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身为太医也是悲催,把病治好是你的本分,如




第61章 定王朱慈炯(求推荐票)
    太医院的太医们虽对鼠疫束手无策,但却知道最基本的隔离,刘鸿渐走到幔布边,自有一个太监递过来一块锦帕。

    刘鸿渐摇了摇头,走了进去,他先前已经服用过抗生链霉素,身体对鼠疫已经有了免疫力。

    由于四周围着幔布,屋子里有些昏暗,太子朱慈烺躺在寝殿的软塌上,似乎已经昏迷不醒了。

    朱慈烺床榻前蹲着一个老者,由于视角正好被他挡住,也看不到老者在作何诊治,刘鸿渐走近了才大吃一惊。

    “你在干什么!”刘鸿渐双眼圆睁,几步走过去推开了高太医。

    高太医正全神贯注的用一个瓷制的瓶子接着朱慈烺右胳膊流出的血,身边的童子也是一手捂住自己口鼻,另一只手帮着高太医。

    二人都没注意有人进来,以至于突然被人推了一下,高太医手中的瓷瓶当啷一声落地摔了个粉碎,瓶中有些发黑的血流了一地。

    “你是何人!怎敢闯入太子寝殿!”除了皇上,哪个人请太医看病问诊不是客客气气的,高太医已经记不起自己上次被人推搡是什么时候了。

    “我是安国伯,奉皇上之命,前来查看太子殿下病情!这里没你们什么事了,退下吧!”

    “你能治的了这瘟疫”太医口鼻上捂着手帕,说话声音有些粗重,不过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惊讶。

    在宫里当差,高太医当然听过安国伯的名头,但是你勇则勇已,看病治病可不是力气大身手好就能行的。

    “此事你无须过问!”朱慈烺的手臂还在淌着血,刘鸿渐赶紧捡起床边的一块丝质锦帕给朱慈烺箍紧包扎。

    能有人背锅自己就不用当那替死鬼,高太医虽然心里觉得安国伯无礼,但还是很承情,弯腰给刘鸿渐行了一礼,便指示药童随他离开。

    走了两步似乎想起些什么,从腰间取出一块手帕递给刘鸿渐,鼠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他见刘鸿渐只身前来,好意的递了过去。

    刘鸿渐摆摆手谢绝,高太医叹了口气走出来了大殿,不知在想些什么。

    屋子里除了昏迷不醒的朱慈烺,只剩下刘鸿渐自己。

    朱慈烺胳膊上已经起了不少黑红色的疙瘩,仔细看就能看到疙瘩里的脓血,这是鼠疫后期的症状,如此这般下去,不出两日,定是神仙来了也无法医治。

    看来口服是没有作用了,且不说现在昏迷不醒,药物无法顺利到达肠胃被吸收,就算可以咽下去,现在这般情况,也难以奏效,看来只能试试静脉注射了。

    打定了主意,刘鸿渐随即让门口侍候的太监取来煮沸放凉的白开水,然后从戒指中取出整整一板的链霉素,全部拆开倒进了水中,直到抗生素与水完全溶解。

    又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把药水分多次多个部位注射进朱慈烺的身体。

    他是外科医生,且是个还没毕业没实习过的外科医生,于他来说这已经算是尽力了,接下来便是等了,他不想出去看崇祯那充满希冀的眼睛。

    这一等就是三个时辰,期间着急的周皇后派人来问过两次,为了暂时安了皇后的心,刘鸿渐只说还在治疗。

    而崇祯则一直笔挺的站立在偏殿中丝毫未动,也不知是在祈祷,还是在懊悔。

    直到天色将暗,刘鸿渐趴在床边昏昏欲睡时,突然感觉朱慈烺的手动了一下,刘鸿渐随即大喜。

    “水!我要喝水!”朱慈烺意识还有些模糊,只是下意识的想满足身体的需求。

    “殿下稍待,微臣这就取水来!”刘鸿渐满含笑意终于放下心中的石头,起身出门而去。

    外面的太监早已听到了动静,待到听到朱慈烺的声音



第62章 又得了个官儿
    太子朱慈烺的胞弟朱慈炯于崇祯十六年被封定王,按理说封了王就该搬离皇宫,住进王府。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不禁朝廷穷,崇祯的内帑也是可以跑老鼠,哪有余钱去盖王府,以至于已经十三岁的朱慈炯虽然得了定王的爵位,却一直生活在宫中。

    按说十三岁的年纪又是尊贵的皇子身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吃饭睡觉打豆豆,顶多了也就是刚刚萌发出逆反心理。

    可身为皇家子嗣,从小生活在这深宫大院里,好像除了争权夺利也没什么事能做的,朱慈炯就是这么个早熟的孩子。

    同样是一母所生凭什么他可以是太子,凭什么他能高人一等,又凭什么他能被父皇寄予厚望,就凭他早出生两年吗

    虽然他的皇兄朱慈烺从小就为人和善,待他也不错,但朱慈炯心里深处就是不服气,他自认为自己比皇兄聪明,那个位子应该是他的……

    觉得事情有些蹊跷的刘鸿渐,向崇祯说明了情况,崇祯皱了皱眉头,还是同意了。

    得了旨意的刘鸿渐去了定王暂住的东三所,心里突然有些懊恼,他也真是的,多管什么闲事,这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事嘛。

    而且他只是怀疑,并不能确定这事儿是定王干的,或许是那个叫吴宝贵的太监自己不小心沾染上了鼠疫,又或许是小德子与那厮有仇

    谁能说得清呢,还是去看看吧。

    东三所距离端木宫有些距离,刘鸿渐走了将近十分钟才到。

    朱慈炯正在殿中练字,显得极为悠闲惬意,见安国伯前来,忙放下笔杆迎了上去。

    毕竟是亲王,刘鸿渐上前行了礼后才说明来意。

    “安国伯莫是说本王府的太监小贵子吧!那个狗东西昨日里竟敢偷窃本王殿里的器物,已被本王命人杖毙了……”

    朱慈炯说话时语气平和,并未显得心虚着慌,但正是因为他的镇定,更让刘鸿渐怀疑定王与此事绝脱不了干系。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打死个人跟没事似的,即使偷了你的东西,至少应该面露气愤才对嘛!

    接着便随定王去看了眼小贵子的尸首,大概是还没来得及处理,小桂子被仍在一个小小的柴房。

    刘鸿渐上前去仔细查看了一下,小贵子从后背到双腿一片血肉模糊,看来是真的被杖则至死,而且身上并无鼠疫的症状。

    这就更令人生疑了,要么就是小德子还接触处其他可疑之人,要么……这就是一次策划好的阴谋。

    刘鸿渐面色不改,他此次前来本也没指望能人赃并获,毕竟就算是十多岁的少年也当知道毁尸灭迹,更何况是从小便与权谋相伴的皇子。

    刘鸿渐也不多言只是给定王行了个礼便离开了定王的大殿。

    唉,为了权力,即使是同母胞弟都能狠下心来去谋害,权力,真的有那般大的诱惑吗刘鸿渐苦笑着摇了摇头,向端木宫走去。

    刘鸿渐刚刚转身离开东三所,身后的朱慈烺脸上的笑意就已消失不见,他面色狰狞,双拳紧握,仿若心中有着深仇大恨。

    两次了,你连着坏了两次本王的好事!本以为这次计划若成,那个位子就是囊肿之物,安国伯,本王日后必将你碎尸万段……

    由于太子朱慈烺的病情才刚刚控制住,以防太子病情有变,崇祯势必会留他在宫里多呆两日,况且这是恶性传染病,其他人也不便照料。

    刘鸿渐并未对崇祯多说什么,只是建议崇祯尽早给工部拨银,建造王府,还是那句话现在朝廷有钱了!

    崇祯听完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身为帝王,没有人比他了解权力的诱惑究竟有多大,他又何曾不知道内中的伎俩。

    “安国伯,你此次又帮了朕,朕刚才说过,谁治好了朕的太子,朕就封其为太子太保……”崇祯隐下心中的不痛快,面带感激的对刘鸿渐说。

    “别……皇上,你对臣的封赏已经够多了,你看微臣现在是大明伯爵,不禁掌管着锦衣卫,还练着亲军,还是那个什么大学士。

    朝中大臣估计已经对皇上和微臣多有非议了,且臣也没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值当,不值当!”

    刘鸿渐生来就对这些各种没什么卵用的官不感兴趣,就是练这亲军千户所也是为了自保。

    &nbs



第63章 辽东变故
    两个月时间转瞬而过,这两个月里刘鸿渐基本一直呆在万岁山千户所的军营里,只是隔几天回家看看小妻子和老爹。

    正是北方的暑伏时节,由于每日都在军营参与训练,刘鸿渐明显变黑了许多,害的每次回家孙秀秀都心疼的不行。

    两个月汗水的浇灌,现在的刘鸿渐虽然黑不溜秋的,但却变的更加精壮,毫不讳言,现在的他有把握在十秒之内ko原来的自己。

    当然,每次回家除了给老爹问个好外,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少不得要为爱鼓掌,天天参与军营训练的刘鸿渐每次都让小妻子大感吃不消,甚至自己都嚷嚷着让其再纳一室。

    每逢此时刘鸿渐就颇感骄傲,还是得多多锻炼呀,不像后世每日里坐在办公室里搞的无精打采亚健康。

    上个月牛大棒槌与家中的小兰也终于喜结连理,这还得多亏刘鸿渐隔三差五的回去,作为护卫加打手的牛大棒槌才有机会与小兰联络感情。

    牛大棒槌与小兰的婚礼就在刘府举办,诺大的院子也终于是热闹了一番,酒席的菜品皆是由刘府御用大厨柳姐一手包办。

    刘鸿渐做主,让牛大棒槌的父母也搬进了刘府,不仅分了房舍,还给了差事,直把牛大棒槌感动的稀里哗啦。

    婚礼除了锦衣卫的老梁头闲着无事来凑了个热闹外,其余皆是万岁山千户所年轻的将官。

    年轻人聚到一起自然是推杯换盏,直把牛大棒槌喝的连自己的老婆是谁都不记得了。

    一个月前,三位‘平头哥’从南方的江阴县赶来,看到三人的模样,刘鸿渐才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由于没有明确的资料,刘鸿渐原本以为会来三个老头,结果见了面才发现,阎应元和陈明遇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而冯敦厚显得更加稳重些大概三十左右。

    阎应元和陈明遇皆是秀才出身,识数理,懂章法,现在万岁山千户所正好缺乏管理粮秣物资的文人,二人无疑正好合适。

    而冯敦厚之前在江阴担任训导,所谓训导就是考察本地秀才功课成绩的教育官员,刘鸿渐大手一挥,便让他掌管了万岁山千户所的刑罚。

    三人先前的职业均未入流,也没有品级,刚接到崇祯圣旨时都诚惶诚恐的,想着是不是犯了什么事,被上头查到了。

    可一路上天使(明朝赶赴外地宣旨的人)非但没有恶言相向,反而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路。

    王二喜是专门得了崇祯的交代,让其厚待阎应元等三人,也无怪崇祯大帝如此行事,毕竟刘鸿渐当时说此三人的名字时十分郑重。

    搞的求贤若渴的崇祯大帝以为是碰到了治世能臣,结果带过来的三人让崇祯大帝大跌眼镜,许是三人从未进过皇宫,一进大殿有些紧张。

    面对崇祯的问话也是结结巴巴让崇祯大失所望,于是乎三人便如约被崇祯打发到了万岁山千户所,而没有遭到崇祯大帝的截胡。

    刘鸿渐把三人的家属也都安置在了自己的大宅子里,反正他的宅子有好几十间房,只是他一家三口住,空着也是空着。

    阎应元三人一直都是一脸懵逼的,从遥远的江南一路舟车劳顿,本来就人生地不熟,后又被带到朝堂上吃了众臣的白眼,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上头葫芦里卖的啥药。

    直到糊里糊涂的来到军营,得了刘鸿渐指派的差事,才终于放下心来,原来不是要搞事呀!

    刘鸿渐给了三人千户所副千户的职位,直把三人惊的眼睛都直了,从一个未入流无品级的小吏直升从五品的副千户,估计也只有备受崇祯大帝仰仗的刘鸿渐能够办到。

    既来之则安之,三人均有报国之心,以目前的形势,从军自然是报国最好的门路。

    只在军营里呆了几天,三人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万岁山千户所的军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到处都洋溢着勃发的英气。

    而且刘鸿渐这个长官也是随和的不要不要的,只要遵纪守法好好训练,那是每天都笑呵呵的。

    阎应元二人先前做典史时便是负责县衙的粮秣征收等事项,来到这里也是熟门熟路把之前乱糟糟的军营库房、账目搭理的井井有条。

    而年纪稍长的冯敦厚更是多次提出了新的训练意见,增强训练效率,提高了士兵们的训练积极性。

    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万岁山千户所的士兵们不仅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使用akm的技巧,还从中挑选出了一百位射击成绩最好的士兵作为万岁山千户所的火器百户。

    盾兵枪兵射击手,三人成组,每日里以百户为单位,训练,实战演习。

    如此两个月,万岁山千户所从无到有,不仅生出了筋骨,还长出了翅膀。

    七月初三上午,这日刘鸿渐正跟着千户所士兵一同训练,副千户常钰前来禀告说锦衣卫来人了。

    来的是锦衣卫的南镇抚司镇抚使将大通,今日他突然接到辽东留守锦衣卫七百里加急线报。

    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私会满清定国大将军多铎,得到消息蒋大通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当即决定自己亲自去向不务正业天天呆在军营里的刘鸿渐汇报。

    终于是忍不住了吗刘鸿渐眼神冷厉,心中冷笑。

    待到去了皇宫报与崇祯,直把崇祯惊的打翻了手中的茶杯。

    兵部统计辽东军有士兵十万,其中步军包括火器营等八万,辽东铁骑两万,辽东铁骑素来勇猛,以至于即使与满清的八旗骑兵相比也是不落下风。

    京营目前征召的十万新兵才刚开始投入训练,根本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

    如果吴三桂与满清苟合,大明,还能抵挡得住满清与辽东军二十万铁骑的践踏吗

    刘鸿渐一直奇怪现在朝廷有钱了,也补足了拖欠辽东军的军饷,为何此人之前没反应,反倒是现在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这时谋反却是作何道理。

    结果崇祯大帝一句话,直接让刘鸿渐明白了眼前这位勤勉的皇上为何做事总是事倍功半,前功尽弃。

    “前些天辽东那边又发来奏折,讨要军饷,众臣气愤,要求户部派人督查辽东军是否有吃空饷的情况,朕也是气不过。

    便派了户部右侍郎吴甘来去辽东劳军,并顺便清查辽东兵员数额……”

    估计是崇祯也意识到了问题,说到此便不再多说。
1...1516171819...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