防御。
“商少卿,令爱出城赏雪,马车不慎滑落河水,正好在下路过,于是借在下的马骑着回来。”
杨信单独解释。
商周祚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当然,他要是知道其实是这家伙一路抱着
第九十八章 哭庙
万历的确被挑起了怒火。
第二天一早,杨信就被锦衣卫给带进了皇宫……
“到底是何事”
万历面无表情地问道。
杨信看了看旁边的许显纯,然后很干脆地说道:“陛下,他们的确是因为与草民有仇,故此看草民得陛下恩赐心中不满,故意在银锭桥堵着想当众打草民的脸。许佥事之所以驱逐他们,也是草民挑动的,但草民实在不明白,这大明究竟是陛下大还是他们的孔夫子大这究竟是陛下的江山还是他们那些儒家弟子的许佥事以圣旨送草民回家,他们以一个孔夫子的牌位就敢阻挡,他们眼中陛下的圣旨连孔夫子牌位都不如,他们究竟是陛下的臣民还是孔夫子的奴才
臣就是气不过这个。
许佥事说的很对,这大明天大地大圣旨最大!
圣旨一出臣民必须遵从。
他们明知陛下让锦衣卫送草民回家之意,一则奖励草民为国血战,二则使天下皆知,陛下有功必赏,只要真正为国家出力,就会得到陛下的赏赐,不但富贵立时可得,同样也能光宗耀祖。
他们都很清楚。
但他们仅仅因为一点私怨,不惜当众以羞辱草民,来毁掉陛下的一番苦心,明知许佥事以圣旨送草民,却自恃手中有孔夫子牌位,连圣旨都视为废纸。这样的人再若不给他们些教训,那四周的百姓如何想他们看到的是皇权屈服于儒生,皇家屈服于儒家,陛下屈服于士子,那陛下何以号令天下
以后是不是随便一群士子,就能抱着孔夫子牌位对抗圣旨……”
“胡言乱语!”
万历怒斥道。
“陛下,草民都是肺腑之言,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大明没有谁可以高过陛下,孔夫子也一样,陛下,泰西就是前车之鉴。”
杨信说道。
“说。”
万历立刻被勾起兴趣。
“泰西各国皆信奉雅威,其教之主居梵蒂冈,立有教廷,向各国乃至各国之各省各县派驻祭司,一国之君死亡,继承者必须由教廷加冕,否则即为僭号,其国共击之。且无论何等大国之君,纵然坐拥千万之民,见其教宗亦需双膝跪地,口称父亲,有敢不跪者,则施以罚绝之刑,其国诸侯人人可取而代之。甚至曾经逼得一个国君带着他的皇后,在风雪中赤足徒步走到山顶跪在教宗门前三天三夜,才最终换来教宗的赦免。陛下继续纵容这些越来越猖狂的士子,难道就不怕有朝一日大明皇帝亦需跪伏文庙,以孔氏加冕才有君临天下之权”
杨信说道。
“这不是你编出来的谎话”
万历很严厉地说道。
“陛下,您去找一个红毛人,但不要找传教士,传教士是教廷派出,到大明来传教的,您就让人在澳门找一个普通红毛水手。然后问问他,葡萄牙国王见了教宗是否需要跪拜,葡萄牙国王继位是否须教廷主持加冕,即可辨明草民所说真伪。”
杨信说道。
证实结果肯定是他说的都是真的。
杨信才不屑于骗人呢!
他只是会和那些砖家一样,选择性告诉万历此类内容,卡诺莎之辱这些是可以讲的,但阿维尼翁之囚就完全没有必要讲了。
“你们先回去吧!”
万历挥了挥手示意他滚蛋。
不过皇帝陛下看得出有点心思沉重,毕竟杨信描绘的欧洲还是很吓人,他和文官斗了一辈子,甚至不得不以宅在深宫消极对抗,自然很清楚现在士绅势力的庞大。甚至已经压倒勋贵,压倒武将,在他支持下勉强还能与之对抗的,也就是宦官这个集团,但也仅仅是勉强招架而已,而把文官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儒家圣贤之道这个招牌。
衍圣公给皇帝加冕这种事情倒还不至于。
可士子抱着孔夫子牌位,在各地对抗他那些税监矿监,这都已经是惯例了。
这些坐享免税的良田,甚至吃着朝廷廪膳的家伙,不但丝毫不感激他给予的恩赐,反而仗着头顶的圣人招牌,公然对抗皇权,这……
这的确有点蹬鼻子上脸了。
当然,万历怎么想的杨信就不管了。
做完奸佞的他,和许显纯一起心情舒畅地出了皇宫。
老许的处罚也不值一提,就是罚俸一年而已,哪怕他一个宿卫的摆设,也不是靠那理论上的一年两三百石米过日子的,但他在这件事里面扮演的角色,却已经让他表叔记住了他的名字。作为锦衣卫他是足够称职的,锦衣卫不维护皇权还叫什么锦衣卫别说他为此只不过打伤几个青虫,他就是踩死几个也一样,接下来他得到重用已经是必然的。
“杨兄弟,说句实在话,跟你在一块虽说总是做事冲动,可这结局也总是化险为夷,你这个人,是个福星!”
许显纯感慨地说。
“因为万岁爷清楚,咱们才是真正的忠臣。”
杨信说道。
许显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然后两人一起出了西安门,刚出门就看见眼前无数百姓正在向北跑。
“出了何事”
杨信低头拎住一个问道。
“哭庙了,国子监的生员们哭文庙了!”
那人亢奋地说道。
&
第九十九章 锦衣卫大游行
“建岳庙”
万历意味深长地说道。
“陛下,草民刚刚在外面同许佥事闲聊,以为陛下同封关岳二圣,不应厚此薄彼,这京城有关帝庙,而岳圣帝君却屈居三忠祠,如何能使万民皆知精忠报国只是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既要用兵关外,又要赈济关内灾民,这钱财上紧了些。故此臣欲同许佥事带头,先凑一笔银子,再在军中募捐,集资为岳圣在这京城单独建庙,只是这地方需陛下赏赐,臣意是建在安定门內,以求岳圣在天界保佑大明从此国泰民安。”
杨信说道。
万历突然露出一丝笑容。
“朝廷纵然用度紧了些,尚不至于建一座庙的银子都没有,朕发內孥五千两给你,这庙由你来督建,要是不够你再想法解决,至于庙址……”
他沉吟一下。
“安定门內的确是个好地方,就在灵椿坊好了,以后灵椿坊改名精忠坊!”
他紧接着说道。
安定门內的确是个好地方。
文庙就在安定门內啊,就在和灵椿坊隔着一条街的崇教坊啊,一边是文庙,一边是岳圣庙,这以后就有乐子看了,很显然万历也被士子们哭文庙示威气坏了,这些家伙越来越不知好歹了,必须给他们点教训。
另外岳飞的确是他封的岳圣帝君。
关羽也是。
但北京城只有关帝庙没有岳圣庙也是事实,祭祀岳飞是在同时祭祀诸葛亮和文天祥的三忠祠,而这时候的大明更需要岳飞,需要一个精忠报国的楷模。现在杨信这个活着的精忠报国楷模,负责为死了的精忠报国楷模建庙,这就可以展现皇帝陛下对于忠臣的恩宠,让全天下都知道,只要是真正精忠报国的,活着的可以享受富贵荣华,死了的享受万民敬仰。同样也让那些文臣知道,大明皇帝不只依靠他们,用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用,但不是让他们得寸进尺,觉得皇帝得听他们的。
还敢用哭文庙示威,这真是恃宠生骄了。
“至于你,”
万历拿起一份奏折。
旁边小太监赶紧接过,递给躬着腰站在那里的杨信。
“建奴攻朝鲜”
杨信看着上面的内容愕然道。
“按照熊廷弼的说法,建奴是因之前在开原抢的粮食都被你引诱炒花抢走,之后又被你一把火烧光山林,实在找不到粮食,才不得不冒险在这寒冬向朝鲜进攻以抢掠粮食。”
万历说道。
野猪皮的确走投无路了。
出去抢掠因为杨信捣乱几乎没有带回任何收获,之后这个混蛋又给他点了把火,本来就很难挨过的冬天就更难了。再出来劫掠辽东,又因为熊廷弼的严防死守,根本没有太大的希望,那么向朝鲜进攻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熊廷弼的奏折报告,野猪皮坐镇赫图阿拉,代善和莽古尔泰分兵两路踏着坚冰渡过鸭绿江,分别攻下朝鲜的义州和朔州,而且在两城进行了屠城。不但粮食洗劫一空,活着的人全部抓走,就连死尸都没留下,而且代善依然维持进攻,所过之处恍如蝗虫过境后的农田,只留下一片空荡荡。
“这救援朝鲜是应该的,哪怕他们跟建奴有些勾结,但终究也是我大明之臣,可是这寒冬里也没法出兵救援啊!无论陆路还是海路,咱们都没法给他们提供救援,陆路建奴肯定严防死守,海路倒是可以直接登陆,但这时候海上结冰,整个沿海全都被海冰覆盖,最少明年开海前,咱们是什么都没法做的。”
杨信说道。
救个屁啊!
野猪皮转向进攻朝鲜,这难道不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别说他把义州和朔州洗了,把汉城洗了也不救,最好明年一年野猪皮都在朝鲜打,然后辽东那边就有更长时准备了。至于朝鲜,那个以后大明会帮助他们收复失地的,再说野猪皮也未必有兴趣占他们的地,野猪皮要的只是吃的而已。
“既然如此,那也就只能让他们先撑着了,想来这寒冬里,建奴也不至于攻得太远。”
万历满意地说。
“陛下圣明!”
杨信赶紧说道。
紧接着他拿着圣旨告退,很快出了西华门。
许显纯已经在等他,而且后面还有数百锦衣卫。
“你们都指挥使呢”
杨信问道。
许显纯摇了摇头,很显然锦衣卫老大骆思恭不想搀和,这个把锦衣卫管理到诏狱都长草的家伙是个聪明人,不想当这个和文官对立的出头鸟,但他也不想惹下面的怨恨,毕竟士子们针对的就是锦衣卫。而许显纯和手下那些锦衣卫做的没有错,他们奉旨办事有什么错仅仅因为不给士子让路,而且已经被罚俸,却还是被士子们以这种方式不依不饶,明显就是锦衣卫被欺负,身为老大就算不出头给小弟主持公道,也不能落井下石。
更何况万历已经被激怒了。
所以骆思恭这个老狐狸
第一百章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安定门大街。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杨信在风雪中高喊着。
他后面是一片响彻天空的喊声。
走到这里的时候,就连东城的援军也加入了队伍。
说到底京城其实是一座军户之城,这座城市居住的一百多万人口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军户,亲军上值二十六卫全在这里,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构成了这座城市居民的主体。而这二十六卫里面编制最大的就是锦衣卫,这个被后世习惯性理解为特务机构的卫,实际上涵盖从宫廷侍卫,再到仪仗,侦缉廷杖等各个职能,人数早就突破卫一级。
仅正规编制的,实际就超过一万了,这不算外派的,而且还有很多是一个职位有好几个人,主要是皇帝对于勋贵或者大太监的子侄们,都喜欢往锦衣卫扔,反正就是些没有实际权力,每月领点俸禄的闲差。
而这些人也是这场游行的主力……
当值的肯定不会来。
只有不当值的才会出来参加游行。
更何况一开始的确是锦衣卫为主,但很快随着这个消息在京城的传播,就已经不单单是锦衣卫了,那些不当值的亲军卫士兵,也同样跑出来加入了游行的队伍。
他们正因为大雪在家闲得无聊,而且平日对青虫看不顺眼……
也不可能顺眼。
军户看青虫就没有顺眼的。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跟着太祖成祖打天下功臣后代,现在没有任何权力,甚至很多人就连吃饭都困难,比如刚刚挑选出给徐光启的军户,那些全都破衣烂衫面有菜色。但他们可是理论上的这个帝国最强的军事力量,事实上的禁卫军,他们祖上跟着成祖夺取天下横扫漠北,原本他们应该延续祖先的辉煌,但两百年来文官的不断压制,让他们早已经光彩不再。但现在他们绝大多数只是一群贫民,领着微薄的军饷,在饥寒中沉沦,成为这座城市最底层,所有文官士子都能践踏的淤泥……
谁都能踩他们。
他们连五城兵马司的弓兵都不如。
他们压抑得太久了,他们需要一场痛快地发泄,这场锦衣卫发起的游行迅速变成军户大游行,越来越多亲军各卫军户加入,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修岳庙了,实际上后来加入的根本不知道干什么,别人加入他们就加入,别人要提高待遇他们就跟着喊。
局势正在失控。
整个朝廷一片混乱,协理京营的黄克缵大冬天一脑门子冷汗,六部文官全都懵逼,各城巡城御史和兵马司更是傻了眼,谁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谁也不明白这些军户们怎么就突然淹没了整个城市。
好在秩序没乱。
事实上秩序也乱不了,这些军户都是本地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