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坦克这玩意,石磊非常熟悉,甚至情报部门也拥有一些坦克,用于特殊的事物或者安保上面的处理。在石磊看来哪怕不是坦克,只是装甲车,对于壕沟战都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国增加了不少的火炮,拥有新式的155重炮,对于成型的坦克装甲车,如果稍稍不在意的话的,就会被突破战线。
波尔多周围的战线不算什么,即便失陷了,德国也可以退回到巴黎去,但是前提是德国步兵不会受到大规模的损失,如果德国步兵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的话,这对于德国来说,就非常的不利了。最清楚德国的中国,很清楚,德国军队无法承担数十万,甚至是百万级别的损失,说不定损失一大,德国方面将会无法保持战场的均势,这对于刚刚开辟了太平洋战场,隔着太平洋跟美国对上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目前的实力,不惧怕任何的挑战,可是有些事情,能够轻松一点,难道非要去做最艰苦的,德国顶在前面,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国就借助着这个,从无到有,悄无声息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大势,走上前台之后,也应该继续下去,保持德国的动力,顺便继续打击协约国,占到足够多的便宜。
石磊的疑问,杨元钊并不在意,石磊是情报官员,对于常识性的东西,或者已经列装的东西,是了解的,可是真的要从一款发动机上面,推算出可能的威力,他不知道,他甚至以为,使用这个发动机,坦克的威力就能够达到比中国列装的坦克差一点的程度。
这种想法差点让杨元钊笑掉大牙,中国的坦克,已经开始列装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即便是装甲车,最少也是600马力以上的,只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才能够支撑坦克和装甲车,在战斗时候拥有足够的速度,对于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来说,他很清楚,只有速度才是装甲力量能够存活的关键。
哪怕放在后世,90年,2000年的主战坦克,他们都很难抵挡同级别的大口径火炮发射出来的穿甲弹,就比如说防护最强大,加装了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可能在120毫米的火炮之下,保持着毫发无损或者小伤,可是这个120毫米,只是坦克的火炮,跟真正的陆军战略火炮相比,威力绝对不一样,坦克炮比不上同级别的陆军火炮,如果这个口径增大到155毫米的重型榴弹炮的话,就更加不能相比了。
而在坦克跟火炮的对决之中,坦克往往占据绝对的上风,原因就在于,坦克拥有着极强的移动性,这一点是重型榴弹炮所不能相比的,一旦重型榴弹炮变成了自走火炮之后,虽然增加了机动性,可是大小本身的制约,还有高速带来的不稳定性,让他跟坦克只能够是互有所长的。
至于后世的坦克杀手直升飞机,则是另外一个不对等性,直升飞机可以悬停在空中,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发射区间,而且从空中到地面,这本身就是优势,而坦克很难对付的飞机的,虽然坦克上面装备了高射机枪,这个口径和速度不行,飞机拥有着比坦克高出几倍的速度,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常识,让杨元钊在提出中国的装甲计划的时候,首先注重的就是速度,轮式装甲运兵车,在公路上面,极限甚至可以达到95公里的时速,至于履带式装甲车也可以达到70公里以上的速度,坦克要慢一点,也在50公里以上。
这样的速度条件下,即便坦克装甲较为薄弱,也可以在火炮的攻击之下,占据有利的位置,陆军炮火,不同于海军炮火,陆军炮火大多数都比声音要慢,一般训练有素的军人,甚至可以听到火炮的声音,大致判断出火炮的位置,进行躲避,就连陆军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时速在50公里以上坦克当然可以做到,
这样的速度,几乎相当于快30节的战舰的速度,哪怕是大口径的舰炮,以无畏舰的形势齐射,都很难打到30节速度高速航行的战舰,更别说陆军的这些小炮了,速度是坦克最大的保证。故而在保证了坦克的速度之后,才会选择对装甲了,火力等方面的提升。
中国的坦克的强大,是建立在澎湃的速度上面,在动力领域上面,杨元钊跟一体机,简直是珠联璧合的,在后世21世纪,坦克的发动机,不过是1500马力的,很长时间,中国在1000马力以上,困扰了很久,可是现在,中国已经可以把800马力的发动机装到了坦克上面,这一点点,足以证明坦克的强大。
坦克,舰船,飞机,这全部都需要动力,只有有了强大的动力,才拥有一个坚固的核心,在上面布局才灵便,而跟中国装甲力量相比,英国的陆地巡洋舰太基础了,别说是180马力的,就算是300马力的又能够如何,在没有深入的了解坦克的精髓,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英国,完全不可能发挥出这些动力的作用。
杨元钊本身就是大师,在动力领域的研究,冠绝于这个世界,石磊看不出来的东西,他却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的,180马力的发动机,最多能够支撑20吨的坦克,以不足25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样的速度,远没有达到威胁的范围之中,而20吨坦克能做什么,就算是的中国的轻型坦克也高达25吨,这还是中国非常成熟的技术,以中国最开始研究的来评价英国的话,英国人可能会把5-10吨都浪费到没有作用的东西上面,这个坦克的攻防能力,没有石磊想象的那么的高。
还有一点,这些发动机是民用产品,民用产品相对于军用产品的,可能某些情况之下,性能一样或者差不多,可是可靠性,防护性,甚至是极端状态之下的性能上面,跟军用产品有巨大的差别,这一点将会成为英国坦克致命的弱点。
杨元钊对于德国也不是没有准备,他对的石磊平静的诉说,把火箭筒第一阶段的产物,推销到德国去,并且拿出了一个坦克的简图,就是参考历史上,第一代坦克雷诺,马克等的图纸,这样的话,即便火箭筒没有推销成功,只要德国注意到坦克这个玩意,并且进行研究的话,英国的坦克的杀伤力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最多让德国后退一部分防线,造成不算太大的损失而已。(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消耗英国
历史上,是以德国失败而告终的,可是一战的结束,不是因为坦克出现,英法为了破解壕沟战而拿出的第一代的坦克,在突然使用中,让德国吃了大亏,并没有彻底的让德国崩溃,德国在稍稍准备之下,还是在后面挡住了,没有攻破德军的防线,甚至在整个一战之中,协约国都没有攻入到德国的境内,坦克的使用,只是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只能够算是众多压倒了骆驼的稻草一样,还不是最后的一根。
关于一战二战这样世界性的战争,在后世有很多关于他的研究,杨元钊所知道的一战历史之中,真正让德国退出战争的,首当其冲的是西班牙大流感,然后是不断的高涨的内部反抗,两者结合到一起才是一战最终结束的根本原因,战局不利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诱因。
当时的德国,内忧外困,在战场上面打不开局面,国内又劳动力紧缺,只有6000万的人口,没有足够的海外劳力和海外殖民地,再加上封锁的德国无法得到外国的支持,只能够同盟国自身来互通有无,德国无法平衡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农业不断的降低,工业是军火的来源,没有足够武器装备军队,让德国在一战后期战斗力不停的下降,这是战场不利的原因之一,可是更加可怕的还在农业,在封锁的前提下,德国的农业缺口一直都很大,从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就没有保障过的农业,一直依靠进口来的保证德国民众的口粮问题,到封锁加剧,没办法获得国外的进口,本国的农业产量又连连下降,民以食为天,连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都做不到,这种情况之下,强大的德国在战争的最后轰然倒塌。
西班牙大流感还没有出现,战争到现在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了,因为战争提前了一年,到现在这个流感还没有出现,要到1917年才会出现,杨元钊的出现,如同蝴蝶一样,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不敢保证这个是否一定会爆发,可即便爆发了,西班牙大流感的危险也远没有那么的可怕。
中国的出现,在军队之中首先加强了军医的,战争永远是军事技术革命的催化剂,德国在军事技术改变的前提下,普及了大量的火力,这些因为后勤支持的关系,没有办法普及到协约国的军队之中,可是军医却跟后勤没有多少关系,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互相渗透了不少的间谍,在战争开打之后到现在,很多作战方法,除非是绝对保密的,比如高射机枪部队,特种部队,还有飞艇部队这些相对比较独立的部队,他们没有被侦破之外,其他常规战术,都是有样学样的。
军医就是这样,几乎普及到了部队的每一个领域,刚开始,协约国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伴随着军医和护士在战争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几乎可以保证的轻伤兵近乎百分之百的恢复,重伤员也有四五成以上的恢复比例的,这对于部队的持续作战相当的关键,一个完全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跟一个经过了几次,甚至是十几次战斗的老兵比起来,哪怕是同样武器装备的情况之下,老兵的战斗力也会更强。
协约国的体系比德国强,医生这个绝对数量也比德国多,有样学样的学了德国之后,各国的军医比例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之上,不太可能会出现历史上一战那样,脏乱差的战场,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最佳载体,即便出现感染,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应对,而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流感在整个军队之中全部蔓延之后,才反应过来,可惜当传染源达到一定的程度,遍布在整个世界上的前提下,减少感染就是一个笑话。
甚至各种抗生素,磺胺和青霉素,对于各种病毒都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即便未必会对症,却也减缓,最起码病毒的危害性不会那么的大,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中药,一定意义上,病毒或许会影响到的一战的进程,却不会让德国退出战争。
西班牙大流感,可能对德国影响很小,这等于是减少了德国在17年退出战争的可能性,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不存在。德国国内因为不断的胜利,加上中国的支持,工业和农业等产值方面,没有很大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农业,在占据了从俄罗斯获得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把城市和工厂交给了中国人,把农田同样交给中国人。
中国人在工农业上面的出色表现,用了最快的速度,整顿了这些土地的,并且种植了足够的粮食,欧洲跟中国的各方面差别不小,可经过了简单的调整,还是在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种植了冬小麦。
这个冒险取得了成果的,第一波的冬小麦长势不错,在6月会收割第一波的冬小麦,可能在单位亩产上面,不可能有中国那么的惊人的,却也在欧洲的平均水准之上的,有了这一波增加的粮食,德国的自给率终于第一次突破了100%,达到了122%的程度的,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还可以少量出口和储存,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德国在最少两三年的时间之中,不会出现的缺粮的为,可以在在战争中支持下去,目前的情况,远比的历史上好的多。
杨元钊拿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够让石磊释怀,虽然杨元钊这么的平静,石磊也有些担心,他只是情报部的部长,可是多年以来,接触到西北科技的各个领域,通过杨元钊解释,他非常清楚,英国是准备上装甲了的,装甲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在陆军之中,就做了很多的的演练,在没有专门的针对武器的情况下,装甲部队是破处铁丝网和壕沟战最佳的武器当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冲击固定把手的壕沟的时候,壕沟除了挖掘坦克壕作为抵挡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坦克数量够多,近距离的攻击,再加上步兵的帮助,多么防守严密的阵地,都可以被攻破。
火箭筒虽然是一种专门针对坦克的武器,可是在陆军之中从来都没有应用过的,他到底有多少的威力,真的说不清。
石磊明确的把自己的看法转告给杨元钊却笑了,说道:“就这么对我们的火箭筒没有信心么?给英国武器,也算是赚一笔钱,德国方面还是要支持的,你通过渠道吧,把这个图纸传给德国,算是我额外给德国的,这下子你应该放心了吧。”
杨元钊随手画出的图纸,却不是中国成熟的坦克的图纸,是的的杨元钊根据会议画出的比较初级一点的图纸,这个图纸估计跟英国的有很大的差别,几乎是脱开了初级坦克的范畴,有很大的启发性,以德国目前的工业水准,只要深入研究,花费一点精力的话,还是可以制造完成的,对付坦克,恐怕最佳的武器,还是坦克,后世就有一种说法,坦克的敌人还是坦克的,更别说杨元钊还把反坦克火箭弹给拿出来了。
越是掌控了这个国家,杨元钊就越是觉得,很多东西,不必悟的太厉害,特别似乎单兵武器,即便是的再怎么的现金,能够改变的不多的,中国的陆军,世界第一,无论是数量,训练度,还是别的方面,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能够改变的,这种情况之下,何必的把东西那在手里,支持德国,让欧洲大战持续下去,这符合中国的利益,可以让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持续不断的放血,中国虽然超过了欧洲诸国,可是整个白种人的世界结合在一起,也会让中国相当的麻烦,欧洲大战持续下去,继续的支撑德国,让双方处于比较平衡状态,才能够慢慢的消耗对方的。
给英国的3000套发动机,价格是原来的12倍,发动机在货车之中,只是占据了十分之一左右,可是在真正的装甲之中,占据的不多,配合上其他的,一辆装甲车的价格最少要超过1万美元,总投资要超过3000万美元以上,加上人员和装备上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惊人的。
杨元钊非常清楚,战争说白了,还是打经济的,坦克在一战研制出来,这是历史决定的,也是中国从众多情报之中分析出来的结果,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了,中国拒绝向英国出口,英国也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办法,历史上,一战的时候,英国就拿出来了坦克,而且不是一个型号的,速速很慢,可是已经有了坦克的雏形,也可以应对到战争之中,这样对于战争来说,还没有改变多少。
可是给了英国人这些东西,3000套弄下来,英国为了配套这些,也需要拿出足够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加在一切的情况之下,就是一大笔钱,火箭筒的的出现,足以解决这些,这等于是浪费了巨大的资金,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德国还是没有办法打赢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德国就是扶不上墙的,失败了也再说难免,到时候中国自己上,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军队,中国即便对上整个白种人的世界,也不一定会输,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大一点而已。(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坦克火箭筒
石磊没有接触过反坦克火箭炮,不过听杨元钊的诉说,似乎很厉害的,可是没有见到实物之前,他心中还是没底,主动提出要看一看演习,杨元钊看到石磊的坚持,苦笑了一下,同意了,虽然杨元钊能够用强压的方法,让石磊最终屈服,把3000套的送出去,以杨元钊对石磊的了解,他一定会动手脚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冬几摆在明面上。
过去的几年之中,杨元钊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科研体系,特别是在军事科研体系之中,他影响的最多,独立指导和开启的项目不知道凡几,坦克,装甲车,飞机,高射机枪,几乎有影响的,对于战争的进程有着深远意义的项目,大部分都跟杨元钊有关系,不过在所有的项目之中,恐怕这个反坦克火箭筒的项目,是杨元钊没有多少成果,进度也不是太高的项目。
哪怕有杨元钊后世的眼光,哪怕杨元钊推动者这个项目进行,这个项目进行的都相对的比较的缓慢,炮弹的问题很难的解决,反坦克火箭筒,他的火箭筒本身,只是一个铁管,最多加入了一点控制的东西,科技含量根本不高,真正搞的是火箭弹本身。
火箭的出现,可以直接追诉到几千年前,在炼丹师意外的制作出火药开始,烟花就是早期的火箭,利用炸药的能力推动的某些东西前进,到宋朝和明朝,类似的火箭也很多,甚至有一定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可是这些跟专业的火箭弹不一样,火箭弹必须要有一定的战斗部位,还必须在动力的推动下,沿着某种直线前进,这样才能够精准的命中目标,这不但需要火药上面的知识,甚至还需要火箭动力,流体力学,很多方面的知识。
别看这个比较的简单,却是未来火箭体系和导弹体系的基础,虽然进展不快,还是投入巨大,甚至一些最简单的成品,没有应用到军队之中。目前的中国对付装甲武器最佳的武器,不是反坦克火箭炮,而是高射机枪,伴随着对于空军的重视,高射机枪的口径越来越高,从35的,到55的,到现在88毫米的.
特别是88毫米的,这玩意放在普通的火炮上面,已经不能称之为很小的火炮,又经过了中国方面的加强,增加了射速,用更加平直的曲线,增加命中率,并且让威力更大,这样口径的火炮,可以轻松的打上7000米的高度,射速甚至可以达到一秒钟2发以上,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威力,足以撕破100毫米左右的均质装甲,这对于坦克来说,就算是二战之后的坦克,都很难抵挡这样威力的高射炮放平射的攻击,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坦克。
一个电话打出去的,下面人很快的就准备好了试验场的,特别是火箭研发实验室的,更是高兴,火箭研发实验室,算的上整个中国军事体系之中,最大实验室之一了,几乎流体力学,火药学,控制学,甚至是半导体体系,一批优秀的专家都进入到了其中,资金保证上面,几乎是最高端的,按需给予,只要是需求,很快就批下来了。
虽然这么一个实验室,远景非常的好,研究的也是比较深入的知识,可是没有什么成果,也让这些科学家的压力相当的大,唯一有些成果的就是这个火箭炮的项目,略微的产生点效果,却被陆军拒绝了,在陆军看来,只要是超过了20毫米的高射机枪,在对付庄家力量的时候,都比这个好用,完全没有必要采购这个。
好容易做出来的产品,却被陆军拒绝了,如果不是的杨元钊这样的精神领袖,一直都支持,这些科学家甚至丧失了继续下去的勇气的,他们沿着火箭的理论和实践,继续开发,终于开发出了第二代火箭筒,比起第一代最少强了一倍以上,可是依然没有获得陆军的青睐,因为陆军已经普及了5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并且开始想65毫米,75毫米,甚至是88毫米的高射机枪迈进,这样的火箭筒,哪怕性能提升了一倍,也无法满足陆军的使用。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杨元钊和一批陆军军官将要来视察,会检验他们全系列火箭筒,只要能够获得军方的订单,也算是对的上他们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了,虽然火箭实验室一直都是最高标准的订单,包括杨元钊在内,也没有催促他们出成果,杨元钊很清楚,火箭筒不算什么,甚至火箭炮这样的绝对大杀器也不算什么,真正有影响力的是运载火箭,是导弹体系,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武器,但这些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耗费大量的时间。
目前中国在军事领域,无论是海陆空军,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暂时不太需要导弹锦上添花,可是中国的未来,是站在世界巅峰的未来,导弹这样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走在前面,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一点杨元钊清楚,一些顶尖科学家也认识到了,可是底下做事的人不知道的,甚至包括了火箭筒项目的负责人,他总认为自己是吃干饭的,在同僚那里抬不起头来,也就不断的推销火箭筒,这一次杨元钊亲自安排下来的实验,他更加不会放弃。
第一代火箭筒,射程是300米,弹头爆炸部位是2公斤********,第二代的火箭筒,射程提升到了450米,装药量提升到了5公斤,穿甲能力和速度有一定的增强。
为了完美的展现火箭筒的威力,两款火箭筒,分别准备了5个实验者,这种新加入的武器,没有多少人熟练使用这些东西,更别说如同步枪那样,拥有神射手,好在火箭筒的控制容易,几乎是直瞄的,精锐的士兵,经过了稍稍的学习,就基本上掌握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只要把瞄准性对准了目标,最少可以达到7成以上的命中率。
对于一个远距离的单兵武器来说,7成的命中率已经算不低了,这不但是中国标准化的胜利,让每一个火箭弹的轨迹和运行方向都差不多,而且根据火箭弹的特性,使用了特定的瞄准装置。
因为士兵的关系,再加上的火箭筒的实力不错的,10发火箭弹,一共命中了8发,第一代的火箭筒也倒罢了,2公斤的装药量,在300米左右,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惊人,可是第二代就足够惊人了,5公斤的********,450米的距离,直接把一堆临时构造起来的沙包,给全部炸飞,这不但表现了火箭炮的特点和威力,也表现了他的一定穿甲能力。
在战场上,沙包的作用,就是为了构筑简单的防护阵地和机枪阵地,简单的几个沙包,就足以给机枪手提供足够的防护,这是战场上,比较让人头疼的目标,之前往往是借助着迫击炮的精准射击的,现在似乎多了一个,架起火箭炮直瞄攻击就可以了,方便快捷。
整个展示的过程,只持续了不到15分钟,把这两个射程都给展现了出来,也把双方的威力给展现出来,火箭筒直瞄的能力,还是得到众多军方高层的认可,在战线的最前方,需要一个威力巨大,对于机枪阵地,火力点,甚至是半永固防御工事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特别是第二代的产品,450米的射程,也足够一线部队使用,5公斤的装药量,威力是可以保障的。
很快的,军方各个部队,共计下达了20万套的订单,这对于目前中国1000万的陆军来说,这不是一个的庞大的数字,也算是对火箭炮的认可。
1...586587588589590...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