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大人为救家父,战死了那许多兄弟,还提携在下入了锦衣卫,我顾家纵是万死不能报其一,家父说了,以后不论处于何种的境地,无论多么艰险,就跟着大人干。”

    顾然说的倒是真心话。

    “哦对了大人,前些日子,卑职被一个陌生人造访,那人自称是来自蒙古察哈尔汗国,奉其部苏泰太后之命想要面见大人,卑职不敢草率决定,便把他也一同带到了京城。”

    “哦察哈尔部,他们不是在九年前便投降了建奴吗

    有点意思!把人带过来吧!”刘鸿渐眼光突然冷冽了起来。

    其他部落的情况他不清楚,但这个察哈尔部,他可是印象深刻。

    当初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也算是一代天骄了吧,作为蒙古帝国的嫡系,黄金家族的第三十五任大汗,林丹汗曾励精图治,试图恢复蒙古帝国往日荣耀,重建祖上成吉思汗的霸业。

    但奈何天不随人愿,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又屡遭建奴的威胁,而他的盟友大明也不争气,还自顾不暇,不得已林丹汗举族西迁,客死青海,年仅四十三岁。

    通史里只提了这么几句,至于之后的事刘鸿渐便一概不知了,想来肯定是投降了建奴,否则不可能这么久没听朝廷说蒙古部族的事。

    来人是一个老者,许是为了掩人耳目,穿着倒是明服,但高大的身躯




第163章 察哈尔部(求推荐票)
    孛罗赤从怀中珍而重之的掏出阿布奈大汗的信件,呈交给刘鸿渐。

    刘鸿渐眯着眼慢条斯理的打开来看。

    我日……这什么玩意儿!怎么全是鸟语,除却盖压的印信看起来有点眼熟外,其余皆是一串串的符号。

    刘鸿渐瞅了又瞅,还是不知就里,身后牛大棒槌有些好奇,趴上去看了一眼,也是撇了撇嘴。

    他连汉字都不识,纯属瞎凑热闹,还吃了个白眼。

    刘鸿渐抬头看了一眼孛罗赤,孛罗赤也满脸希冀的看着他。

    “你们的阿布奈大汗,可是林丹汗的后裔你们既已经投降了女真,为何又来找我大明”

    刘鸿渐当然不会请孛罗赤来翻译,那太有失我大明体面了,况且这信中无非也就是说些要结盟的话,稍后肯定要去趟宫里,还怕没通译吗

    “尊敬的侯爵阁下,阿布奈大汗乃是林丹大汗的幼子,额哲大汗的亲弟弟。

    我部前来是带着诚意的,希望侯爵阁下也能摒弃前嫌,毕竟我们都有共同的敌人!”

    孛罗赤似乎听出了刘鸿渐的嘲讽之意,虽然心中有些恼怒,但毕竟活了六十多岁,又身负重任,仍是面带着和气。

    “哦,阁下所说的是建奴吧!粗鄙之族而已,在我大明铁卫之下,翻不出什么浪花,本候率两万大明百战之师便能打的建奴鞑子丢盔弃甲!

    如果阁下是为此事而来,还是请回吧!”

    刘鸿渐大言不惭。

    “哈哈哈,侯爵大人的能耐孛罗赤必然不敢小觑,但据本部查勘,辽东到宣府乃至延绥防线,大明并无多少边军,且骑兵更是稀缺,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

    孛罗赤大笑。

    “难道侯爵大人,能以区区步卒扫灭女真人近六万铁骑吗”

    察哈尔部虽然饱受女真压榨,但蒙古人最不缺的便是马匹,孛罗赤有些得意。

    “关你什么事”刘鸿渐看不惯一脸臭屁的孛罗赤,直接怼了回去。

    孛罗赤:……

    孛罗赤一脸黑线,他是察哈尔部的必阇赤,论辩才,在族中一向是口若悬河、从无败绩。

    他想过无数种明人可能的答复,也想过无数种反驳的方法。

    可一句‘关你什么事’,孛罗赤竟噎的无言以对。

    是啊,大明固然缺乏骑兵,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又没吃你家的喝你家的,哪用你来蹦出来嘚瑟。

    但孛罗赤必须忍下这口气。

    察哈尔部自林丹汗去世后,继任者额哲年仅十二岁,部族事务皆是苏泰太后处置,然而额哲刚刚亲政没两年便去世。

    接任者是林丹汗的遗腹子,额哲的弟弟阿布奈,阿布奈更小,如今只有九岁,苏泰太后不得已又撑起了察哈尔部的重任。

    奈何女真人势强,不断的压榨、凌弱于她们孤儿寡母,苦不堪言之下,听闻大明出了一位战神级的人物。

    不仅旬月之间打败了济尔哈朗,还生擒了多铎,这还不算,几个月之后竟然把与他们毗邻的大顺给灭了国。

    老成持重的苏泰太后再也坐不住,女真人不仅在他们部落大肆征兵,还收走他们的马匹,离间察哈尔部落内部关系。

    族内不少头领皆已心生间隙,图谋分离出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是林丹汗一生的心血,她怎能忍见汗国在自己手中覆灭

    大明虽然羸弱不堪,不是一个强大的盟友,但至少从不插手他们族内之事,女真族太可恶了,他们同是游牧民族,自然知道如何削弱一个部族。

    听闻大明出了位不世出的将军,甚得大明皇帝的信任,是以火速派了孛罗赤前来拜会这位大明帝国的新贵,想探寻一番大明的意向。

    孛罗赤此



第164章 欺我无人(求推荐票)
    待到入得乾清宫,崇祯果然还在与内阁商议事务,刘鸿渐突然前来,倒让崇祯分外诧异。

    “爱卿今日不来上朝,此番前来又是所为何事”有其他大臣在,崇祯自然佯装微怒。

    “皇上,有大事,你看这是什么”刘鸿渐把阿布奈的书信交给崇祯。

    崇祯疑惑的打开,只扫了一眼便气不打一出来,你猴急的跑过来,敢情就是让朕看这鸟语

    崇祯当然也不识蒙古语,瞪了刘鸿渐一眼,把信件交给了首辅郑三俊。

    郑三俊老眼昏花,对着微弱的光看了好一会儿,大抵上看出乃是蒙古文字,便找过来一个礼部的通译。

    一番折腾和查验之后,通译断定此信件乃是真的。

    信件内容与刘鸿渐所料不差,无非是大吐女真族不是人,他身为察哈尔大汗,念及与大明旧日情义,想重修旧好,一起对抗强大的敌人云云。

    “此信是一个蒙古老头送来,此人叫孛罗赤,微臣断定此老头在那察哈尔部也是有着重要的地位。”

    孛罗赤的气度、见识别说是在蒙古部落,就是在大明也是少见,若不是刘鸿渐不按常理出牌,换一般人还真不见得能攻破此人的防线。

    “此人还说,建奴那边目前正在大肆在蒙古诸部征兵,微臣觉得事关重大,是以不敢耽误,马上来此向陛下禀告。”

    满清本族全族人口不过四五十万,能从中召集六万强兵已是不易,若想与大明争锋,征兵必然要从蒙古草原诸多的部族下手。

    崇祯面色也是变得凝重,十几年来,区区满清把他折腾的精疲力尽,大明的财政也是被辽东拖垮,如今满清又卷土重来,半年后……

    “皇上,此事需要慎重对待,臣听闻满清为了整合蒙古诸部,大搞和亲政策,如今十几年过去,许多部族已经与满清达成合议,此番征兵,必是为了图谋我大明!”

    次辅李邦华说完叹了口气,他这个兵部尚书当的也真是累,四处缺兵缺粮不说,手下竟然连个能征善战之人都没有。

    “皇上,臣素闻察哈尔部与满清不合,察哈尔部乃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草场广阔为满清所嫉,虽说限于局势不得不屈从于满清,但其骨子里仍然桀骜不逊,满清必然不容于他。

    既然察哈尔部主动提出与我大明重新结盟,依微臣看,此事可行,察哈尔部不仅可以为我大明提供所需战马,真待日后与满清作战,察哈尔部还能牵制其后方,当时百利而无一害!”

    建极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倪元璐也发言。

    其余几位阁老也皆是附议,这倒是让崇祯和刘鸿渐深感欣慰。

    现在内阁的七位阁老虽多已老迈,但其战略眼光都很独到,虽然也是读四书五经出身,却并不像其余诸臣般迂腐。

    此事若在朝堂之上廷议,估计现在早已吵翻了天,刘鸿渐甚至都可以想象,肯定会有不少文官大呼背信弃义之辈不足以谈合盟之事云云。

    听完诸位阁老的意见,崇祯并未下定论,而是看了一眼刘鸿渐,示意他也说下。

    也不知从何时起,似乎这已经成了习惯,一些关乎大明的大事,崇祯听完内阁的意见后,往往是还要等刘鸿渐发表完意见才下定论。

    而刘鸿渐的意见往往又得崇祯青睐和看重,似乎……他安国候已然凌驾于内阁之上。

    不仅倪元璐微微皱眉,连内阁首辅郑三俊也是深感不安。

    “皇上,这盟必然是要结的,但结盟还不是当下的紧要之事,那察哈尔部自己已经自顾不暇,就算结了盟,他们才能有多少士兵

    只不过倒是可以借结盟一事,多从察哈



上架感言
今天中午12:30,本书将同寒寒一起,接受诸位书友的检阅。

    首先谢谢我的亲爱的美女编辑虎牙一路以来的鼓励和支持。

    鉴于经常被你们吐槽成佛系作者,一口气读完系列,所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五更起步。

    不过寒寒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感冒都已经过去二十多天,咳嗽仍止不住,昨晚奋战到凌晨两点多,仍然只囤了三章稿子,12:30将准时发出去,大家先将就的看着,下午领导要出差,寒寒可能会有机会偷偷码字。

    今天保底五更,如果书的订阅超过预期,寒寒会加更。

    打赏的话,每累积到150块的收



第165章 海盗之王(求首订)
    “不知侯爷所言何人”东阁大学士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问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东南沿海应该有个叫郑芝龙的……”刘鸿渐历史学的不好,又没空去翻书,只是凭印象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爱卿所说乃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郑芝龙郑爱卿吧!”崇祯见刘鸿渐神神秘秘的,一位他又开始卖关子了。

    所谓卖关子,装臭屁,放到后世便是装c吧!

    可谁知这个c没装成,崇祯早就知道有这号人物,而且当年招降海盗郑芝龙,还是经的他的手。

    虽然近些年郑芝龙跟朝廷没什么太密切的联系,他本人也从未来朝见过崇祯。

    但郑芝龙依靠着心狠手辣,把自己当年的拜把子海盗兄弟撸了一个遍,自己也靠着这些功劳从一个游击,逐渐升到了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从一品武官。

    要知道各部尚书才是正二品。

    但武官就是武官,从一品又如何,在朝臣们看来仍旧不过是一盗匪矣。

    是以只要东南沿海没有海盗扰民,朝廷对郑芝龙极少过问,而郑芝龙也乐的清闲,从不给朝廷找麻烦。

    “那就好办了,既然是我大明臣子,皇上只需下一道旨意,找他要粮,要多多的要,嗯,连银子都不用出,这简直不能再划算!”

    刘鸿渐琢磨了一下,海盗应该是很有钱的吧,他可不相信这厮能安分守己的为大明守着海防,而不做背地里的勾当。

    不行,回头得让老梁去查查!下回穿越一定要学好历史啊,唉,刘鸿渐突然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然而,令崇祯以及诸位阁老始料未及的是,在他们眼里的一个粗鄙之辈,才是真正的东方大佬。

    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

    以fujian为基地,通东洋、南洋诸地,八闽以郑氏为长城,郑家船队之强如此可见一斑。

    “朕乃一国之君,怎能如此行事”崇祯瞪了刘鸿渐一眼。

    意思很明显,他是大明的皇帝、是天子,怎么可以向一个臣子要粮食,还不给钱这面子往哪搁

    而且要供养五十万新军,这军粮、饷银、装备支出将是一笔天文数字,郑芝龙区区一个都督同知如何负担的起

    要说崇祯皇帝,实在是一个很会体察臣子之苦的好皇帝,但往往只为他人着想的人,自己一般都过的很苦。

    因为你不知道你所着想的那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如果崇祯和刘鸿渐知道,人家一年的岁入,远超整个大明好几倍,不知崇祯会不会吐血,更不知安国候会不会兴奋的以为又是一个行走的钱袋子。

    “皇上,微臣记得前两年……”刘鸿渐向来是口无遮拦,他记得前两年崇祯还让臣子募捐来着,那时就有面子了

    “安国候,此事容后再议吧!”首辅郑三俊大概知道安国候想说什么,赶忙打断了安国候,这个家伙的嘴啊,太欠了,若是一般人,不知被砍了几次脑袋。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其余几位阁老对了一眼,也是心呼庆幸,这话要是说下去,少不得背锅的还是他们这些老臣。

    众人皆闭了口,崇祯大概也想起了往事,气氛顿时有点尴尬。

    “嘿嘿臣的意思是,前两年,臣还在家里啃窝头呢!臣有今日,都是皇恩浩荡啊!”刘鸿渐也知道自己过分了,赶紧拍了个龙屁。

    得亏脸皮厚,兼又崇祯知道他是什么货色,不然若是常人,如此不给面子的掀皇帝伤疤,那绝对是活的不耐烦了。

    这样的人,也就是在大明,若是在后世清宫戏里,绝活不过两集。

    “此事容朕想想,年后再议吧!这



第166章 公祭大典(求首订)
    翌日,除夕。

    时值六九寒天,北风呜咽,阴云布满天空。

    东西长安街上人头攒动,无数的百姓或衣衫褴褛或身着粗布长衫,有男有女,翘首以盼。

    因为在今天,大明帝国的皇帝要出皇城去英烈碑举行公祭,祭奠那些为国战死的大明将士们。
1...4546474849...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