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壮乡小仨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对于此次联合调查组下来的初衷和预期目标不由地产生了动摇,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镜湖公司并不是那种为了发展而罔顾环境的无良企业。但是在前段时间相当火热的网络帖子中,萧家农场和镜湖牧场被批判得一无是处,又让调查组的成员心里泛起了嘀咕。
随行的媒体人员也是逐渐察觉到这种诡异的气氛,原本他们此次行动是为了曝光镜湖公司、萧家农场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但是从下车之后的种种情况表明,事情正在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怀着各种异样的心思,调查组和媒体记者在镜湖公司工作人员的簇拥下,朝着正在建设的萧家农场走去。
顺着青石板路登上银杏村最高点,萧家老宅映入众人眼帘,倒是让所有人不由自主从心里发出一声感叹。
谁也不曾想过,在银杏村这样的偏僻小山村,居然有这样一栋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的建筑。但从外表来看,这栋占地颇广的建筑,就能够形成一个景点。
在此之前,游客们在游记中更多的表现了镜湖、银杏村以及周边山林的风景,很少有人来到老宅这边来。即便有少数游客把老宅放入了游记之中,因为他们无法进入老宅内部,也就无从详细介绍,只能寥寥几句话打发而已。
前段时间,各家媒体涌入银杏村,但是他们把主要的焦点都集中在镜湖牧场以及镜湖公司的建设上面,无形之中也就忽略了银杏村的其他事物。
这样一来,老宅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并不高,调查组成员和媒体记者们惊叹于老宅的壮观、宏伟也在情理之中。
“这是萧笃善老太爷的祖宅,他老人家也是银杏村最德高望重的前辈!”杨远航向林宏建介绍道:“晚宴我们就安排在萧家老宅,待会检查完萧家农场后我们再去拜访老太爷,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午睡了!”
作为今天的接待主力,杨远航在事前已经得到了萧风的面授机宜,有意无意地向林宏建透露一些信息,为调查组的结论作出一些铺垫。
“这是应该的!”林宏建连连点头,同意杨远航的说法。
这个时候,林宏建要是再不反应过来,他就不配在官场厮混了,早点辞职,该干嘛干嘛去!
在临行前,林宏建接到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云海的电话,他一边告诉林宏建要秉承‘尊重事实、有法可依’的原则看待此次调查;又提了一句‘他的启蒙老师萧笃善就生活在银杏村’。再联系到萧家农场的法人代表名字,林宏建哪怕再迟钝,也明白这其中并不简单。
看来,萧家农场不仅仅得到了李云海的支持,背后更可能站着市委书记苏阳。
根据林宏建手上所拿到的资料,银杏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姓萧,这也就意味着萧家是当地最大的宗族。
由于民族、历史等原因,解放后针对大宗族发动的各种运动在西南地区效果并不明显,这里遗留下了许许多多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庞大家族。
从萧家在镜湖公司、镜湖牧场以及萧家农场上的庞大投资以及萧家老宅所表现出的低调奢华,足以证明萧家的强大。
林宏建可没有兴趣去和这种潜势力强大的宗族以及它背后密密麻麻的关系网较劲,他已经打定主意把调查的过场走得漂亮一点,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也会弄得无懈可击,让各方都满意。
带头的林宏建没有停下脚步,调查组其他人虽然对萧家老宅颇感兴趣,但也只能紧跟领导的步伐;只有媒体记者们抽空把镜头转向了老宅,拍下了一些画面和照片。
沿着清灵山半山腰开辟出来的一条机耕道,众人转过了一处山坳之后,立刻看到了正在建设之中的萧家农场。
经过这几天的紧张施工,农场的烧荒程序已经基本完成,这方圆将近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到处都是烧焦的断木和光秃秃的地面。单从画面上来看,这里的环境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萧家农场确实存在毁坏环境的嫌疑。
看到眼前这片区域成为焦土,到场的媒体记者顿时兴奋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大新闻,开始忙着到处拍摄。甚至有的记者已经端着话筒站到了摄影机前面,利用萧家农场作为背景,做起了现场录制。
“林市长,接下来就由萧家农场的执行副总萧强先生为您讲解具体情况,对于萧家农场,他更有发言权!”看到林宏建脸色有些难看,杨远航连忙把萧强推出来,让他来介绍情况。
“林市长,您好!”萧强显得有些紧张,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
“小伙子,别紧张!”林宏建经验丰富,握住萧强的手,拍了拍说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给我们好好讲讲萧家农场的建设情况!”
萧强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左右,就已经是萧家农场的执行副总,这说明他肯定是萧家的嫡系子孙,身份不一般。虽然眼前这片山地被毁坏得相当严重,不过十几平方公里的面积,姚州市政府还是有办法给压下来的。
因此,林宏建并没有向萧强施加任何压力,倒反安抚他!
事到如今,林宏建已经明白,自己只不过是被派出来灭火罢了,各方都需要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就此下台阶。
“大家好,我是萧家农场执行副总萧强!”这时候萧强狂跳的心脏似乎也变得平稳了许多,大声喊道:“接下来,由我向林市长和在场的诸位讲解萧家农场的建设情况!”
萧强的大嗓门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想要看看这位萧家农场的年轻高层究竟能够说出什么一二三?
“大家请看!”看到大家的目光都转了过来,萧强心里的自信陡然增加了许多,底气十足地说道:“这块看板上有萧家农场烧荒前后的对比照片,还有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时对农场区域进行的评估描述,……”
站在看板前,萧强越讲越顺,倒是逐渐把萧家农场的一些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说明得一清二楚。
早在村委会进行丈量的时候,萧风早就安排了人手用相机把这片区域的远景、近景以及细节等状况记录了下来。与此同时,村委会干部以及众多村民也成为了萧家农场的证人,证明这片区域在此之前并不是水源林更不是原始森林,只是一片荒山罢了。
有了这些证据,哪怕萧风一把火把这里烧掉,在法律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与此同时,萧风通过班杰明的关系,在海州找了几位计算机高手,连夜赶制了萧家农场建成之后的效果图,放大后挂在了农场入口的这块大看板上。
在效果图之中,整个萧家农场被建设成为以果树种植为主,家禽以及高档水产为辅的综合性农场,无论是连片的果园还是星罗棋布的小型湖泊,都显得令人沉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萧家农场实现了效果图上的预期目标,就足以证明萧家农场并不是在破坏环境。
在萧强的解说之下,在场的调查组成员以及媒体记者逐渐了解到萧家农场建设的一些情况,他们所期待的那种严重违规现象似乎并不存在。
看来,事实的真相似乎和网络上的各种传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ps:乡亲们投评价票的时候,手下留情,不然实在太难看了!小仨拜谢!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78章】 风波平息
. .
在检查过萧家农场之后,调查组马不停蹄地前往镜湖牧场,查看那里的状况。
10月份的滇西地区气温已经下降了不少,这使得天上明晃晃的阳光变得温暖而灿烂,倒是让调查组的官老爷和扛着摄像机的记者轻松不少。
在镜湖公司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一行人搭上电动汽车,浩浩荡荡地朝着镜湖山谷的方向前进。现在,连通银杏村和镜湖牧场之间的水泥路已经修建完毕,这极大地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便于物资流通。
现在,镜湖牧场一期工程的牧草种植已经结束,不过牛舍、谷仓、员工宿舍等等基础设施仍旧在紧张地施工中。
为了应付此次调查组的检查,镜湖牧场特地把向牧场运输物资小型卡车换成了村民们驾驭的马车、牦牛车之类,因此沿路上‘叮叮咚咚’的铜铃声倒是充满了地方民族特色。
作为电动汽车上,杨远航自然不忘向林宏建介绍镜湖牧场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利用畜力车运输建设物资,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费用比汽车运输要高出不少,从这一点来看,镜湖牧场还是舍得下成本。
抵达镜湖牧场之后,调查组成员以及媒体记者都被牧场壮观的景象给惊呆了!
正在施工建设的各种基础设施见识倒也没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物,再大的建设场面都见过,自然不会被镜湖牧场这点工程给吓到。
从镜湖山谷的入口进入,就能够看到山谷里五千英亩的新草场和周边的原始草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于极大的视觉冲击!
此时正值秋天,镜湖山谷的原有草场已经开始枯黄,就如同是一张黄绿色的地毯铺设在蓝天之下,但是新种的草场却翠绿无比,如同春天到来一般!
“镜湖牧场的一期工程一共种植了五千英亩草场,全部采用了公司特别引进的新型牧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们还是极为适应镜湖山谷的气候!”作为镜湖牧场的负责人,马万里当然不让地接过了解说棒,向众人介绍镜湖牧场一期工程的一些情况。
对于马万里来说,在镜湖牧场的工作,远比当初在蝴蝶牧场时要惬意得多了!
一开始的时候,萧风拿出新型牧草的检验报告就已经让马万里感到异常惊喜,毕竟一个牧场最根本还是要依靠优良的牧草才能够发展起来。但是,让马万里更为惊奇的是,这些牧草种子超强的生命力和极快的生长速度。
从第一批牧草播种下去到现在也不过三个星期而已,那片草场就长出了足以没过脚踝的碧绿色牧草,一点都没有受到高原气候的影响。如今,镜湖牧场一期工程五千亩草场已经初成规模,如同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设在秋天的高山草甸区。
原本想着在开春之后再购入奶牛的马万里已经计划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引进第一批5000只奶牛,并且把挤奶车间、消毒车间以及奶粉生产车间的建设提上日程。
长势良好的五千英亩午餐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草原压根就看不到镜湖牧场破坏草原的任何证据,只能说镜湖牧场对草原的改造极为成功。
在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之后,马万里让牧场的工作人员带领着调查组成员以及媒体记者在牧场内随意走动、拍摄,一点都担心众人发现牧场的一些违规情况。
对于马万里来说,镜湖牧场的所有建设都合乎规矩,而且牧草极快的生长速度把前段时间大规模开垦的一些痕迹全都掩盖了,整个牧场无懈可击!
…………
想通了一些事情后,林宏建自然不会再纠结于镜湖牧场破坏环境的嫌疑,而是主动让马万里等人带着,在牧场的工地上进行视察,准备更深入地了解牧场。
虽然林宏建现在是排名靠后的副市长,但是他要求进步的心仍旧在跳动着,多了解一些镜湖牧场这样的大企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未来三年内,我们将会开垦超过2万英亩的草场用于饲养奶牛,预计饲养总数将会达到10万头!根据一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7吨,喷粉率8:1来计算,我们镜湖牧场将会建成一个年产奶粉接近9万吨的大型高档奶粉生产基地!”当马万里的这些数据脱口而出的时候,包括林宏建在内的众人都惊呆了!
一吨高档奶粉的出厂价是多少外界很难了解,但是想想超市中一罐两公斤装的婴幼儿奶粉动辄两三百块,就能够大概估算出其中的庞大利润。这也就意味着,镜湖牧场仅靠奶粉生产,一年的销售收入将会达到数十亿,这个数目对于姚州市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撼的!
“除了奶牛之外,我们还将会在镜湖山谷深处的中央牧场建设一个肉牛牧场,专门引进国内外各种优秀牛种,培育属于镜湖牧场自己的特殊牛种!”马万里没有顾及众人震惊的神情,自顾自地把镜湖牧场未来三年的一些规划说了出来。
这也是今天接待调查组的用意,毕竟镜湖牧场的规模越大,市政府越是拥有更多顾虑,不会轻易对镜湖公司实施处罚。
当然了,马万里说出的这些数据并不合适信口开河,而是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经过严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这几天,马万里已经收集了第一批长出的牧草样品,送到了春城畜牧检验所进行检测,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牧场的牧草虽然还没有成熟,但是它现在的营养价值、生长速度远比普通的苜蓿以及其他牧草要高得多,这也就意味着镜湖牧场单位面积所能承载的奶牛数量将会有所提升。以每英亩饲养5头奶牛的保守估计,镜湖牧场容纳10万头奶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以马万里的经验来看,镜湖山谷优良的自然条件以及高品质的牧草,生产出高档奶粉也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镜湖牧场光靠生产奶粉,就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牛奶品牌。
调查组和媒体记者在牧场逗留的时间相当长,毕竟范围辽阔的牧场拥有着相当多的看点,而镜湖牧场方面所描述的美好前景也让众人忍不住想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一直待到夕阳西下,镜湖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才开始安排返程的车辆,乘着夕阳余晖回到了银杏村。
因为事前已经做好了安排,调查组和媒体所有成员会全部留宿在银杏村,由银杏村村委会出面接待。
若是换成了以前的银杏村,恐怕连请这五十几号人吃饭的钱都没有,现在的村委会刚刚拿到萧家支付的承包款,财大气粗,搞搞接待倒是不成问题。再说了,乡下地方也不可能弄得太奢华,山珍野味也不需要什么钱,把客人们安排在农家客栈,更是成本极低。
回到村里,镜湖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村委会的干部分头行动,把客人们都分到各家去吃饭、休息。这种分散的模式将会在镜湖酒店投入使用后宣告结束,到了那个时候,镜湖景区的接待能力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作为调查组的负责人,林宏建获得了特殊的待遇,萧风在老宅设宴接待他!
“林市长,您请!”在老宅的院子外面,萧强在前面虚邀了林宏建,说道:“老太爷和九哥已经在家里等你了!”
半天的相处下来,萧强倒是和林宏建稍微熟悉了一点,言谈举止、进退应矩也是变得从容了许多,能够看得到萧强的进步,这也是萧风所希望看到的。
“小萧你客气了!”林宏建自然不敢摆谱,跟着萧强进入了院子里。
当晚在老宅的宴会中,萧风不仅拿出了老宅所拥有的各种顶级食材,甚至还动用了紫竹空间成熟的第一批三文鱼作为今天的主菜,为的就是要把林宏建招待好。
林宏建虽然在市政府的序列中排名不高,但是他的位置很关键,他主管农业,而萧风决定在银杏村创办高档绿色食材生产基地,可以从林宏建这儿获得一些相应的政策支持。
再说了,林宏建不过四十出头,在副厅这个位置上也算年轻有为,和他交好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在林宏建刻意示好以及萧风低调应对的情况下,晚宴进行得宾主尽欢,在很多问题上都形成了相当一致的看法。
…………
林宏建在随后向市委、市政府递交的调查报告中,并未出现任何违规的结论,无论是镜湖景区、镜湖牧场还是萧家农场的建设,都是合乎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
与此同时,各家媒体的报道中也刻意淡化了萧家农场在建设过程中的些许瑕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这些企业未来规划以及良好的发展势头之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上的舆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政府以及主流媒体的判断,但是却依旧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施加更多的压力。要想依靠网络对某些社会乱象进行监督,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不管怎么说,因为网友游记所引起的银杏村环保风波就此平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萧家农场的建设越来越好,这件事将会慢慢被淡化,最终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
到了那个时候,人们只会记住萧家农场出产的各种美味食材,记住镜湖牧场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奶源地,至于其他,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ps:争取在1点之前再更新一章,谢谢乡亲们的支持!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79章】 年轻奶爷
. .
霜降一过,银杏村早晚气温都降到了五六度甚至更低,逼人的寒意让村民们不得不换上厚厚的冬衣。
随着气温的下降,银杏村以及周边大大小小的银杏树仿佛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金黄色,整个村子就如同一幅主色调为黄色的油画。
这种场景对于银杏村的村民来说,早已经司空见惯,一点异样的感觉都不会产生。
但是,对于来到银杏村旅游的驴友们来说,眼前的这一幕实在太壮观了!
很快,游客们手中的相机开始派上了用场,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把银杏村的秋日胜景拍摄下来,传到网络上。
这些日子以来,银杏村不少开设家庭客栈的人家也是顺应潮流接通了宽带、买了电脑,使得游客们上网更加方便了。
为此,电信局和移动公司在银杏村建设了一个小型的机房兼代办点,让银杏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信息服务。
据说,邮政也打算在银杏村开设一个营业网点,不仅仅可以为村民、游客提供邮政服务,还可以开设邮政银行的窗口。
可以说,银杏村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从无电无网络的原始状态飞跃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信息的畅通使得银杏村发生的任何事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出现在网络上,这对于银杏村来说,有利有弊。
像前段时间的环保风波,就是一些闲得蛋疼,不知所谓的游客在网络上发帖子惹的祸,还好萧风应对得当,才没有影响到银杏村的发展。萧风更是利用此次调查组和媒体记者的到来,变坏事为好事,为银杏村争得足够的利益。
不过,排除了这些负面影响,网络对于银杏景区知名度的提升还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短短的几天时间,银杏村杏叶泛黄、层林尽染的绝美画面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羡煞了众多网友。尤其是那些中了文艺病毒的小资网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尽办法赶赴银杏村,就为了欣赏银杏村的美景。
从10月26日开始,每天涌入银杏村的游客突破了200人,甚至有很多来自姚州、春城的自驾游游客在周末开着车子抵达了银杏村。不断抵达的游客再加上一直逗留的常住游客,使得留宿在银杏村的客人数量达到了300人,已经接近了银杏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越来越多的游客让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这些游客大多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城市白领,在吃、住以及购物上面出手都相当大方。一天下来,这些游客平均每人在村子里面的消费少说也超过100块,这些游客给村里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不过,让村民们郁闷的是原先准备的客房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最终只能是把原先的单人间变成双人间,双人间变成四人间,才逐渐应付了蜂拥而来的游客。
这时候,村民们才想起,在镜湖公司刚刚启动的时候,萧风就让村民们多多改造自家宅院,变成客栈用来接待游客。
对于萧风的建议,很多村民不以为然,觉得改造客房会有谁来住?
现在,听从萧风建议的村民挣钱到手软,那些自以为是的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欢天喜地地接待客人。
强烈的反差让村民们意识到,银杏村的旅游热潮即将到来,要想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那就需要尽快行动起来,未雨绸缪。
于是,负责向银杏村提供小额贷款的信用额合作社信贷员李敏行这几天变得异常忙碌,因为大量的银杏村村民向他提出了贷款申请,准备用于改建自家的房屋,用于开设民宿客栈。
面对突然增加的贷款申请,李敏行是忙碌并快乐着,每天走路都是脚下生风。
毕竟,越多的村民贷款,也就意味着李敏行的业务量高速增长,他年底的奖金也就越多,将来升职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些。
至于村民们的还款能力,李敏行一点都不担心,这些天疯狂涌入的游客让民宿客栈变成一个个会下金蛋的母鸡。更何况,现在的镜湖景区、银杏村投资项目动辄都是数千万上亿,市里面甚至为镜湖景区出台了一些特别的政策,只要思维清晰的人都能够看出这里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量村民改建自家宅院变成客栈,萧风并没有加以阻止,甚至他还让镜湖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村民们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在萧风看来,银杏村所有的房屋全部改建成客房也不过能够容纳几百名游客,这对于镜湖景区的未来规划来说,并不算多,因此不会对镜湖酒店的客源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为了避免钢筋水泥取代充满地域、民族风格的石屋、木楼,萧风和银杏村村委会做出了规定,村民的改建不能破坏宅院原有的格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不能出现在村子里。
虽然有些村民对这一规定颇为不满,不过在村委会的强压之下,大规模的改建并没有破坏银杏村原有的格调,宅院、住房的改变更多的集中在更舒适的现代化电器和居住条件上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