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今天单位突然聚餐,更新晚了些,实在抱歉....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57章 会面(2)
. .
show_read);
在这一情况下,美国的处境便远不如历史同期那般有利了。∮☆,..而德国所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的强悍武力,令美国当中的有识之士感到惊悸和忧虑;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世界之间的距离已经开始以几何速度骤然缩减,那座浩淼宽阔的大西洋,早已不再是美国能独立世外、并安享歌舞升平的坚固天堑!
“直击德国人的贪婪,揭露德国人的野心,我们必须将这帮咆哮如雷的军国主义野兽对文明世界迫在眉睫的威胁,清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丘吉尔声音低沉,但其话语中的愤恨和仇怨之意却是显露疑。他深深吸了口气,道:“正是由于肩负着这一使命,我才没有在战争结束后选择归隐田园,而是始终都在撰文写作,意图唤起不列颠民众的警惕之心。而这么些年下来,我的努力也算没有完全白费,面对德国人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扩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我的呼吁。贵国的情况呢,难道贵国人民仍旧只着眼于北美一隅么?”
罗斯福缓缓道:“合众**界从数年前就开始规划对德战争的方略了。可是,以柯立芝总统为首的一届内阁,却对除美洲之外的事务缺乏丝毫的兴趣,绝大多数的参众两院议员,都将故总统华盛顿阁下确立的孤立主义奉为不容易的圣经,同时把对德结好作为合众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以求能在德国主导下的欧洲市场中谋求多的利益。柯立芝总统是经济学出身,其所有的施政都是以繁荣合众国的经济为第一要义。对于波云诡谲的全球战略。他既不擅长。也不关心。”
“可是德国人不是都已经占领了圭亚那了么?这里却已经是美洲的地界!”听得罗斯福的交底,丘吉尔心中大为焦虑,忍不住开口说道,“圭亚那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与尼日利亚、印度支那等富庶的殖民地根本法相比;德国人不追求那些富经济利益的殖民地,却在停战谈判中专门将这片领土写入条件,这摆明了就是要在美洲获得一个前进的基地!一旦形势有变。从这里出发的德国潜艇只需一周时间就能赶赴巴拿马运河布雷!难道贵国的人民连这都仍然动于衷?”
罗斯福苦笑一声,道:“如果不是我身在其中,也是法相信,可是合众国的人民就是这么任性。虽然军方屡次警告国会要提防来自德国的威胁,但这些真知灼见全都被国会议员们当做是柴门犬吠而嗤之以鼻:在他们的逻辑中,既然圭亚那能够被贵国和法国统治,那么也就能被德国所占领,这其间没有任何的区别。而贵国的加拿大联邦、和在百慕大所拥有的军事基地,也同样是在美洲中不属于美洲势力的存在,既然如此。合众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对德国进驻圭亚那而产生额外的忧虑。他们反对国家涉入到任何外部争端当中,只想关起门来享受和平。”
丘吉尔默默点燃了一支雪茄。含在口中开始吞云吐雾起来,然而过了良久,经过尼古丁刺激之后的大脑却仍旧没有想出什么可行的策略。美国的孤立主义由来已久,实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虽然其在19世纪初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反对一切欧洲势力插手美洲事务,但这仍是建立在孤立主义的基础上,其行动的准则都来自美国人自己的意愿。隔着一个大洋去找和自己素仇怨的德国的麻烦,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是什么?何况美国民众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心系于彼的德裔,且那个国度还拥有极其惊人的武装力量了!
“眼下合众国形势同样严峻,民众普遍对合众国之外的世界缺乏兴趣,因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法直面抗击德国的扩张势力。不过,我们会始终不遗余力地宣传德国威胁论,并努力寻找能够让合众国人民摆脱孤立主义思潮的契机。”罗斯福最终抛出了自己的底线,算是给了期待已久的丘吉尔一个勉强能让他感到安慰的答复。虽然他只是柯立芝内阁中的一名普通成员,但其表态也足可看做是美国的半官方意念;凭借着他在美国海军部任职八年的经历,丘吉尔也完全可以期待他的话语会得到贯彻和实现。
罗斯福顿了顿,而后又道:“要想遏制住日耳曼野兽主宰世界的野心,光靠我们两个伟大的撒克逊国家还犹嫌不够。我们最多只能在海军上对其实施压制,但在陆地上却是毫任何能威胁到他们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还要在欧洲大陆上找寻一个盟友,作为从侧面牵制对方的依仗。一旦爆发战争,我们也能将陆地力量直接投送到前线,从而在根本上对德国人实现致命的威胁。”
丘吉尔面色凝重,徐徐说道:“罗斯福先生,这一点已经是极难做到。当前,欧洲大陆上持续了数百年的均势已经被德国所彻底打破,其力量天平的倾斜之巨甚至超过了当年极盛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兵锋好歹还有俄国人能够遏制,而现在的俄国却已然在分裂和内战中遍体鳞伤且精疲力竭,根本法再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如果德国人有征服东方的执念,那么他们现在甚至能从欧洲一直打到符拉迪沃斯克去!奥地利人和异端土耳其人是他们的帮凶,意大利人也在柏林的威压下只能继续搭乘他们的战车;如果有所异动,德**队在一月之内就能将整个亚平宁半岛彻底淹没。保加利亚也倒向了同盟国一方,曾经身为俄国保护国的塞尔维亚只能在维也纳的意志之下苦苦支撑;至于希腊,他们能不被在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土耳其人找上门来复仇,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可欧洲不是还有法国么?难道他们不想对德雪耻了?”罗斯福愕然问道。
“法国人当然想一雪前耻。可是,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力量再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大量殖民地的丧失和高达200亿法郎的赔款支付,本身国土就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浩劫的法国,其经济已是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去年,他们的国民收入仅有不到10亿英镑,较战前整整下降了六分之一,相比于国民收入已经超过52亿英镑的德国,双方的国力早已不在一个层面上。就连我不列颠,现在也已经只有德国一半左右的国民收入,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进一步拉大。”丘吉尔沉声开口,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甘,大英帝国那曾经占据了世界工业产值70%以上的辉煌场景,早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而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经济层面的差距之外,当前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举世敌的情形,也是让法国的民族主义者丧失了前进方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法国人清楚的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早已力与德国相抗衡,一旦开战将没有任何胜利的曙光可言。”丘吉尔看着眼前变得失落下去的异国政要,向他抛出了自己的理念,“除非贵国向法国提供保证,在开战半年之内将200万训练有素的军人投送到法国战场,并始终在战场上给予其全力支持。否则,心中失去希望的法国人是论如何也不会为了复仇,而罔顾客观事实强行做这种自我毁灭的事情的。”
“半年投送200万军队……”听得丘吉尔的话语,罗斯福不禁苦笑了一声。现在整个美国只有10万出头的国民警备队,预备役人员是少的可怜;莫说是在半年内集结起连同大量军火物资在内的力量远渡重洋前去支援法国,就算是在本土动员出这些人并加以训练,没有个一年时间也绝对不可能实现。可是他明白丘吉尔说的也是事实,如果美国不及时参与到顶城门的队伍当中,法国人的这扇并不坚固的木门根本法抵御德国人的葛龙德攻城锤的轰击!
“除了陆军之外,贵国的大西洋舰队也需要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赶赴不列颠,与皇家海军共同抵御德国舰队的攻击。现在德国舰队已经对皇家海军形成了相当程度的优势,单凭不列颠的力量已经很难再与之匹敌。”丘吉尔再度补充道。
罗斯福缓缓点头。当今的英法已经撑不住欧洲的局面,只有靠美国在开战之后的迅速驰援,才能在德国的攻势之下幸存,并寻求反攻的机会。然而,论是国民意志还是客观军力,现在的美国都完全不具备实施这一行动的条件:何况,美国的潜在敌并非只有德国一个。在太平洋的另一端,那个综合国力尚不及意大利的国度却已经是獠牙毕露,迫使美国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西方予以应付!
“贵国及法国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我这就让合众国的军方商议解决之策。”罗斯福深深吸了口气,目光凝重的说道。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杨敌、贝贝壳壳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的打赏~~~
show_read);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58章 战略应对
. .
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将夏洛腾堡宫中的办公厅映得一片亮堂。
“刚刚从北美传回的消息,美**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威胁宣传,其矛头直指我德意志帝国。而在这当中,美国海军的声音尤为激烈:他们不断宣称其大西洋舰队的实力在帝国的兵锋面前将不堪一击,且整个东海岸在战时都将处于毫不设防的状态。如果任由这股军队势力恣意行事的话,由我们所一手主导、且支撑起了当前德意志之世界地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就有被他们打破的风险了 ” 。”
德国新任首相伯尔曼恭谨地站在书桌跟前,向前方那个削瘦英挺的身影轻声报告道。当前,皇帝已经将绝大部分权力都移交到了这名青年的身上,自己仅仅还保留着最高统帅的头衔;根据他在之前几年里所多次所表露出的退隐态度来看,估计用不数年,德意志就将迎来一位年富力强的新任君皇。
高悬的巨幅地图之下,容光如昔的清英正装站立,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几分隐隐的威严气质在里面。听得伯尔曼的话语,他微微摇了摇头,道:“虽然美**方始终都在宣称这一战争论调,但美国民众的孤立思潮却还不会这么快就被他们所感染同化。只要我们维持当前在圭亚那的正常统治,不过多的在这一地区伸出鹰爪,美国民众就不会允许军方做出任何激化双方局势的举动。你让人去联络我们在北美所控制的报社,令其严词批判美**方的这一恶意煽动性宣传,称这是军方的战争贩子们视和平为灾难、奉杀戮为喜乐的疯狂心态。并呼吁美国人民严加抵制这一仅为一己私利、就要将数亿人拖入战争地狱的无耻行径。”
伯尔曼点头称是。自从欧洲大战结束以来。德国情报部门就在眼前这名青年的大力资金援助之下开始向北美地区发展触须;而在美国的禁酒令颁布之后。德国情报部更是通过不断延伸的美国黑帮势力,实现了自己在大洋另一端的渗透楔入。时至今日,柏林在北美已经有了一张虽然粗疏、但却逐渐覆盖成型的关系网。虽然这股力量还远远不足以能搅动上层风云,但却也足够能在百家争鸣的美国熔炉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将一部分情报传回国内了。
“我们还需要将以《华盛顿海军条约》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世界格局,再维持十年以上的时间,如此一来,德意志才能在这一期间继续获得稳步的高速发展,并最终在经济和工业领域达到能与美国相比肩的地步。”看着明净的玻璃窗上所反射着的自己的身影。清英略带感慨的说道。数十年韶华转瞬即逝,就连自己这具身体也即将步入中年之龄,然而在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当中,却是最需要耐心来慢慢消磨。战争永远比拼的都是国力,一时的军容之盛根本不足以保证赢得胜利,关于这一点,另一个位面中的太平洋战争就是最好的例证!
“英明无过于殿下。”伯尔曼心悦诚服的说道。在出任首相之前,他最担心的便是这名青年会因年轻气盛而无法忍耐等待之苦,并最终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然而现在看来,对方却是早已在二十年的中枢磨砺中学会了一个当权者所需要具备的一切能力了。想想也是。如果对方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威廉皇帝又怎么会如此放心大胆的将权柄交付于彼?
“我们与日本海军之间的交流。现在也应该步入全面合作的轨道了吧?”沉默片刻之后,清英随即开口问道。在美**方不断渲染来自德国威胁的同时,他也在不遗余力的为美国在大洋上的另一个假想敌添砖加瓦;一旦德国和美国在未来产生尖锐的对立,这个国度就是在西方牵制其力量的关键砝码。
伯尔曼不假思索,随即点头说道:“帝国海军已经和日本海军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双方军官和技术人员半官方的往来几乎每一季度都会有一波。在我们的设计和工艺帮助下,日本海军先后完成了古鹰级和青叶级共4艘条约重巡,并正在建造新式的妙高级重巡;由于这些战舰都大大超出了条约中所规定的重巡吨位,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确信这些舰艇的战斗力,要比美国同期建造的条约重巡来的更加优越。”看着清英那张面露笑容的脸,伯尔曼的眼中却是浮现出了一丝不解之意,道:“殿下,我们真的有必要如此全力的支援日本海军的建设么?除了动力系统等几项关键性的技术之外,帝国海军可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向他们倾囊相授了。然而在战略上,日本却似乎并不像奥匈那样只能臣服于我们的意志、并因此而值得我们去倾尽全力予以帮扶。”
“日本本土资源贫瘠,市场狭小,天生就带有对外扩张的秉性:虽然他们已经占领了朝鲜,但这显然还难以满足其国内发展资本工业的需求。而帝国在远东地区却拥有北菲律宾和印度支那这两处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殖民地,这就如同将一根香肠放在饿狼的嘴边,实在让人无法不忧虑日本人会对帝国的殖民地持有觊觎之意。”伯尔曼缓缓开口,终于将自己一直以来就埋藏在心底的疑惑向清英尽数道出,“相比于美国人所占领的南菲律宾,帝国这两处殖民地的价值无疑是远远超出;而日本又和我们相距半个地球之远,根本无法像奥匈那样被我们掌控。如果我们对日本海军的扶持过度,那么岂不是也会危及到我们在远东的统治?”
清英微微一笑,言语中充满了自信的意味:“关于这一点,你就不用担心了。日本海军的发展固然会对德意志在西太平洋的统治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但在其准备攻取帝国的殖民地之前,却必然要先和美国进行一番空前激烈的交互对攻。”
“如果单论市场之广、人口之多,那么又有哪一片殖民地能比得上日本旁边的那个古国?相比于南下掠取帝国的殖民地,向西扩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日本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大量商业利益的美国,却不可能坐视日本对自己市场的武力吞并,双方在这一地区所迸发出的矛盾将远远超过德日之间在远东殖民地上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潜在冲突。”面对伯尔曼的疑惑,清英抽丝剥茧地分析说道,“一旦美国开始采取手段反制日本的对外扩张,并将至关重要的石油供给也囊括其中的话,那么缺乏石油的日本为了达成自己的扩张目的,则必然会下定与美国一战的决心。二十年前,刚刚迈出国门的他们,连声名未堕之前的欧洲压路机都敢于一战;现在他们已经勉强达到了二流半工业国家的水平,和美国人打一场也就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了。”
听得清英的分析,伯尔曼的心中却并没有豁然开朗的通彻与明悟。在他的认知中,一个综合国力不足对方零头、且大部分石油供给都尽操彼手的国度,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为了贪心不足的扩张而选择与该国为敌的作大死举动;尽管德国本身就会在欧洲起到牵制美国的作用、尽管荷属东印度也能满足日本的石油需求、尽管日本已经有了两次赌国运的前科,但如此行动也着实是显得过于疯狂了!
“日本人的思维,或许原本就不能以我们的固有想法去揣度。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看着仍旧有些犹疑不定的伯尔曼,清英再度开口说道。伯尔曼沉默半晌,终是再度恭声称是。在过去二十年的历程中,眼前的青年似乎有着神灵的指引,总是能做出令人不解却又是正确的选择;或许自己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对方,然后在他的引领下去收获胜利。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关注。”脑中霍闪的清英目光渐渐变得郑重,道,“在我们与日本海军的技术交流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工程师对帝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极为青睐,不止一个的选择在德意志进行工作和实验。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帝国凝聚人才的机会。十年之前,凯撒陛下出资创建了威廉皇帝科学院,下设多个附属分支,将一大批优秀的顶尖学者都揽入其中;现在帝国经济远胜从前,是应该将这一科学院发展成为世界型的科研组织的时候了。”
“从今往后,皇室每年都会拨出5oo万马克用于补贴科学院的开支,并对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学者们,以高薪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予以邀请。在一些重要的项目上,财政部应该还要给予更多的资金倾注。”清英正色说道。无论在哪个时期,优秀的科研人员都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核心财富。“另外,我希望你注意一下威廉科学院中放射化学部的负责人哈恩,他的放射性研究可能会具有不可限量的前景和成果。”(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神奇杰克、兔子和萝卜、jads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兔子和萝卜、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59章 御极
. .
1923年初,执欧洲牛耳的德意志帝国发生了巨大而又在世人意料之中的权力变动:御极三十五年的皇帝威廉在面向全体国民的新年祝词中,宣布自己不再担任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皇帝的职务,而将所有的权力都交与埃特尔皇储。在宣言的最后,威廉希冀臣民们能像尊崇他一样紧密团结在新皇帝的统御周围,在当前这个创造历史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向前迈进。
对于威廉的禅位,德国民众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惊讶,毕竟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威廉都在不断的加强皇储的权力,其提携后进的用意无疑是再明显不过。时至今日,年富力强的皇储身影早已遍及德国发展的各个领域,战舰下水、工厂剪彩、路基动土、农业耕种……报刊广播当中都是他在全国各地所出席的活动。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这个同样光芒闪耀的身影早已深深浸润到了每一个德国民众的心中,如今他登临帝国巅峰,无疑是厚积之后的实至名归。
一个月后,一场盛况空前的加冕仪式便在柏林皇宫拉开了帷幕。相比于七年前斐迪南大公在美泉宫中的称帝,此次加冕不仅迎来了世界各国近千人的代表朝贺,更让梵蒂冈教廷的本笃教宗也亲临到场:上次梵蒂冈教廷为普鲁士国王加冕,还要追溯到800年前的红胡子腓特烈,此君将拒绝与他合作的主教僧侣杀了个人头滚滚,用浸满鲜血的屠刀第一次让超然世外的教廷向世俗的王权低头。今,虽然清英没有派遣军队到罗马去“邀请”贵客。但凭借着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教廷也必须考虑与德国王室合作。以便能维持他们在德国主导下的欧洲进行正常的发展和传教。通过教廷的出面,当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自封的皇帝也终于从异端完成了向正统的转变,德国也得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辈传承,从而在法理上占据了对四周各邦的统治和掌控。
于此同时,德国各界媒体也开始为清英的即位,而展开了长达半月的铺盖地的舆论宣传。各大报刊长篇累牍的撰文声称,清英的御极执柄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当今凯撒陛下文能安社稷。武能定乾坤,乃是较前任威廉大帝更加闪耀的赐圣徒,是带领德意志巩固并开拓世界帝国成果的最好人选。《柏林日报》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一列名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凯撒就是领航人”的专栏,用以标榜清英在过去数十年间对德国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在清英这具形象绝佳的身躯的代言之下,整个德国都在段时间内迎来了一个称颂新皇的高(喝些)潮点。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德国民众一般、因威廉大帝的后继有人而感到喜悦了。在法国,大量失业的民众和流浪的复员军人便在柏林权力更迭的当,大规模焚烧德国国旗和威廉父子的画像,以此表达他们心中对普鲁士和霍亨索伦的彻骨憎恶之情。由于绝大部分殖民地都被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所抢去。法国的战后恢复变得异常艰难;大量企业因市场的失去而宣告破产,工人和雇佣他们的资本家一样成为了穷光蛋。他们仅仅靠着政府每月所发放的那一点救济金、和在车站码头等地打些零工来勉强维持生计。尽管由于战前囤积有丰厚的黄金储备,使得法郎的面值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贬值,但战后八年间的法国始终是一片怨声载道,对于缺乏作为的政府和夙敌德国的愤怒甚嚣尘上。
在这种情况下,法**方中的一部分人物便顺应了民众对现状不满的愤恨情绪,开始高调发出他们的声音了。曾任法军总司令的霞飞在退役之后首开声明,称1914年5月的法军还能在战场上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是政府过于畏惧德奥的兵锋而匆匆议和的话,法国定然不会在谈判桌上失去像今这样多的利益。霞飞这一事后不腰疼的声明也由此成为了法国民族主义势力复活的起点。由于法军并未在战场上被最终击败,关于法国“不败而败”的论调开始在一些人群当中悄然兴起;在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德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仇视心态的驱使下,法国国内的舆论走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光荣的法兰西不应当就此沉沦,我们应当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再夺回来!”一名年轻的军官在集会中如是宣扬道。
“果然,法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到的创伤,还远没有达到令他们真正感到痛楚的程度。”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已经入主中枢的清英不无感慨的道。历史上,法国在一战当中阵亡了140万官兵,并有近500万人伤残,占去了他们全国总人口的15%;虽然战后的法国人民对造成自家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德国的仇恨依旧刻骨,然而他们却因为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痛苦,而再不愿意和对方干上一仗。当德国的战争机器在国社党的领导下公然复活、并开始向四周扩张的时候,唯恐再死伤600万人的法国人,对这架横冲直撞的战车是竭力避让,甚至是在双方已经互相宣战的情况下,仍旧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听歌剧晒太阳!
1...254255256257258...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