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古往今来,当甩手掌柜的人不在少数,但若要论甩手甩的干净彻底的,刘鸿渐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名列前茅。

    当然,刘鸿渐也是看透了老梁头的秉性才敢如此放权,只在大方向上做把控。

    “就是那个,本官不是让你派人去jx找一位叫宋应星的人吗找到没”刘鸿渐知道老梁忙,还是为他忙,所以一点也不生气。

    “哦哦,大人,你这一说下官便想起来了,这个宋应星,找是找着了,但这厮脾气很倔,不论给多少银子,硬是不肯前来京师面见大人。

    大人您又说要礼遇他,所以下面的人也不敢动粗,是以……”

    梁阳不知道指挥使大人为何非要让他跑到jx找这么一个人。

    这宋应星的底子他也早已派人摸透了,其人年五十多岁,科举考到了三十岁仍然只是个举人,一直考到了崇祯初年,均是名落孙山,从此遂绝了科举之念。

    后来当了几年八品推官,又混了几年县令,便辞官归乡,不问世事。

    按理说这么一个没什么才学之人,怎么就入了指挥使大人的法眼呢

    “嗯,这样的人才,有如此行径,实属正常,叫我想想,该怎么把人忽悠哦不,招揽过来呢”

    刘鸿渐坐在太师椅上,右手握着拳头蹭了蹭下巴,开始动脑筋。

    也许梁阳不知道这人的名头,可任何一个上过中学,历史成绩能及格的学生都知道,宋应星,那是有明一朝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刘鸿渐也是昨日翻通史时偶然看到的,一看生卒年,差点乐的把茶杯摔了。

    宋应星,1587-1666,jx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介绍到此为止,然而在全球通史这种只介绍极其重要之事的书里,能把一个小人物用这么多字来阐述,足见此人对明代乃至清代科技的影响力。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啊,捡到宝了。

    目前他手中虽然握有许多资料和图纸,但明朝的工业、手工业到底是什么水准,自己这新来的,也不甚清楚。

    就是想弄点什么发明,也得立足于如今的科技水平啊,然而想弄明白这些,实在是难。

    前世他只是个还没毕业的医学生,哪里懂得工科里的东西。

    但现在好了,只要把这位科学家忽悠过来,以他对如今农业、手工业的了解和研究,这点破事岂不是信手拈来

    而西山大营边搞的那档子事儿,什么纺织厂




第160章 又来这套(求推荐票)
    匆匆的从锦衣卫衙门赶到自己府宅,来传至的太监早已等候在前院中厅。

    “哎呀,小喜子你又来了,可是皇上又赏本官了如果不是银子的话就不用读了!”

    刘鸿渐嬉皮笑脸道。

    王二喜乃是安国候府的熟人了,几乎三天两头就要来一趟,要么是传崇祯的口谕,要么就是圣旨。

    “安国候莫要胡言乱语,接旨吧!”王二喜没接刘鸿渐的茬儿,他这随堂太监也当了差不多一年了,早不像刚开始那般惊慌失措。

    虽然他和安国候算是老熟人,但宣读圣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板着脸庄重的宣读,否则落人口实,宫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同行惦记着他的位子。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安国候刘鸿渐,督师蓟辽以来,功勋卓著,朕心甚慰,今辽东复定,经内阁议,暂撤除蓟辽督师之职,改安国候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为中军左都督,以左都督衔提督京营,望卿戒骄戒躁,为大明社稷谋福,钦此!”

    这是又换了个官儿

    本来以为卸下督师的名头,就能专心的搞搞工业、种种地,顺便再挣点银子花花。

    这现在又是都督、又是提督的,还让不让人安心种地了

    “我说小喜子,皇上这是听谁蛊惑了,本候都已经禀明皇上不当这督师了,怎的又多了个提督”刘鸿渐接过圣旨,遛了一遍对着王二喜说道。

    王二喜一脸黑线。

    要说他这随堂太监虽然不算什么大官,但他可是司礼监的随堂,而且是经常跟随皇帝身边,马上要荣升秉笔太监的随堂。

    平日里出宫传旨,就算是比安国候爵位更高的皇亲国戚家里,哪个见了不是笑呵呵的叫着喜公公说着好听话还赏银一大把

    怎的每次到了这安国候家里,不仅好听话从来没听到过,赏银那也是一个子儿没有,还一口一个小喜子!

    这王二喜倒没啥可生气的,毕竟他是皇上的家奴,安国候立下那许多功勋,万岁爷高兴,他也高兴。

    关键是,万岁爷这是在给他加官进爵啊!

    每次传旨不是加官进爵,便是赏赐贡品,可倒了这儿,安国候的回复全是埋怨,甚至诽谤!

    简直是见了鬼了,r了狗了有木有!

    “安国候谨言慎行!不得妄语啊!皇上这是对你的恩宠,若是其他官员得到这些,不知要高兴的去祖坟上香了!你倒好……”

    “哪里哪里!本候是觉得,功高震主嘛!而且这不最近在种地嘛,又要提督京营,若本官没有料错,京营应该只剩下两万五千军士,犯得着吗”

    京营原有十万步卒,江北之行,由于朱纯臣的疏忽,中了贼人埋伏,共损失一万六千士兵。

    按照昨日的计意,秦夫人那边要借调四万,老黄那儿两万,京营便只剩两万余步卒。

    “皇上口谕,京营余部自有将官训练,提督之职只是防范突发之举,不必每日去大营坐班。”

    王二喜简直觉得安国候上辈子肯定是踩了不少狗屎,不然哪里来的这般恩宠。

    “皇上真是料事如神,连这些都考虑到了!嘿嘿,嘿嘿。”刘鸿渐顿觉有些惭愧,只得打了个哈哈。

    “咱家还要去宫里回话呢,安国候,咱家先走一步了!”

    这安国候府太邪乎,王二喜决定此地不宜久留。

    “公公慌些什么,宫里也不差这一会儿,给本候讲讲今日朝堂上都发生了啥”

    秦、黄二人关乎大明的安危,也关乎他的大计,他自己也是极为上心,若不是早上实在不想出被窝,他还真打算去看看。

    但是明朝的早朝太坑爹了,这寒冬腊月里的,起大早不说,还要跑那么远。

    先在午门外集体吹冷风,等皇上召见,然后你以为就能进屋子了开玩笑。

    除了一些重大之事,或者逢初一、十五等可以在皇极殿早朝,其余皆是皇极门临门听政,其他大臣呢

    不好意思,继续吹冷风吧!

    “今日早朝安国候你真应该去,朝堂吵起来了,吵的不可开交,万岁爷气的不行。”王二喜也是说的义愤填膺。

    原来早朝一开始崇祯便宣读了昨日与内阁议定的章程。

    &nbs



第161章 无奈之举(求推荐票)
    黄得功惴惴不安的在安国候府门口徘徊。

    他身着便服,也没有带任何随从,以至于侯府的下人竟然没人认得他。

    他也不生气,区区一个副总兵在满地都是勋贵的诺大京城里,又算得了什么。

    他是来谢恩的,之前在朝堂里,若没有安国候的建言,他几乎可以想象自己的结局。

    军功自然会全部被朱纯臣拿走不说,自己呢,被痛斥一通,下放到荒野之地继续当他的副总兵,这还是好的。

    但他得罪的是成国公,不仅如此连皇上也是看他不上,说不定干脆就得回家养老了。

    想他一生征战数十载,刀口上舔血,过惯了厮杀的日子,到头来却仍然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武夫。

    世事难料,如今他不仅没有被怪罪,反而被安国候举荐,成了宣辽总督。

    他算是明白了,你在战场再能打、再勇武,如果在朝廷里没有人,都没有用。

    你的功劳再大,也不及御史文官在皇上身边吹几口风,所以,想安稳的在外头打仗,必须得有靠山!

    而朝廷里谁的关系最硬

    自然是安国候了!

    谁敢在朝堂之上硬怼一个手握实权的国公谁敢明目张胆的去找皇上蹭饭谁敢在皇上跟前肆无忌惮的大吃大喝谁敢藐视朝堂不上朝

    不仅如此,人家还特别受皇上器重,就算他线条再粗,也能看出,皇上对安国候的信任,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以,要想安稳的去辽东当他的总督,这颗大树,他一定要抱上。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侯爷有请!”正思索间,一个下人出来唤他。

    黄得功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抬步进了侯府。

    “黄得功冒昧来访,特来感谢侯爷大恩!”黄得功刚进得中厅,便朝着刘鸿渐弯腰行礼。

    在明朝,拱手礼是熟人相见最普通的礼节,而黄得功此举,已是以一个下属或者晚辈的身份行礼。

    “黄老将军折煞本候了!莫要如此。”刘鸿渐眼见黄得功如此,大吃一惊,赶紧上前。

    “老将军不来,本候也正有事要拜访的,快请坐!”刘鸿渐说道。

    “侯爷恩德,黄某记在心里了,以后若有差遣,黄某当在所不辞!”

    黄得功灰白的胡子抖动间,话是说的极为铿锵。

    得,这是来递‘投名状’的!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居然连……

    “都是自己人,说这些做什么,辽东战乱之地,以后要老将军多担待了!”

    刘鸿渐表面上充满忧虑,但心中实在是很舒坦,掌兵是很威风,但打打杀杀总归是不好的。

    “那是卑职的责任,卑职定当精忠报国,不负皇上的器重和侯爷的举荐。”黄得功向上拱手道。

    “老黄!你再这般唯唯诺诺,本候就也不待见你了!走,喝酒去!”

    刘鸿渐瞪了黄得功一眼,他当然不知道,一个没有靠山的武夫行军在外要受多少桎梏。

    但他实在是不忍一个老将,明明是顶天立地、尸山血海中走出来响当当的汉子,如今却如此低声下气。

    听闻黄得功嗜酒,他早已命红姐张罗了一桌好菜,他要用烈酒唤醒武人的血性。

    一声老黄,黄得功被吓了一跳,这是没把他当外人了,又听闻有酒喝,眼神也是一亮。

    要说这黄得功,那可真是嗜酒如命了,打仗之前要喝酒,血战之后也要喝酒,高兴了要喝酒,不高兴了也要喝酒。

    简直就跟后世的人抽烟一样。

    桌子上摆了一桌子菜,但盛酒的器皿却极为怪异,刘鸿渐身前是一个小小的酒盅,而黄得功面前却是一个大海碗。

    “来,喝!”刘鸿渐端起酒盅。

    “这……”黄得功:……

    “怎么,不敢我听闻老黄你可是很能喝的!”刘鸿渐似笑



第162章 黄金家族(求推荐票)
    黄得功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安国候府,刘鸿渐也在侯府门口见到了自shanxi而来的顾然。

    二人寒暄一番进了屋子。

    “锦衣卫副百户顾然拜见指挥使大人。”外面人多口杂,顾然到得屋子才敢见礼。

    从shanxi归来之前,刘鸿渐专门面见了顾大通顾然父子,顾大通心怀仁义,又经商多年,是个难得的代理人。

    而shanxi初定,为了监察各处动静,刘鸿渐专门在边镇大同建了一个秘密据点,以顾然为锦衣卫副百户,专门负责侦查境内官员、兵源动向。

    副百户是从六品职位,而锦衣卫又是世袭制,顾然自是感激刘鸿渐的信任,不仅迅雷之间组起了一只缇骑队伍,更是很快的便把网铺开。

    此番前来,除却运送煤矿外,便是来汇报工作的。

    他此番总共从山西运来无烟煤三百大车,按照后世约120吨,这已经是马车的极限了。

    “大人,shanxi境内目前还算太平,只是百姓们苦于无粮,甚是艰难,好在近日按照大人指定的方位,家父又在大同以北又开了一个较大的煤矿。

    征集数千民壮,开采出来的无烟煤除却供给宣府、大同的军营外,家父做主把其余产量皆卖给了南方来的行商,以换取米粮,只是……目前还未有盈利。”

    顾然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煤本来是烂大街的东西,虽然他们的无烟煤可以直接使用,但那些南方来的豪商根本看不上。

    富户都用惯了焦炭,即使你的煤再如何耐烧,奈何这等低劣的东西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一句话,用煤太掉价了。

    顾大通联络了几个之前的旧交,好说歹说,卖出去几批无烟煤,换得的米粮堪堪够救济饿的两眼发花的百姓,哪里还有什么盈利。

    “之前答应你们顾家,煤炭生意的毛利分两成与你顾家,如今国难当头,你父亲能顾及百姓安危,本候甚是欣慰。

    不过本候自然不会亏待为大明抛洒过汗水的有功之人,最迟两月,本候会把推广无烟煤的器械以及方法交付给你们。

    到得那时,本候向你们保证,他们会争着去买。”

    万事开头难,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这也是一个考验,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1...4445464748...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