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奔小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荆南小六
“老师,您不必伤感,我定会奏明父皇,给潇湘省求来轻徭薄赋的旨意,让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迎来休养生息的时间。”
太子上前安慰的说,作为太子,第一次看到这么惨烈的天灾**,这对他的心灵,冲击十分巨大。就连自己,也差点命丧黄泉。好在,这次有这么多能人志士,一起努力。才把这场灾难控制在小范围内。
若是没有他身边的这些人,这岳州城,这整个潇湘省,恐怕都……
“太子仁慈,老朽在这里代全体百姓,多谢太子大恩大德!”
说完,史岚清深深的朝太子行了一个大礼。武定国,史习焜等人,纷纷跟着行礼。太子连忙扶起了史岚清。老师的一拜,太沉重,他受不起。
“罢了,老夫有点累了,焜儿,定国,你们俩多陪太子去街上走走。老夫想要好好休息了。”
史岚清感觉到累了,这几天他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如今,总算是得到了放松,疲劳的感觉,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安排武定国和史习焜带着太子去大街上,也算是让这几个年轻人去感受一下他们这几天的努力成果。这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很有好处。596小说
三人目送着史岚清离开,看着史岚清佝偻的背影,这个老人,这段时间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压力。
“将来,我也一定要像祖师爷一样,做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好官!”
武定国在心中暗自许下了誓言。
太子上街,自然是微服私访。作为导游的武定国,在前边引路,一路上介绍了不少岳州的人文趣事,引得太子和史习焜这两个北方来的公子哥好奇心大涨。
“哟,武定国史习焜真是难得一见啊,这几天你们都还好吗我听说你们帮着荆国侯治理水灾,又接着对抗瘟疫,我真恨不得跟你们一起呢。”
前方传来了杨升打招呼的声音,真是巧了,杨升这个时候和蒋昕一起也在街上逛着,正好遇到了武定国他们三个人。朋友相见,自然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尤其是,武定国这几天干了这么多大事情,让这两个人一直都想见见他。
“杨兄,蒋兄,好久不见。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
“哦,我叫曹嘉熙。见过二位。”
太子殿下不想暴露身份,自己主动打断武定国的介绍,并且用了个假名字,曹嘉熙,嘉熙是太子的本名,但是他实际上不姓曹,他姓姬,但是他母亲,姓曹。于是他就用了母亲的姓来给自己冠名。武定国见太子不想暴露身份,也自然是遵从太子的意思,并没有点破。
“哦,曹兄。你好。”
蒋昕,杨升二人也抱拳见礼。既然是武定国的朋友,那自然也是值得结交的人,多个朋友多条路,他们俩自然不会拒绝同行的人多一个。
“定国,你们这上街是打算去哪里呢”
蒋昕好奇的问道:
“哦,这不,这二位都是北方来的,我带他们逛逛岳州城嘛,唉,其实我自己也是个外地人,我哪里知道这岳州城里面的好景色。哎对了,你们二位不就是岳州城土生土长的人嘛,你们今天有事要忙吗如果没事的话,能带着我们去岳州城里的好去处不”
武定国正为着带太子殿下逛街这件事头疼呢,结果瞌睡来了枕头,这面前不就是两个现成的导游嘛,嘿嘿,不拉壮丁,对不起武定国的智商。
“哈哈,行啊,我们俩今天也是憋坏了,书院里面出现了瘟疫,我们也被隔离了好几天,今天才解除隔离,放了出来,我们也正好打算好好晒晒太阳呢。”
杨升自然答应了,他还在为上次害了武定国被绑架的事情耿耿于怀,今天正好遇上,补偿一次。
“走吧,哥几个,咱们去燕来画舫吧。嘿嘿,定国,上次你可是没去成,燕来姑娘可埋怨死我了。这次你可不能再错过了。哈哈哈,到时候,燕来姑娘还要亲自给你敬个皮波儿杯呢,嘿嘿嘿……”
杨升脸上洋溢着只有男人能懂的笑容,弄得武定国心痒痒的。他是一万个想去,可是太子在身边呢,要是让祖师爷知道自己带着太子去逛青楼,估计会扒了他的皮!太子听着杨升说,燕来画舫,他久在深宫,自然是没听说过这等高级玩意儿。他疑惑的看着史习焜,史习焜则是一脸冷汗。该怎么跟太子解释燕来画舫只是个听歌、喝酒的地方那怎么解释姑娘们的大腿和抹胸呢在线等,挺急的!
“额,不了,杨升,我们还是不要去那种地方了,经历了上次的事情,我都对烟花之地有了心理阴影了。我三过青楼而不入,估计这辈子是与青楼无缘了,唉……”
武定国义正言辞,其实心里在滴血。青楼啊,重生到古代,居然不去青楼,这算哪门子穿越啊!在澧县去不成,在岳州被绑架,他武定国脸是有多黑,去一次,出一次事。这次又是因为太子跟着,所以去不了,这以后士林之间都会传唱他武定国,四过青楼而不入!想想都觉得悲催,这不是他的本意,呜呜呜!
第161章 带太子逛街(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武定国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杨升提出的去青楼的主意,这让杨升赶到非常惊讶。
“咦不对啊,这家伙怎么突然转了性子了难道是因为带着这个客人,不能够去青楼可是不应该啊,哪有男人不去青楼的。除非……这个北方来的胖子,是个……太监”
杨升再次看着太子的相貌,果然,这个胖子白白净净的,没有胡须,就连喉结都不明显,或许是因为胖吧,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没发育吧。
刚才听这个客人自我介绍,似乎口音是京城那一带的人。联想起,皇宫里面的东厂厂公,好像就是曹公公。莫非……杨升想到这里,越发的确定,武定国的客人,就是来自京城的一位公公。不然,怎么会这么义正言辞的拒绝去青楼带着太监上青楼,着实有些不妥啊。
杨升还煞有介事的看了看太子的下面,微微摇了摇头,唉,怎么就切了呢
若是太子知道杨升这么想,会不会气得吐血。反正当杨升的目光看着他下面的时候,太子总觉得这家伙的眼光里面,透露着一股同情的意味。
“哎,不去青楼也好,这段时间,瘟疫正闹着呢,青楼人多嘴杂的,万一染上,可就麻烦了,咱们还是不要去那个地方了。去别的去处,看看人文风物也好。”
史习焜出来打圆场,他的话巧妙的化解了现在的尴尬。既然小侯爷开口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咯。毕竟目前来看,史习焜的身份,明面上最大。
说起看人文风物,这可就有些去的地方了。岳州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还是有很多古迹存在的。武定国来到岳州这么久,其实也没把岳州城逛完,说真的,他自己也有点想要去的意思。
“不如,我们去岳阳楼看看吧。”
“岳阳楼去那个破阁楼看个什么,说不定哪天它就倒了。几年前的那场大火,都快把房梁给烧断了。现在破破烂烂的,就连乞丐都不想去那里住。”
说起这岳阳楼,还真有这么一个建筑。武定国当初还想着给唐行开家酒楼的,名字就叫做岳阳楼。可是当他在岳州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岳阳楼早就存在了,当年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周瑜在这里曾经点过兵。
而这些年,岳阳楼由于年久失修,如今早已经成为危险建筑了。几年前,可能是小孩子玩火,把岳阳楼给点着了,幸亏当时遇到了一场大雨,这岳阳楼的火及时熄灭了。只不过,岳阳楼里面也被大火烧的不像样子了,如今,破破烂烂的,乞丐都嫌弃。
“哎,好歹也是个历史建筑,过去抒发一阵情感,缅怀一下古人也好。反正不远,步行一会儿就能够到了。其实啊,这岳阳楼任由这么烂下去可惜了,哪天,我向官府买过来,重修岳阳楼。”
武定国还是决定去岳阳楼看看,而且,对于岳阳楼,他有种莫名的好感。如果岳阳楼没了,那岳阳楼记,岂不是泡汤了怎么能让这千古雄文还没出世就没了呢这可对不起一个文抄公的节操。
说走就走,一行人朝着岳阳楼出发了。走在路上,大家都感觉到非常无聊,所以就开始聊一些家长里短了。比如说,蒋盺被家里人安排相亲了什么的,杨升家里的佃户今年又准备拖欠租子了之类的。
武定国看着太子似乎饶有兴致,心想:
“太子在皇宫里面长大,恐怕对于这些民间百姓的事情,知之甚少,我何不给他来一场民间知识科普呢免得太子将来五谷不分,与百姓脱节。”
一想到这里,武定国就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任务。给太子普及知识啊,这可是史岚清那种大儒才能够做的事情啊,当太子老师,啧啧啧,想想都带劲。可是怎么开头呢得想个话题才行。
“太……那个热了,曹兄,我看你走着都出汗了,咱们不如先坐在街边,喝点咱们岳州的特色饮品如何解解渴,咱们再上路。”
武定国差点开口叫错了,突然反应过来,太子现在化名曹嘉熙,得叫曹兄。
太子被武定国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热了,平日里出门都是坐马车的,这走几步路,居然都出汗了,喝点解渴的饮品也好。于是,太子欣然从命。
一行人来到了街边摊子,这里一个小老头,正在叫卖豆腐脑。武定国一群人,来到这边,找了个桌子坐下,对小老头说:17笔趣阁
“老板,给我们每人一碗豆腐脑。”
“好嘞,客官,您是要热的,还是凉的啊”
“这么热的天,当然是要凉的啦,快点上,我们都渴了。”
“得嘞,马上就来。豆腐脑五碗!”
小老头颇有韵味的高声叫出,仿佛在向周边的所有人宣布,我们家卖出五碗豆腐脑了,这也许是最原始的一种广告吧。
豆腐脑端上来,上面浇了一层黑色的液体,这可让太子看着有点疑惑。
“豆腐脑不都是白花花的吗怎么还会有一层黑色的液体这东西闻起来怎么一股中药的味道”
不明所以的太子,抬头看着武定国,想要个解释。
武定国笑了笑,并没说话,而是端起豆腐脑,喝了一大口。混着这黑色液体喝下去,一股薄荷的清凉感,从喉咙里面爆发出来,在大热天的,简直爽透了。武定国喝完之后,示意太子也试试,他自己亲自验证,这东西没毒的。
太子将信将疑的喝了一口,果然,薄荷的味道,一下子充斥了口腔,让人感觉到十分清爽,配合上清凉的豆腐脑,整个人都很凉爽。
“哎哟,定国啊,这豆腐脑不错哦,居然放了银丹草!(我国古代称薄荷叫银丹草),我以前喝的那些个豆腐脑,要不就是放盐,要不就是放糖的,没想到这里还有这种吃法,真是不错,我很喜欢。不过,要是有糖就更好了,我更喜欢甜味的豆腐脑。”
太子一下子就喜欢上这种清凉的口感了,这和他在皇宫里面吃到的那些个豆腐脑完全不同。他又喝了几口,细细品味那种清爽的感觉。
这个时候,老板听见了他们的招呼,赔着笑走过来,十分抱歉的说:
“这位客官,我家本小利薄,买不起糖霜,如果您要点盐巴,我这里还是有点,能给你加上。”
太子明显是甜味豆腐脑的忠实支持者,听见豆腐脑加盐,立马就撅着嘴。他觉得那些个喝咸豆腐脑的,都有毛病,尤其是他们家的那个妹妹,永和公主,姬嘉佳。
“唉,既然没有,那就算了,我是不会去喝咸豆腐脑的,这辈子都不会。”
太子摆摆手,让老板退下了。
武定国笑呵呵的看着太子,他要找的话题来了。
“曹兄,你生在富贵之家,自然是咸甜任你选,可是这平头老百姓,从年头到年尾,恐怕都没几次机会吃到糖哦,这糖,在民间,算得上是奢侈品了。所以,老百姓们才想了些法子,将银丹草作为佐料,放进这豆腐脑里面。”
“哦,老百姓们连糖霜都吃不起吗这可就奇怪了,我记得两广,与闽浙一带都盛产蔗糖,就连我们北方也出产甜菜,难不成这糖要价很高”
太子疑惑的问,这糖霜,在皇宫里面,那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平日里,有些妃子们喝的饮品,里面都加蜂蜜。
“呵呵,曹兄恐怕还不知道百姓们一年劳作能收获多少银钱吧,来,我来给曹兄科普一下。”
武定国的目的达到了,准备开始给太子讲课。
第162章 带太子逛街(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曹兄,我们以一家一户的普通老百姓为例子吧。这家老百姓,家中一夫一妻,有二子一女,五口之家。曹兄认为,若是这一家人,全年要吃饱,需要种多少亩田,打多少粮食才足够呢”
武定国略带考试的意味来问太子殿下,他要看看这个太子是不是真的对老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知。
太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提问给问住了,不仅是他,旁边的史习焜也同样陷入了思考之中,杨升或许还知道一点点,而蒋昕则是想了想,然后胸有成竹。从这些人的表情看来,就能够知道他们各自成长的环境如何。倘若衣食无忧,是不会去考虑这些东西的。
太子搜刮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学的那些都是大儒们讲的儒家经意、治国道理,对于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东西,没有丝毫的介绍。只不过他依稀记得当初太傅史岚清教过他算学的时候,曾经有过关于百姓口粮的计算。
“定国,我之前听老师给我讲过一些,这老百姓种粮食,北方种麦子,亩产一石,南方种稻子,亩产两石,而两石粮食可以换一两银子。我差不多就知道这些了。”
武定国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太子,还是懂得一点东西的,看来平时也有了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武定国从太子了解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展开。
“曹兄,你说的没错,平日里,这粮价,就是二两银子一石。百姓们按照一家人分田十五亩,每亩产量两石计算,南方每年两次收成,能够种粮食收入六十石粮食,共30两银子。”
“哦,定国,照你这么一说,那么百姓们其实收入还是挺高的呀,我记得县令每年的俸禄好像只有45两一年吧,百姓们种田都快赶上县令了。”
史习焜一听,笑呵呵的说,听到百姓们这么能挣钱,他都有点不敢相信了。这个时候,一旁静静喝着豆腐脑的蒋昕却开口说话了。
“小侯爷,你只是单纯的看到了收入,你还没看到支出呢。我来给你算算吧。如果按照每个人每天吃两斤粮食来算,一个人,一年就需要730斤粮食,折合2.5石,五口之家,需要粮食12.5石就算是小孩子口粮没那么多,那一年还是要吃12石米的。再加上赋税,每亩一斗,也就是1.5石,这些加起来,我们就按照14石计算吧。实际上,这一家农民收入,不过23两的样子。”
蒋昕开口解释,让众人恍然大悟,但是就算是23两,这些银钱算起来,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看着他们还有疑问,蒋昕润了润嗓子,继续解释说:
“其实,这些还没算上农具,种子,肥料等其他东西,实际上,这样的五口之家,一年的实际种田的收入,不过20两多一点点。如果还算上吃肉,买衣服,柴米油盐等消耗,这些钱算起来,能留下10两算是不错了。”
蒋昕的一番话,大概就把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民一年的收入说了个明白。让众人听了连连点头,就连太子也是一番受教了的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