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极品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壮乡小仨
看着村民们正在改变观念,把更多的资金、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接待游客方面,萧风自然是异常高兴。
萧风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开发镜湖景区,除了自身的利益之外,更希望能够借助景区开发的东风,帮助村民们发家致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
“苹果、葡萄!”小浩宇趴在萧风的大腿上,指着桌面上的水果认真地念着。
“苹果、葡萄!”站在桌子上的小红倒也不含糊,异常清晰地跟了两句。
环保风波过去之后,萧家农场的建设陡然加快了步伐,萧大志整天忙进忙出的,脚不沾地;而他的妻子杨莉也是加入了农场,成为萧涛手下的一名采购员,颇有向女强人转化的趋势。
萧大志夫妇俩忙得昏天黑地,他老子也就是萧风的大哥萧军作为农场建设的主力军,更是腾不出空来;而萧晋旭作为银杏村的村支书,每天也有忙不完的工作。
就这样,刚满两岁的小浩宇只好扔给了萧风来照顾,谁叫整个银杏村是萧风最清闲呢?
没法子,萧风只好化身为年轻奶爷,担负起照顾小浩宇的任务。
还好,萧风身上的空间灵气气息让小浩宇很是享受,倒是不会排斥和萧风在一起,再加上萧风三不五时弄出一些空间水果收买,外加还有小红、白云黑土可以玩耍,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小浩宇对萧风黏糊得紧。
这不,吃过早饭后,其他人都去忙了,萧风正带着小浩宇和小红一起练习一些简单的词汇,小娃子和鹦鹉一起上课,还挺有意思的。
“小风,你这是要开办特殊课堂呀?!”刚刚进门的严老爷子一看萧风的这个架势,顿时笑了出来。
严宽、朱明理两位老爷子嫌海州的冬天过于阴冷,再加上他们已经逐渐把‘龙祥瑞’的业务放手,打算长住在银杏村,度过漫长的寒冬。
为此,两位老爷子通过萧风表达了在银杏村买一块地盖房子的想法,最终获得了村委会的支持。现在,两座传统的西南石屋风格建筑正在距离萧家老宅不远的地方拔地而起,估计在开春之后就能入住了。
两位老爷子毕竟是镜湖公司的股东,自然能够获得这样的优待,换成其他人,那就不可能了。
这些日子,两位老爷子一有空就过来和老太爷一起练练字画,要不交流一下古玩收藏的心得,倒也是其乐无穷。
“反正他们俩现在的水平差不多,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我索性就一次搞定了!”萧风伸手捏捏小浩宇的脸蛋,说道:“怎么今天朱老爷子没有过来?”
两位老爷子一向是孟不离焦,他们现在还一起租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呢,如今咋一看到严老爷子落单,萧风还有点不习惯呢。
“老家伙说天气好,到湖边钓鱼去了!”严老爷子和萧风说明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书房和老太爷交流去了。
看着严老爷子小孩子一般的举动,萧风不由地哑然失笑。
有了他们的到来,老太爷每天倒是过得很充实,似乎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这一点让萧风异常高兴。
萧风摇摇头,不去管这几个老爷子的事情,又开始给两个特殊的学生上起了普通话的课程。
事实证明,萧风这样的未婚青年,也是可以胜任保姆这个工作,而且他还干得有滋有味。
他每天除了在院子里教小红和小浩宇普通话之外,还会带着小浩宇满村子乱转,为的就是逗小家伙开心。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连来到银杏村游玩的客人都知道,村子里有个挺帅的年轻保姆,整天带着一只鹦鹉、两条土狗陪着一个小娃娃玩呢。
甚至有些游客还把这个很奇怪的组合拍摄了下来,放到网上,取名为‘银杏村的帅保姆’。
就这样,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关心银杏村的网友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很与众不同的保姆,甚至还有游客到了村里后,专门去找萧风拍照。
ps:大家早上好!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80章】 收割稻谷
. .
秋风持续吹拂,除了漫山遍野的银杏村纷纷换上秋装之外,围绕着镜湖开辟的农田上也是逐渐显露了丰收的景象。
滇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边沿,较高的海拔、充足的光照以及多变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呈现了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和滇西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是,主要居民来自于中原腹地的银杏村,借助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多的种植了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主食。
六月上旬的小麦收割之后,银杏村的村民抓紧时间在田里种上了水稻,如今四个月过去了,金灿灿的水稻也要成熟了。
仿佛在一夜之间,镜湖四周就如同被围上了金色的项圈,和碧蓝的湖水、悠然的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熟的稻谷不仅让村民们喜笑颜开,更让栖息在银杏村周围的鸟儿欢呼雀跃,它们从树林里、草地上钻出来,成群结队地扑向收获的原野。
其中,最令村民厌恶的莫过于被成为‘四害之一’的麻雀,他们少则百八十只,多则数百只,开始了祸害水稻的盛宴。
为了驱赶这些害人精,村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稻草人、敲锣打鼓甚至放鞭炮驱赶,为的就是保住今年的收成。
不过这些麻雀深谙太祖‘敌进我退’的游击战精髓,和村民们玩起了捉迷藏,让村民们实在无计可施。
这也是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在银杏村都会上演的戏码,数百年来年年如此,这也是人类和自然不断斗争的一个过程。
村民们和麻雀斗争的场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感兴趣,纷纷不顾烈日曝晒,端着相机到田里面,捕捉这些精彩的画面。
对于城里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极少看到野生鸟类,更何况像眼前这种铺天盖地的麻雀群,因此这让他们大开眼界。
于是,吃过午饭后带着小浩宇在银杏广场溜达的萧风,就看到了这样一幕,游客们端着价值数万块的单反相机,顶着烈日在拍摄村民驱赶麻雀群的场面。
萧风看着不远处田野上一派热闹景象,也只能笑着摇摇头,开始逗起了小浩宇。
这些天以来,小浩宇吃着空间水果,喝着空间灵泉烧开冲泡的奶粉,身体可是健壮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像以前那样步履蹒跚。更让众人称奇的是,小浩宇的口齿变得越来越清晰,吐字清楚,而且也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逻辑。
大家都笑萧风的特殊课堂卓有成效,看来可以到幼儿园去当老师了。
“九爷,骑大马!”在广场跑了一会,小浩宇开始偷懒了,伸手向萧风喊道。
“好嘞!”萧风二话不说,抱起小浩宇往自己头上一扔,很轻巧地就把小家伙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小家伙熟练地抓住萧风的头发,两只嫩藕般的小胖腿悠然地晃着,小胖脸笑得几乎把眼睛都挤没了。
“讨厌!”被挤占了萧风肩膀位置的小红很是郁闷,冲着小浩宇喊了一句。
“耶耶!”小浩宇对此丝毫不在意,倒反吐着舌头,向小红扮鬼脸。
或许在小浩宇的眼中,无论词汇量还是反应能力和他相差无几的鹦鹉小红,更像是一个世界的同类。因此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浩宇和小红倒是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两个小家伙斗嘴了一会,小红又跳到了小浩宇的肩膀上,用自己的脑袋磨蹭小浩宇的脖子,弄得他‘咯咯’直笑。
对于两个小家伙之间的互动,萧风很少去干涉,反正小浩宇不会不知轻重地折腾小红,小红也不会去啄小浩宇,双方都能够找到最适合的相处方式。
一大一小,一只鹦鹉外加两条土狗的组合在银杏村实在太有名了,那些飞奔的游客忍不住也停下脚步,拍下这一幕。
从银杏广场返回老宅的路上,所有百年银杏树的叶子都已经全部变黄,在秋风吹拂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就如同下了一场杏叶的大雨。
顶着纷飞的杏叶,萧风似乎都能听得到来自大自然的心跳,整个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融入了其中。
…………
“大爷,你怎么有空过来了?!”回到老宅,萧风赫然发现萧晋旭正坐在院子里和萧强几个说话呢。
获得了萧家提供的一百万承包款之后,萧晋旭正忙着对村里的公共设施、学校进行改扩建,并且兴建一座崭新的老年活动中心,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过去二十年都是在混日子,现在六十出头了,才找到工作的热情。
大娘可没私底下向萧风抱怨,这段时间老头子根本就不着家。
“这不村里的稻谷快收获了,我正让这三个兔崽子先把农场的工作暂停两天,放村民回来收稻谷!”一看萧风回来,萧晋旭似乎找到了同盟一般。
自从萧家农场开工以来,留在村子里的壮劳力一个不落地加入了建设大军的行列,毕竟按照萧家所开出的包工价格,基本上每个壮劳力一天能够挣到80块钱左右。若是换成沿海地区,这八十块钱也就是普通劳工半天的工资,但是在滇西地区,已经算是天价了。
不过对于农民来说,挣太多的钱都是其次,地里面的收获更为重要。
“九哥,农场停工,我担心影响进度。”作为农场的负责人,萧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萧风已经为农场的建设、发展制定了极为完善的规划,每一个阶段的时间表都相当细致,这让萧强在日常管理相当轻松之余也是倍感压力。
“耽误个两三天不会有问题的,地里的稻谷再不收上来,就都要便宜那些麻雀了!”萧风也没有太多考虑,认同了大爷萧晋旭的想法。
萧风发话,也就意味着事情的最终确定,就连萧风自己都没有察觉,自己在很多事物上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接下来,萧晋旭又和萧强等人商量了秋收的各种细节安排,萧风也不管这么多,自顾自地带着小浩宇回到卧室睡午觉了。
…………
今天,银杏村的村民比往常起得更早,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整个村子就开始冒起了道道炊烟。
伴随着锅碗瓢盆的撞击声,鸡鸣犬吠的声音此起彼伏,立刻让沉睡的山村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瞬间充满生机与活力。
主妇们在厨房里煮早餐,当家的则是把放置了好几个月的镰刀从仓房中拿出来,蹲在院子里开始磨刀了。
银杏村属于典型的南方精耕细作区域,极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人们更习惯于手工收割。今年以来钢索桥建成,收入也有提升,倒是有不少心思活泛的村民想要购入小型的收割机、拖拉机进行耕作,不过被萧风以保护镜湖景区原汁原味的农业生产状况给否定了。
因此,今年大家还是习惯把镰刀磨得雪白锋利,就等着上场收割了。
早起的村民们也影响了留宿在村里的游客,大家听说今天村里开始大面积收割稻谷,纷纷兴奋地爬了起来,想要近距离感受收获的滋味。
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银杏村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已经准备就绪,大家拎着镰刀、挑着扁担朝村子外面的原野走去。在他们的身边,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游客饶有兴致地记录下眼前充满乡土气息的场面。
稻田里的水早在稻穗灌浆的时候就被排干,经过这么些天的风吹日晒,稻田里的泥土已经坚硬如铁,可以轻易承受人体的重量。
收割稻谷的主力是家庭主妇和大姑娘们,只见她们轻盈地挥舞手上的镰刀,‘唰唰唰’地就撂倒了一大片稻丛,然后捆起来。这种动作她们早已经重复了千万遍,因此看起来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倒是拥有一丝丝行云流水的味道。
至于家里当家的壮劳力,则拥有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赶着马匹,把一捆捆的稻谷从田里面运到村子的晒谷场。
银杏村还未通电的时候,村民们习惯于用人力脱粒机在田里头进行脱粒,只不过今年村里通电后购置了两台电力脱粒机,大家自然选择更为方便、效率更高的方式。
割稻的过程中,不时有一两只野兔被人们从稻田里驱赶出来,引得在田里拾稻穗的小娃子一阵大呼小叫,倒是给忙碌的劳作平添了几分轻松的气氛。小娃子跟着来拾稻穗,除了可以减少浪费之外,他们更期待妈妈能够从稻丛中找到鸟蛋,可以美美的吃一顿。
在机械化大生产中,这种全家齐上阵的壮观景象早已经销声匿迹,这让来自于城市的游客们倍感新鲜。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内存卡不够用,再怎么拍摄都无法把眼前和谐、欢乐的场景在照片上还原,因为照片再怎么逼真,也没有现场弥漫的各种气味、笑声更能够触动心灵。
稻谷的收割,也就意味着银杏村的一年中最美的收获季节开始来临!
ps: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81章】 种养项目
. .
有了电动脱粒机,村民们的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两千多亩稻田很快就被收割一空。
稻谷脱粒后,被均匀地晾晒在晒谷场的水泥地上,高原炙热的阳光和干燥的风迅速让谷粒干燥,这一切只不过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转眼之间,原本一片金黄的原野变得光秃秃的,只有一些心怀不甘的鸟雀不时地在原野上出没,从地里寻觅散落的稻谷。
对于银杏村的村民来说,稻谷收割完毕并不算结束,因为接下来他们需要翻垦、平整土地,刚在霜降之前把春小麦播下去。
银杏村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资源,适宜种植小麦和水稻,因此在过去的数百年以来,银杏村村民的生活比附近的村寨要显得富足一些,至少能够保证不饿肚子。
虽然现在的银杏村收入大增,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不断从土地耕耘中获取食物,是一种永远无法磨灭的本能。
在萧风的计划中,湖边的土地用来种植绿色蔬菜无疑是收益最高的项目,只不过现在萧家农场还没有做出足够的示范作用,萧风也就不会强制村民们改变数百年以来的耕作习惯。萧风相信,只要萧家农场的绿色蔬菜找到销路,卖出好价钱,村民们自然会主动跟风。
无法使用机械耕种的银杏村全部都是用牦牛、黄牛等畜力来耕耘,因此在镜湖周边的土地上,游客们就看到了传统的农耕方式。
连日来,游客们对银杏村秋收、翻垦等耕耘方式的不断记录、描述,外带着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银杏村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如今现代化机械全面普及的年代,像银杏村这样原始落后的耕作方式已经不多见了,毕竟南方很多精耕细作的地区也已经引入了各种小型的农业机械。更何况,银杏村周边的景色如此绝美,这使得游客们拍摄上传的照片充满了一种神圣的美感,更是平添了银杏村的几分魅力。
对于银杏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并不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又什么特殊,因为祖祖辈辈数百年以来都是这样过来了。
但是,在城市居民来说,能够近距离观察、体验这种近乎自然的耕作方式,无疑是一种幸福。
这些年以来,国内的旅游产业在蓬勃发展,让国民享受各种旅游服务的同时也逐渐养刁了民众的胃口。现在,人们对于那种人山人海的热门旅游景区、人工堆砌的华丽景点已经失去了兴趣,人们更热衷于寻找自然和人文和谐共处的感觉。
近年来,湘西凤凰、张家界、皖南婺源、黔贵苗寨、侗寨等等地方,无一不是这种潮流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景区。
现在,在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人们心中,又多了银杏村这样一个选择。
杨远航就任之后,特别安排了镜湖公司不少的工作人员注册了数量不菲的马甲,积极地在天涯、猫扑以及其他的论坛、社交网站上发帖子,进行病毒性营销。
在镜湖公司员工有意的推波助澜以及游客们良好的反馈,镜湖景区在还未正式开放之前就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树立了较为良好的形象。
…………
秋收和播种春小麦使得银杏村的壮劳力不得不暂停了在萧家农场的活计,回到村子里把自家的农活干完。一直连轴转的萧大志夫妇总算是能够歇一口气,有时间陪陪自己的宝贝儿子。
“小家伙交给你们了,我出门一趟!”萧风把小浩宇丢给萧大志,开始装模作样地收拾行李箱。
这一次,萧风出门的借口是去给农场联系果苗和一些饲养品种,要不然后面很多东西都不好说明。
萧家农场占地两万多亩,其中拥有山塘、湖泊、坡地、山谷等地形,甚至在靠近镜湖的区域还有一片小平原。如此丰富的地形条件也就意味着农场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进行各种尝试,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高档食材农场。
萧风对于农场寄予厚望,即便他没有在农场挂任何职务,但是在事关农场发展根本的许多问题上,他都是亲力亲为。
比如,农场的发展战略、功能区域划分、种养品种的选择等等,萧风并没有发扬民主的作风,而是独断专行了一把。
萧涛在上任之后,就提出要开始向姚州附近的苗圃场预定果苗,争取在立冬前后把果树种植区都种上果苗。不过萧风驳回了萧涛的建议,说自己已经在国内最好的苗圃场预订了一批三年生的果苗,到时候栽种下去,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现收获。
萧风所说的国内最好的苗圃场其实指的是紫竹空间,萧风前段时间在海州购买树苗的时候,已经在紫竹空间内准备了十几万棵各种果树苗。这段时间以来,这些原本一年生的果树苗在紫竹空间中接受空间灵泉和灵气的滋润茁壮成长,初具规模了。
不过由于萧风并没有把这些树苗定植,它们虽然长得很粗壮,但是都还没有开花结果,仍旧是一副果苗的模样。
萧风打算趁此机会把这些果苗弄出来,让萧强他们安排人手,在立冬前后把所有果树苗都种下。
根据滇西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经验,种植果树最好的时间应该在立冬前后,因为这个时候的气温逐渐下降,有助于果苗锁住自身的养分,度过漫长的冬季之后,在来年春天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九公,玩具!”在一旁的小浩宇一听萧风要出门,顿时来了精神。
这几个月以来,萧风每次出门都会给小家伙带玩具,久而久之他已经形成了类似条件反射一般的反应,知道开口讨礼物了。
“九公不会忘记小浩宇的!”萧风把自己长满胡渣的下巴凑过去,弄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和老太爷、老太太打过招呼后,萧风让萧强开车把自己送到姚州机场,登上了前往海州的飞机。
果树苗在紫竹空间里安然地放着,萧风此去并不是为了果树苗,而是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产品,一种目前国内利润率最高、销路最好的水产品!
ps:可能是太热了,脑袋昏昏沉沉的,今天就这样了,明天争取调整过来!谢谢乡亲们!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82章】 销售布局
. .
现代交通的高度发达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姚州和海州之间的万水千山,在现代工业文明璀璨的明珠——波音747的面前,变成了不足三个小时的航程。
抵达海州之后,萧风熟门熟路地搭上了地铁前往海州大学,然后在三星级的海大酒店开了一个房间。
在成为亿万富豪几个月之后,萧风总算是逐渐适应了这个身份,平时出门也不会太过纠结于各种费用的支出。当然了,他也不会为了炫耀而大手大脚,一切都是以便捷舒适为主。
“老班,我已经在你们海大酒店大堂了,出来接我!”安顿好了之后,萧风拿起电话拨给了班杰明。
今年恰逢萧风他们进入海州理工就学五年整,热心的班杰明特别组织了在海州的同学聚会,邀请在海州以及周边地区工作、深造的同学小聚一番。原本这个聚会要放在十一国庆黄金周,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推迟,就只能放在了10月底的这个周末。
萧风原本没打算参加这个聚会,毕竟飞一趟海州挺麻烦的。
不过,在网络上看到姑苏阳澄湖大闸蟹陆续上市,掀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一度最大的美食盛宴之后,萧风改变了主意。
原本在萧风的计划中,饲养各种禽类以及冷水鱼将会成为萧家农场主要的养殖品种,但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新闻给了萧风更多的灵感。
阳澄湖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原产于海州长江入海口的蟹类,引种培育后生长在阳澄湖的中华绒螯蟹因水质较好,蟹品上佳及后期宣传成功,因此最为著名。
目前,大闸蟹养殖已经成为了整个华夏经济效益最好、利润最高的水产养殖项目,一只350克左右的商品大闸蟹市场零售价350元,也就意味着顶级的大闸蟹每公斤售价能够达到1000元左右,比萧风正在试验的顶级三文鱼价格也不遑多样。
虽然滇西地区的水质、水温、气候以及食物条件和江南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甚至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但是萧风还是想尝试看看究竟能不能利用紫竹空间这样作弊器,在银杏村成功饲养大闸蟹?
一旦大闸蟹能够在银杏村实现商品化生产,再配合冷水鱼,就可以为银杏村的养殖项目增加两个重量级的支柱产业。
因此萧风对于此次海州之行颇为期待。
因此,这一次萧风借着来参加同学聚会的机会,趁着大闸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到阳澄湖品尝美味,顺带着为萧家农场的发展做点准备。
1...262728293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