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玖拾陆
能不能办成,得看那些官员够不够活络。
京中想出些力气,还是需得从“铁”下手。
林场产木,不产铁。
铁是从哪里来的?
若是矿石,得提炼;若是别的东西熔的,能定型成规格统一的铁棍,也需要地方。
与铁打交道,说粗犷是真粗狂,支起了土坯炉子、十来号人,也能弄出些东西来,可说精细,也是十分的精细,怎么去掉更多的杂质、怎么让铁更加稳定……
从截获的数量看,整个流程,步步成熟。
那是整批的铁棍,不是什么形状千奇百怪、大小不一的铁石头。
黄卜庆沉思了一番,站起身来,与朱桓、霍以骁道:“三殿下、四公子,我去一趟都察院,想再仔细看看查获的铁棍。”
“黄大人请便。”朱桓颔首。
霍以骁道:“我随大人一块去吧。”
朱桓转头看他,视线落在霍以骁的脖子上,下意识地想说“不太好”,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算了,霍以骁自己都不介意被人看到。
黄卜庆把朱桓的微微迟疑看在眼中,以为他有话要单独与霍以骁交代,便先一步去了廊下,避了一避。
黄侍郎如此积极、主动,朱桓不说什么,反倒是不承情。
轻咳了一声,朱桓硬着头皮道:“下次,你不如说是猫抓的……”
霍以骁愣了一下,复又忍俊不禁。
他刚这么逗过吴公公,现在风水轮流转了。
“殿下,”霍以骁道,“猫抓的,和人抓的,痕迹不一样。”
朱桓本就说得为难,说完后就抿茶掩饰,被霍以骁这么一解释,险些就叫茶水呛着。
他的脸红了,连耳朵尖都红。
他确实不知道一不一样。
身边倒也有一两个侍奉的,他身份矜贵,哪个也不敢在他身上留印子。
旁人便是有,也都是遮着掩着,偶尔露出来,朱桓非礼勿视,如霍以骁今日这般、让人想不看见都难,他看到归看到,不会去仔细观察。
不知道人抓的是什么样,猫抓的,就更不清楚了。
他又不养猫!
结果,闹了个笑话。
不一样,还用来当借口,不是欲盖弥彰嘛!
幸好,书房里没有其他人,霍以骁说完就去寻黄卜庆了,只他一个人在,朱桓捂着脸尴尬了一会儿,这一茬就算过去了。
霍以骁和黄卜庆一起往都察院去。
既是主动回避,黄卜庆当然也不会再问三殿下说了些什么,只与霍以骁说案子想法。
三司官员在归德府查验三船物资之后,木料、石块暂存库房,在覃尚书提出调运之后,才装船北上。
而那批铁器,早早就已运向京中,由都察院保存着,待案子结束之后,再来处理。
铁器运达之初,黄卜庆被停职,待在家中,没有机会接触它们,重新出来做事之后,只去都察院看过两眼,留了个印象。
“还得再仔细看看,”黄侍郎道,“制铁不是容易事,匠人再好,没有合适的场地、用器,也出不来规正的铁棍,多观察观察,兴许有收获。”
霍以骁听黄卜庆讲解制铁,从开采到制成兵器、用具,各个环节,黄侍郎说得头头是道。
黄卜庆为了表现下自己并非庸碌之辈,这些年在兵部也不是光领俸禄不干事,哪怕他一个官员不需要进矿洞,他对其中门道依旧了如指掌,起码,知识丰富。
两人一直说到了都察院。
陈正翰正忙着处理沈家事情,听了黄卜庆来意,就让人带他们去库房。
铁棍在里头堆叠整齐。
霍以骁拿起一根,照着黄卜庆的讲解,观察了一番,道:“如黄大人说的,这样的算做工不错了的吧?”
黄卜庆又是抚摸又是掂量:“不粗糙、不割手,每一根的份量也差不多……”
他又多取了几根。
表面虽然没有那么光滑,但这个出品,已经算很稳定了。
上头没有任何印记,想从此溯源,并不可能。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黄卜庆将铁棍又放了回去,与霍以骁道:“我看着,应是官家出来的。”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5章 坏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霍以骁掂了掂手中的铁棍,道:“先前查的也是这个方向,就是没有斩获。”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三司官员都不傻,看过这批铁器,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只是,后头的调查卡住了。
就不说从岭南到北境了,就是只查从岭南林场到归德府的这一路,眼下也不知道,铁器是什么时候被塞进了原木里。
没有来路,不知出产。
范围内的所有官家的熔炼炉子都刷了一遍了,全部没有干过私产私运的活儿。
黄卜庆思考了一番,道:“武安规掌着运输,但他再‘一手遮天’,也不可能舍近求远。三船的东西搬上搬下,动静太大,瞒不过所有人。”
也就是说,私产炉子不至于离水路太远。
黄卜庆有了一些想法,打算回去兵部再做查证。
霍以骁寻陈正翰还有些事儿,黄卜庆独自走出都察院,走了两步,拐进了隔壁刑部衙门。
三司近来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私运铁器,边关增固纰漏,狄察之死,沈家贪墨,尤岑之死,平西侯府通敌……
这些案子没有一样是小事,它们彼此关联、互相影响,但同时,他们也是独立的,对于办理案件的官员来说,每一件都需要办得明明白白,而不是,混淆在一块、成了一块大泥巴,越揉越乱。
调了官员去各地,留京的还得与顺天府、兵部、工部等等配合,都察院各个脚不沾地,刑部也一样。
黄卜庆来找刑部侍郎了解状况。
两人是同科。
那年中了进士的,有一些等不到缺、没有真正迈入官场;有一些犯了事儿,早没影了;有一些起起伏伏、官运不通,还在熬着;也有几个混得不错,外放着,不晓得什么时候调回京中。
留在京里,还平步青云、在官场上叫得上名号的,就只有他们两个。
因此,平日往来也多一些。
既然来了刑部,黄卜庆少不得先给朱钰问个安。
朱钰抬眼看他:“黄大人怎么来了?”
“刚才去了都察院,”黄卜庆答完,想要退出去,突然心念一动,又补了一句,“那批截获的铁器,我有些想法,想再看得仔细一些,就和四公子一起到了隔壁。”
朱钰的表情有一瞬的凝固,他很快调整过来,问:“那黄大人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黄卜庆眼尖,发现了,佯装不知,答道:“只有些想法,还没有成果。”
“是吗?”朱钰道,“那黄大人可得抓紧些,父皇对这事儿很是关心。”
黄卜庆恭谨应了。
他从书房里退出来,隔着窗户,悄悄地、又迅速地看了朱钰一眼。
四殿下的脸冷得可怕。
黄卜庆心尖一颤:坏了!
他刚刚,就是想试探试探四殿下。
简单一句对话,四殿下的表情很不自然,黄卜庆当即就有了猜测,而此刻,这可怕的脸色坐实了他的猜测。
那批铁器的来由,四殿下是知情的。
也就是说,私产私运,不止是沈家在弄,四殿下也脱不了干系。
黄卜庆心里发愁。
这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岭南林场僵持着,不就是担心真牵连上四殿下吗?
现在好了,这案子棘手坏了。
刑部侍郎金晋廷从长廊另一侧过来,黄卜庆赶忙迎上去,脸上堆起笑容,心中还在嘀咕。
两人说了会儿,话题围绕着案子来。
金晋廷有所保留,他倒也坦诚,道:“兵部与几个案子都有牵连,有些还在调查里的事情,我没法说得那么细。”
“应当的、应当的,”黄卜庆说着,往朱钰所在的书房方向瞥了一眼,压低声音问金侍郎,“你们这差也不好当吧?四殿下就在那里坐着,林场又是这么个状况……”
金侍郎笑而不语。
黄卜庆见状,没有追问。
金侍郎送走了黄卜庆,背着手往回走,就见柳宗全迎面走来。
“黄大人回去了?”柳宗全状似随意地问道,“黄大人为将功折罪,也是辛劳。”
金晋廷笑着道:“也是分内之事,他们兵部出了纰漏,他可不得多查一查。”
柳宗全也笑:“大人忙碌,我就不打搅了,殿下想吃些点心,我得去吩咐亲随一声。”
金侍郎目送柳宗全离开,摸了摸胡子。
四殿下在刑部观政,金侍郎眼神不差,当然看得出来,对方对案情格外关切。
与其说是关心沈家下场,不如说,是担心案情调查。
这也让金晋廷有了不少猜测,亦颇为棘手。
另一厢,黄卜庆回到了兵部衙门。
朱桓依旧坐在桌案后,认认真真地看文书,时不时拿着笔在一旁的纸上记些东西。
黄卜庆多看了朱桓两眼,心里长长叹了一口气。
三殿下这样多好!
四殿下做什么想不开,去和沈家掺和铁器?
也不是,四殿下和沈家一条船,不想掺和,也会被拉上船去。
沈家是个助力,但船沉的时候,漩涡也大,船上的都别想脱身。
偏四殿下在上头,他们这些拿着锤子、斧头的,是砸船还是不砸船?是噼里啪啦一通乱砸,还是得小心翼翼地拆这块板、不拆那块板?
不管了,先想办法查,至于查出来能不能用,就随机应变。
黄卜庆深吸了一口气,重新理顺思路。
沈家行那些事儿却没有隐瞒四殿下,除了关系近,很有可能也是因为不好瞒,也就是说,林场那儿就知情,甚至是,林场行了方便。
原木凿洞、塞进铁棍、重新封上还让人看不出问题来,最容易办妥此事的就是林场。
有人,有工具,还是翁管事的一言堂。
如此推断,铁棍的熔炼之所也就可能不是岭南到归德府的水路沿岸一带,八成就在林场附近。
那地方,产铁吗?
铁矿石、还是铁砂?
地方储矿,官家都有记载。
黄卜庆翻遍了手头都找到了的各种文书,都没有在岭南设过提炼、加工之所的记录。
总不能是,沈家自己捣鼓的、还把那小作坊给弄成了个能与官家出产匹敌的大炉子吧?
那还怎么找?
去把岭南的山都翻过来?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6章 今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一直翻到了天黑,黄卜庆如同被走路被鬼打墙一样,总感觉哪儿不对劲。
按说,这个思路是能说得通的,偏偏,走起来就是原地踏步。
眼前的那一层迷雾没有散开,始终是差一口气。
黄卜庆只能先放下文书,从库房退出来。
书房那儿,朱桓和霍以骁前后出来,看样子是要下衙回去了。
隔着半个院子,黄卜庆与两人行了一礼,而后,看了一眼天色,摸了摸下巴。
李三揭当时翻了一个通宵。
梁归仲翻到了深更半夜。
可能,就得等到三更天,又困又乏时,脑袋会突然灵光那么一下?
要不然,他也试试?
试试就试试。
黄卜庆决定今天不走了。
让小厮回府递个话,再捎些吃食垫一垫,他今儿就歇在衙门里。
黄卜庆下定决心,目送朱桓和霍以骁离开。
朱桓神色轻松,与霍以骁说着些什么,虽然称不上兴致勃勃,但整个人透着股愉悦。
黄卜庆看在眼中,忽的想起在刑部衙门看到的朱钰,两厢一对比,足以见眼下两人处境的不同。
沈家不行了。
皇太后在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这一天的到来,也仅仅就是七八年而已?
人走茶凉,昨日再是风光,也抵不过今朝风雨。
今朝?
今朝!
念头从脑海里一闪而过,黄卜庆倏地睁大了眼睛,连心跳都快了几拍。
是了。
本朝没有官方开采过,不等于前朝没有。
文书里不曾记载,大抵是那矿石因各种缘由,不再适合提炼加工,整个炉子也就废了。
可它若是存在过呢?
黄卜庆越想越是这么个理,只可惜,前朝废弃的炉子,他在库房里翻遍文书,恐都不会有任何收获。
这个需得去当地调查,亦或者是,从地方志上一窥究竟。
京中有藏书楼,收有各种地方志,这个时辰自是无可奈何,得白天过去,最好能与主家有些交情,方便借阅。
看来,今日夜里的计划,是要改一改了。
黄卜庆叹息一声,忽然又想起一桩事儿来,他思路转得飞快,当即拿定主意,快步追出了院子。
走道上,官员三三两两。
三殿下已经回宫了,远远的,能看到轿子离开。
四公子从隐雷手里接过了缰绳,纯黑的高头大马甩着脖子。
黄卜庆赶紧上前:“四公子,我有一事,想与四公子商量商量。”
闻声,霍以骁转头看向黄卜庆:“黄大人请讲。”
黄卜庆堆着笑,道:“我若是没有记错,霍大人的夫人是岭南出身?”
霍以骁颔首:“确实。”
黄卜庆又道:“不知霍府之中,有没有保存着岭南的地方志?不论是那一年编修的,我想借阅借阅。”
寻常而言,私人收着地方志的,要么是藏书之家,要么是远居的游子、远嫁的姑娘,离开故土,靠那些书籍寥解思念之情,越是通文识字的人家,越会有这样的习惯。
霍以骁眉峰一扬。
黄卜庆好端端看这个口,定然不是太闲了想翻书,定然是与手中的政务有关。
而且,恰恰是岭南。
“黄大人是有什么线索想从地方志中验证一番?”霍以骁问。
黄卜庆答道:“如四公子所言,确实有些想法。”
霍以骁道:“大伯娘有收着一套,黄大人想借,随我走一趟吧。”
既是同行,霍以骁就没有骑马,与黄卜庆一块到了大丰街,进霍家大宅借了书。
书册多,不要搬运,霍家甚至还让小厮推了辆板车,一路送到黄家。
黄卜庆再三道谢,全搬进了自己的书房里。
换个地方,一样熬一整夜。
另一厢,朱钰坐在酒肆雅间里,抿了一口酒。
与往日热闹相比,他今儿没召任何人一道玩闹,只柳宗全陪着。
有人敲了敲门。
柳宗全起身,开门与外头的人交谈了几句,又重新把门关上。
朱钰抬着眼皮子看他:“怎么说?黄卜庆跟霍以骁做什么去了?”
柳宗全答道:“去了霍家,黄大人借了一板车的书。”
“借书?”朱钰满脸莫名其妙,“借的什么书?”
柳宗全摇了摇头:“不敢跟得太近,不知道借了什么。”
朱钰气得骂了一句。
今儿在刑部衙门,他就对黄侍郎的举动很是担忧。
黄侍郎先和霍以骁去了都察院,他说有东西要查证,朱钰本能地觉得不妙。
柳宗全去隔壁问了问,只晓得那两人进过存着铁器的库房,更多的,就问不出来了。
不过,就只是这些,也够让朱钰提心吊胆了。
他们会从铁器上发现什么?
朱钰倒是还想问问金侍郎,又担心被敏锐的金侍郎识破些什么,只能作罢。
柳宗全让人盯着黄卜庆,看看他到底要搞什么名堂,结果,黄大人跟霍以骁一块离开了千步廊……
最后、最后是借书。
简直匪夷所思!
莫非,这是黄卜庆与霍以骁拉关系、讨好他的手段?
就霍以骁那性子,会吃黄卜庆这一套?
朱钰越想越烦,一连饮了三盏酒,问柳宗全道:“林场那儿还没有安排好?跟着我们得了那么多好处,事到临头,畏畏缩缩!袁疾那胆小鬼都知道死到临头就别心存侥幸!”
“三司的人盯着,行事就得谨慎些,免得适得其反,”柳宗全说完,见朱钰冷着一张脸,又道,“再谨慎,我猜也差不多了。”
朱钰哼了声:“抓紧。”
赶在宫门关闭之前,朱钰回了宫。
酒气上涌,春风一吹,整个人晕晕乎乎,进了庆云宫,他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很不踏实。
光怪陆离的梦境追着他,他在长长的、倾斜的甬道之中,身后,无数的铁棍翻滚下来,铁器碰撞声在甬道里回响,他只能不停地跑、不停地跑,才能不被铁棍砸倒、淹没。
“啊”的惊叫一声,朱钰从噩梦中惊醒过来,挺身坐起,大口喘气。
他浑身都是汗,湿哒哒的,难受得要命。
守夜的内侍赶忙过来伺候。
“什么时辰了?”朱钰问。
内侍答道:“快四更了。”
四更的京城,多数地方,都静悄悄的。
黄卜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时不时打两个哈欠。
忽然间,他的眼睛一亮。
把手中的这一段文字又反复念了两遍,他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7章 忘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这段文字,不过是短短两句,很不起眼,若不是黄卜庆带着目的来找答案,其他人哪怕看到这一段,很有可能都不会往心里去。
这一页,讲的是岭南当地的一位名士。
名士姓宋、名规,出生在前朝末年。
宋家祖上出过大官,做过海商,家产颇丰,祖业传承到宋规长大时,有败落之像,但也足够宋家再挥霍几十年了。
结果,逢了乱世。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疆土四境,战火燎原。
岭南偏于一隅,不似中原一带凶险,却也难以独善其身。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岭南,本就混乱的朝廷无力支撑当地官府,大小官员们亦是各有各的打算。
有封城固守的,也有吞了衙门银子粮食当土皇帝的,亦有加入起义军队、奔向新前程的。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宋家所在的泉城是岭南大城。
知府想护住治下百姓,如此坚持了六七年,也渐渐力不从心。
宋规幼年时见过繁盛的城市,从少年到青年,又看着这座城日渐衰败,百姓疾苦。
他说服了当时宋家的一家之主,开仓放粮,他本身也积极地改善城中灾民生活。
那几年,朝廷已经是末路了。
多年的割据、征战,天下涌现了不少豪杰。
有一统之气势的,除了彼时已经坐拥了江南大地的、后来成为本朝开朝皇帝的朱俭,还有另外几位,其中,一个叫刘蔽的在岭南一带颇有名望。
刘蔽是绿林出身,以前是被逼起义,虽然从山大王成了占据岭南的大人物,但他手里缺银子、缺粮草、缺武器。
战乱年代,这些东西可比千金。
宋规有眼界,他知道朝廷已经不行了。
若要百姓少吃苦,唯有站出来一个人,平息战火、开创新皇朝。
英雄再多,为了自家霸业争斗,最后苦的也就是老百姓。
宋规选择了刘蔽。
同在岭南,他了解刘蔽比其他英雄更多,往来也更容易。
他又说服了长辈,给刘蔽投银子、捐粮食,支持刘蔽开疆拓土。
而缺少的武器,宋规为刘蔽当说客,登了知府的门。
赈灾放粮的交情,知府再忠心朝廷,也知道穷途末路了,他听了宋规的劝,交出了库中铁石。
刘蔽得了矿石,锻造兵器,也算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再后来,刘蔽还是败给了朱俭,宋家作为刘蔽的支持者,在朱家掌了江山之后,自然也就彻底败了。
成王败寇。
朱家的江山史,刘蔽都只作为一个竞争者出现过几次名字而已,更别提宋规了。
只是在岭南、尤其是泉城,当地先生、学子感念宋规放粮救民的大义,让他在地方志上有了一席之地。
当然,毕竟是朱家天下,地方上纪念宋规也要讲究些方法。
这篇人物志很短,还从头到尾,用大量的篇幅去写宋规放粮、赈灾、为百姓奔走,对于他支持刘蔽就只有两句话。
要不是黄卜庆满脑子“铁铁铁”、“矿矿矿”的,他也不会注意到这短短两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