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玖拾陆
黄卜庆捧着这一段,又反反复复地念了两遍,长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就该进一步确定,泉城衙门里,为什么会有铁石。
泉城靠海,要么是官府从海外采买,要么是当地出产。
前者可能性极少,应当还是当地就产铁。
黄卜庆灌了一口茶。
他试着把地方志里关于泉城的部分都翻看一遍,直到天亮,也还没有再一部的收获。
他揉了揉发胀的眼睛,打了个哈欠。
毕竟是岭南的地方志,要说的东西太多,若是泉城的地方志,想来会比现在看到的东西更详尽。
也不知道霍大夫人是岭南哪里人……
若是泉城就好了。
不过,这一整夜的翻找,对黄卜庆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了。
起码,不再是一头雾水。
他现在知道自己该去翻泉城的地方志,只要弄明白了泉城的铁矿出产,查获的铁器十之八九就有说法了。
因为,出问题的林场,就在泉城治下。
今儿不是大朝会,黄卜庆不用上朝,算着时间,喝了一整壶浓茶,顶着黑乎乎的眼眶去了衙门。
他的状况让几个小吏吓了一跳。
黄卜庆也不管,催着底下处理各项公务。
待退了朝,朱桓与霍以骁一块进了兵部,也叫黄侍郎的样子给惊了惊。
“黄大人这是……”朱桓道,“公务烦劳,也不能垮了身体。”
黄卜庆忙道:“谢殿下关心。其实是昨日下衙后,请四公子向霍大人府里借了几册书籍,看得太过忘我,以至于看到了天亮。”
朱桓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也有钻研书法丹青到废寝忘食的时候,自然不好说黄卜庆。
只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能让黄大人这么“忘我”。
朱桓下意识地看了眼霍以骁。
请霍以骁帮忙借的,应该不会是什么话本子。
黄卜庆私下便是一本本看,也不至于胆大到跟霍以骁提。
霍以骁注意到了朱桓的目光。
他并不知道朱桓在想什么,只以为,黄卜庆提了他,朱桓就看了过来。
“黄大人借了岭南地方志,”霍以骁解释了一句,又问黄卜庆,“黄大人看出什么端倪了?”
黄卜庆笑了笑。
他虽困乏,但脑袋还算清楚。
四公子没想瞒着三殿下。
若自己说得不清不楚的,恐怕还有生出了麻烦了。
黄卜庆便道:“有一些发现,前朝末年,泉城府衙里有过铁石库存。只是,铁石是怎么来的,还没有寻到答案。我也想再问问四公子,霍大夫人是否是泉城人?府里可有泉城的地方志?”
一听“铁石”,霍以骁和朱桓交换了一个眼神。
以本朝的记载来看,岭南没有产出过铁,可若是前朝……
“大伯娘不是泉城人,”霍以骁道,“不过,陪嫁的一位妈妈是泉城出生,她好像收了一套。”
黄卜庆眼睛一亮。
甚至没有等到下衙,午歇之时,黄卜庆就跟着霍以骁又去了一趟大丰街,一辆板车,把泉城志推回了家。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8章 不居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又是一车?”刑部衙门里,朱钰愕然看着柳宗全。
柳宗全颔首。
朱钰把自己摔坐在椅子上。
他就是不懂了,到底是什么书,能让黄卜庆一车又一车地往家里运。
昨儿晚上才运了一车,今日中午又一车,他黄大人搬回去的书籍不是看的,是拿血盆大口给吞了吧?
也不怕不克化!
朱钰恼得要命,精致的午膳都难以下咽,他盯着看了两眼,道:“都撤了吧,不想用。”
柳宗全见状,想劝他多少用两筷子,见朱钰阴沉沉的脸色,还是作罢。
他走出来唤亲随,迎面,一小吏快步赶来。
小吏到了柳宗全跟前,问了安,压低声音禀了几句。
“确定?”柳宗全惊喜。
小吏又详细说了几句。
柳宗全舒了一口气,没顾上叫亲随,转身又进了书房里。
“殿下,”柳宗全轻声道,“消息传回来了,事情办妥了。”
“当真?”朱钰猛得抬头,喜悦一闪而过,留下来的是质疑,“要是办妥了,怎么朝中还没有消息?能比三司的折子更快?”
柳宗全道:“听说是日夜兼程、刚刚送到的,想来,三司的折子也在路途中了,这两天也会到。殿下,他们得先查证、有些收获了才好写折子,势必会比我们慢一些。”
“也是,”朱钰点了点头,“这回,我们先知状况,也不用被打个措手不及。”
大抵是总算有件顺心事了,朱钰拿起筷子,用起了午膳。
另一厢,黄卜庆扑在书房里,认认真真翻找。
午歇时间有限,他打算能看多少是多少,顶多是今晚再熬一整夜。
没想到,大抵是时来运转,竟让他翻到了。
地方志的编纂有一定规则,黄卜庆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就会容易许多。
当然,他还是把这个归结于运气。
谁不喜欢自己运气好呢?
尤其是在倒了大霉之后。
记载上写过,前朝时,泉城边上曾发现过一铁矿,纯度尚可,储量不大,官府奉旨开采,建过炉子。
只是,量确实少了些,陆陆续续采了七八年,差不多就见底了。
恰逢乱世生,这处就废弃了。
宋规替刘蔽牵头拿来的那批铁石,数量并不多。
原是朝廷之物,每年都要上缴,只是战乱之后,无力再运往京城,就留下来了。
衙门藏得也很紧,都不知道还有一批没有交出去,若不然,那个时候,泉城是怀璧其罪。
于是,外头乱归乱,没有遭过战火的泉城,反倒是把这些东西都存住了。
宋规应该也是与知府交好,才会知道有铁石库存。
至于那处废矿,传言里是被“豪杰”们挖过了很多次,实在是挖不出东西来。
黄卜庆合上了书册。
越是地方的志异,越是传言多,没有那么刻板、严谨,时不时的,甚至还有鬼怪传说掺杂其中。
挖不出来东西的矿产毫无用处,本朝也没有开采过,因此没有官家建炉的记录。
可要黄卜庆说,一时没挖出来,不表示它真的就被挖空了。
本朝传了几百年了,指不定就又挖出来了呢?
边上就有前朝修建的炉子,虽是废弃的,但有人手修整修整,出来的东西,一样是官家水准。
黄卜庆一面整理思绪,一面回到兵部衙门。
朱桓进宫去看望唐昭仪了,书房里只霍以骁在。
黄卜庆没有隐瞒,直接就把自己的发现说了一遍。
他又摊开了岭南的地图,指着道:“这里是泉城,那处废矿在泉城西南二百里,差不多是这个位置,林场在这儿,两处并不远。我想,可以请三司在林场的官员去废矿查看一番,看看近期有没有开采、提炼过的痕迹。”
饶是霍以骁知道黄卜庆翻地方志的用意,也没有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有了这样的收获。
“辛苦黄大人了,”霍以骁道,“是该和三司说一声,若能确定铁器来源,黄大人功劳不小。”
“不敢居功、不敢居功,”黄卜庆摆了摆手,“我在京城,也就只能出这些力气,至于沈家怎么知道的、又利用了多久,我就……”
霍以骁好笑地看着黄卜庆。
他算是彻底明白黄大人的打算了。
出力、却不居功。
因为事关朱钰。
黄大人不想去探皇上的底线,所以把决定权交给了他。
霍以骁想继续打击沈家也好,想顺势拉朱钰一把也罢,全看他自己。
反正,把柄给了霍以骁了,现在就用,还是以后再用,也是霍以骁说了算。
甚至于,之后霍以骁怎么和朱桓说这事儿,黄大人也不管。
黄侍郎只想默默地,让霍以骁记他一份好,等案子清算之时,袁疾罪无可恕,他黄卜庆还想留在兵部。
霍以骁打量着黄卜庆,又一个和他做买卖的。
“我以为,”霍以骁道,“黄大人还是很有功劳的,案子进展不顺,皇上催得又紧,黄大人的发现是解了三司的困局。”
黄卜庆讪讪笑了笑。
霍以骁又道:“皇上要彻查沈家的案子,这事儿急切,办得越快越好。今儿黄大人没有上朝,所以并不清楚,早朝上又险些吵起来,主要是案子复杂,牵扯的事儿也多,要我说呢,就早些办好,别节外生枝了。”
黄卜庆连连点头。
他听懂了。
四公子果然是小狼崽子。
牙齿尖,闻到了肉味就一定要咬下来,却也心思沉,知道咬到嘴里的才是真的,同时,还给留个以后,克化完了一块再咬下一块,才能保证都是新鲜的,而不是一堆腐肉。
四公子要咬死沈家,留下四殿下。
黄卜庆道:“是,这时候确实不该节外生枝。”
下午时,都察院快马送消息去岭南,让官员查废矿。
翌日,城门刚刚开启,驿官策马进入,直直往宫城去。
朝会过半,一内侍手捧折子,匆匆迈入大殿。
议事不顺,殿内气氛很是讶异。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听闻是岭南那儿刚送达的折子,众人都看了过来。
陈正翰接了折子,打开一看,面露惊讶。
“说的什么?”皇上问。
陈正翰把折子交给走下来的吴公公,禀道:“林场管事翁奉贤死了。”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9章 有意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话音一落,大殿内的气氛又是一僵。
吴公公接过折子时,亦是下意识地蹙眉,而后,匆匆回身,走回龙椅旁。
皇上拿着折子看。
大臣们心里着急,揪着心等皇上发话。
皇上看完了,只做了简单的评点:“死得有点儿意思。”
如此,底下众人越发面面相觑。
什么叫“死得有意思”?
这让人如何理解是好?
有人耐不住,催促陈正翰。
陈正翰看了眼皇上,得了首肯后,道:“翁奉贤悬梁了,留了封遗书,交代了这些年替沈家做事,采铁、炼铁,塞进原木之中,又买通了石场,往石块里也塞了些,如今事情败露,三司在林场调查,他自知死期已到,不想入狱受刑,就自行了断……”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难怪皇上说“有意思”呢。
又是悬梁,又是遗书,和尤岑和狄察之死一模一样。
有人问:“这一次可有仔细查验?真是自己悬梁的?”
“折子上说,还在查。”陈正翰道。
“铁的来源呢?”
陈正翰道:“遗书有交代矿洞位置,与昨日黄侍郎推测的位置相同,应当就是同一处了,是前朝时就废弃了的,没想到又凿出来一些。”
“翁家其他人呢?”
“发现翁奉贤悬梁后,他的妻子撞柱,被三司救下、请了大夫,状况很不好,随时可能撑不住,”陈正翰抿了抿唇,“其余人都关起来了,不过,跑了个儿子。林场一带,峻岭高树,隐入林中,便是搜山也很难找到。”
皇上看了眼众人,问:“众卿有什么看法?”
陈正翰垂着眼,没有开口。
不是没有想法,他想法很多。
三司抵达林场有一些时日了,翁奉贤早不自尽、晚不自尽,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了。
若遗书上交代的铁矿出产属实,那么毫无疑问,翁奉贤确实与私产私运拖不了干系,无论他是自杀、还是被迫自杀,他的供词都可以指向沈家。
可这事儿真的就这么简单?
翁奉贤那个撞柱的妻子,是俞家家生子。
到底是像遗书上说的那样,翁奉贤靠娶妻在沈家那儿得了脸,背着俞家上了沈家的船,做了这些事情,还是,俞家其实是知情的,为了护下俞家,翁奉贤才死了……
陈正翰悄悄看了眼朱钰。
他记得,前几回早朝时,说起这些,四殿下紧张无比、浑身大汗。
今日看着谨慎,整个人却很清爽。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陈正翰心中有了一番判断,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又去看毕之安。
他们两个现在是“一条心”,哪怕当佞臣,都要把案子迅速推进、迅速解决。
要是四殿下牵扯其中,只会变得拖沓、麻烦、一团乱。
三司可以整理案情,但却不是在现在。
毕之安明白陈正翰的意思,正要站出来说话,却被梁归仲抢了先。
梁大人道:“皇上,臣以为,沈家无比傲慢,他们让翁奉贤用这样的法子死,是在藐视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始终就是这一套,因为直接、有用,我们明眼人都知道是他们做的,但就是差点儿证据。”
毕之安把要迈出去的腿收了回来。
梁归仲直接就把事儿盖在了沈家头上,倒省得他来开这个口。
“梁大人,话倒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有人道,“也许是有人陷害……”
梁归仲促笑一声:“沈家一个个的都在牢里关着了,谁还陷害他们?至于要赃这个手吗?”
“梁大人说得对,”另有人道,“翁奉贤定是知道了京中状况,才自尽了的。”
“朝中有人想陷害沈家,也得先知道那铁器的来路,”又一人道,“京城里,若不是黄大人寻出了根源,大伙儿都是一头雾水。”
“是了是了,要不是刚刚提及,我都不知道黄大人有所收获,三司昨儿往岭南去信了。”
“遗书交代详尽,翁奉贤说的应是真话,这几年,是他替沈家办了开采、熔炼、夹带的活儿,武安规负责押运,因着从林场运出来的就是夹了铁器的,所以沿途一切寻常、无人发现端倪。”
“皇上,沈家虽无供述,不过,有翁奉贤、武安规、卢弛以及三司在北境查问的供词,足以定沈家的罪了。”
“是啊是啊。”
一片附和声中,有人质疑沈家抄没才短短时日、翁奉贤不可能这么快收到消息,也被其他声音盖了过去。
墙倒众人推。
砖瓦砸落,满地狼藉。
陈正翰和毕之安插不上手,也无需插手,站在一旁看着,那楼就全塌了。
“朕……”皇上清了清嗓子,声音透着几分疲惫,“沈家是皇太后的娘家,朕很失望。”
“是沈家辜负了皇上。”
皇上按了按眉心,偏头与吴公公说了一句。
吴公公颔首,高声喊了“退朝”。
皇上起身离开,吴公公一路跟着,经过赵太保等人身边时,匆忙道:“几位老大人,请随后往御书房来。”
如此,百官们也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皇上要就此定沈家的罪了,怎么定,需要和老大人们商量商量。
金銮殿里,官员渐渐退了出去。
赵太保与陈正翰、毕之安等人站在边上,低声交谈,彼此交个底,看看等下如何与皇上说。
大约是尘埃将落定,朱茂比前一阵放松许多,与霍以骁道:“你和陈大人熟悉,不如去问一问?”
霍以骁眉峰一扬:“殿下很关心?”
“如此大事,谁不关心呢?”朱茂答完,转头问朱钰,“四弟,你说呢?”
突然被问到,朱钰的面上全是防备。
“你要关心,自己问去。”朱钰说话硬邦邦的,也不管其他人是什么反应,往殿外走去。
柳宗全忙与几人告了罪,追了上去。
朱茂看着朱钰的背影,失笑着摇了摇头:“四弟这个脾气……罢了,我也不问了,先回千步廊了。”
走出大殿,行至无人处,项淮才压着声儿开口:“看来,四殿下当真牵扯在私运里头。”
“是,”朱茂颔首,先前猜了七七八八,今儿他越发肯定了,“三弟和以骁也是聪明人,刚这么一出,定然也看出来了。”
项淮道:“不晓得太保与陈大人他们又是怎么看的……”
朱茂想了想,道:“怎么看是一回事,怎么考量又是另外一回事,父皇那儿也是一样。”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70章 迟早的事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朱钰快步进了刑部衙门。
柳宗全跟进了书房,把门关上,低声道:“殿下,您刚才这么应对,恐不太合适,大殿下……”
“他能把我怎么样?”朱钰打断了柳宗全的话,“他便是疑心我,他敢去父皇面前说三道四吗?他没有证据。其他人也一样。”
翁奉贤死了。
朱钰着实松了一口气。
他先前最怕的,是翁奉贤把自己供出来。
要不是俞家,翁奉贤能当上林场管事、能在岭南赚那么多银子吗?
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就得有为主子扛事儿的觉悟,给他留一个儿子,已经是朱钰开恩了。
那翁奉贤也是拖沓,明明已经走投无路了,还耗了这么久。
好在,还是老老实实地死了。
选择悬梁,也是为了让人联想到尤岑与狄察。
果不其然,今日早朝上,各个都把罪状推到了沈家头上,再无人质疑旁的。
“不用管他,”朱钰与柳宗全道,“父皇近几日就会下旨。“
一旦父皇处置了沈家,这私运铁器的事儿就算了结了。
他就彻底安全了。
而且,很快,百官们就不会再关注这事儿了,霍以骁要为平西侯府翻案,到时候得为赵家争个面红耳赤,谁还关心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呢?
朱钰越想越是如此。
回顾整个事情,除了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续的应对还是不错的。
虽然失去了沈家这个助力,却也没有被沈家拖下水去,止住了损失。
若要说有什么事儿出乎意料,大概就是黄卜庆了。
黄侍郎借书,真给他借出名堂来了。
御书房里,皇上端坐着,听几位老大人的意见。
赵太保道:“臣的想法是,铁器来源已有线索,可以等三司官员查证回禀之后,再来定案,要是这期间,能有铁器去处的消息,自是更好,要是没有,靠着现有的证据,再来结案。”
“臣与赵大人想法不同,”毕之安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沈家看着是在等死了,其实未必。
早朝上,有人提过一句,当时没有展开说,就是远在岭南的翁奉贤怎么就死得这么巧,算算时日,差不多前脚沈家被抄了,后脚他就死了,千里马都没有这么快。
依臣之前,与其说是他知道,不如说就是这么巧!有人一直在催他上路,再拖下去,状况只会越来越复杂。”
赵太保便道:“既然毕大人觉得还有人催促,就更该查下去了,不能如沈家的意。”
毕之安道:“老大人,沈家定罪后,查依旧可以查,可这定罪不好再拖。
一来,牢里的人恐吊不住命,二来,外头还在为沈家卖命的人眼看着事情未妥,还不知道再兴什么事儿呢,到时候,越发乱套了。
您想啊,沈家宅子被围了这么久,不还走脱了一个唐云翳吗?
他去哪儿了?又在做些什么?”
赵太保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胡子。
陈正翰悄悄看了眼皇上的神色,揣摩圣意。
别看赵太保和毕之安意见相左,其实都是商量好了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陈正翰观察皇上心意,再来总结一番。
陈正翰看出来了,皇上不想多等。
尤其是,皇上很认同沈家另有谋算的说法。
先前抄没沈家,唐云翳若在府里,自然一并收押,可他早没了踪影,唐家没有被案子牵连,官府就不至于发悬赏。
唐云翳不姓沈,却是年轻一辈里最得沈临欣赏的一个。
“臣赞同毕大人的想法,”陈正翰道,“沈临保下唐云翳,定然不止是舍不得这个晚辈丢了性命,兴许还有其他打算。
案子久拖无益,不如早早定了沈家的罪。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铁器的去处,以及一连串案子的内情还可以继续查证,私底下,让地方衙门留意唐云翳的下落,这些都不冲突。”
皇上微微颔首,又问:“那依几位爱卿之见,沈家该如何处置?”
陈正翰道:“私运铁器、十恶不赦,削去官职、功名,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以儆效尤。”
刑部尚书附和了一声。
“皇太后娘娘薨逝多年,与这些罪事无关,”赵太保道,“娘娘对皇上有扶持之恩,沈家之事,是他们辜负了娘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