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另外,还有个燕王呢!他是太孙,如果太侄被废,他就是罪人之子,地位也会不保......到时候大明岂不是要一片混乱?
想到这里,朱慈炯就凑到朱由检身边,笑着说:“父皇您消消气儿,大哥其实也是一片孝心。”
“孝心?”朱由检哼了一声,“他都等不及要当皇帝了!”
“父皇,大哥哪有等不及啊?大哥是真不想当皇帝。”朱慈炯笑道,“您现在春秋鼎盛,起码能活80岁,他哪儿敢想......”
“唔?才80岁?”朱由检转过头,狠狠瞪了朱慈炯一眼——你小子咒我早死吧?我上辈子活到90岁呢!这辈子身体更好,起码活100岁,80岁就死可不答应!
朱慈炯马屁拍在马脚上,被崇祯的眼神瞪了一眼,马上改口道:“儿臣说错了,父皇的身子骨那么好,起码活100岁!”
这还差不多!
朱由检笑道:“朕今年才55岁,还要当45年皇帝......他就当个八十多岁的老太侄吧!”
听了这话,朱慈炯暗松口气,老爷子的意思很明了。太侄不能废!看来老爷子还没到老糊涂的年纪,知道大明不可一日无太侄。
大明如果没有了这个会变钱的太侄,财政的窟窿根本填不上。而大明的财政一旦爆雷,那么大明的银行业也一定跟着完蛋。到时候周遭一群靠大明财政补贴,靠从大明的银行借钱周转的儿子国、孙子国,也得跟着一起倒闭......
这个时候朱由检转过身,就往南台岛上新建成的观水阁走去,朱慈炯也连忙跟着一块儿往里走。一边走还一边对崇祯说:“父皇,老大如果能当八十多年的储君,那他可就享福了。”
朱由检也不说话,只是自顾自入了观水阁。说是观水阁,其实是个建在水边上的室内舞台,是朱由检指导大明艺术工作的地方。朱慈炯这次从日本回来,还带来一支全部由美少女组成的倾奇舞团,就想让朱由检指导一下......
朱慈炯也跟着进了观水阁,一边招呼早就准备就绪的舞者和乐师开始表演,一边在朱由检身边落座。
“父皇,其实老大的储君当得比史上任何一位储君都痛快,他实权比大部分的皇帝都大,他的钱财比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要多......所以他早就乐不思京了。”
朱慈炯开始劝退崇祯了,他看了眼面无表情的大明慈父,接着又说:“而且父皇还拿他没什么办法!虽然我大明除了宪庙被废了一次之外(后来他老爸复辟,他又当了太子),就没第二位被废掉的储君,但如大哥这样的情况,只怕也没有第二位了。至于以前那些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的朝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大哥的储君不仅当得开心,而且也不担惊受怕,即使惹得父皇不高兴了,也就是回上海眯着去。您还能废了他?您废了他,一年几千万的财政窟窿谁给补?
这可不是您老人家一家的事儿,我们几个在外国当天皇、当大汗、当太上、当大王的、当监国的,都得喝西北风!还有九边塞外的那些王庄、勋庄,没有朝廷的赏赐,又有多少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哼,”朱由检又是一声冷哼,“朕花那么多钱,还不是为了替国中不断增加的人口夺取一些可耕可垦的土地!”
现在的崇祯皇帝,一方面拥有历代帝王都没有的强大实力——他统治的人民超过了2亿2000万!比整个欧洲加上新大陆再加上奥斯曼帝国和罗刹国在欧洲以外的属地上的人口的总合都多!
另一方面,2亿2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在17世纪是巨大的压力!
虽然这几年的气候比崇祯朝的前17年要温暖和湿润,但是小冰河期并没有过去!
所以大明辽阔的北方土地仍然面临着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土地产出不足,而吃饭的人口,则因为“崇祯之治”的到来,而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就不得不持续执行“出口穷人”的国策。
他所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甚至朱慈烜的西征和朱慈炯的东进,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
朱慈烜西征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把蒙古草原上的过剩人口带走——朱慈烺以新儒学立国,不仅在汉地传播新儒学,而且还把新儒学传到了草原和西域。
所以蒙古人现在生得也比较多......不把他们打发去西域吃饭,守着个漠北草原,早晚会出大麻烦的!
至于朱慈炯在日本的作为,则是为了方便大明东南过剩的人口去新大陆谋生。
而朱由检的这一套激进扩张的国策之所以能够实行,除了他领导下的明朝新军比较能打(其实也没遇上特别能打的对手,都在欺负弱小),就是因为朱慈烺搭建了一个可以透支未来财富的金融体系,可以用债务支持大明的扩张国策。
而朱由检扩出来的那些藩国或同宗友邦,也不都是没有盈利希望的“垃圾资产”,其中大部分的国家还是不错的......在遥远的将来,还是可以连本带利还上债务的,不过眼下它们还离不开朱慈烺的银行系统为之输血。
所以现在的大明朝和大明的藩国以及同宗友邦,那可是不能一日无朱慈烺啊!
朱慈炯一脸羡慕地说:“说起来,大哥这个储君和真正的皇帝,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舒服!
他现在掌得权和皇帝一样大,拿得钱比皇帝更多,担得责任比皇帝要小,也没那么多让人操心得事儿去麻烦他。
他这样要快活到八十多岁,一辈子也够了,还当什么皇帝?真要当了,也就是在青史上留个名而已,算是正式当过皇帝了。”
朱慈炯的嘴的确厉害!
被他那么一说,朱由检也觉得朱慈烺的日子太舒坦了......
“父皇,”朱慈炯说,“您也知道,现在咱家的皇位多啊,您有一个,我有一个,老二有一个,而老大实际也是皇帝了......而且还是个只管享福,不用为天下亿万苍生操心的皇帝,比您可舒服多了!”
“他怎么不用为天下苍生操心了?他还管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呢!”
“父皇,您开玩笑吧?”朱慈炯噗哧就笑了,“那四个省除了油水就是油水,而且下南洋、下东洋也方便,所以穷途末路的人都有个去处,也就没什么人谋反了。大哥又善于经营,一年替咱们搞个几千万一点都不困难......剩下的可就都是享受帝王之福了!
父皇,大哥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兄弟们没有不羡慕的!您老人家就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一直舒坦到80多岁?”
抢救大明朝 第2259章 大到不能倒的国本
是啊,逆子太舒服了!
朱由检被朱慈炯那么一说,也觉得朱慈烺过得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比上辈子还开心。
上辈子逆子得临阵讨贼,多次率兵北伐,在天津和大沽口之战中还差点被人打败,还得为一亿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发愁,甚至亲自带着几十万难民去湖广要饭......说起来还真是历尽艰难险阻,好不容易才把被奸臣们搞坏的大明江山从危难当中挽救回来。
而这辈子他多开心?除了一年“变”出几千万来弥补大明财政和藩国、同宗友邦财政的缺口,就只剩下享福了。
而他的福气之所以那么好,全是因为他老子不知怎么就活成了古往今来第一英明神武之君!
所以闯贼大变成了大明忠臣,奴贼早早的就灭了国,就算还剩下几个余孽也用不着他个皇太侄出马。有他爹和兄弟在,这帮余孽根本翻不了天。另外,这辈子连西洋人都不怎么找麻烦——上辈子逆子和西洋人在南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斗个没完,这辈子也被朱由检摆平了矛盾,大家各取所需,三十多年来都合作愉快。
现在唯一让大明朝的当政者头疼的事儿,就是天下太平造成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地矛盾激化......不过对于朱慈烺这个江、浙、闵、粤四省之主而言,人地矛盾也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这四个省的工商业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而这四省民众出海谋生的成本也很低,所以实在活不下去的四省贫民数量很少,闹不出多大的局面,救济起来也很容易。
所以作为统治者来说,朱慈烺真的是非常舒服的,舒服到了令人羡慕的程度。
“父皇,”朱慈炯看见崇祯陷入了沉思,就知道事情有门,“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大哥从小就是富贵命,兄弟们可羡慕了......没想到长大了,咱们还是劳碌受穷的命,他还是坐享富贵的命。咱们哥几个的地盘都是又穷又远的,麻烦事儿一大堆,刺儿头多得拔都拔不完。他却拿着全世界最好的地盘享福,真是太不公平了!”
崇祯忽然看着朱慈炯,“老三,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想取代老大,也当个坐享富贵之人?”
“想啊!”朱慈炯居然点了点头,然后又是一声叹息,“可是孩儿实在干不了大哥在东南所干的事情。那么多的债,而且肯定还不上,他居然敢放,而且还敢把这些债做成债票再卖出去,而且那些债票居然还被当成了信誉最佳的宝钞使用!
父皇,这种事情孩儿想都不敢想,大哥却干成了,大哥在这方面的本事太大了。您可千万别生出废储的心,您就让他舒舒服服的过完这辈子吧,可别搞得债票崩盘,盐业银行关张,东南银钱业毁于一旦!到时候孩儿可就是大明朝的罪人,是所有兄弟眼中的仇寇。所以您要真想让孩儿当太子,孩儿马上就跑路回日本,再也不来了!
但是儿臣的兄弟,无论是谁,只要接了太子的位置,儿臣一定会把他拉下马的......”
朱慈烺现在是个大到不能倒的大明国本了!
他要倒了,无论谁来接班,盐业银行和东南债票市场一定会崩盘!到时候接班的人本事再大,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稳住金融盘子。
而金融盘子一崩,大明也就没办法为自己的儿子国、孙子国输血。所以取代朱慈烺当太子的人,就会变成所有兄弟眼中的仇寇和奸佞,整个一世界公敌!
朱慈炯这么一说,朱由检已经知道朱慈烺的地位不可动摇了。
因为朱慈炯是宗法上的嫡长子,朱慈烺继承的是天启皇帝的皇位,如果他倒台了,就应该轮到朱慈炯。
而朱慈炯如果拒绝接班,那么别的皇子只要脑子正常,就绝不敢去当这个太子——因为谁要当了,不仅要承担东南银行业崩溃带来的责任,而且还会被朱慈炯抹黑为谋害国本的罪人,一准给弄死掉!
这个朱慈炯不敢接替朱慈烺当太子,但不等于不敢把别的兄弟拉下马自己上。他是嫡长子,而且他还是朱慈烺的同母弟,还是朱由检拔不掉的日本天皇,到时候接管哥哥的人马会非常轻松,然后打着为废太侄讨公道的旗号反对新太子不是名正言顺的?就算搬出《皇明祖训》来,也是他有理!
所以朱慈炯只要不当太子,朱由检在扳倒朱慈烺后,多半就找不到人来当太子了......这可就尴尬了,历朝历代废了太子之后都是“几龙夺嫡”,到了朱由检这里变成后继无人了。难道他一皇帝老子要拎着宝剑满朝堂的去捉个儿子来当太子?有这样的事情吗?
崇祯长叹一声:“难道朕就只能看着他人生得意,一直到老吗?”
“父皇,”朱慈炯笑道,“其实您可以让他把中原、西南、西北那些烂摊子都接过去啊......那些烂摊子现在都是父皇的,他的地盘全都好地方,这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那,那怎么能行?”朱由检想想不对啊,“都给他了,那朕还怎么当皇帝?”
“怎么是都给他?”朱慈炯笑道,“还有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没有给呢!我大明的兵权,可都在这一片啊!”
现在大明的军制是军户加上募兵的双重军制,不过军户和募兵并不是不相干的两条线,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因为军户出身的壮丁就是募兵的主要对象!
这里说的军户,不是崇祯朝之前早就沦为农奴的老军户,而是被崇祯安排在口外、塞北、安西、北庭、河西、云贵等处的新军户。这些新军户土地多、负担轻、经济条件好,所处之地又远离大城市,不容易被市场经济腐蚀。
这样新军户,崇祯陆陆续续的搞了200多万户!其中的一部分跟着出国创业的皇子们走了,但是留在境内的,还有不下200万户。
而东北这一块沃土,当然就是安置新军户的重点地方了,大约有80万户被安置在了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四镇的地盘上。燕宁、宣大两镇的口外,也安置了不下15万户。而直隶和宣府、大同边墙之内,还有约5万军户,总共就是约100万户在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的土地上。
所以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地,就是大明王朝的“血税重地”,对大明王朝的重要性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不相上下。
没有了东南四省的财源,大明王朝必然穷困。而没有了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地的百万军户,大明的军队就弱了。
“父皇,”朱慈炯又道,“咱大明的国情就是北兵南财,缺一不可。而北兵南财离得又远,一个皇帝没有办法看住两头......所以我大明这些年来,其实是天有二日,一北一南,共掌天下。皇帝之名,不过是个名号。无论是谁,只要在北兵、南财之中掌握其一,就有了皇帝之权。所以父皇只要拿住北兵,哪怕退位当了太上,也是实际上的皇帝!”
抢救大明朝 第2260章 也让逆子尝尝当太上皇的滋味!
“什么?退位当太上?”
朱由检一下子就警惕起来了。
他最恨当太上皇了,上辈子当了五十几年的太上皇,当够了,当烦了!
另外,老三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他是不是被逆子收买了?
朱慈炯看见崇祯脸色阴沉,马上拿出了准备好的说辞,说道:“其实当上皇而掌实权并没有什么不好......一方面大权犹在;一方面又不必日理万机,只需要抓住最关键的兵权或财权即可。而且一旦当了太上,就能躲在幕后操控大权,即便捅出什么篓子,也不必承担责任,自有当皇帝的人出面料理一切。
所以在日本国,无论是天皇、将军,还是下面的藩主,都喜欢在年老之后搞这套,退居幕后掌权,搞让位不让权的把戏。就连儿臣也打算等孝仁再长大些后,就把天皇让给他。我就做个躲在幕后掌权的太上天皇......到时候如果父皇如果还不退位,那儿臣就是太上皇了,而父皇您却还是皇帝。”
唔?
什么意思?儿子是太上皇,老子是皇帝......这事儿怎么那么别扭呢?
朱由检又仔细想想,觉得朱慈炯的提议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现在要处理的俗物是有点多,以至于他不得不压缩宝贵的指导艺术工作和指导儿子们封邦建国的时间......特别是后者,需要崇祯皇帝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因为他的那些比较年长的儿子们已经把相对富庶而且容易拿下的地盘都拿下了,剩下的年幼的儿子们如果还想得到自己的国家,崇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可就更多了......
崇祯思索着道:“如果朕让位给他......他会不会用手中的财权夺了朕的兵权?”
“父皇,儿臣以为没有人可以同时掌握天下的财权和兵权。”朱慈炯摇摇头,道,“因为要掌握天下的财权,就必须身在南京、上海、苏州、扬州......绝不可能人在远离东南财赋之地的北京,却把天下财权牢牢握在手里的。
因为天下财权所涉的利益太大,如果委派重臣前去掌控,这重臣即便有真本事,也会变成众矢之的,成为满朝公敌,因为义不掌财啊!
而且......朝廷又能上哪儿去找这种既有本事,又有操守,愿意为国理财而得罪天下官员的人呢?”
“是啊!”崇祯叹了口气,“天下哪有这样的文官?”
这事儿他深有体会啊!
他第一回当皇帝被下面的人骗得以为东南湖广根本没有什么钱粮!第二回他知道东南、湖广是有钱的,但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是一年6000多万。后来增长到一亿以上,还是朱慈烺接管了江、浙、闽、粤四省后。而且朱慈烺每年还能通过上海、扬州的金融市场借到几千万的债!
而朱慈烺能够捞到那么多钱,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之外,和他的国本身份也密不可分。
如果朱慈烺不是皇太侄,不是国本,而是一个文官,根本不用到如今的地步。光是整顿盐务和开办盐业银行的油水,就能让御史台的弹章把他的人淹没了。
崇祯叹了口气,道:“掌握财权不容易,掌握兵权就更难了!因为失了大部分的财权后,国家还可以惨淡维持。但如果失去大半的兵权那就铁定要亡国了,即便不亡国,皇帝也得换人当了。所以成庙宁失财权,也要迁都北京,以便牢牢掌握九边的兵权!”
朱慈炯点点头,道:“也正因为此,成庙宾天之后,我大明的国用就开始日益捉襟见肘,无力支撑频繁的大战,不得不用缩边退守的办法来应对......而我们缩边退守就意味着敌人步步逼近,而敌人的步步逼近,又会让九边各镇的防务压力大增,如果军费不能上涨,边镇疲敝也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也就是放弃对兵权的控制是马上死,放弃对财权的控制则是慢慢死......想要延年益寿,就得把兵权财权都牢牢抓住。
而这事儿很不容易!
朱慈炯顿了顿,又道:“而且即便国家有钱,可以给边镇输血,但是掌握边镇的人不通军事,一样成不了事,只会把军队养废养懒。
要抓兵权也不仅仅靠着坐镇北京,就近控制九边就行了......皇帝还得真懂军事,最好能达到可以临阵讨贼的水平!”
实际上,历史上大部分的雄主圣君,都能临阵指挥作战,其中相当一部分干脆就是军事大家。如果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还想要靠将将(指挥将领)来取得对外用兵的胜利,这个难度肯定比自己去学军事更大!
特别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皇帝依靠一群不懂军事的文官,还想打败由军事大家领导的夷狄之国,根本就是在白日做梦。
当然了,那些被权臣或太后架空的名义上的君主,自然是不作数的。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君主,真正的君主是那些权臣和太后。比如季汉的诸葛亮,后汉的曹操,东晋的刘裕,契丹的萧太后,大清的皇阿玛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临阵的实际君主或代理君主。而皇权一旦被这些人掌握,皇帝的命运可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朱慈炯最后总结道:“所以父皇让大哥坐镇东南捞钱,自己坐镇北京掌兵的法子,实在是太高明了......大哥即便当了皇帝,也不能改变这个规矩,要不然大明又得走上原来的老路了。”
“你的意思是......老大在南京登基,朕继续在北京掌兵?”崇祯皇帝拈着胡须,“这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有啊!”朱慈炯笑道,“大哥也算当过皇帝了......”
皇帝嘛,当过和没当过还是不一样的。
万一朱由检真的活到100岁,熬死了朱慈烺,这朱慈烺就只能以太侄之名下葬,以后再由朱和壕来追封个假皇帝了。
朱慈炯又道:“而且大哥还得接过除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处之外的大明各省管辖之权。父皇只需要管好直隶、燕宁、宣大、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处就行了,一如大哥掌握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可就轻松多了。
另外,朝廷也会搬去南京。这样朝廷上的琐事杂事,也都是大哥的事儿了。父皇只需要在北京掌握兵权,同时培养好太孙,哦,应该是新的太子殿下。”
“土豪儿......”朱由检一提到“土豪儿”这三个字,就忍不住露出慈爱的笑容了,“好好,朕得好好教土豪儿!土豪儿在用兵打仗上的天赋,不在朕之下,朕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一代名将的。有他在北京坐镇,老大就不必担心军事之事了。
另外,也不能让土豪儿一直等下去!老大的身体也不差,那么多女人居然也没掏空他,看着有能活个七八十岁,到时候土豪儿得多大年纪?”
朱慈炯一想也对,朱慈烺做过了,土豪王不也得做一做?
朱慈炯想了想说:“父皇......要不和老大约定一下,您60岁退,他也60岁退!”
“好主意!”朱由检一听就笑了起来,拍拍手道,“也让他尝尝当太上皇的滋味!他要朕退位可以,但朕什么年纪退,他到了这个年纪也要退......不能让土豪儿一直等下去!”
抢救大明朝 第2261章 皇帝越来越多了!
终于成功劝退崇祯了!
朱慈炯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虽然崇祯不会马上退位,他得年满60周岁才退,距离现在还有四年多。但是朱慈炯知道,老头子为了让他最宠爱的孙子土豪王顺利接班,他也得先退下来。
因为只有他带头在60岁退位,才能将“皇帝退休制”变成大明的一项新祖制。那么朱慈烺到60岁的时候,也就不得不退位让贤了......如果崇祯和朱慈烺都能活到60岁的话。
话说皇帝这份工作那么难做,不仅要日理万机,还得临阵讨贼,而且晚上还得为了国家的将来而耗费体力。真的是一刻也不得休息,那么辛苦的工作,要干到60岁已经很不容易了......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活过60岁?大明开张快300年了,活过60岁的皇帝一共就三个,分别是明太祖、明成祖和明世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