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而在炮灰驱逐舰上,德国海军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条约签订之日起,德国海军新开工的驱逐舰便有着完全相同的模板:标准排水量2100吨,拥有能够远洋作战的可观航海性和航程。舰上以前1后2的形式装备3座双联装128毫米主炮。舯部设有2座四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由于动力技术和焊接工艺的持续发展。这些炮灰们的其他性能也是与日俱增:其航速从最初的34节提升到了36节,续航力从5000海里增至6500海里,防空火力则从6挺机枪增加到了12门40毫米高炮。从1925年建造的驱逐舰起,德国设计师甚至在其核心舱地段敷设了可抵御自身主炮的装甲:60毫米内倾的主装和25毫米的水平,构成了一个可在正常距离上对5英寸sap弹免疫的装甲盒,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驱逐舰都无法做到的恐怖手笔。流体力学**和强悍动力系统所带来的大规模双重减重,是德国设计师能够在驱逐舰上也铺设装甲的核心源泉。
至于潜艇,德国海军就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提升其性能了。因为在柴油机+蓄电池作为动力的时代背景下。潜艇的性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遇到难以克服的瓶颈:而涡轮潜艇的技术又很不成熟,历史上二战德国所研制的瓦尔特型潜艇仅有开拓之意义,而无实际的功绩。此外,以声呐为代表的反潜技术的突飞猛进,也让一战之后的潜艇没有了当年那种笑傲大洋的潇洒之气;二战德国潜艇部队虽然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果,但其自身艇员的死亡率也高达70%,高居所有参战国的军种之首。毕竟战机坠毁后飞行员还可以跳伞,装甲兵从被击毁的坦克中爬出更是屡见不鲜,而要是潜艇被深水炸弹击沉了,几十名艇员就只有葬身海底这一种结局!这种人员的高昂损失。对于花费大量金钱才将其培养出来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件极其违背战争经济学的事情。
有鉴于此。清英便只是在战术上对潜艇部队进行革新了。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遥遥指挥一支大海上的狼群变得愈发可以实施起来,而这一位面中德国在摩洛哥和冰岛的基地,也能为德国潜艇提供理想的补给。
平静的时光总是过得异常迅速,很快的,酷暑的燥热便随着秋的深入而不复存在。1927年10月24日夜晚,正当清英如平常一般结束了工作,与家人在花园中散步的时候,首相伯尔曼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陛下,刚刚从纽约方面传来的消息,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今突然出现了如同雪崩一般的暴跌:截止到今收盘之时,已有超过1200万股股票被持股人疯狂抛售,这几乎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数字。”伯尔曼语速迅疾地开口,呼吸中也带上了几分凝重的急促,“这种状况极为反常,根本不符合常规的股市波动,我担心,一片裹挟着暴风雨的灾难性阴云,正在向美国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飘来了。”
听得伯尔曼的话语,清英心中骤然一震,他蓦地松开了和妻子十指相扣的手,一把将伯尔曼手中的电报抓到了眼前。借助皇宫花园中的路灯灯光,几行细却又刺眼的文字便如同一个个楔子一般扑入了他的心间。“立即把经济国务秘书沙赫特召进皇宫,20分钟后在我的书房内举行会议。”清英断然开口道。看着首相匆匆离去的身影,清英心中许久不能平静,历史上在1929年才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现在竟然提前降临到这个位面上来了么?
月色清朗,灯火通明。过不多时,身形清瘦的经济国务秘书沙赫特便和伯尔曼一道出现在了清英的房间。他面色凝肃,目光如深潭井水一般沉静,显然是从伯尔曼那里得知了纽约股市所发生的惊人变局。
“自从1919年以来,美国的国民经济就以年均4%的速度高速增长着,对于这一情形,我曾经在三年前做过一番仔细的研究。由于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在欧洲大战之后出现疲软的态势,以致于大量企业都开始将闲散的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因此开始上涨;而这又无疑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吹起这个金融泡沫,使得股票价格永远都在刷新记录。因此,美国的经济繁荣景象,并不是像我们一样通过向殖民地和东欧占领区投资实业、继而带动各方产业加速生产的方式得到实现,而是在股票证券中投机,通过虚拟经济的繁荣来拉动汽车、钢铁等实体行业的生产扩充。两年前我就曾断言,美国的这种经济模式在其发展的十年之内必将因泡沫破裂而遭到重挫;只是我没想到,它竟然这么快就到来了。”
沙赫特低声开口,打破了房间中的沉默。清英和伯尔曼也都是面色肃然,眼眸中再没有了往日的轻松。身为德国的核心决策层,沙赫特关于美国经济的剖析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为他们所熟悉;所不同的是,拥有后世记忆的清英满是对沙赫特在经济领域的高深造诣的钦佩,而伯尔曼则一直都是将信将疑。看着沙赫特那张凝重的脸,伯尔曼忍不住开口道:“沙赫特先生,情况真的会有这么严重么?这会不会是一场不大致命的股市跳水,在短时间内还会得到恢复?”
“首相阁下,美国的证券泡沫已经被他们吹了将近九年,早就将内部的支撑稀释殆尽;一旦其承受不住压力开始破裂,那就势必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无法挽回。”面对上司的询问,沙赫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他顿了顿,而后又道:“从明开始,纽约的证券市场还将出现如今一般的暴跌。而即便是有一些金融巨头意图挽救股市,其后果也将如雪崩下的岩石一般被最终冲垮,因为他们在短时间内已经筑不起能够阻拦这场雪崩的堤坝!现在我还无法确定这场灾难的最终破坏程度,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其所造成的破坏必定是极巨。”
“沙赫特先生,我想知道德意志帝国会在这当中受到多大的波及?”清英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开口道。大难临头各自飞,他最关心的肯定还是自家的处境!
沙赫特缓缓道:“陛下,帝国的经济情况也必将会随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裂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在这两年时间里,我们出于对美国经济表面繁荣的担忧而撤出了一大部分在美国的投资,但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极高的基数总量,使得我们与美国之间也仍旧存在着不少的贸易总额。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我们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我们在金融领域所建立起的监控机制,也只能保证帝国虚体经济没有相关泡沫随之一同破碎,对来自外界的冲击难有直接的抵御。除此之外,美国的经济雪崩还会随着英国传到我们这里:英国经济与美国联系极多,而英国到去年为止仍是帝国的第一大对外贸易体。”
清英深吸一口气,眼中终于流露出了一丝凝重之情。经济危机的提前到来,使得自己原本在经济上的筹划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紊乱:一些预防机制还没有来得及启用,就被迫要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冲击。沉吟半晌之后,他再度开口道:“那么沙赫特先生,帝国政府现在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想知道《重生之第二帝国》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wen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gengxin、推荐人77、21412s、老学生、不想死的白的月票支持,和书友n2cbec3、zhouyu1976的打赏~~~
...
...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63章 经济危机爆发
. .
“为了尽量降低美国的这场金融灾难对德意志的冲击,帝国政府应当立即开始建立关税壁垒,将美英两国的商品排斥在帝国的市场之外,从而为我们国内的企业提供能刺激他们继续生产的客观所需。与此同时,帝国政府也应当在控制范围内大规模兴建住房、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以此来拉动内需,并弥补因各国建立起关税壁垒之后所对我们的国外市场造成的影响。毕竟提高关税是各国面对经济问题时的最常用手段,我们必须要予以相应的准备。”
说到这里,沙赫特眼中的凝重之意也终于随之化开了一些:“上帝眷顾,今天的德意志控制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东欧沃野和超过三千万的异族臣民,能用于拉动内需的基础设施项目遍处可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开发出这些土地上的市场潜力,用它们来重新活跃起帝国的经济。而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也能为帝国在抵抗这场来自海外的金融冲击时提供足够的柔韧张力。只要帝国政府在这场危机中应对得当,那么一年之后就能安然度过恶浪的尖顶。”
清英闻言点了点头。由于这一位面中的德国经济不是靠道威斯计划中的美国资本支撑起来的,因此他也自信德国经济绝不会遭受如历史上一般的浩劫;而沙赫特的最后一席话语,则是让他完全笃信了自己的判断。相比于远在海外的殖民地,近在咫尺的波兰和乌克兰更是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安身立命的本钱:通过向这些区域投资建设,德国不仅能摆脱外来的经济冲击,更能将这些地域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将其真正纳入德国的版图。
“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关税联合体。将目前欧洲大陆上尊奉柏林意志的国家都囊括其中,以便能在欧洲更广泛的发挥帝国的影响力。”清英提出了自己筹谋已久的策略。另一个位面中的欧盟已经深深印在了清英的心底,如果能够趁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整合欧洲关税。一个欧洲共同体就将在德国的主导下逐渐成形;而德国也就能通过经济手段将其他国家的工业力量纳为己用,这在未来和美国的两极争锋中无疑是极为必要的一个手段。别的不说。那个始终与同盟国阵营欲拒还迎的意大利,也将随着经济层面的改变而彻底向德国靠拢了!
沙赫特闻言心中一动。当前,美国身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体,与欧洲各国之间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贸易联系:一旦其金融出现大的震动,势必也会对这些国家造成严重的冲击。而这些国家却不像德国一样对虚体金融进行了严格的监管,更没有如德国一般的东欧占领区,其所遭受的打击也必将远胜于自己。到那个时候,只要自己趁势出手。这些国家的内部经济就会如同病人换血一般被逐渐打上德国的烙印,并最终环绕在德国这颗光芒炽烈的恒星周围。简单思虑的片刻之后,沙赫特随即恭声称是。看着眼前依旧光彩如昔的君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功迈前代的威廉大帝会自愿退出台前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借此机会,将美国国内的那些高端人才都邀请到帝国的企业或是皇家研究所来。随着美国股票的空前跳水,原本雇佣他们的公司势必会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甚至是破产。这个时候,只需要对同样窘迫的他们寄出一封招聘书和一份合同范本,就能得到那些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中担任顶梁支柱角色的核心人才!”清英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伯尔曼。脸上满是郑重之色,“这是帝国在解决经济危机之后的第一要务,必须得到深入的贯彻。如果财政部一时间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我会说服大帝发霍亨索伦的内帑予以补足。”
关于这一点,清英已经在心中蓄谋已久了。在没有他的另一个位面中,唯一没有遭受美国3o年代初金融危机影响的就只有苏联:因为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世界所全面封锁孤立在东方,与其几乎没有任何的贸易往来,因此毛子们才得以躲过了一劫。不过,苏联却显然没有就此而满足。由于此时正值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端,大量技术人员和设备机械都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开始大规模向西方世界引进技术人员、设备机械、和资金,光是从美国就挖了1o万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在这些人的加入下。苏联的各重要工业部门都建立起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并由此奠定了其未来身为世界一极的工业基底。
虽然德国对设备机械和跨国投资的需求不像另一个位面中一穷二白的苏联那样饥不择食。但至为关键的人才却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清英清楚的记得,美国在二战时期的航空、电子学等尖端领域上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们不像俄国人那样只是突出一个“多”字。其各项技术均已臻先进甚至是顶尖。当前,由于经济危机提前爆发,苏俄的新经济阶段尚未完成,且因内战而损耗极重的他们也根本无力再像历史上一样搬走美国的家底;既然如此,这一任务也就只能勉为其难的留给清英自己来做了。每一个核心技术人员从美国的流失,都为德国在未来博弈的天平上增添了一分重量!
“陛下,您的意志必将会得到实现。”伯尔曼朝清英微微欠身,恭声回应道。
次日中午,清英便守候在书房当中,随时等候着大洋彼岸的纽约股市开盘情况的到来。而随着一封封电报的跨洋过海,昨天夜里沙赫特所预料的情况也变为了现实。纽约股市并没有像那些望眼欲穿的美国投资者们所期待的那样止跌回升,而是再度大规模跳水;无论是近年来红极一时的新兴汽车、石油,还是如磐石青松般始终屹立的传统造船、钢铁,所有版块都呈现出了刺眼的深绿色狂跌,其势头无异于驾车向万丈悬崖下疾驰狂冲。整个1o月25日白天,纽约证券交易所中都回荡着无数投资者绝望的呐喊声:他们手中那原本与真金白银无异的期货债券,现在有一大半都成为了垃圾桶中的废纸,而这些钱或是他们用于养家糊口的辛苦积蓄,或是多年打拼所积攒的全部老本!尤其是那些在股票巅峰刚刚入市不久的投资者,更是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感到万念俱灰生无所恋;待到当天收盘之后,便有上百人选择各种手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后的数日时间里,纽约股指继续一路狂跌,其程度之剧烈,仿佛是要将过去近十年内所吹胀起来的金融泡沫给全部挤压干净。1o月28日,纽约股指再度狂跌13%,刷新了之前数日的记录;1o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共有超过16oo万股股票被抛出,再跌22%,总市值缩水量比英法两国在战争期间欠美国的外债还大1o倍以上。冶金、汽车、机械、电力、化工等领域的跌幅更是高达9o%以上。全美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骚乱,悲怒的人群开始歇斯底里的冲击当地的证券交易所和政府大楼,到处都是手持防爆盾的警察在与人群作冲突,监狱中所拘捕的滋事分子人满为患。由于美国股市在此前近十年间的飘红高涨,使得家家户户几乎都涉入到了这一赚钱极快的行业当中,一旦股市崩溃,其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无疑将是遍及全国的灾难性局面!
&nb日,纽约股市在狂泻一周之后终于停住了。然而,此时的股市情况却几乎是回到了19世纪,皱成一团的投资凭据被扔满了整个纽约交易大厅的地面。虚拟经济的崩溃随即对实体行业产生了如同海啸山崩一般的冲击。大量企业因投入股市的海量资金化为乌有而宣告倒闭,各类理财银行更是像镰刀下的麦子一样成片崩碎;数以万计的美国民众的毕生积蓄化成飞灰湮灭,更多的人则是因为企业资金严重断裂而被辞退,成为了没有收入来源的无业游民。曾经被无数人向往的天堂美利坚,如今却在经济危机的席卷下陷入了昏暗的阴霾。
由于当今的生产关系早已进入了世界经济的时代,美国股市的崩溃也随即对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狂烈的冲击。受此影响,德国的法兰克福股市也在数日内连续低开低走,其不断的跌幅让大量投资者为之脸色煞白。不过,由于德国股市在清英的主张下始终处于严格监管之下,因此只有与美国贸易相关的版块出现了震荡,并没有出现如美国股市一般海量泡沫集体破碎的灾难性局面。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情况则要远远不及了:同样奉行自由经济政策的他们也和美国一样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市场财富的蒸发量不计其数!(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马鸣风萧潇、念着道请、风扬花落、sdkfz182、风云在起22o4等人的打赏,以及金螃蟹、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64章 蔓延
. .
随着美国股市财富的急剧蒸,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浩劫也降临在了几乎整个世界的头大量企业倒闭,社会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狂降……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都措手不及。当11月的初冬寒风吹过北半球的时候,数以亿计的民众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虽然各国的经济危机从19世纪初以来就从未断绝,但没有哪一次能像今天这般猛烈!
在德国,以清英为的帝国政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各种应对法案的研究和制定。虽然之前他和沙赫特已经规划出了解决这场危机的大致路线,但要落到具体的实施上,仍旧是一件极为繁复且难度惊人的事情。关税提升的百分比数目、政府投资的金额总数、各方领域的比例分配等,无不都令人感到棘手。在这一领域上,清英就不能像造船设计一般能落实到每一块型钢的装配,只能交给隶属于伯尔曼的政府官员们予以处理了。不过由于有沙赫特的存在,清英心中对战胜这场经济危机还是颇有自信的:历史上德国之所以能在1933年后实现翻天覆地的高展,沙赫特无疑在元内阁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27年11月17日,德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帝国关税同盟》法令,将外国商品进入德国的关税猛烈提升到一个空前高涨的水平。为了维系和奥匈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德国政府邀请两国也加入到这个关税联合体当中,共同抵御外来商品的入境。而彼此之间的商贸门槛则只提升一个相对较小的水平。同样受到冲击的奥匈欣然应允。国民经济命脉已经被德国完全掌控的奥斯曼也没有拒绝。
对于德国的这一举动。隔海相望的英国登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下议院群情汹汹地控诉德国是在破坏自由经济,是典型的以损伤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需求的狭隘利己主义。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英国急需外界的市场来刺激生产,以保证自身国内的经济维系,而德国这么做无疑是让他们的这一奢求化为了泡影!而身为危机源地的美国则更是一片谴责之声,仿佛德国成为了抢走他们餐盘中的奶酪的罪魁祸。对于这些声音,清英则是一律选择无视:国家之间的古道热肠根本就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是自身利益高于一切。更何况英美与德国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潜在的隔阂,自己又哪里还会去管他们的死活?
数日之后,德国政府又推出了数额庞大的对内投资预算。与历史上国社党解决经济危机有相似之处的是,一大批高公路项目在德国本土被规划上马,而在东欧占领区则同样以完善普通公路和铁路网为主要项目。因北美经济危机冲击而失业的德国民众赫然现,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又提供了相当广泛的就业岗位。根据德国政府的预估,等到这些基础项目投入运营之后,又将再度把德国经济拉上如之前一般高展的轨道;毕竟道路的完善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商贸的互通往来也将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此外,相当一部分德国资本也开始投入邓尼金所控制下的俄国南部区域。一座座兵工厂、电站、矿场等企业在炸药的迸爆轰鸣中破土动工,荒野上到处都是德国工人挥汗如雨的身影。随着阿列克谢在顿河的御极加冕。德国与这方势力的联系迎来了爆式的增加,双方相处极为融洽,大有已经结成了一家之意。看着伯尔曼所送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清英在喜悦之余,心中也有一丝说不出的惆怅与无奈:德国虽然在东方战略上取得了成功,自己的家庭却由此遭到了最惨痛的失败。阿列克谢到北高加索已有三年,自己的女儿艾琳娜却始终都在和他书信往来,甚至还以旅游之名到新切尔卡斯克与他私会了数次。伴随着艾琳娜的长大成年,自己将她赔出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清英有些时候忍不住在想,难道这真的是自己当年不遗余力的坑罗曼诺夫帝国所应当遭到的报应?
唯一让清英感到安慰的是,自己还有一个正值少年的幼子斯普林特始终陪伴身边。由于他和桑妮娅只有这双儿女,因此斯普林特在他即位之后便自动成为皇储,这几年来一直都跟在他身边磨砺历练。随着年龄的增长,斯普林特也再不复幼年时期的躁动活跃,而是继承了在霍亨索伦嫡系血脉中流传数百年的沉静与慎思。退位后专心打理家族事务的威廉对自己这个嫡孙大加激赏,不止一次的在家族宴会中表达对他的赞誉之意。等让斯普林特再到军队中去呆一年之后,清英也准备让他适度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转眼间,经济危机爆后的第一个冬天便随之过去了。翠绿的嫩芽再度从土壤枝头中悄然冒出,一些辛劳的民众已经开始准备春耕。随着关税壁垒的建立和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原本就以实业为主的健全德国经济,也从来自外界的寒冬侵袭中逐渐恢复了过来;虽然表面仍旧覆盖着一层坚固的冰面,但在其下方,却已经涌动出了奔卷的暖流。1927年,德国的国民收入仍旧保持了8%的增长率,总量突破18oo亿马克大关,以439亿美元的折合数据继续遥遥领跑于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仅次于美国7o4亿美元的总额。而在1928年,德国经济在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之后仍旧有望维持正增长;根据沙赫特的估计,德国今年实现183o亿马克的国民收入将有过六成的可能。
春风拂绿,草长莺飞;繁花绚丽,红日热烈。进入1928年夏季,笼罩在德国经济表面的坚冰终于开始被下方的暖流冲破:全国统计的失业人数开始下降,德国政府的应对已初见成效。眼见局势有所缓和,清英随即向仍旧深陷泥沼当中的意大利伸出了一根搭手的木棍,邀请其加入到德国的关税同盟当中。虽然德国人开出的条件并不优厚,但这已经让意大利人感到喜出望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意大利也终于在一些领域同德国达成了一致,开始拆除与柏林之间的砖块、用于垒高另外一面的关税墙壁。当伯尔曼手持条约从罗马飞回柏林之际,清英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德国敞开大门的意大利也将逐步被绑上自己的战车,欧洲联合体的雏形已经开始形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