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蓼沨君
“啊,我不知道,不知道他是谁。”
阴女荀有些慌乱地说着,这几日她一直疑心那个人是去而复返的何先生,无意中被甫君凌撞见,是以这几日始终惴惴不安。
甫君凌还想追问,阴女荀却主动转换了话题,“凌儿,三年了,先帝驾崩可已经三年了。”
“那又怎么样”甫君凌莫名其妙,不明白怎么突然又扯到先帝身上了。
“三年一满,国孝一除,你就可以成亲了,你爹爹娘亲该到乌弋提亲了吧”
“娘亲说,爹爹眼下不过是一介白丁,即使去提亲也会辱没了人家姑娘,先等着爹爹官复原职再说。”
阴女荀见甫君凌白净俊秀的脸庞有些苍白,不禁后悔提起这件事,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长公主说得有理,何况如今国孝才满不足一个月,你就忙着亲事,难免会让有心人说长道短。”
“二娘说的是,反正我跟罗儿说过,我这辈子是非她不娶,她也不会嫁别人,我俩的亲事是迟早的事罢了。”
阴女荀见甫君凌的脸上温柔之中透着坚毅之色,暗暗点头,突然又想起一事,“那秦家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甫君凌脸上浮现出一丝掩饰不住的厌恶,“爹爹私下派人打探过,确实如罗儿所说,爹爹跟娘亲商量过,借口先帝驾崩,不宜嫁娶,就把婚约解了,秦家也很痛快就答允了。”
“这样也好,秦家既然不愿与甫家做亲,直说便是,自家女儿离家,又去找其他女子来顶替,这等行径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亏得你爹爹和长公主胸襟广大,不跟他家计较,换做别人肯定跟他们没完。”
倒不是爹爹娘亲大度宽容,只是闹不清秦家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也不好公然跟他们过不去,只得吃下这个哑巴亏,含糊了事。甫君凌暗暗想着,他不想再说这些扫兴的事,跟着问道:
“二娘,自打你搬进来,我就一直在宫里当差,也没来给您请安,您在这沁岚庄住的可还舒心”
自那日阴女荀随浈阳长公主回甫府,就被安置在府中西南角上的一个叫沁岚庄的小院子里,听说浈阳长公主想安排个离他们夫妇近些大些的宅院给她,可她怎么不肯答应,自己开口要了这沁岚斋,长公主力劝无用,也只得随她了。
第143章 二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国梦 ”查找最新章节!
甫君凌听下人说,这几日,她每日晨起都去给父亲和母亲请安行礼,可是父亲不愿意见她,只说自己忙,不便见她,日后免了这礼即可。倒是母亲,常常留她说话,要她不管缺了什么都要说,下人们若有不好了也要直言才是。
其实,甫君凌心里明白,母亲把二娘带回府里,父亲是不乐意的,可又不好直接驳母亲的回,只好装作不知道,从不过问二娘在府中的一切。
甚至自己听母亲身边的执事大丫头说,父亲告诉母亲,十几年前,他就曾对二娘说过,只要她想再嫁,父亲会认她当妹妹,风风光光把她嫁出去,可是二娘却一直不肯松口。
甫君凌望着一脸慈善的二娘,一身淡黄色的曲裾深衣,领口和袖口上滚着乳白色的茶花花纹,一头秀发束成高耸的峨髻,髻上裹着一条素色山谷巾,清秀的脸庞,瘦削的腰身,几乎与他十三年前第一次见她时没有两样。
那一年,甫君凌只有四岁,有一日,一个女子,拿着一枚残缺的碧玉佩,找上了他家。甫君凌至今还记得父亲看见那支断佩时的神色,先是满眼的不敢置信,随后脸色一片煞白。
那个女子叫阴女荀,十八岁,一身荆衣布服,一张清俊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大眼睛,因为太过瘦削,更显得那双眼睛格外的大。
后来甫君凌才知道,阴女荀与父亲竟是有婚约的,那还是爷爷年轻时,一次在一个叫平阴的小镇发生意外,险些丧命,幸亏阴女荀父亲拼死救助,才得以活命。
爷爷为报答阴家救命之恩,遂与阴家定下了这桩亲事,当时爷爷取出一枚随身的碧玉佩,一折为二,作为日后相认的表记。
后来父亲长大,爷爷还专门派人去寻过阴家,却不料平阴几年前闹过一场大瘟疫,镇上的居民十死其八,幸存的人也早就逃命去了。
而阴家,据镇上的人说,全部死于那场瘟疫,无一人幸存。爷爷虽然难过,却毫无办法,只得罢了,却不想就在父亲跟母亲成亲后六年,当初阴家的女儿出现在甫家的堂上。
当时爷爷还健在,对这桩亲事,本着人无信不立的态度,极力赞成父亲娶阴女荀,即使父亲已成亲六年,儿子也四岁,也极为抗拒这桩婚事。
可是最终父亲终归没能拗过爷爷,阴女荀还是进了甫家的门。过门那日,母亲赌气带着自己回了皇宫,后来听人说父亲那晚也是喝得酩酊大醉,竟在花园里的假山山洞中睡着了,害的整个府里的家丁丫鬟灯笼火把闹了半宿。
第二日,阴女荀就不顾爷爷的劝阻,坚持搬出去住,父亲就在城外找了一处宅子,又买了几个人过去伺候,每月定时拨出些钱来送去,自己从不踏进那个宅子一步。
那年自己同母亲在皇宫里住了足足半年有余,父亲几乎每隔几日就进宫一趟,向母亲赔罪,想接母亲回家,可是母亲却不领情,最初时连父亲的面都不见,后来在先帝的一再劝说下,才勉强见他一见,最后还是太后出面,才把母亲劝回了家。微书吧
母亲回家一年后,父亲就被派去驻守怀朔,母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纵然父亲时常写信回来,纵然有自己为伴,可还是寂寞难耐,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父亲的这个侧室。
或许是见父亲从不去探望她,而她也从不来府上罗唣,母亲的气比起一年前父亲被逼娶她时消了不少,有一日竟然破天荒携了自己去了她的宅子,就是那一次,彻底改变了母亲对她的态度。
甫君凌迄今还记得,当日母亲跟自己上门后,阴女荀诚惶诚恐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的样子。
而母亲在这宅子里逛了一趟,惊讶地发现,宅子的土地上,种满了菜蔬,白菜、茄子、芹菜、萝卜……地里还有鸡鸭在啄食,宛然一处农家的田庄,整个宅子里伺候的人竟只有两个。
母亲当下就将管家喊来问了个明白,原来父亲去驻守怀朔后,终日忙于军中的事务,竟忘记了派人去送钱,下人们唯恐母亲生气,连提都不敢提,是以阴女荀只得辞去几个伺候的人,自己在院里养鸡鸭种菜,靠着自己的绣工不错,卖了绣品换钱勉强度日。
母亲虽然气父亲有这样一段过去,却是个极其讲道理的人,看见阴女荀的窘状,心下自责不已,也暗暗佩服她的骨气,纵使再怎么困顿艰难,也不愿到不待见自己的地方求援,当下急忙拨了半年的钱粮给她,又做主买了几个人来伺候,还特特交待管家,只要宅子里钱粮缺了,就要立时报给她。
打那以后,母亲就时常携他去宅子里来探望她,起首阴女荀毕恭毕敬,母亲坐着时,她只敢站在一旁随侍,后来来的次数多了,彼此熟悉了,她才不再似最初时那般拘谨,也敢在母亲面前多说几句话了,有时候母亲跟她聊的久了,晚上就索性带着他在宅子里住上一晚,次日再回家。
渐渐地,母亲竟有些喜欢这个阴女荀了,知分寸,懂进退,自己绝口不提进甫家的事,更难得的是,她打心底里疼爱自己。
母亲是当朝公主,不擅刺绣女红,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折扇与长剑上的饰物,甚至是白狮子鞍上的坐垫,都是阴女荀亲自做的,极其精致美观,连自己的贴身衣裳,阴女荀也要每月一针一线缝制一两件,着人送来府上。
自打自己得知阴女荀懂武艺,阴家刀法更是一绝,就整日缠着她教他,而她既没有拒绝,更没有藏私,把一身武艺倾囊传授给他,时常与他切磋,教他临阵对敌的窍门,讲述江湖上的故事,这些是自己从小就不曾经历过的,自然是兴致盎然,百听不厌。
起先,自己唤她做阴姑姑,跟随她学艺后,又唤她做师父,后来母亲要他改口唤二娘,而阴女荀无论如何不同意,说自己不配做公主儿子的母亲,还是母亲假意要翻脸,她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终于有一日,母亲主动提出要阴女荀搬回元帅府同自己作伴,本以为她会欢欢喜喜地答应,却没料到她竟是一口回绝,说自己一个人过惯了,回元帅府会给公主带来不少麻烦,情愿一人住在这宅子里。
母亲见她态度坚决,也不好相强,只好随她去了,后来每次母亲提到这个话题,都被她想法子岔开。终于这次借着孙正闹事的机会,把她接回府里来了。
甫君凌不由浅浅叹了口气,如此看来,二娘这辈子只怕要独守空房一辈子了,不过这也不是归他操心的事。
第144章 传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国梦 ”查找最新章节!
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就见自己房内的小丫头碧萝咕咚咕咚地跑了进来,还没站稳就嚷嚷:“少爷,兰剑姐姐让我来请你赶紧回去。”
“在咱们自己屋子里没规没矩也就罢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甫君凌微微皱了皱眉,“天塌下来了,这么横冲直撞的!”
碧萝年纪小,无论她做错什么,只要不是犯了大忌,甫君凌从来都不跟她计较,这还是她头一次被训斥,吓得忙跪下:“碧萝见过姨奶奶。”
阴女荀知道甫君凌怕众人瞧不起她的出身,会暗地里欺负她,所以故意在自己丫头面前给众人立规矩,心中一暖,忙笑道:“快起来吧,琦红,给这个孩子拿几个钱让她买糖吃。”
琦红答应着去了,碧萝终归年纪小,顿时眉开眼笑,甫君凌暗中摇摇头,“到底有什么要紧事”
碧萝这才记起自己来这里的任务,忙道:“陛下派人来传旨,长公主命少爷赶紧到正堂去接旨。”
“传旨就传旨,也不是头一次了,慌慌张张地做什么”
“可陛下这次派来传旨的不是司礼监的人,是,是竟陵公主!”
竟陵姐姐,怎么会是她!
大约是大周从开国那日起就没听说过有当朝公主亲自前往臣子家传旨的例,换了官服的甫君凌一直到了正堂里还是一脸迷茫,更不知陛下到底为什么会派自己的亲姐姐来传旨,难道是朝中又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
正堂中摆着接旨的香案,甫琛和浈阳长公主都按品级穿着朝服,甫君凌紧随其后,身后是几十个上等家仆和大丫鬟,两溜雁翅站在三人身后侍立。
众人都按规矩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传旨之人,一个声调略显尖刻的声音突然扬声道:“巳时正,遵陛下之命,前来甫府传旨,甫琛接旨---”
众人刚刚跪下,一个珠圆玉润的声音在正堂中缓缓响起了来: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北府军元帅镇国侯甫琛,志虑忠纯,抱瑜握瑾,破酋兹,挡燕国,灭狐奴,运筹帷幄,屡建奇勋,实为国之肱骨也。朕感其才,明其志,特擢为大司马,提调大周境内一切军政要务。钦此。”
陛下给爹爹升官了,还是三公之一的大司马!
甫君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照大周制,皇帝下设丞相府和御史台两大机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为副官,下辖监察御史、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官员专管官员军队的监察事务。十二文学网
丞相府中以丞相为尊,统领号称三公的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再往下是六部,由三公全权负责,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政要务,管理国家军赋,执行军队律法,在皇帝的授权下可直接调动全**队。
自从三年前左贤王萧摩柯殉国后,朝堂达官贵族以右贤王连且昌马首是瞻。连且昌心胸狭隘,对跟他不是一路的大臣一直是颇有微词,根本比不上萧摩柯豁达大度,无论支持他还是反对他,只要出类拔萃,都会不遗余力地举荐。
爹爹成了三公之中唯一的汉人大司马,那以连且昌的性子,会不会去给陛下施压,要他收回成命,或者是在爹爹就职后,处处给爹爹找麻烦,逼得爹爹做不下去,只能再次请辞
甫君凌正自胡思乱想,头顶上突然传来了竟陵公主略微抬高的声音:“甫琛,接旨。”
甫君凌一惊,这才发现竟陵公主双手持着圣旨,递向跪倒在地的父亲,而父亲俯伏在地,全然不理会竟陵公主的话,沉声道:“微臣无才无德,不敢担此大任,还望公主回宫后好好劝说陛下,不要给微臣这么大的官职。”
一个太监大怒,从竟陵公主身后走出,对着跪在地上的甫琛喝道:“甫琛你好大的胆子,陛下的圣旨你也敢违抗不成”
竟陵公主还没来得及阻止,倒是跪在地上的浈阳长公主霍然抬头,冲着那太监怒目而视,冷笑一声:“甫琛的名字也是你一个阉臣能当面直呼的”
竟陵公主跟着呵斥他:“主子们在这里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都给我滚出去在门外伺候着。”
众太监鱼贯走出正堂,竟陵公主踏上一步,双手馋起甫琛,恭恭敬敬地道:“姑丈不必这么拘谨,我跟翙儿都是您和姑母的外甥,有什么话是说不开的。”
浈阳长公主见她话中有话,挥手命堂中甫府的家仆丫鬟都退了下去,堂内只剩下甫琛一家三口和竟陵公主。
竟陵公主默默地走到一盆垂丝海棠前出神。这盆海棠还是十几年前,皇甫贵妃送来的,如今生的极是硕大,枝丰叶茂,挤挤挨挨的花朵嫣红粉嫩,宛若女子脸上的胭脂,苍翠如滴的绿叶间,簇簇珊瑚红的果实,累垂可爱。
“这海棠今年开的甚好,这缕缕的香气更是清雅得紧。”竟陵公主轻轻地自言自语,脸上露出了一丝怀念的微笑,“娘把这花送来的时候,我不过三岁,翙儿还没出生,不过短短十几年光阴,就全然物是人非了。”
甫君凌听她这么说,心中陡然一阵心酸,皇甫贵妃是当今陛下宇文翙和竟陵公主的生母,更是甫君凌远在大燕的远房姑姑,可是留在大周境内的这一支甫氏与几十年前投靠大燕林氏的那一支皇甫氏彼此极为厌恶,老死不相往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二十年前,皇甫芷被大燕皇帝封为湖州公主,奉旨到大周和亲,爹爹对这个名义上的堂妹一直淡淡的,从不过问她的事,反不及母亲对她关怀备至,时常入宫跟她攀谈家常,还时时请旨,让她到自家归省。
那时甫君凌已经懂事了,记得每次皇甫贵妃到来,爹爹都会找尽借口避而不见,也不喜欢自己跟她亲近,幸亏爹爹不反对自己跟她的子女玩在一处,这也让幼年无兄弟姐妹扶持的自己有了玩伴。
可是谁也没想到,十年前皇甫贵妃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而那一年竟陵公主只有十二岁,而宇文翙才不足八岁,两人开始由先帝的贤妃李氏抚养,虽说李贤妃无子,为人纯善厚道,对二人也视如己出,可终归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两人自然也要学着看别人脸色过日子。
第145章 交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国梦 ”查找最新章节!
浈阳长公主脸色微微一黯,勉强忍住涌上胸口的泪,把竟陵公主让至上首,甫琛面西而坐,浈阳长公主面东而坐,甫君凌在下首相陪。堂上置着一只鎏金浮雕花卉纹三足铜炉,轻袅的烟气从镂空的炉盖中缥缈而出,氤氲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堂内。
“姑丈当真不肯心疼侄子侄女”竟陵公主言辞恳挚地对甫琛问道。
过了半晌,甫琛道:“非是我不肯助陛下,实在是若非我的过错,左贤王不会惨死,也无颜面对众臣,陛下的厚爱,臣受之有愧。”
竟陵公主雪白的脸霎时一片惨白,无奈地苦笑道:“姑丈把自的书房取名‘归来堂’,侄女知晓是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姑丈自可学那五柳先生,宁可归隐山林,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如今侄子侄女却只能被架在炭火上烤着,无论多么辛苦难受,也只能生生地忍着了。”
甫君凌心中一震,见竟陵公主秀丽绝伦的脸庞上,一双翦水秋瞳饱含泪水,宛如两颗璀璨剔透的水晶,可神情却是格外凄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