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如果真的只是这样的话,这么一款武器就被埋没了的,提出了这个武器的设计师,在没有引起陆军方面注意的前提下,又找到了海军,却因为相当的新颖而被保留了下来,相对于了陆军略显稀薄的投入,海军方面,随便抽调一部分的资金,就可以推行这个项目,在钢铁,动力,还有火炮上面,海军都有相当的储备,启动这个项目所花费的资金,远比陆军要小,这个项目最多只是作为海军的常备项目在进行的,甚至在海军众多项目之中,只是很小的一个项目的,甚至不用上到海军部的程度,技术处的一个副处长就可以决定这个项目,每年的投入的不过是15万英镑而已,这在海军每年5000万英镑的经费之中,只是占据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
凭借着每年15万英镑的投入,这个最终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项目海军项目,最终成活了下来的项目最终艰难的向前发展的,本来没有多少成果的它,或许会一直的这么下去的,投入一定资金,变成技术储备而已。
可现在,一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原本历史上面,从始到终一直都压制着德国公海舰队,让整个战争时间,公海舰队都没有任何表现的协约国大舰队,被公海舰队压制了,在加上陆军上面的损失,远比想象的更大的,在常规的方法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之下,英国就不得不选择新的方法的,在审视了目前所能够想到的办法的情况之下,这个陆地巡洋舰项目,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英国军方高层的视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全世界规模的大战,这几乎卷入了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还要加上这个时代的中国和日本,比历史上更加的惨烈,原来以欧洲为主要战场,一定程度上面,被称之为欧战的世界大战,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大战,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世界上各主要的大洲,除了非洲之外,几乎都卷入到了战争之中,惨烈程度超乎寻常。
这一场欧洲,不但波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还使用了许多新的战法,壕沟战跟铁丝网的结合,成为了战争史上最珠联璧合的组合,壕沟战保证防护,铁丝网阻隔前进,任何攻击的部队都要面临着机枪在身前的收割,看起来薄弱的防线,却充满了陷阱。
壕沟战的逐步深入,让战争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整个世界都在考虑,如何破解壕沟战,如果不破解的话,根本无法改变战争现状,僵持战将会持续下去,哪怕协约国在人力上面,相对于同盟国有很大的优势,也不可能这么的坚持下去,这是跟曾经的排枪枪毙一样残酷和可怕消耗战,就是拼人。
其实对于壕沟战来说,它的特点就是守强攻弱,同样档次,同样布置之下,要想突破严密防守的阵地,必须要3倍以上的人员,还要付出比守军更大的伤亡才有可能突破,以往可能一次战役才死掉的人,现在,可能一场战斗,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死掉,壕沟,重炮跟机关枪的组合,成为了死神镰刀,在疯狂的收割着人命,互相消耗,到对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如果说,双方对持的开始,或许的,英国还有这个恒心,打破对方的防御,攻破对方的防线,可是现在,伴随着的壕沟的一层加着一层,波尔多的外围,只是防线就超过9层,这不是临时构成的土木工事,而是一层层,用数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构筑起来的防线,所有薄弱的地方,都被血粼粼的损失所弥补了。
如果说对方的守军有100万的话,协约国必须要动用300万人,并且付出最少150万到180万的,伤亡,才有可能打破,可是打破之后,又能够如何,占据一条防线,德国可以轻松的在后方再充足一个防线,这样的话,又回到了原点。
这一次,德国派出了公海舰队,几乎倾尽全力,对波尔多进行炮击,加上陆军的配合,也不过是突破了也一层防线,让协约国部队后退了7公里左右,可是在协约国的身后,最少还有7道以上的防线,德国在舰炮的帮助下,突破了一层的防线,消耗也相对比较小,可这样的事情是小概率的事情,在英国又一次的布置了水雷之后,在清除了水雷之前,公海舰队再一次袭击的可能性为零,这也是德国占据了防线之后,固守防线,不再前进的根本原因。
战争方法不改变,双方就只能在这里死死的对持着,看着损失的数量不停的加大,而没有任何的办法,原因非常简单,谁要死顶不住,后退的话,之前的收获就会全部赔进去,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在这个时候,陆地巡洋舰的项目很自然的进入到了英国的高层的视野,这么一款可以在陆地上行进,拥有一定的攻击能力,并且装上装甲之后,可以免疫大部分的轻火力和自动火力的项目,简直是破除壕沟战的最强武器。
陆地巡洋舰项目在最初提出的时候,不算很大,可是在加入到了海军研究领域之中,这个设计师脑洞大开,提出了一个最少4000吨级的轻巡的在陆地上移动,以4000吨轻巡的装甲体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陆上的火力,能够对它产生效果的。
不过设计这玩意,不是说脑洞大开就可以的,稍稍有些脑子的,都不认为是可能实现的,虽然这么一个4000吨陆上机动力量非常的完美,可是没有办法移动起来,哪怕是4000吨级的火车,也需要长长的一列,那样有些没办法平衡装甲,在设计上以一艘轻巡为蓝本的陆地巡洋舰,基本上,就是一个固定的钢铁堡垒,这个陆地巡洋舰根本开动不了,再大的动力也不可能,4000吨左右的容量,哪怕把所有的吨位和体积都用来堆放动力系统也别想开动。
海上跟陆上,各方面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庞大的重量,在海上,不存在承载的问题,阻力也很小,只要考虑好浮力的问题,不至于让战舰变成一个铅鸭子,入水就沉没就可以了,至于动力可以推动战舰破开水面,快速的航行,这才是动力系统要做的事情。
可是在陆地上,人工造物不能够陷入泥土中,如果陷入泥土之中,天知道要耗费多少动力,才能够突破泥土的阻隔,要想把这么大的玩意撑起来,要多么需要近乎天量的轮胎,才能够支撑这个。可是轮胎容易被破坏,如果没有轱辘的话,没有任何的动力,可以推动这个前进,这就是一个死结,如果无法解开,这个陆地巡洋舰真的成为空想的东东了。
不得不说,负责这一个研究的海军研究员非常出色,在发现研究发现不行,就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这个时代正好是汽车流行的时代,加上有汽车出现的例子,陆地巡洋舰的项目逐步的缩小,从4000吨,缩小到,1000吨,500吨,甚至是50,最终,落到了18到20吨这个级别,这个级别,也没有选择轮式,而是使用类似拖拉机履带的方法,保证一定防护力的情况下,让陆地巡洋舰拥有足够的防护力度,还可以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不过是速度有些慢,甚至比步行还要慢。
可这么一个防护强大的东西,只要他能够移动,就变得可以实现,从此,陆地巡洋舰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可以实现,可以操作项目,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拨款,更快的发展,一个脑洞大开的空想的,只会进行基础的理论研究,研究完了,就作为技术储备储存进去,等待需要的时候,再给予解封。(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发动机的作用
陆地巡洋舰项目,就是在这个情况之下,进入到了英国军方的视线之中,一款可以抵挡住相当多自动火器机动工具,本就是破解壕沟的大杀器,虽然说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炮火,可相对于机枪,炮火的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的,对于陆军冲锋部队来说,只要有一款可以抵挡住机枪的攻击,并且铁丝网和壕沟对他没有太多影响的武器就足够了,这一款还没有装备武器,甚至是简陋到不能简陋的原型机,就直接被提到了高层的面前。
经过了重量级的参谋,高级将领还有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之后,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急于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英国,几乎赌博一般的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陆地巡洋舰的项目,巨量资产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让这个本来并不是主要的项目,顿时拥有了难以想象的生机,各方面的发展都开始变快了起来。
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上面装载的武器的问题,英国方面,在很多东西上面,比较的专注,想象力有了,还科技水准也达到的情况之下,再加上庞大的投入,居然顺利的完成了这个,一个看起来很古怪,却可以抵挡住轻重机枪子弹,可以以几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的怪物,出现在了实验室里面。在上面可以搭载4名成员,并且拥有2挺马克沁作为攻击火力,对于无防护的步兵有着较大的杀伤能力。
实验室的负责人,知道,他们成功了,这个东西,只要不是被炮火直接命中,完全可以顶着的轻重机枪的强大攻势,带领着陆军向前冲的,铁丝网无法阻挡它,铁丝网虽然可以停止步兵的前进,面对着浑身上下的钢铁,重达20吨以上的玩意,根本没有多少作用,战壕也是同样,只要这个东西运动起来,能够对付他的东西真的不算太多,本身的防护就足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
英国在得到了成品之后,更加的如获至宝,不但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员,也在部队之中做出一定的测试,并且秘密开始了新的计划。如果杨元钊在场看到的的这个陆地巡洋舰的话,就可以认出它是什么,它正是世界上第一个款坦克的样子,甚至比世界上第一款坦克实力要强,原因很简单,杨元钊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在他的手中,中国的机械设备,提前计入到了欧洲,在战争之前,在德国承揽的一系列的工程,甚至是英法的工程,让大型拖拉机进入到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视野之中,这些给了英国人提示,哪怕只是在形状上面,却也让陆地巡洋舰的计划变得更加出色。
拖拉机这个项目,中国没有把拖拉机作为产品,虽然最大型的没有出口,连中小型也支持出口同盟国诸国,作为农业生产的时候使用,可是基本形象都差不多,加上流行在世界各国的汽车,这个可是的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也让发动机遍布到世界各地,出口的只是最简单的发动机,却也超过了这个世界的主流发动机,110马力左右的汽油机,120马力的柴油机,要知道,本来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超过50马力,历史上英国的坦克的动力系统,不过是87马力左右。
动力永远是改变机械重要因素,战舰如此,飞机如此,装甲力量就更是如此,英国方面在没有办法仿制出来合格的发动机的时候,为了陆地巡洋舰的性能,使用了120马力的发动机,不但让陆地巡洋舰的重量,从原来十几吨,增加到而来25吨左右,最高的速度也提升到了12公里每小时,别小看这么几公里的提升,这对于陆地巡洋舰来说,直接从实验产品,进入到了实战产品,毕竟,原来历史之中,英国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坦克,速度太慢了。
对于坦克来说,更大的重量,就代表着携带更多的人员,拥有更好的防护的,这一款坦克虽然形态上,跟后世的坦克还有巨大的差别,可是在实用性上,已经是不错了,只要有足够的数量,足以破除目前的老大难问题,壕沟战的问题。
英国军方方面非常重视,并且直接的开始军事演习,在经过了几次军事演习之后,陆军也认识到了这么一款可以成为陆军的大杀器,有足够数量的话,足以突破壕沟战的防御,这就是解决目前困局的最佳的东西。
英国苦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居然在海军找到了,虽然这么一款的坦克耗资不小,发动机无法自产的前提下,每一个都需要拆掉一个货车的发动机,要知道,能够生产出120马力的发动机的国家,就只有中国了,甚至连的美国都不行,在英美的结合之下,最近只是解决了85马力的发动机,一旦使用哪个,坦克的战斗力就会缩小,甚至速度会降低到的5公里以下,这已经是降低了坦克的自重的情况下,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若是没有120马力的发动机的出现的话,英国肯定会选择这个85马力的发动机,可是有了更好的,甚至实验室最终拿出来的这个完美的产品,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优良,突然降低性能,特别是最重要速度性能,这是绝大多数陆军将军无法接受的。
坦克虽然可以无视机枪,可是对于火炮,特别是大口径火炮,还是无法抵挡的,这个时代的坦克,不可能有较大的重量,120马力的动力,能够让他快速的跑起来,要想让坦克能够抵挡小口径的火炮,坦克的重量都会上升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程度,更别说更大口径的火炮了,超过155毫米的重炮,如果使用穿甲弹,在威力射程之中命中坦克的话,恐怕连后世的坦克都会有问题,更别说这样的初代坦克了。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之下,在装甲达到了可以抵挡普通自动火器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增加速度。
在几经调整,最终还是把动力定在了120马力,实验人员不会去管能不能得到,只要实验的东西有,从货车之中,拆下了30台发动机,投入到了对坦克性能的研究和提升上面,按照目前研究的来说,陆地巡洋舰还是半层品,故障率较高,对于壕沟战来说,要想突破重重的壕沟,必须要数量较多的的坦克,一辆辆哪怕是现在最高的速度,也很容易被对方集中炮火毁灭,只有在数量达到也一定程度的情况下,集团冲锋,才有可能突破重兵把守的防线。
对于坦克的修改,还在进行之中,可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谁都知道,在发动机性能提升之前,坦克的性能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个幅度是相当小,因为采用的是中国发动机,目前英国没有生产出超过100马力的发动机,何谈更高层次的发动机。
这就成为了制约数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货车,数量不少,大部分都是在宣战之前进口,大概是150辆,12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让货车的载重量超过5吨。这些货车也都肩负着不同的作用,在区域的物资运送之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即便拆掉,120辆坦克,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反而会影响到了国内的一些运输,海军和陆军解决不了,就把这个向上送达了。
高层,在研究了一些的陆地巡洋舰的数据,认为这是破除现在僵持状态的最佳武器,一旦拥有数量超过500辆,他们就可以正面的突破德军的防线,给德军重创,甚至突破德国的波尔多防线也不是不可能。
而制约这个结果的关键,就在于发动机上面,发动机成为了最近一周以来,英国高层之中,耳熟能详的话语,甚至还有高层提出,既然这个是关系到未来武器的一个重要的东西,那能不能自产,仿制中国的发动机,让坦克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英国的芯,毕竟英国在动力上面,也是世界上最顶尖,超过3.5万吨的战舰都已经做出来了,上万,甚至是数万马力战列舰的动力系统,都可以独立的完成,弄好这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在动力领域专家毫不客气的斥责,船用发动机,跟机动车的发动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船用可以使用燃油机组,蒸汽轮机,那是因为船上巨大的空间和吨位决定的,一个25吨左右的陆上机动工具,本身的体积相当的小,研究员多挤进一个人,都要绞尽脑汁,使用蒸汽轮机和大型燃油机组,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使用小型的汽油机或者采油机,这中间,英国起步不算晚,可是跟世界第一的中国比起来,还是有巨大的差距,购买中国的是最好的选择。
在建议又回到原点的情况之下,摆在英国人的面前,就只有一个问题了,如何弄到更多的,动力更大的发动机,这是解决目前困局的唯一的方法,也是最可行的方法。(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走私渠道
汽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东西,最开始,英国人使用的多是德国人生产梅赛德斯奔驰,或者从美国漂洋过海的福特,别是福特,在美国不足400美元的福特,即便漂洋过海也不算很多,一两百英镑的价格,只要是稍微差不多的中产阶级,都可以买得起。不过这样的车,跟马车应该是同样档次的,特别是在宽阔的公路上,几乎拉不开距离,除了不用喂养一匹马之外,他一无用处。
中国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格局,全钢结构,更大的马力,方向盘和车灯,电子控制系统,还有橡胶轮胎,从中国的汽车开始出现之后,所有有名的,没名的品牌,全部都被中国的汽车给一扫而光了,中国开始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标准的制造者,所有的创新,全部都是从中国的汽车开始,然后传导到世界的,刚刚新生,还没有彻底稳定的汽车产业,在中国这个超级巨无霸的出现之下,被横扫一空了。
中国的低端,中端,高端汽车,开始占据了世界市场,虽然福特t型车已经足够的便宜了,可是中国的车还能够更加的便宜,各方面做的还比福特更好,虽然小一点,可是该有的功能都有,无论是金属车身,还是轮胎和车灯,这些新的东西都应用到这个汽车上面,稳定性等诸多的方面,比福特要好的多,速度也快的多的多。
中端车和高端车就更加无法相比了,在林肯还在考虑2000美元的高端汽车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作3万美元的高档汽车,无论从舒适度,速度,甚至是奢华程度,都让其他的车无法向背,甚至最高端的还有防弹功能,这是世界顶级富豪们,无法想象的。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没有因为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发起的,可是在19世纪,甚至是18世纪,刺杀依然是主流,手枪这种隐蔽性的武器,还有步枪的普及,护卫们很难护卫到几百米的距离之中,一个神枪手,或者是一个混入到人群的杀手,就可以很容易的对目标进行刺杀。
可是防弹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连橡胶轮胎都是防弹的,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3厘米厚的特制装甲,别说是手枪了,就算是使用了特制子弹的步枪都可以成功的抵挡,这就成为了富豪们最大的保障,哪怕一年的产量是150辆,可是订单已经排到5年之后了。
在小型汽车普及之后,中国曾经推出了一批货车和载重汽车,不过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在公路的普及程度上并不好,也就是德国,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之后,开始在大中小型城市之间,联络各种的公路,其他的国家,也就是传统的公路,这些公路可以行使小型汽车和马车,但是对于载重汽车来说,没办法,他太重了,稍稍不慎,就会让公路被压塌。
载重量在5吨以上,满载的总重量10吨的载重汽车,甚至载重量在7.5吨,总重量超过15吨的汽车,这不是没有经过表面硬化,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的公路所能够承担,坑坑洼洼的公路,不但速度跑不起来,发挥不出来汽车在速度上面的优势,甚至有些刮风下雨的天,塌陷和事故也就频出,即便是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一些破损,或者颠簸的道路上,空车都有可能出现塌方,更别说重车了。
故而这样一款产品,没有如同小型汽车和高档汽车那样,引起世界的关注,一圈下来,包括同盟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只取得了2000辆的销量。
2000,听起来不少,可是能够购买的起汽车的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他们的数量都不多,同盟国加在一起,只有500辆左右,也就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多一点,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战后购买的,因为中国人帮助他们修路了,有了高等级的公路,货车的出色作用发挥出来了,成功之下,也吸引了高层的目光。
对于同盟国,中国是尽可能的推销,协约国就只能够自己来感悟了,到了战争时刻,就证明了这个货车的作用,为了加快物流,英法都不得不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宝贵的水泥和钢筋,用在公路修建上面,公路的标准开始提升,货车的作用也开始凸现出来的,可以携带5吨左右的物资的,以60公里左右的时速,在标准公路上面开行的货车,成为了后勤运输的最佳载体,特别是在短途的运输之中,简直是惊人的,哪怕是载重马车,最多也不过2吨,货车可以运到5吨和7吨,最关键的是,货车的速度,60公里的速度,远超过载重马车,并且这个货车不用考虑的力气问题,只要有汽油存在,就可以毫不停歇24小时运转,这一点成为了战争时候后期补给之中最需要的东西。
可惜,战争之前,英国只保佑了不到200辆货车,其中的近半还闲置,战争之后,中国缩小了类似货车,商船这样产品的销售,英国人买都没有地方去买,特别到美国推动对华宣战之后,成品货车购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从来没有协约国的那个国家,通过秘密渠道获得过货车。
可发动机又不得不考虑,这是关乎坦克成败的一件大事情,所以当这一份无论如何要求的发动机的报告,摆在了高层的面前时候,英国高层也比不得不苦笑,在没有跟中国是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英国要想购买货车都不容易,更别说是现在,中国已经加入到了同盟国的情况之下,中国跟英国之间的民用领域已经断绝了,也就意味着发动机的获得是不可能的,这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可是陆地巡洋舰实验室关于坦克的报告给的太出色了,甚至为了获得足够的发动机,负责人还大胆的估计,只要马力达到一定程度,无论是防护,速度,甚至是火炮都能够安装到坦克之上,到时候,坦克就是攻克阵地战的大杀器了。
不得不说,负责人的这种脑洞大开,还真的有些歪打正着了,他成功的估量出了坦克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也波动了高层心中的渴望,之所以提出这个陆地巡洋舰的计划,英国就是为了在其他方面打破僵局,海军不是一蹴而就的,战列舰的制造,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如果有一件陆军武器,可以相当快捷的突破壕沟战,只要陆战上占据上风了,海战上面的劣势就不成问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