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这天早朝过后,中书令韦景曜带着中书省诸官员在等候沈华善了,作为中书省和集贤殿的主官,对于沈华善这个第一天任职的属下,他还是很给面子的原本这个时候他应该和申科、萧厚仁、叶正纯等人在商讨政事的。
沈华善自然对韦景曜十分领情,恭恭敬敬地拜见过他,问候请安,又见过另一中书侍郎李斯年,也是点头问好。
李斯年长相儒雅,倒是很标准的大永官员模样,比他还要大三岁,是去年考课之后任职中书侍郎的,论年龄论资历,都可算沈华善前辈,可是李斯年没有兼任集贤殿职务,这两个人倒说不上谁权重一些了。反正韦景曜对两人一视同仁。
中书省其余官员,如六个中书舍人、十六个起居舍人等官员也来一一拜见沈华善这个新任上官,对于沈家的势盛,他们也风闻了不少。其中有官员从未见过沈华善的,如今见了真人,见了他笑眯眯的样子,呀。原来是那么和善的一个老人啊。真是没有想到啊。
沈华善也没有对这些属下发表讲话什么的,只笑眯眯点头算是见过面了,也没有急着打量这些属下。以后他和这些人也会有不少接触的,慢慢相处了解也不迟。他的眼光扫过中书舍人孔芃。沈余宏未来泰山大人的同乡,一姻三千里的关系,也算有旧了。
见过中书省诸官员之后,韦景曜又带着沈华善去集贤殿转了一圈,在集贤殿里,沈华善还看见了自己的外孙古文澜,还有那个新鲜出炉的状元楼盛怀,那个早早就被溪山俞氏订下的状元楼盛怀,只心照不宣地点点头。
沈华善自然是没有和他们打招呼的。集贤殿的编修官。品阶太低了啊,年轻人,还是得慢慢熬资历啊。
待从集贤殿回转路上,韦景曜向沈华善略略说了中书侍郎要做的事情,其实主要就是协助韦景曜处理中书省内的事务。最重要的就是为长泰帝提供主要政务的决策,需要时时和皇上沟通等等,这就是中书侍郎的主要职责。
这也就是说,沈华善与长泰帝相处的机会和时间就大大增多了虽然三品官员已经不需要在皇上面前混个脸熟了,但这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你也要好好把握才是。韦景曜语重心长地说,他对于沈华善还是很看好的,言行间也提点了几句。
沈华善自然点头称谨遵主官教诲。虽然沈华善已经是三品官了,但是在中书令韦景耀面前,他还只能算是后辈。
就这样,韦景耀带着沈华善,前去紫宸殿拜见长泰帝。
长泰帝见到沈华善倒是很开心的,嘴里不住地夸奖着他在台前治水之功,道有你这个臣子朕也感到很骄傲云云,伴随着这样的话语,还有长泰帝明显愉悦的表情。
长泰帝这话一出,不止沈华善觉得怪异,就连韦景曜也不忍不住挑了挑眉:皇上这对沈家好还是不好啊隆遇过甚,就是把沈家放在火上烤啊。这真的是帝王对臣子的看重吗还是别有深意这可不好说啊。
不过,他这个老人精啥也没有说,随即就和平常一样,安安静静地候在一旁。
夸奖完沈华善之后,长泰帝开始询问政事,李斯年自然也在旁的,候在一旁的还有户部尚书郑濮存、鸿胪寺卿穆修己等人,显然,他们在这里,是有正事要办的。
那西宁商路就暂时搁置了,众卿可有异议长泰帝这样说道,原来长泰帝召集这几个人询问的,正是西宁商路一事。
早前他们几个人就已经讨论过西宁商路是否开通的问题了,郑濮存因为户部经费紧张,若是费力打通西宁商道的话,涉及西宁道、岭南道等几大道,牵涉着底下许多州、许多人的财力问题,自然对此投了反对票。
穆修己上任鸿胪寺卿还不到一年呢,鸿胪寺本身的事务还不够熟悉,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来处理别的事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也表示了反对意见。
中书省做的决策参考了户部和鸿胪寺的意见,同时调看了茶马司的邸报,认为互市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先在西宁将局面稳定下来再说,同时怕开通西宁商道之后使西燕更容易渗透大永,也做出了西宁商道暂时不开通为好的建议。
长泰帝原本就只是让户部的官员趁着出使西燕的机会探探路的,既然的大部分官员都反对西宁商路开通,那就先搁置,也没有什么损失的。
沈华善此行他其实就是来观摩的,看看中书省和长泰帝之间相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他站在一旁倾听长泰帝的决定,没有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早就从沈则远、沈则儒那里得到了西宁商路的消息,其实他认为朝廷现在开通西宁商道是最合适的时机,现在大永和西燕正是蜜月期,有互市的经验打底,早春之时和西燕联合出兵也将突厥打败了,形势一片大好,为什么不接着开通商路呢
只是听郑濮存的意思,户部钱银却是紧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一通政事讨论过之后,沈华善一早上的任务就算结束了,他跟着韦景曜、李斯年等人向长泰帝告退的时候,不想长泰帝竟然单独留下了他,这个单独留下,让其余官员皆是一愣。
他们看向沈华善的目光都意味深长。
沈华善的表情是受宠若惊的,还夹杂着一丝不安,似乎不知道长泰帝单独留下他是为了何事,只低垂着眼睑,恭恭敬敬地等候着长泰帝的问话。
朕记得,你有个孙子叫沈余宏的,是二甲第一名吧应该进入集贤殿才是,怎么先前韦景曜说集贤殿没有这个人长泰帝开口了,问的竟然是沈华善的家事
沈华善没有想到长泰帝问的是沈余宏的事情,连忙跪下回道:臣惶恐。臣这顽孙尚且年幼,性子未定,爱好游山玩水,进入集贤殿反是忝居其位,不若让有能者进之,故而臣才不让他出仕的。
二十岁,也不年幼了,探花郎古文澜才十五岁呢。可与谁家定亲了长泰帝的话语也听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然而这样的话语,却令沈华善胆战心惊。
可是他强行压着这种心惊的感觉,面上镇定不显。只见他略有苦恼的神色,听了长泰帝的问话,只一板一眼回答起来:定亲了,是大理寺成方圆家的女儿。
成方圆家的,也是好的。朕记得了,探花郎古文澜还是你外孙呢。说来这天下文魁和你沈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渊源啊长泰帝的话语意味深长,他看着沈华善额头似乎有冷汗渗出,跪在地下的双腿似乎也有点抖动,不由得满意地扬起了嘴角。
臣惶恐,臣惶恐沈华善跪在地下,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长泰帝的说话了,只是不住地请罪。
天下文魁只能尽出帝王家的,跟沈家或多或少有渊源,皇上这是想说什么意思不管长泰帝是什么意思,他都知道长泰帝这是在敲打他,这单独留下,不是荣宠,而是催命啊
沈华善的脑海中快速地运转,计量出最正确的表情,额头上有冷汗滴滴。
好了,你不必惶恐,子孙有出息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朕现在还没有孙子呢,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皇孙出世呢长泰帝话风一转,如惠风和畅一般,和沈华善说起儿孙事来,仿佛一个寻常百姓老人一样,在担心儿孙的事情。
皇上春秋鼎盛圣明烛照沈华善一串的话溜出来,可不敢掉以轻心。没有跟着长泰帝转换话风,语气还是恭谨惶恐,就算长泰帝跟他说的是孙子的苦恼,看起来就像寻常百姓一样,尽管如此,沈华善还没忘记自己是跪在紫宸殿里面呢,帝王之心术怎么可以跟寻常百姓之心思一样
这一对君臣,就这样在紫宸殿内一坐一跪一问一答,消磨着早上剩余的时光。自个心思如何不得而知,殿内的实情也无人得知。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二十一章 长泰帝隐闻
.
沈华善在紫宸殿里面的情况无朝臣得知,因而他们只是在殿外猜测,而后纷纷感叹长泰帝对沈华善的看重。先前鼓励还不算,现今还单独留下谈心,真是人和人不能比啊。
不过这也难怪,人家沈华善在台前立下治水的奇功,有这样的圣眷在,也是情理之中啊。
父亲,皇上单独留下您是为了何事到了夜晚,沈华善的书房里,沈则敬问着沈华善这话。沈华善上任第一天就得长泰帝青眼的事情也传到他耳朵了,他原本还想着自己父亲是甚得父亲看重的,一时十分高兴。
只是他下朝回到家,看见沈华善面色有些凝重之后,就知道事情不是传言的那样了。难道说,父亲在紫宸殿里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了何事敲打敲打一块磨刀石而已。沈华善没有笑,硬梆梆地说出了这句话,将自己心中一直猜测的真相告诉了长子沈则敬。
如果不是有沈从善这么多年来的影响,他也会为沈家今日的恩宠而感到高兴,也会对长泰帝耳听目从死心塌地,恨不得以己身死来报帝王之恩
可是这几年来,他已经不再盲从,已经不再愚忠,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因而更多的,他是看见帝王之恩下面隐藏着的危机。他连日细思之下,才发觉原来沈家不过是长泰帝的一块磨刀石,一块用来磨砺下一任帝王的磨刀石
当下一任帝王刀刃锋利之时,就是沈家这块磨刀石搁置之时这个认知,使他痛苦不堪夜不能寐不能寐之余,是一种深深的惊惧和不安。沈家的未来是怎样沈家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长泰帝都快六十岁了,沈家这块磨刀石还能用多久两年五年还是十年他不敢估算这个时间。
如果没有兄长沈从善,他或许会愿意带领沈家心甘情愿当这块磨刀石,就是为了成就下一代帝王的基业。可是,在兄长的影响下,自己的决策下,沈家有了如流处。有了西燕的据点
更重要的是。还有沈则敬、沈余宪、沈余宏等等一众儿孙辈,他们要怎么办呢吴越沈氏数代积善,风调雨顺之下才繁衍了一百余口男丁,未来的路在哪里呢
若真是心甘情愿当这块磨刀石。不出十年,沈氏必定覆灭沈华善这个沈氏族长第一次感到前无去路后无退地
沈则敬听了沈华善的话,震惊之下不能言语,他很快就领悟了所谓磨刀石是什么意思,随即也脸色煞白
沈家的人才济济反而能为下一任帝王提供助力和借鉴,当下一任帝王心术成熟之时,沈家就没有作用了,这样说来,沈家说是踏脚石更准确一些。或者说。是过桥板更合适一些
父亲,或许我们这样想,沈家是皇上留给下一任帝王的政治和人才遗产,就像惠和帝时的尚书左右仆射等人,不也是前一代皇上特地留下来辅助他的吗最后也能荣退父亲。我们沈家有没有这样的恩遇旋即,沈则敬想到另一个可能,或许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不会,如果只是我,事情或许是如你说的那样。但是你现在是吏部郎中,皇上还钦点了宏儿为传胪,这就表示皇上有意使整个沈家都荣显,或许皇上认为这个是沈家的使命沈华善摇摇头,否定了沈则敬的话语,父子俩一下子陷入了沉默。
一人,尚可,可是,一家,如何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啊,沈家将来,危矣
既然是这样,那么,那么就让那把刀不能轻易离了沈家这块磨刀石好了。良久,沈则敬才说出这样一句话,语气苦涩艰难。旁人都以为沈家恩宠甚隆,谁知沈家已经站在悬崖边上
这一句话,何尝不是被迫无奈之下的大逆不道不然,身为一家未来的族长,沈则敬又能如何呢
是啊,只有沈家这块磨刀石越来越有分量,才不会轻易被舍弃从龙之功沈家必定要挣了。目前,沈家就只能按照皇上的心思去做,这事也绝不能透露出去良久,沈华善这样下决心道
沈华善知道沈则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这样情势之下,沈家必定要提前站队了,必定要从诸皇子之中选定一个来坚定不移地支持而且这个人选,还要暗合长泰帝的心思,还不能让他发现沈家已经猜到他的心思,不然,沈家连磨刀石都没得做了,直接咔嚓掉了事。
只是,再钝的刀也会有磨锋利的一日,而再厚的磨刀石,也会有被磨掉的一天。不管怎么说,沈家都是一只脚踏进了悬崖边上,而且无法挣扎无法抽离,只能等着两只脚踏进悬崖那一天的到来
所幸的是,离那一天到来还有几年的时间,沈家尚有筹谋的余地,说不定到时候局面已有了转变。
沈华善不知道为什么长泰帝偏偏选中了沈家,他也不知道如何才算忠君,如何才算是一个臣子的本分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那么,君视臣如磨刀石,则臣视君应该是什么呢
沈华善不能想,也不敢想
一连几日,沈华善都在想着那日紫宸殿里,长泰帝敲打他的事情,这样想着的时候,不免心思沉重。虽有沉沉的心思,但是他脸上还是一贯和善的笑意,在中书省任职的时候,还是让下属如沐春风的。
这日,沈华善从中书省出发前去紫宸殿,手里拿着中书省起草好的诏书,他这是去给长泰帝送诏书的。本来这次送诏书去紫宸殿是李斯年的事情,只是李斯年今天小恙告假了,就由沈华善替代了。
同去紫宸殿的,还有中书舍人孔芃。孔芃年纪要比沈华善小很多,因为同乡成方圆的关系,孔芃对沈华善这位主官倒是亲近得很。
中书省与紫宸殿的距离并不近,中间穿过辽阔的太液池,还要经过好几个殿阁才到紫宸殿。沈华善因为这几天睡不好,一路走过来也颇感吃力,在快到达紫宸殿时,已经气喘吁吁,额上也有汗水了。
孔芃见状,连忙搀扶着他:大人,您先在这树荫下休息,我先去前面禀告一声。宫门使那里,也是需要时间通报的,大人正好可以休整一下。
沈华善点点头,想来此处离紫宸殿也不远了,正好休息一下,免得殿前失仪,便应了孔芃的说话,忙摆摆手让他先去。
孔芃听言,便快步往紫宸殿走去了,沈华善则在旁边的树荫下停下了脚步。就这样站着,等待着气喘的过去和汗水的消失。
至成,我可不敢
沈华善在树荫下正准备抬起脚步往紫宸殿走去,忽而身后隐隐传来这么一句女声笑语,他转头一看,却没有发现有人,显然这话是顺风送远处送来的。他只听到这句话,却没有看见人,想必别人也是看不见他的。
沈华善听到这句女声笑语,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些怪异。待他再一想这话时,脸色都变了,顾不得先前的气喘和尚未干透的汗水,慌忙往紫宸殿门跑去,仿佛身后有恶鬼猛兽追赶一样,恨不得马上就跑到紫宸殿跟前
孔芃看见他这个样子,还觉得很奇怪:大人不是在树荫下歇息一会的吗宫门使刚说了,皇上和容嫔在殿外散步呢,还没有回来,大人不用那么急的。
沈华善才发觉自己跑得急了,忙笑笑说:没事没事,休息了一会好多了。没事没事他试图努力平息自己的气喘和激烈的心跳。
沈华善和孔芃就在紫宸殿门外候着长泰帝的回来。不一会儿,就见长泰帝和一名宫装丽人出现在前面,两人行走得很悠闲,身后跟着的是几个安静的内侍宫女。
那宫装丽人在紫宸殿门口看见沈华善、孔芃等人,知道长泰帝是有政事了,也不等他们上前请安,就向长泰帝躬了身道:皇上有要事,臣妾就先告退了。
这个声音响起,印证了沈华善心头的猜测,刚才在树荫下听到的声音果然是容嫔的,是容嫔吗育有十二皇子的容嫔沈华善听见长泰帝嗯了一声,听不出喜怒,示意容嫔先行离去,这才进入紫宸殿。
这容嫔,我还是第一次见她呢,她经常来紫宸殿吗待完成了政事之后,沈华善在回中书省的路上,这样问孔芃。
没有呢,我也是第一次在紫宸殿碰见她。容嫔虽然育有十二皇子,然而位阶比较低,据说并不得宠。因为刚才遇着容嫔了,孔芃并没有觉得沈华善这样问有什么不妥,很自然地回答了。
不得宠吗听了孔芃的话,沈华善笑了,意味难明。
后宫前廷都在传言长泰帝最敬皇后蒋氏,最宠慕妃卞氏,看来这传言值得商榷啊。
容嫔不得宠不得宠能直唤皇上的名讳吗不得宠能在皇上面前自称我吗
如果不是在树荫下听到那句话,沈华善都快要忘记长泰帝名唤上官匡,字至成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二十二章 测帝心
.
沈华善书房内,沈宁和堂哥沈余乐交换了一个眼神,压抑住心中的好奇,等待着沈华善开口说话。早前他们都接到了祖父沈华善的通知,这一晚聚集书房,但是为了什么事,却没有人知道。
这个样子,颇有点像沈家过年的书房议事一样,只是不知道这次是为了什么事情沈宁再看看,书房人也不多,就是父亲、二叔、六堂叔,沈家嫡枝在京兆的核心全齐了。
这一次,齐聚书房,是为了什么事呢难道是因为祖父就任中书侍郎,更加靠近长泰帝,知道了什么内幕不成或是有什么交代不成沈宁这样想道,也在回忆前一世这个时候,和沈家和祖父有关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却一时想不出。
太子估计也撑不了几年了,虽然情势还不明朗,但沈家到了必须要站队的时候了。你们都来说一说,皇上心中属意谁沈华善的开场白很简洁,抛出了问题。
猜测帝心,这对一个臣子来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然而沈华善却这样轻轻松松地说出了这个问题,在场却没有人感到有任何不妥,仿佛沈华善询问的,只是寻常之事。
这一书房的人,也太怪异了
沈则敬、沈宁就不用说了,一个是早就知道沈华善的想法,一个是经历了前世的惨况,对沈华善的话语是适应得很沈则远、沈则儒经过西燕之事后,早就对帝王的权威淡定了,连私设据点这样的事情,他们都经历过了,猜测帝心而已,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沈余乐一味沉浸在他的周易八卦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妄揣上意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听了沈华善的询问。反而是他回答得最快。
蝰蛇星正当明亮,皇上属意谁很重要吗一时半会也不会有结果的。我不知道。沈余乐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果然看到他父亲沈则远听了他的话之后皱了皱眉头。
沈余乐有些郁闷,其实这样的场合他都不想来的,只要告诉他最后结果或者告诉他该做什么就可以了。他还要研究天象历法去呢。这种家族的事情。他向来认为自己没有用,帮不上忙。
蝰蛇星正当明亮,这是什么意思不料沈华善听了他的话之后很感兴趣。问了他这一句。
蝰蛇星就是帝王星。帝王星正当明亮,表示皇上春秋鼎盛,这继位的人选,一时不能确定,也没有什么所谓啊。沈余乐挠挠头,大大咧咧地说道。他给祖父沈华善普及了一下星象学常识,显示自己在神神叨叨一道上确实是有些本事的。
这样的情景,看得一旁的沈宁有些想笑。这个堂兄,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这些事情啊
几个成年皇子的机会最大吧。其他的皇子年纪较小,若说谁的机会更大一些,这个真不好说。不理会沈余乐的神神叨叨,沈则儒倒是感到很为难,实事求是地说,他也不知道。
帝心难测。平日里见他待每个皇子也都一样,谁也没有得到厚待或差遇,他曾私底下问过国子祭酒卫复礼,都说是不知道,现在一下子要沈则儒说出个人选来。他还真说不出。
我对诸皇子也没有多少了解,自然是不知道。沈则远的意见其实和他儿子差不多,平日里他的心思大多顾着庶务,猜测帝心这样的事情,向来是父亲和大哥的事情,他只是负责给家中提供钱财资备。如果是朝中权贵的事情,他还能知道,但是帝王之心,他怎么会知道所以就说不出皇上更喜欢哪个皇子了。
三皇子和二皇子都出过不少事情。五皇子看着倒是不错,母族势弱,先前还送过来礼来家中,显然也是有心拉拢咱家的,只不过还看不准按说五皇子应该是沈家支持的最好人选,只是沈则敬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却也说不上来。
五皇子为人谦恭有礼,又有仁义之名,武道上的造诣也是不凡。这样的人,太完美了,这本身,就是件很有问题的事情尤其是一个势弱的皇子,这样就更有问题了
听了沈则敬的话语,沈华善点开了沈则敬的疑惑,听得沈则敬恍然大悟
是了,就是这点不对劲沈则敬眼神一亮,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他回京也两年多了,就没有听过五皇子有半点不好的地方。二皇子曾独宠姜侧妃,三皇子极好美色,这五皇子呢从来就没有听说爱好和喜欢过什么。
人无癖不可以交,以其无深情也,这话是没有错的。五皇子就不用考虑了,水深着呢宁儿,你说说你的看法吧。沈华善轻描淡写第说道,转向沈宁,还有她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很想听听,这个能创建蚍蜉的孙女,对局势的把握,能够到达哪一种程度。
十二皇子吧。二皇子太薄情,从他对姜家的态度就可以知道,此人寡恩薄情,非是明君之质;三皇子骄纵无力,在北疆闯下那么大的祸,也非明智之主;沈家不能扶持这两个皇子,不然后果难料剩下的那些皇子都太年幼了,我认为就是十二皇子吧沉吟半刻,沈宁这样说道。
她想起了前世的事情,如果没有沈家参与其中,那么长泰帝最喜欢的,当是十二皇子无疑。她说出这个前世知道的答案,还兜圆了这个答案。
沈华善惊奇地看着沈宁,眼神闪闪发光。这个答案和他想的一样,他十分肯定长泰帝心里属意的人选正是十二皇子这还是他在树荫下听到那句话之后才得出的结论,没想到这个孙女也是这样认为,虽然理由有些薄弱,方向却是对的。
这个孙女的眼光竟然精准如是或者说,她对局势的把握能够精准如是一个极少离开后院的姑娘家,一个只是在鉴华堂上课的姑娘家,所思所想,竟然和自己这个三品大员不谋而合吗
1...4243444546...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