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中国可以帮助日本支撑这样一场战争,无论是商船船队,还是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可是这样一来,就没有这个必要,阿拉斯加也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如果中国想要的话,自己拿下来就好了,何必便宜日本,再说了,如果阿拉斯加本身的产出有一部分的话,也大大的节约成本,毕竟,5000公里的航程,这个运费也相当的不便宜。
不过,现在说那些工业布局和工业建设方面,都是远景,先要把人给安顿下来,越过了5000公里的海洋,不过是基础,接下来,要把人安顿好,最少要活下来。(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庞大的商船队
中国有了俄罗斯的经验,虽然阿拉斯加跟俄罗斯或许不太一样,可是只要按照俄罗斯,最起码不会死人,中国在建设上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的,甚至把日本的一些砖瓦厂,水泥厂,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业,弄了过来之后,在中国设备和指导之下,形成了一个体系的前提下,最终的成果相当的出色,这中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韧性,似乎越是劳累的工作,越能够发挥出日本人的这种能动性,大量人力的到来,直接推动了阿拉斯加的建设加快。
中国运来大批装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砖窑基本上是一周之内,就投入生产,大量的砖和阿拉斯加盛产的木材,成为了构筑房屋的主体,接下来,20天之后,大型水泥厂也投产了,进一步的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最关键的钢铁厂项目,哪怕是提前做了很多的准备,650万吨的钢铁企业,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建成的,30天的功夫,只是完成了大部分的土方建设,甚至连煤矿和铁矿的开采也没有开始进行,但是这个速度,已经出乎了中国的预料,本身钢铁厂的兴建计划是150天左右,现在看来,可能不到90天的时间,就能够彻底的完成了。
钢铁厂关系很大,这是日本立足于阿拉斯加的基础,现代战争,打仗就是打钢铁,没有足够的钢铁,就只能够用钱来购买,这浪费的时间可就多了,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国,并且畸形的发展了,军事工业方面相当的发达,现在,如果有了钢铁厂作为基础,日本的制造业会立刻上升几个档次的。
30天的建设,让日本在阿拉斯加有了一个基础,钢铁厂没有兴建完成,可是物资却可以运过来,相对于运人来说,钢铁和其他的物资就相对容易了许多,在规划完成之后,大量的物资提供过来的,一座座的城市,在阿拉斯加的拔地而起了,按照俄罗斯的标准,先是以单人公寓和筒子楼为主,在大规模的开发了附近的一些煤矿之后,彻底的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虽然说,目前日本聚居的地区,都是在沿海,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冬季里面很少有零度以下的,可这里是在高纬度,0度左右的温度,寒冷程度比起干燥北方,零下10度还要可怕,那完全是从骨缝之中透出来的,真的要是不注意保暖的话,会死人的。
在入冬的初期,还会有些困难,可是人员也不是一次性的到位的,整个冬天,都会不停的建设和在入住,一直到明年开春之前,将给阿拉斯加提供1500万,甚至以上的人口,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太困难。
日本最终,开始在阿拉斯加扎下跟,美国和英国都不知道,他们还沉浸在装甲车的梦幻之上,他们不知道,等到明年,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将会是站稳脚跟,有1500万人力支持的庞大的日本,而后年,日本甚至可以彻底的占据了阿拉斯加之后,开始反攻,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日本的移民数量,已经超过了加拿大的总人口,再加上受到了中国的武装之后,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水准,日本都远比加拿大强的多,到时候,双方的强弱,基本上可以判定了。
一年多的时间,日本将顺着加拿大,逐步的深入,一步步的蚕食加拿大,减缓跟美国开战的时间,只要囊括了足够的领土,日本将会深深的扎根在美洲,再也无法被祛除了,只要美国不付出全部的力量,跟日本战略性决战的话,日本人呆的时间越长,日本在美洲的实力也就会越强,一定程度之中,日本将会从一个亚洲的国家,变成一个美洲的国家,将会成为美国人的噩梦。
也难怪美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美国人对于日本和中国想法,还建立在之前,哪怕中国可以凭借着庞大的舰队,占领了太平洋的众多岛屿,在美国看来,不过是趁美国没有足够的舰船的偷袭,不过岛屿跟阿拉斯加不一样,只要美国做好准备,把足够军队送上去,阿拉斯加的必然会回到美国的手中。
认知的错误,造成选择的错误,美国在阿拉斯加的问题上面,放缓了脚步,很自然的失去了唯一的机会,这也跟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没有了海上运兵过去这个便利条件之后,陆地上前往阿拉斯加太困难了,美国人很自然的避开了这一点。
日本在为了土地而努力的时候,在太平洋的夏威夷和关岛,还有所有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上面,都开始大兴土木的,中国变态的制造业水平和强悍到了无法想象的商船吨位,在这里尽显无疑,中国不但在阿拉斯加方向,投入了最少600万吨的商船吨位,350万吨专项用于移民,剩下的则运送各种的物资,支持阿拉斯加的建设。
在澳大利亚方面,至今还保持着最少800万吨的商船吨位,用于支撑在澳大利亚的作战,目前战争正在进行之中,未来战争结束之后,吨位需求就更大了,毕竟建设总会比战争耗费更多的东西,就跟之前日本一样,阿拉斯加一战,一百多万吨的商船,就把60多万人和装备送到了阿拉斯加,可是要建设起来的话,直接翻了4倍左右。
不过最大的投入还在太平洋上,太平洋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可是对于商船的要求更高,最少有1300多万吨的商船,往来于太平洋之间,每天把大量的物资送到了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面。
中国在太平洋上面,占据了大量的岛屿,也因此需要大量的建设物资,岛屿不同于大陆,不可能兴建水泥厂,钢铁厂和砖厂的,所有的建筑物资,都必须要依赖商船运过来,再加上中国铺开的岛屿建设不是一两个,是以十位单位的数十个,这样需要的物资就更多了。
岛屿的建设,首先兴建的就是港口的,只要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基本上,有兴建港口的可能性,然后有了港口之后,才会有机场,这个时代兴建机场,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可是在简易的建成之后,特别是一些重要岛屿构筑了之后,接下来,都是高标准的,中国的飞机,发展的相当的快,天知道未来,飞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情况之下,高标准并不困难,反而是一种省钱的做法。
在整个太平洋,让人难以想象的大规模机场的设计,让未来,这个东南太平洋的地带,成为了世界上航空港最为发达的地方,这里也虽然地理条件不行,可是却是旅游胜地,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去看原生态的岛屿,勉强渔业也可以,在向海洋索取之前,杨元钊注意到了环境,一定程度上面人,人工投放了不少海藻。
后世对于海洋的研究,远比这个时代强大的多,在海洋下面,海藻就如同是森林一般,一亩森林的产出,可比陆地上面的多尔多,先不说可使用性海藻,就算是不可使用型额,也可以在沿海大陆架形成比较密集的环境,海藻永远就是海洋食物链最底层的东西,一旦这个最底层完成之后,上层的鱼肯定可以吸引过来的,毕竟,相对于贫瘠和薄弱的陆地,海洋的生存空间更大,可以承载的食物链的总量更大的,居安思危,要把这么一篇岛屿和海洋囊括到手中,就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支撑,这些,海藻,都是海洋研究之中,挑选出来,比较适合环境的,适合放养的,在不过多采集的情况之下,可能要三五十年就能够产生作用。
这可不是的后世,除了12公里的领海之外都是公海,现在是强权时代,只要这些岛屿都在中国的范围之中,整个西南太平洋,甚至是从夏威夷为核心,连接日本,澳大利亚,这么庞大的海面,基本上,已经曾为了中国的内海,在没有人有能力挑战中国之前,这部分不会有人过来,加大养殖力度,形成独特的,位于西南太平洋的生态园,会在未来,给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资源,这笔资源,会转换成淡斑之,提升中国的国民素质,蛋白质的采集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依托,相对于猪,深海鱼类更加的适合。
中国在太平洋上面,书画新的篇章的时候,终于度过了澳大利亚的冬季之后,新一波的工事就开始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足以让北地彻底的进入到了中国的序列之中,中国近乎无穷的人力,在4个月的时间,让北地增加了1500万人,这个增加速度,比日本更快,在别的国家,总人口不过是几千万的时候,中国总共6.5亿的人口,简直是巨大的bug,并且,中国强悍到极点的人口增长力,也在不断的增加额人口,22%的自然增长力,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世界第一,中国就是这样,只要风调雨顺,有能力养活这么多人的话,人口几乎是不在话下的,未来的增加幅度,也相当的可怕。(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中线进攻
杨元钊从一开始就知道,人口将会是中国留给他的最大财富,历史上的1910年到1949年,长达40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口没有较大的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在40年的时间之中,一直是战乱不休,二战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只有中国,没有之一,5000万的伤亡,3000万的死亡,这几乎是欧洲一个差不多国家的总人口了,更别说超过40年的征战,军阀战争,党同伐异,再加上战争引发的自然灾害,不知道死掉了多少人,在民国最好的时候的,成年人的平均寿命不过是30多岁,这在后世无法想象的数字,却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
从穿越开始,一方面获得金钱,拥有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努力增加这个时空的寿命,让他们可以平稳和安逸的活到足够多的岁数,加上增加优生优育,在最大限度的增加人口,杨元钊也清楚,人口的增长,不可能一直都这么高的,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加上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养育一个人的成本也会大幅度的增加,在********的环境之中,会尽量的保证,可是当这个数字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适量的放开,是必然的选择,这种情况之下,民众们养育后代的成本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之下,生育率几乎必然会降下来的。
杨元钊所需要做的,就是用他的能力,在这个数字降下来之前,尽可能多的增加他的基数,要知道,基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生育率也非常惊人,就比如说后世,中国拥有15亿的人口,百分之一零点几的绝对增长率,已经让中国多生出来几百万人,甚至是上千万人,可是一个只有三四十万的国家,哪怕是8%甚至是10%,又会如何,增长的绝对数字不高。
中国目前这么游刃有余,工业只是一个部分,强大的工业,永远是人推动的,没有如此强大的人口,中国怎么可能在世界呼风唤雨,甚至是几线作战,占据了整个太平洋的同时,又投射日本到了阿拉斯加。
此时,中国的重点并不在阿拉斯加的方向,阿拉斯加哪里布置了200架新式的侦察机,足以支撑日本对于整个加拿大西北部的侦察,最起码给日本留下400公里以上的预警范围,这对于陆军来说,最起码也是一周,甚至是半个月的时间,加拿大糟糕的交通环境,更是拉长了这个数字,甚至按照德国这边共享过来的,关于美国方面的情报的,美军虽然在集结,在武装,可是速度较慢,最先装备好的,还是从欧洲调回去的那个军,可惜这个是作为教官队伍存在的,美国其他的士兵,包括最近加入的新兵,他们的整个训练思想,还停留在南北战争阶段,最多稍稍进展一下,超越了排队枪毙的时代,跟这个时代,现代化战争相比,落后了许多。
经过多方的探查,中国是德国变化的根源这一点,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用脚后跟想,也会知道,被中国人武装起来的日本,会有多么的强大,哪怕有德国的一半实力,这些部队也是相当可怕的,如果未经训练的部队过去,那就是在犯罪了。
美国人没有高估日本的实力,甚至已经有些低估了,可是就日本表现出来的实力,再加上实质上面的困难,让美国没有第一时间,就派兵前往阿拉斯加,后来也证明了,这是美国犯的最大的错误,最开始只有60万的日军,不可能是美国倾国之力的对手,可惜历史的发展没有如果,在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之下,他们能够做出来的,就是当时以为最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日本在阿拉斯加扎根下来,在中国支持下,开始了阿拉斯加奇迹的建设,中国除了在本土和新占领土表现出来的奇迹建设之外,唯一的外地就是阿拉斯加,因为对内的控制,中国在国内,在东南亚,西伯利亚这些地方的建设,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毕竟道路和工业基础这些东西,代表这战争潜力,以中国藏东西的习惯,即便被调查到,都会混淆视听,更别说在中国,外国人想要获得情报非常的困难。
可日本不一样,本身弱国小民的心态,他们在站稳脚跟,并且加大发展力度之后,大力的宣传,也让阿拉斯加奇迹广为人知,2年的时间,兴建了100多个规模庞大的城市,并且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布局,5年的时间让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倍,经济增长率暴表,被誉为世纪不可思议。
在这样的热潮之中,中国反而是被忽略的对象,后世也有人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可是在1920年之前,一直都是在迷雾之中,至于1920年之后,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一直都在世界的最前列,不一定是第一,却最起码是前十的行列之中,也就没有人去管那些了。
美国的动向,被通过中国周转,传达给了日本,日本也就放心大胆在建设,虽然初期,没有太多的钢铁和水泥,可是仅有的一部分,加上阿拉斯加盛产的木材,让日本最少在70多平方公里的防线上面,密布了数量庞大的壕沟和半永固式的工事,在中国人的教导之下,最完美的,立体式的壕沟群系统,这基本上是一战后期的,目前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已经掌握的,可是这么强悍的防御群,出现在北美,这还是第一次。
北美是********的建设和防御,只要有足够的商船就可以了,可是在南半球,中国刚刚踏足的澳大利亚,战争还没有结束,北地被移民了1500万人,其中包括了120万军队,在到达澳大利亚之后,正好处于澳大利亚的冬季,不适合行军和作战,再加上公路网络没有通畅,这部分的军队就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适应性训练,不但适应澳大利亚的环境,也在做攻击的准备。
终于北部地区的公路已经连接完成,并且已经开始向中部蔓延,对于接下来的战斗也都做好了勘察等一系列的工作的,中国陆军开始高歌猛进了,强悍陆军,直接攻击澳大利亚中部的诸多城市,经过了接近8个月的准备,澳大利亚也在中部的一些城市做好了防御,有些甚至在参加过欧战的部队的指导之下,构筑了大规模的壕沟体系。
可惜这完全没有用,一些参加过欧战的部队,也没见过这么猛烈的攻击,在通畅的交通的支持下,中国全部的重装备,都可以轻松无比的进入到前线的,一个师2.5万人,最少拥有2000多门的大炮,甚至还拥有超过120毫米以上,真正战略性的火炮300门,这些重火力打击之下,本身就是仓促构建的,只是被学了样子构筑的壕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办法,防线基本上被炸平了,至于守护防线的士兵,也是没办法抵挡这样的饱和性攻击,澳大利亚的士兵他们没有学到壕沟战的精髓,甚至在澳大利亚,也没有足够多的钢铁和水泥,构筑那一条条防线,伤亡过半之后,就只能够后退,完全是没办法抵挡的。
本身,澳大利亚的军队,比起欧美的军队都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欧洲大战的关系,英国也不可能让近百万的澳大利亚军队全部都撤退回来,这会影响到整个英国的布局的,可是在一定程度上面,还是调回来了一部分军队,以这些军队作为种子,形成的新澳大利亚的军队,比起原来的澳大利亚军队要强很多,可是要看跟什么人比,澳军跟欧洲部队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更别说跟德国了,那更是天差地别,至于德国,跟中国陆军比起来,都有一个较大的差别,现在终于见到各种战术的祖宗了,哪怕没有动用装甲力量,只是重炮和特种部队的结合,就势如破竹的突破了澳大利亚中部的一条条防线,一个冬天构筑的防线,几乎跟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没有阻碍中国人的脚步。
那些在战场上,真正跟德国真刀真枪的干过的澳大利亚军人,才会明白,中国的陆军之强,简直是想都没有想到的,这个陆军,甚至比德国的军队更强,这不是失败了的夸张,一些简单的数据,炮火投射能力,甚至是战术的执行能力,都在德国之上,要知道,他们之中的精锐部队,跟德国相比,也是可以过几招的,最多因为火力和武器的不行,被德国压着打,伤亡率高几倍而已,可是面对着中国,仿佛是没有怎么战斗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落入到下风之中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跟这个中国军队交战的时候,到底给对方造成了多少的伤亡,不停的后退,后退,莫名其妙之中,就损失了超过半数的军队,然后不是逃走,就是投降,这种经历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的。(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
中部地区的,土地相当的庞大,差不多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上以西部的大沙沙漠和维多利亚沙漠的边界过来,包括后世澳洲的北部领,南澳洲,昆士兰州等诸多的部分,可以说是承接北部,西部,甚至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区域,因为这个时代,澳大利亚最发达的地方,是在东南沿海,可是这么庞大的区域之中,也要超过20座城市。
这些城市与其说是城市,倒不如说是镇,每一座城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5万的,大部分的城市只有一两万,或者几千人,可是占据的领土非常的庞大,北方还不算什么,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从北方跳出来,雄踞中部的时候,在占据了澳大利亚的中心的时候,整个的西部,还有北部靠近中部的一部分,全部被占据了,西部是沙漠,算的上地球上面的最大的几个沙漠之一,虽然有大量的矿产,可是暂时没有办法开发出来,可是一旦中部被占据了,西部也就不属于澳大利亚了。
这些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可是地盘广大啊,这跟北地只有的10万平方公里的完全不同,这几乎是300万以上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占据了整个澳大利亚领土面积的一半以上,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也差不多有200万,这部分如果失去的话,澳大利亚就只剩下沙漠西部的一部分领土和东部的这一两百万的领土,失去超过一半,澳大利亚开始危机了。
有了冬天里面的缓冲时间,澳大利亚军队,不但在中部地区的各个重点城市,布置一道道防线,在塔纳米沙漠和辛普森沙漠之间,构筑了最重要的中部防线,中部作战,澳大利亚是相当有野心的,甚至是不容有失的,那些小城市,最多就驻扎一个营,或者是一个团的军队,只有在这一道防线之中,是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依托着两个规模不算太小的沙漠,用100万的军队,争取把中国军队阻隔在哪里。
在澳大利亚的侦察之中,中国也派出了120万的军队,可是澳大利亚拥有地利方面的优势的,加上澳大利亚是在防守,用了整个冬天构筑了工事,想来应该是可以把中国军队挡住的,特别是前方的几个城市的失陷,让澳大利亚发现,中国方面所拥有的炮火的优势,着重的加强了炮火方面的准备。
可是这些完全没有任何的作用,超过155毫米的火炮,大量100毫米以上的火炮,种类繁多的炮弹,对于各种不同的战场形态,都有巨大作用,中国方面,可以说是最灵活掌握这些炮火的作用,负责又是陆军之中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张孝淮的稳扎稳打,并没有从之前的势如破竹,变得自大起来,知道澳大利亚的重兵云集之后,没有大意的派出一支的部队过来攻击,而是陆陆续续的集中了几乎全部的部队,在攻击线上,跟澳大利亚的部队数目差别不大,澳大利亚集中了100万的军队,中国方面也集中了90万,分成了三个方向,对于防线进行攻击。
结果是澳大利亚完全没有任何的机会的,炮火,战术,甚至是单兵水准,完败,往往在防守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底层的军官和士官,几乎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没有多少经验的战士,这些战士,在密集的炮火和充满了战术的冲锋上面,根本不是对手,被打的节节败退。
最可怕的还是特种部队的特种作战和精锐部队的包抄,借助着机动车辆和少许坦克装甲车的帮助,中国调动了30万人进行的迂回的包抄,一下子将接近50万败退的澳军彻底的包围在了辛普森沙漠和佩德拉之间的狭小区域,经过了7天毫不停息的炮火打击和冲锋,残余的30万军队宣告投降,中部战役基本上结束了。
1个月的时间,中国军队疯狂突击1500公里,彻底的占据了澳大利亚中部的众多城市,130万澳大利亚军队,基本上被消灭的差不多了,民众逃走了一些,剩下的都被俘虏了,澳大利亚整个中门大开,把东南核心区域,新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彻底的暴露在了的中国的兵锋之下。
中部的130万,是澳大利亚最后一股机动的力量了,虽然在东南沿海,还有超过百万的军队,这部分除了最精锐的欧洲军团之外,大部分是新招募的,在澳大利亚的眼里,中部的130万军队,至不济,也能够阻挡中国军队一两年的时间,趁着这个时间,狠狠的操练一下这些新军,即便是失败了,总有翻牌的可能,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截然不同,130万军队,只是抵挡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整个中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人,这种落差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摆在澳大利亚面前,有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