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奔小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荆南小六
听到李雄姿的汇报,皇帝稍微放心了一点,既然山海关这边的压力不大,那这边暂时不派援军,调集大军去另外几个地方守着。
“那么中部呢鲜卑人和鞑靼人,他们俩国,现在什么情况”
“启禀陛下,这次草原民族的主要兵力,就集中在这两个国家,鲜卑人主攻太行山一线,而鞑靼人,妄图染指我河套平原。鲜卑人组织了大约二十万兵马,现在正猛攻居庸关,好在北平的燕宁军准备充足,鲜卑人强攻了一个月,只丢下满地的尸体。而鞑靼人那边,情况要复杂一点,他们有三十万大军,分为两路,一路二十万人,已经攻入河套平原,朵颜三卫的人马已经和他们激战多日,我们的武胜军一边加固萧关的防御,一边与朵颜三卫的兵马配合作战,不过,他们打得很辛苦,目前,已经丢失大部分领土,集中坚守在银川一带。
而鞑靼人的另一路集结在雁门关附近,目前还没有他们进攻的报告,似乎有支援鲜卑作战的意图,但是也不排除他们从雁门关进攻的可能,目前担任山西防守的崇捷军压力很大,他们不敢随便调动支援其他几路地方。只能够等待这一路鞑靼人的进攻才能做出决定。”
听了李雄姿大将军的汇报,皇帝沉默不语,他看向西北方向,那边还有个突厥人,而守卫西北的,是另一支大军——常捷军。
“李爱卿,常捷军有没有情况传来。”
“启禀陛下,常捷军来报,突厥汇合吐蕃各部,合兵十五万进犯,突破了玉门关之后,一路东进,在嘉峪关和常捷军鏖战数日。”
“什么!玉门关丢了!”
皇帝对于这个消息十分震怒,玉门关是最前沿的一道关隘,也是历来防守的重点,居然才一个月,就这么丢了常捷军是怎么打仗的!
“陛下,据常捷军回报,玉门关年久失修,这几年缩减各大军的军费,常捷军只好全力修建嘉峪关,而玉门关则……唉,要是不削减军费,就没这事了。”
李将军故意这么一说,可把那些曾今嚷嚷着削减军费的文官集团,恶心的够呛。
看吧,你们削减军费,让大军没法修补玉门关,丢了国土吧。
说到这里,皇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边关三大部队,燕宁军,防备女真,协防鲜卑。崇捷军,守卫山西,武胜军,保卫河套平原,这都是皇帝手里极有战斗力的部队。而西南的振武军,这个时候也来不及调动了。西北方向的常捷军,他们压力也很大。
目前看来,只能够调动在山东和东海沿岸防备的凯旋军了。而凯旋军,正是武定国父亲,刘继勋的部队。
第175章 各路草原军的弱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面对严峻的北方战况,皇帝动起了调动凯旋军的心思。凯旋军,这支部队是他留在东边,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的,顺带也协防一下倭国,这几年,倭国一直对高丽虎视眈眈的,还时不时有倭国的浪人跑到海上闹事,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寇海盗上岸抢劫的消息。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顾上这小小的倭国了,不挡住北方狼族,整个中原都得玩完。可是,皇帝这个时候,心中仍然有一个担心。凯旋军二十万人马,调动他们到北方边塞,这一段路上,人吃马嚼的,粮草耗费巨大。即使是他们顺利到达了战场,但是,突然增加这么多人,粮草供应能不能跟得上这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朝廷的军饷还能够撑得住,太子在南方居然挣了五十多万两回来,这一下子,可让马立明这个老抠舒展了不少眉头。可是粮草方面,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本来凯旋军那边,是只发了一半粮草,另外一半,用银子代替了,让他们在山东一带自己从老百姓手里买粮食。
可是如果调动他们到北方前线,即便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粮食去,从其他地方转运粮食过来,光是路上运粮民夫自己吃掉的,就要去掉三、四成。所以,粮草成了这次战斗的关键,而北方那些狼族,同样是因为粮草才南下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马爱卿,我们的粮草是否充足,能不能保证凯旋军到达前线,并且持续战斗”
皇帝把马立明叫出来了,把这个关键问题抛给了他。马立明硬着头皮出来,他知道,这件事情他躲不过去。好不容易国库里面有了点富余,这下子,又得掏空,真是让人急死。
“启禀陛下,目前的粮草,供应交战的几只大军已经是到了极限,若是凯旋军开拔,粮草方面恐怕就有点入不敷出了。而且,我们还得增加至少二十万民夫,才能保证大军后勤供应。这些民夫也是要耗费粮草的,所以……”
马立明苦着脸说出了自己的为难,这件事情,放谁来当户部尚书,都没办法解决,我反正就是没那么多粮草,你非得要,把我杀了凑一点也行。他这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让皇帝感觉到无比想念荆国侯史岚清。当初打仗的时候,只要史岚清在,他什么时候头疼过粮草的问题。唉,可惜,史岚清跑到潇湘省养老去了,这个时候,就凸显史岚清的重要了。
看着皇帝这么头疼的样子,这个时候,从勋贵集团里面站出来一个人。原来,这是魏国公刘伟清。这可是勋贵集团理面军神一般的存在,他身经百战,智计无双,在建国那一阵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本来这几年打算养老了,毕竟害怕功高震主,可如今他却不得不站出来了。
“启禀陛下,其实,依臣所见,战局还并没有到了十分严峻的时候。”
“哦刘爱卿有何高见速速道来。”
“喏,陛下,北方四国,这次号称八十万人南下,在臣看来,并没有那么多。这些年,四国内斗不断,刀兵从未间断,所以,各国常备的兵马,总共在五十万左右,突厥十万,鞑靼二十万,鲜卑十五万,女真各部五万。让他们全部把兵马投入到南下之中,我看未必。”
刘伟清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啊,北方四国,若是全部南下,老家还要不要了所以,这次八十万人,绝对是假的。刘伟清顿了顿,继续说:
“所以,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女真各部,本部一万八千人马,不过是出来遛弯,参与战斗的,大多是附属的小部族。我估计,等这些小部族兵力消耗完了,女真各部就会对他们下手,借机壮大。所以,这一路,最不足为惧,我们只需要派遣一位使臣,一旨册封就能让他们不敢南下。”天涯微小说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尤其是文官集团,这么好的事情,简直是刷功绩的绝佳时刻。待会儿一定要抢到手,在皇帝面前露个脸。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突厥和吐蕃的联军,这一伙人号称十五万人,不过在我看来,这两伙人各自怀着鬼胎。突厥人有着天山绿洲的供养,饥荒的情况估计并没有那么严重,而吐蕃则是过来顺手打劫的。这一路人马,我们只需要挑拨离间,联合突厥,攻打吐蕃,消灭吐蕃军队主力,就可以让突厥掉头,攻入吐蕃国内。所以,这一路,二十万常捷军,完全可以应付。”
又是一个计谋,瞬间就点破了西北战局的关键,听得众人眼前一亮。刘伟清继续称热打铁:
“武胜军联合朵颜三卫的人马,与鞑靼二十万人鏖战河套平原,这一路最为凶险,但是凭借武胜军的战力,这一路鞑靼人,讨不了好处,武胜军只要坚壁清野,这二十万鞑靼人,时间一久,饿都要饿死一半。我们可以让武胜军带着朵颜三卫,用空间换时间,撤回萧关以内,把河套平原暂时丢给鞑靼人。过几个月,他们得不到粮草,自然会退却,咱们在尾随追击,定能大获全胜。”
“所以,我认为,这次战斗的关键,还是在于鲜卑这一路。二十万鲜卑人马,他们左边是鞑靼人的十万大军,右边是女真各部,都是穷鬼,没东西抢,只能南下。但是也正因为是这样,他们被夹在中间,也是最不敢全力南下的,二十万人,最多是十万人投入战斗,另外十万,得留着防备两个邻居。而我们,可以调动凯旋军精锐人马十万,从雁门关北上,侧击鲜卑,然后崇捷军正面进攻,吃掉他这十万人。到时候,鞑靼和女真,就会扑上去,把他们撕成碎片。”
“所以,这次战斗,真正面对的,是鞑靼二十万人,突厥、吐蕃十五万、鲜卑十万、女真五万。加起来,五十万人左右。”
听了魏国公刘伟清的分析,战局一下子明朗了起来,原本八十万人马,把众人给吓得不轻,可是,现在算起来,不过是五十万人马。要知道,边防四军,加起来八十万人马,以逸待劳的,完全不怕。
“嗯,刘爱卿言之有理,那就按照刘爱卿的计策,令刘继勋率领十万凯旋军精锐,配合崇捷军,消灭鲜卑大军!马爱卿,十万人马的粮草供应,总没有问题吧”
皇帝脸色不善的看着马立明,那意思是,你要是再给我哭穷,信不信我真把你砍了做军粮。马立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咬咬牙,这十万大军的粮草还是能拿出来的。
“臣这里,没有问题。请陛下放心!”
皇帝听到这个答案,露出一股算你识相的表情,随后,自信满满的看着满朝文武。这次,他信心十足,不把这些进犯的草原狼族打出屎来,他就不配当这个开国皇帝。
“列位臣工,此番决战,定要打出我们大康的威风,打断草原狼族的脊梁骨,让他们三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为我朝百姓,赢得三十年的和平安定!诸君,努力吧!朕这次,陪你们一起出征!命太子立刻赶回,朕出征期间,太子监国!”
皇帝也是个战场上打出来的好汉,安稳发展了二十多年,居然让人忘记了当初他的武力,这下子,御驾亲征,让北方这群白眼狼们,好好看看,朕的宝刀,依旧锋利!
第176章 在皇帝面前挂个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太子走了,走得比较匆忙,但是走得并不寒碜。太子也不知道跟谁学坏了,一顿送行酒,然后从武定国家里,拿走了不少东西。
“定国,你们家目前全部的新式马车我带走了,对了,消炎药、水泥配方我也带走了,顺便给我几个熟练的工人。还有,把你们家的肥皂给我一船,我也要拿走。至于人,你们家厨子,还有妇幼保健医馆的几个护士,我也带走,蜂窝煤炉子和磨具,我也拿一套……”
太子就像是个土匪进村一样,把武定国家里的好东西给搜刮一空,弄得张芷宁对他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谁叫武定国这家伙,造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太子过惯了武定国家的生活,怕到了北方就不习惯了,索性,一个劲都打包带走。反正你武定国又不是不能再造几个。
武定国有什么办法,谁让太子是他大哥呢,捏着鼻子,也就认了。不过,武定国在太子走的时候,还是和太子说了他的身世秘密。
“太子大哥,你若是被人问起潇湘省,是否有武定国这一家人的时候,还请替我保密。”
“哦定国,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于是,武定国就把自己父亲是刘继勋的事情给太子说了一遍,其中的恩怨,隐情,以及武定国的推测,都一一告诉了太子。这下子,可把太子给听愣了。感情,武定国还是勋贵世家的人,真是深藏不露啊。
“好吧,定国,既然你不想让你父亲知道,我自然会替你守口如瓶的,你放心吧。”
得到了太子的保证,武定国也算是安心了。唉,他不是不想去认这个爹,只不过,他爹这会儿的情况,估计是身边人不想他们一家人团聚了。毕竟一个是大将军,一个,不过是潇湘省的普通老百姓罢了。
太子走了之后,武定国的生活,也就逐渐恢复到了正轨。史岚清给他的岳阳楼,武定国已经安排人进行重修了。他曾经承诺过唐行,要在岳州城给他开一间岳阳楼的。所以,这次岳阳楼重修,他也拉上了几个兄弟。唐行对于这件事,十分上心,因为体验过武定国的各种好菜,他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把岳阳楼建好了。这种吃货们的圣地,必将青史留名。
而我们的太子,回到京城之后,自然是面见皇帝,讲述他这几个月以来,经历的方方面面。就像是唠家常一样,皇帝,皇后,太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着武定国发明的蜂窝煤炉子,吃着武定国发明的菜品,其乐融融的。
“皇儿,照你这么说,武定国真的就是刘继勋失散多年的亲儿子咯”
“是的父皇,这件事情,荆国侯也认可了,的确是武定国没错了。”
“哟呵,那这可就奇怪了,武定国为什么不去认这个父亲呢按道理这么多年杳无音信,父子相认,应该是大团圆的场面才对,莫非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
“嗯,父皇,据武定国所说,鲁国公府里面,有人不想他们回去,其实,早些年鲁国公府里面就已经找到他们母子了,一直没把他们接回去,这就让武定国觉得,应该是有人不想让他们回去父子相认了。”
听了太子的回答,皇帝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突然,皇帝仿佛想到了什么,诡异的一笑,哈哈,原来是她。然后自顾自的开怀大笑了起来,笑的旁边的皇后也是满头雾水。文新学堂
“今儿个陛下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这么好笑的。能不能说给臣妾听听,也让臣妾高兴一下嘛。”
皇后好奇的说,皇帝自然是点头同意。不过,这次,皇帝并没有当着太子的面说出原因,而是贴着皇后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皇后的表情,先是一愣,然后也露出诡异的笑容,紧接着,就是和皇帝一样,开怀大笑了起来。这可把太子给看愣了,父皇母后,这是搞什么东西这秘密难道不能告诉我吗
“皇儿,你别一副幽怨的样子,哈哈哈,这里面的缘由,还真的不能对你明说。等你成了家之后,就会明白的。哈哈哈哈,刘继勋那家伙,真是个倒霉蛋,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我这个当皇帝的,也确实不好插手,武定国那个小家伙,倒是明事理,是个不错的孩子。”
太子耳朵听到了父皇夸奖武定国,立刻就竖了起来。其实,他从武定国家里拿走了这么多东西,心里也怪不是滋味的,想着,是不是能补偿一下自己这个结拜兄弟。
“父皇,你也觉得武定国不错吧,嘿嘿,这次儿臣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多亏了他呢,而且,他还救了儿臣一命,父皇是不是,应该赏赐一下他呢……”
太子的小心思,哪里能瞒得住皇帝的慧眼。皇帝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微笑着。
“呵呵,为你自己的兄弟讨赏了是吧唉,谁叫我是你爹呢,子债父偿,你放心好了,其实,你老师荆国侯,已经给你的这些个兄弟们,想好了补偿办不到你操心的。喏,给你看看你老师写来的奏折吧,里面详细的说明了这几个小家伙的功绩,朕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太子接过皇帝递过来的奏折,打开仔细的阅读了起来。荆国侯史岚清是一个公正的老人,他把这段时间,所有人的表现都详细的写清楚了,而且,还草拟了奖励方案。这样的奏折看起来,让人特别的舒心。尤其是看到自己几个兄弟的封赏之后,太子放心了。
不过,武定国的表现,还是让皇帝在心中留下了深刻映像的。这个小子,鬼点子多,关键时候,能解决问题,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尤其是算学方面,简直是史岚清的翻版,甚至比史岚清还要强。从他解决粮草问题,用以工代赈的方法,甚至房地产赚取资金,这些东西,都让皇帝眼前一亮。
现在皇帝考虑的事情,这个武定国到底要不要招他到京城来呢按道理说,当下史岚清离开朝堂之后,正好缺这么一个人,来解决他的烦恼。可是他看了看自己太子,最终还是摇摇头。
“这个武定国,就留给皇儿吧,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能给他们打下基础的,等这群孩子们长大,那就是他们腾飞的日子了。既然武定国决定走科举的道路,若是今后能缓和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矛盾,也说不准呢。”
想到了这里,皇帝露出了后继有人的满足表情。自己的儿子,有了这么多好朋友,这才是太子这次南下,获得的最大财富。有了这么一批潜力十足的后辈,他这次御驾亲征,信心更加充足,决心也更加坚定。
“一定,要给孩子们打出三十年和平!丢掉我这条命,也在所不惜!”
天子一怒,血流漂橹。在凯旋军的驻地,此刻圣旨已经到达。战鼓轰隆轰隆的,一直响彻天地,刘继勋正在沙场点兵。这次,他将率领十万精锐,出关作战。他将要面对的,是十万饿极了的草原狼族,这将是一场惨烈无比的大战。
眼前这些熟悉的部下,这些跟着他的将士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最终活着回来。可是,军人的最高荣誉,不就是马革裹尸还吗二十年了,还以为就要从此老死床榻,可这次,机会来了。他的血,已经沸腾了,将士们的血,同样已经沸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