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升官发财在宋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放鸽子
李立遵心头一颤,当机立断道:“即刻后撤!”
被前几回的箭雨和床弩吓得肝胆俱裂,只碍于军令,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行的那排吐蕃兵,听得号令后,往后跑得飞快。
生怕只要晚上半步,就被那奇形怪状的竹筒里射出的东西追上,在胸口扎个大窟窿。
看吐蕃兵这般草木皆兵,一试就跑,秦州守军差点没憋住脸上严肃神色,就要捧腹大笑起来。
天地良心,他们可不是有意吓唬人,而纯粹是因第一次接触这必须俩人同时操控才能进行校准的竹管,忍不住拿远处的吐蕃兵做练习对象罢了。
李超乐道:“陆秦州连施妙计,虚实相生,真让那蕃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看吐蕃兵那小心翼翼地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的小可怜模样,陆辞亦是忍俊不禁:“李军尉谬赞。我这还真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多亏了对面高看我了。”
要让接下来足足浪了大半日功夫、提心吊胆地命人一点点靠近,终于到城墙跟前的李立遵,知道了陆辞这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可恶话,定要被结结实实地气个倒仰。
但目前的他,是无暇去想守城宋官的无耻嘴脸了。
尤其在他终于意识到,那瞧着唬人的竹筒,根本就是对面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只是根本没有半点杀伤力的摆设,却叫自己当着无数兵士的面虚惊一场时,脸已气得接近紫黑。
那些老奸巨猾的宋兵,也都是装模作样的一把好手——每当他们靠近一些,那些守城将兵就要一脸森严地将竹筒口对准他们,叫他们冷汗直下,匆匆架起防盾。
然而在满头冷汗地等待好一阵后,那竹筒仍是静悄悄的,根本没半点动静。
纯粹是在吓唬他们!
李立遵开始还疑神疑鬼,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到后来除了那叫人寒毛直竖的瞄准动作外,连半枝箭都不曾出来过,他才彻底察觉出陆辞的耍人目的了。
他紧咬了发酸的牙根,为掩饰自己的恼羞成怒,赶紧命人架上笨重的攻城器械,大刀阔斧地向前挺近。
果然,哪怕是他们终于靠近多日来根本蹭不破半点油皮的城墙,守兵除了徒劳无用地继续拿那古怪竹筒对准他们外,根本做不出别的抵抗举动来。
李立遵怔愣过后,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是了,宋军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且的的确确已处于强弩之末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箭矢已经彻底耗尽的情况下,床弩又不能凭空造物,如何逞威?
枉他被对方所唱的空城计所蒙骗,白白浪了这大半日的功夫。
要不然,此时恐怕城已然破了,如何还会由他们继续戏耍自己?
李立遵强行按下心中急躁,仰头看向城头,虽捕捉不到那抹最为可恨的身影,眼底仍是闪过一抹杀气腾腾的狞色。
可怜他填进去的那八千骑兵……
在城破之时,定要以满城百姓,特别是那狡诈宋官的性命血祭,才可稍解他心头大恨!
被复仇在望的急切冲昏头脑的李立遵,情不自禁地催马向前,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射之地。
即使意识到不小心靠得略近了一些,他也未过多在意:宋军明摆着已无箭矢,他身边又被亲兵围得密不透风,完全无机可乘。
加上一身刀枪不入的坚实甲胄,头上戴着金盔,浑身上下暴露出来的,仅仅是不过半个指节宽的一小截颈项,根本不惧流矢。
他不得而知的是,当他不由自主地迈进这几步时,城墙上唯一一个未与身边兵士一起联手操作竹筒枪、眉清目秀间皆是少年英气,身形瘦削的小郎君,为此眼里倏然绽放出光芒来。
冷静。
镇定。
急不得。
一直紧紧盯着那穿着最豪气的敌将的狄青,几乎不敢相信,他所期待的这个时机,就这么突然地到来了。
他竭力抑制住因兴奋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深深地连吸好几口气,狠狠地搓了几下手指,才定下神来。
他飞快将这几天里一直使用的强弓丢在一边,毫无留恋地换上了之前备下的那副神臂弩,眼眨也不眨地,径直将箭筒中最后所剩的三根,一次性全取了出来。
他极其清楚,机会只有一次——若一次不中,李立遵有了防备后,就不可能再遇上这样的破绽了。
狄青胸腔中心跳如擂鼓,面上却沉静如水,不管四周有多喧闹,他都置若罔闻。
他微侧过头,眯起一眼,眼睛甚至都因过度的集中力而隐隐作痛,却丝毫不影响他将那把哪怕飞鹰营中、除了李超外也无人拉得动的飞鹰强弩开满,装填完毕,再屏息静气地心对准还在发号施令的李立遵……
若李立遵未被急功近利冲昏头脑,便不会轻易靠近城墙,更不会忽略了城头宋兵的奇怪反应。
若真是故弄玄虚,实际上已无计可施的话,在面对一个个架上器械,往上利落攀爬的吐蕃兵,又怎么会无丝毫慌乱?
眼看着敌军越发接近,城墙下聚集的吐蕃兵空前密集时,李超赶紧看向陆辞。
陆辞微一颔首,李超便想也不想地扬声喝道:“全军听令!齐——射——!!!”
在嚷嚷什么?
李立遵因离得颇远,李超又吼得撕心裂肺,未能听清。
但在短暂的错愕过后,他的脑子还未反应过来的东西,却清楚地通过眼睛反馈回来了——
城墙上的宋兵两人共同持管,听令之后,一人仍旧持筒,确保准星不变,另一人则点燃了枪中所装填的、掺有碎瓷的火药。
“轰隆————”
火光在城墙上齐齐迸射的瞬间,李立遵的耳膜也犹如被人用铁锤猛击般,被偌大声浪震得嗡一声巨响后,头痛得似要炸裂开来!
然而身体上的痛苦,远比不上眼前一幕要来得让他绝望:辛苦搭建的‘天桥’,已成了一道道烈火熊熊燃烧、迅速断裂开来的‘火桥’。
离那竹筒枪最近的吐蕃兵,首当其冲,当场被轰得血肉模糊,气绝身亡;离得稍远些的、还在天桥上的,则要么化作痛苦哀嚎的火人,滚落天桥,要么随着桥身的断裂,摔在了数丈之遥的地面上,气息奄奄;而更远一些,才刚至城墙下的兵士,要么被浑身着火的同袍的躯体砸中,要么被这场惊怖的转变吓破了胆,不顾一切地往回撤……
他的心血,他的心血啊!
李立遵在一阵恍惚过后,目眦欲裂,对陆辞的恨意,也瞬间抵达了巅峰!
他一定,一定要亲手将可恨至极的宋官……
满脑子皆是要如何将陆辞碎尸万段的李立遵,下意识地夹了马腹,催马往前行了几步。
乱不得。
李立遵强行冷静下来,咽下满腔血腥气。
不论如何,面对这惨烈伤亡,他都需立即撤军了。
他略侧过身来,不留神地暴露出更多脖颈来,向副将下令道:“速速命全军——”
话刚起头,便戛然而止。
李立遵还在嗡嗡响的耳廓,根本听不到那在一片兵荒马乱中,被淹没得极细微的一声弦响,他身边的副将们亦然。
说时迟那时快,三道炫目流星破空划来,齐中那露出的脖颈空隙。
强悍得足以贯穿百步外榆木半杆的弓弩,此时也无愧它的‘神臂’之名,在高明射手的操控下,那三支箭矢几乎命中了同一处,径直贯穿了那一小截颈项不说,还险些将脖颈给直接射断了去。
余下的强猛冲击力,竟是将李立遵给撞下了马身,直直坠到了地上。
李立遵双目圆瞪,只觉一阵难以言喻的锐痛袭来,眼前就是翻天覆地的凌乱。
在一片尘土中,他仰面躺着,喉头被不住涌现的鲜血堵住,只来得及发出意味不明的几声‘嗬嗬’,就再没了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宋代管形火器的出现。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对军事技术颇有研究的陈规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了“以火炮药”制造的“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注释]。作战时,由两名士兵共同使用一条,一人持枪,一人点燃枪中火药,用以喷火烧灼敌人或焚毁“天桥”(攻城器械)。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制造出突火枪,把管形射击火器推进了一大步。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子窠,即子弹,它由筒内的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力射出,这是对射击原理的最初应用。“长竹竿火枪”和“突火枪”的出现,在兵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宣告了管形射击火器的正式诞生,为后代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枪炮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两宋文化史》)
2. 神臂弓
在远射兵器方面宋代制造了大量的弓弩,其中使用范围较广、时间又较长的是神臂弓,沈括说它“能洞重札,最为利器”。《宋史?兵志》、《容斋三笔》、《曲洧旧闻》等也盛称其为“他器弗及”的利器,可见神臂弓在当时是闻名遐迩的射远兵器。
第二百一十三章
陆辞恰好在这时抬眸,朝着李立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就意外将对方当场殒命的一幕尽纳眼中了。
因三枝羽箭携万钧之势,准地命中了盔甲缝隙间的那一小截脖颈,导致被射穿气管的李立遵连惨呼都来不及发出,就已轰然倒地。
许是有那气势磅礴的三枝夺命箭矢在的缘故,在陆辞眼中,那人高马大、身姿魁梧的吐蕃主将失力坠落的身影……
竟是显得那么弱小、可怜、又无助。
陆辞冷静地止住向李超下达进一步指示的话头,用力地眨了眨眼。
居然不是烟雾太浓下产生的幻觉?
陆辞面上风平浪静,心里却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无比清楚,若将敌军主帅毙命的消息宣扬开来,本就因竹筒火枪的强猛威力而死伤惨重的吐蕃兵,定会六神无主,惶然惧怕,再下令宋兵全军追击,就能将战意溃散的敌兵彻底割。
但——
是谁做的?
明知当立即向李超下令,陆辞却一时间失了言语。
在稍纵即逝的茫然后,他猛然转过身去,笃定地看向狄青所在的方位。
敏锐地察觉到打量的目光,狄青毫不犹豫地侧过头,回以冰冷锋锐的一瞥。
陆辞愣了愣神。
数年的相处下来,他可谓见惯了狄青或是羞涩腼腆,或是强自镇定古板,甚至是惊慌失措的小表情了。
但这般傲然冷峻的模样,却是从未有过的。
毕竟是头一回,饶是狄青素来沉着稳重,此时也难仍沉浸在蛰伏多时、成功夺得敌将性命的余韵中。
哪怕面上还勉强维持着沉静如水的假象,指尖却因难抑的亢奋,一直轻轻颤动着。
他虽有九成九的把握,被三箭同时射中颈项的李立遵几是必死无疑,但身体里紧绷着的那根弦,仍旧未有松懈。
当看到大惊失色的吐蕃副将们在惊诧过后,想也不想地就要翻身下马,查看李立遵的情况时,他当机立断,随便取了根断羽的半废之箭装填,朝着那几人的方向射去。
到底只是残箭,不论是准头还是威势,都比之前蓄势多时的必杀一击要弱上许多。
仅是靠着狄青自身的高超箭术,才在极其接近那数人的位置,颤颤巍巍地坠了下来。
然而,就是这让狄青懊恼不已,败笔于无箭可用的一下,却被本就心有余悸的那几人当成了明晃晃的威慑,当即给吓破胆了。
开什么玩笑,连一身坚实甲胄,身边护卫成群的主帅都被那鬼魅般的三箭夺了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还能幸不成?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207节
眼瞅着李立遵的躯体已一动不动,胸口也无丝毫起伏,残存的那点忠心也彻底被忧虑覆盖过去,几人默契对视一眼,纷纷策马后撤,以下一个倒霉的就成了自己。
却没想到,狄青苦于手头无箭可用,是想追射也追射不成了。
自认与杀身之祸擦肩而过后,几人松了口气,旋即就忍不住为自身的渺茫前程感到满腹悲苦。
一直追随的李论逋落得个出身未捷身先死,日后的河湟吐蕃,注定被温逋奇一手遮天。
他们作为忠心耿耿效忠论逋的旧部,回去之后,又哪儿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比起为论逋报仇,继续同这一看就难啃得很的秦州这块骨头继续死磕下去……倒不如敛残兵,竭力降低损失后,将兵力瓜分了。
也不可能再回吐蕃:不如自立一部,各奔前程去。
狄青不知那几个副将心念电转间,已将尸骨未寒的李立遵给彻底抛之脑后,也不顾生死未卜的前线兵士,决定瓜分残部,各自逃窜了事。
他拧着眉,死死望着背朝城墙、驰马越行越远的身影,愈发恼火。
他知刚才那是个大好时机,却苦于无箭可用,唯有看着干着急,现在更是眼睁睁地望着到嘴边的肉给跑了,难窝着老大一团火。
正因如此,当捕捉到一道不加遮掩的窥视目光时,他心里残余的那点凶戾之气亦未散去,就猛然一下对上了陆辞的。
狄青:“…………”
千军万马中,二人面面相觑。
见识到狄青出人意料的、充满凌人杀气的一面,陆辞在短暂的错愕后,顿时被点燃了发现新鲜事儿的兴味。
他唇角微微翘起,眼角眉梢玩味地轻轻上扬,眸中波光流转。
——本以为是只老实好欺负的狄兔崽子,这会儿一看,怎么更像是头披着兔子皮的小狼崽儿?
狄青自然不可能似陆辞那么老神在在。
他甫一对上公祖渐渐变得意味深长的视线,那点刚还在心底不住翻搅、沸腾的戾气,顿时就跟被扎了几十个小孔的牛皮袋似的,一下漏得干干净净。
说来也怪,明明他也没做错过什么,却被盯得抑制不住地一阵心虚。
他纵竭力保持平静,但被那双漂亮眸子一瞬不瞬地望着,还是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眼底迅速染上忐忑色,手底的弩机,也差点拿不稳了。
见他瞬间转蔫的模样,陆辞面上笑意更盛。
——若不是见狄青已快慌了手脚,时机也不对,他肯定还要再捉着对方再逗弄一番。
可惜啊可惜。
陆辞略遗憾地小叹一声。
到底是正事要紧,他暂且放过对狄青的探究,向还不知吐蕃中军里的豁然惊变的李超,下达新的军令了。
当听见陆辞的话时,李超的头个反应,也是一脸空白的茫然,旋即猛然扭头,搜寻起李立遵的显眼身影来。
这也不组为其:在战况最为激烈,兵将浴血奋战的时刻,会注意到一直按兵不动的敌方中军的动静的人,本就少之又少。
更何况除了身为‘始作俑者’的狄青外,又怎么会有人料到,在吐蕃兴风作浪多年,如今位高权重的李立遵,会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去?
——若是叫原本还对败在陆辞这一不过初出茅庐的文臣手里,感到万般耿耿于怀的李立遵泉下有知,自己最后竟是殒命于狄青这一真正的无名小卒手里,怕得气活过来。
当李超确定陆辞所言是真非假后,当下一甩平日冷静持重的形象,激动得大吼起来。
哪怕将身边兵士都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他也不管不顾,径直点出最锐的数营,就带着一群还摸不清楚情况,却铁定执行军令的兵士打开城门,追击出去了。
若换作之前,狄青定然也会受到这澎湃气势感染,尽管清楚公祖多半不让,还是会忍不住请命出去。
……但在被公祖似笑非笑地那般打量后,他一颗心还七上八下的,自然也没那劲头了。
他默默拾好弩机,把神臂弓也背上,就将心一横,向陆辞的方向行去。
陆辞看他一脸凝重地走来,就有些忍俊不禁,不等他开口,就先在他肩膀上一拍,笑着提前允了:“你若真是想去,倒也无妨。”
只不过,在主将当场魂散的情况下,吐蕃军注定将成一团散沙。
现在领兵出击,也不过是割一群斗志全无的残兵败将,攒些战功罢了。
狄青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又赶忙摇头道:“不去了。”
这种积攒军功的简单尾差事,说白了,人人皆做得来,他要真去争抢,肯定也能抢到不少。
但跟在公祖身后这么些年,看着公祖如何同人打交道,他受耳濡目染,也多少懂得些人情世故。
若一个人将好处占尽了,那哪怕武功盖世,离倒霉的日子也注定不远了。
行兵打仗,从来不是一人就能应对的事。
狄青方才虽被李超的一吼所撼动,被勾起战意,但只是少顷,头脑就清醒了过来。
譬如说,方才若没有其他军士所操控的竹火枪大展威风,让李立遵在心神大乱下有了破绽,他再想一击必杀,也会极其困难。
再谈情分:自己在兵营里随军士们训练这么长时日,虽是托了公祖的颜面才得以进去,但也没少受额外的照顾。
他既非是行伍中人,主志又在贡举,本就不靠这些进步升迁,又何必贪心地与将士们争夺这些无用的功劳?
不等陆辞再开口揶揄,狄青就正儿八经地道:“公祖想说的话……青明白的。”
陆辞莞尔一笑。
他忽伸出手来,没忍住在对方一派严肃的脸上捏了一捏,笑道:“你方才那三星连珠,简直石破天惊,建功至伟,注定出尽风头,任何人都不可能盖过你去,的确不必再去凑这热闹。”
要换作旁人,这打得极漂亮的以少胜多的一战,定要被拿去大吹特吹,不夸出个眨眼间灭十万强虏的气势不罢休。
而真正立下汗马功劳、出生入死的军士,以及苦心研制军器的工匠们,身上能分到的功劳,十分里能剩下两三分,就已是不错了。
陆辞却不同。
他虽未向任何人承诺,甚至提起半句,但已一早下定决心,该是谁的功绩,之后就只字不假地悉数报上去。
他不会刻意漏下自己主持的备战工序,但也绝不会窃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该得的荣光。
要手底下有文臣敢偷偷摸摸地这么做,那他绝对要让对方得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哪怕窃来的只是一丝一毫,都该感到万般羞耻。
狄青满脸绯红,嗫嗫无语,不知是被捏出来的,还是羞赧所致。
就在他斟酌着接下来该说什么时,陆辞仍是笑眯眯的模样,却忽地轻飘飘地来了一句:“……不过直至今日,我才知晓,家里养的这只用一封家书就聘来的小狸奴,好像颇为凶恶啊?”
狄青:“——!!!”
第二百一十四章
陆辞习惯性地顺口一撩,险让狄青变成一枚被煮熟的鸡蛋。
……聘?
他明知公祖不过玩笑,仍忍不住为这一字眼心动时,公祖就已经被为善后忙得分身乏术的滕通判给叫走了。
狄青怔然目送二人走远,在原地静静伫立,直到被欢喜散开,相约出营的其他兵卒发现。
尽管那番追击是大获全胜,叫几日前还来势汹汹的吐蕃兵被杀得丢盔卸甲,亡命而逃,但具体要如何进行犒赏,并非是身为知州的陆辞所能决定的。
未来几天里,除了善后和清点外,还得等陆辞集结成报告,上书朝廷,再静待结果。
但不管能落得几分功劳,一场酣畅淋漓、压倒性的漂亮胜利,还是让人发自心底的欢欣鼓舞,畅快不已。
——尤其最初当几倍于己身的那些锐骑兵杀来时,他们想的可是能保住一条性命,守至援军赶至,就已万般不易了。
不过,在严苛的军法之外,尚有可通融的人情。
完全不等李超不好意思地提出来,陆辞就主动开口,应下了‘容许每营每日派十人出去轮番‘购物’的请求’。
至于等他们出了营房后,是‘真购物’,还是去秦楼楚馆放松放松,或是正店饮上几杯缓缓神,就会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见兵士们一派欢天喜地,陆辞又笑眯眯地添上两条:同营所派出的十人,虽不必一直结伴,却需相互监督;且在出门之前,需把军法之中关于不得扰民,不得奸犯居人妇女等条例,一字不差地背上十遍。
等人顺畅无误地将那条背上十次后,脑子里那点残存的亢奋,也就淡上许多了。
不论如何,能出营松快松快,总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在李超所领的飞鹰营中,众人皆默契地以战事表现优劣为排序,决定出了出营的顺序。
得了李超痛快批准后,这十人便昂首挺胸,在同袍们钦佩羡慕的目光中,连军装也不换下,雄赳赳地便往营门的方向行去了。
在途中,他们几乎是同时看到了一脸‘失魂落魄’地站着的狄青。
几人面面相觑,均在彼此眼中看到不解——这狄神射是怎么了?
在累累战果面前,营中再无人会因年岁尚幼,又是初涉沙场,而对这平日不显山露水的狄青小看了。
军中到底不比庙堂,对资历的看重,远不及对个人骁勇的重视。
狄青在此役中,已然是表现最为惊艳、战绩最为不俗的骁将:初日锋芒毕露,箭无虚发,连取数十敌兵,令士气大振;再是今日持弩机三珠连星,仅凭一人之力,直索敌将性命,直接导致吐蕃军心溃散,一触而败。
如此傲人的战绩一经传开,迅速换来了绝大多数人的真心钦佩,其中,又以受李超所领的飞鹰营,最对这位神射心存好感。
1...112113114115116...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