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然而,相比于德国的稳住阵脚,以美国为的西方却是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经过半年多的酵,纽约股市崩溃所引的连锁效应早已遍及全美,数以百万计的失业工人开始在街道上游荡,每天都有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的死者。由于农产品价格暴跌,农场主开始大量销毁过剩的农产品:他们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将牛奶倒入河流,被捕杀掩埋的家禽更是无可计数。而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却在忍饥挨饿,因为一贫如洗的他们已经是连价格暴跌的农产品都无力购得。政府的救济所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街道公园的长椅上躺满了无家可归者;由木片、铁皮、甚至是牛皮纸搭建起的简陋栖身之所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因买不起燃油而改用畜力拉动的汽车。那些细皮白肉的中年水果小贩,则更是这场经济危机中最令人熟知的代表群体:他们此前都是腰缠万贯的成功商人和银行家,现在却不得不以这种流通摊位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数以百计的失业者通宵排队;在曼哈顿的一家报社中,一名打字员的岗位引来了近五十名应聘者的激烈竞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而步行过4oo公里,华盛顿州更是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别人能雇佣他当救火员。而在日常生活中,美国民众的处境也迎来冰点:码头上到处都是等待腐烂的水果蔬菜从船上扔出的家庭主妇,运载蔬菜的卡车后面也永远跟着捡掉落物的流浪者,千百万的中西部人民更是像牲畜一样开始吃植物和草根。
由于英法两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甚密,使得这个两个国家在第一时间里也同样受到了美国股灾的严重波及。相似的情形出现在他们的身上,只是危害程度稍有区别。得益于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做缓冲,英国的情况较美国稍好,伦敦政府正在考虑效仿德国建立起遍及英联邦的帝国关税特惠以缓解压力。而法国的情况却显得极不乐观。他们不仅在大战中丧失了绝大多数的海外殖民地利益,其国内也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美国资本;当美国股市崩溃之后,法国的经济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神奇杰克、懒洋洋的乔治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65章 嬗变的局面
. .
由于美国股市的崩溃,使得损失惨重的投资者纷纷撤出自己在海外的资本,大量在法企业随之成为空壳。而依附其上养家生存的各行法国人民也如同覆巢之下的鸟卵一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和饭碗都化为乌有!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法国的失业人数便突破了15o万,这个数字和美国相比似乎并不算什么,但要知道法国的总人口也不过4ooo万之数!面对这一情形,能力平庸的法国政府束手无策,只有任凭资本家在市场紧缩的压迫下减产裁员;而由此产生的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又更加恶化了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恶性循环由此产生。好不容易才逐渐恢复元气的法国经济顿时再遭重挫,整个国家都被这场经济危机卷入了螺旋下坠的灾难漩涡当中。
在持续的危机中,因战争失败而被压制了十余年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也再度在法国国内悄然蔓延开来。他们鼓吹当前的一切困境,都是由奴颜婢膝的法奸政府和穷凶极恶的德国强盗所一手造成的:1914年的法国并没有在战场上彻底失败,各处地段上的工事都比1913年要更为坚固,然而卖国政权却早已被张牙舞爪的敌人所吓垮,他们一意打压法兰西人民愿意为国捐躯的赤诚热情,只想着尽快退出战争保全自己的政权。而德国强盗更是趁机通过《阿姆斯特丹和约》野蛮抢走了海量属于法兰西的财富,巨额赔款的支付和大片殖民地的沦丧直接导致了法国经济陷入冰河,并最终酿成了今日的苦果。法兰西拥有传承数百年的光荣历史,当他们开始文艺复兴的时候日耳曼蛮子还在中欧丛林里茹毛饮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崇尚艺术的法兰西人都比那帮炮弹里孵出来的日耳曼蛮子要优越十倍。而今天的法兰西也正是要重拾往昔的意志,夺回一切属于自己的荣耀!
虽然这种论调在法国国内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那些复员军人就组成了一个个称谓各异但却性质相同的组织,对各阶层的民众广为宣扬;但在这一次,生活惨淡的法国人却是被这些真假各异的论点给紧紧吸引住了。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憎恶。大量法国人成为了民族主义的支持者,他们渴望着能重新改写当前的国运,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曾经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帝国分庭抗礼的光辉局面。在那些同样失业的前职业军人们的煽动下,法国的国民情绪日渐高涨:无事可做的他们整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声讨控诉不绝于耳,这反过来又将当前主张与德国合作的巴黎政府给架在了火炉之上。
在法国持续蔓延的经济危机当中。一个名为“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政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该党派的领导人相当年轻,是189o年才出生的新时代青年:大战期间他以6军中尉的身份在前线服役,曾经与前任6军部长梅西米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名年轻有为的军人却在其军旅生涯正值高峰的1917年选择了复员,并组建起了一个自己的政党、投身到了自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纷争不断的政治博弈当中。此前,这个始终宣扬民族主义和对德复仇的党派一直都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大量不满现状的法国民众为其理念所吸引而加入到了这个党派中来,使得其人数出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对于这一情形,时刻都在关注西线的德国政府自然没有漠视,而让一份调查报告摆在清英面前的时候,他却是为那个熟悉的领袖姓名而吃了一惊。
“夏尔?戴高乐竟然这么早就从政了?”看着手中的报告,清英满是难以置信的喃喃说道。在他的记忆中。这位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的人物早年都是在军队中虚度光阴,直到2o世纪5o年代末期才真正走上了政治的前台。不过转念一想,清英心中也就释然了。连震动了整个世界的奥地利下士都因为自己的出现而被改变了人生轨迹,现在出现在法国的这一变故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清英却是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大幅加强了对西线的戒心。根据他原本的计划,是趁着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将法国也像意大利一般拉入到德国的主导之下,从而实现自己对欧洲大6的彻底控制;现在看来,自己却很难再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了。法国民众心中所酝酿的对德仇恨还是出了他的预期,“法兰西人民联盟”在经济危机中的快兴起便是最好的说明;不管戴高乐最终能否执政,自己都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
在清英的命令下。德国总参谋部随即开始制定针对法国的预防性战争计划。经过战后十几年的展,德队的力量已是今非昔比,完全能够履行这一使命。于获得了来自中枢的全力支持,西克特主掌下的空军已经膨胀成了一个拥有2o万名现役官兵的庞然巨物,比提尔皮茨用毕生心血缔造的帝国海军都不遑多让。而由于这一位面中德国的科技承继和威廉皇家科学院对人才的吸引。使得德国的航空技术更是较历史同期有了跨越式的飞跃:1928年5月,由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威利?梅塞施密特研制的一款全金属封闭座舱战斗机试飞成功,最大度达到47okm/h,这已经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bf-1o9战斗机早期型号极为接近。预计在两年之内,德国空军就将在战斗机领域迎来足堪大用的中流砥柱。
不出意外的话,德国空军也将如历史上一般大量引入bf-1o9,并以此作为自己在一个时段里的绝对主力核心。除了它拥有对于一架战斗机而言至为重要的迅疾度和优越爬升之外,另一个吸引清英的因素则是它极为低廉的造价:即便是算上动机,,这还是马克大幅贬值之后的二战数字。而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数量绝对是决定战争胜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历史上德国的虎豹坦克力压同一时代的群雄,但其不足8ooo辆的最终产量,在1o万辆t-34和谢尔曼组成的洪流面前也只有饮恨!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历史上为第三帝国打满整场战争的bf-1o9战斗机,也可以说得上是德国难得的一款真正号准了战争脉门的武器了。秉持着数量就是王道的“44战车”精神,清英也决定将其继承。不过,这款飞机却仍旧有着数量所无法弥补的缺点,那就是被后世所广为诟病的航程不足:二战前期所向披靡德国空军之所以会在不列颠空战中度折戟,一个极大的原因便是bf-1o9的航程十分有限,飞过海峡之后就根本没有多少可供战斗的滞空时间。而同样短腿但却性能优异的喷火却在本土以逸待劳,打下德军那些缺乏自卫能力的轰炸机根本没有任何的压力。至于双重战bf-11o,这货虽然在欧洲战场上航程足够,但其低下的度却使得其在空战中根本不是喷火的对手,以至于最后出现了原本为轰炸机护航的bf-11o还要bf-1o9为其护航的悲剧情形。
有鉴于此,研制一款远程战斗机便是当前德国航空工业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了。由于当前技术下的单战斗机很难实现大航程,因此清英便通过自己的影响,将研远程战斗机的重点放在了双框架之下。虽然德国历史上没有能与p-51、p-47等相比肩的优秀远程战斗机,但在德国科技实力大幅增强的这一位面,清英对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着充足的信心。与单战斗机一样,这种远程战机同样将度和爬升性能放在了位。至于日本零式战机那追求狗斗灵活性的设计,完全是在动机极度悲催的情况下所剑走偏锋的无奈产物,当美国人用大马力战机以堂堂之阵亮相之后,零式便彻底沦为了像火鸡一样被猎杀的境地!
出于整合生产的考虑,清英也对空军的项目招标做出了关键性的指示:只要用途和性质相同,那么除了因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更新换代之外,空军当中就只能有一种型号的飞机服役。历史上德国空军在这一领域的表现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ju-88、do-217、he-111三种性能相近、用途相同的双轰炸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空军的阵容当中,这不仅大大造成了产能资源的浪费,更加重了后勤人员的维护负担。如果这一局面在本位面中得到改变,那么德国的航空产量还将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感谢书友xjrh152769、龙城晓一的月票支持,和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88读书
...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66章 坦克发展
.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第二帝国》更多支持!
伴随着空军的不断壮大,德国陆军也在战后的时间里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頂點小說,
上一场欧洲大战中,德国陆军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独斗英法俄三大列强,并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如果说德军在俄国人身上所取得的战果有屠幼之嫌的话,那么其在西线所获得的成功便有着相当的含金量了。而无论是前期的边境突破、马恩河鏖战、还是后期的渗透攻势,不畏枪弹的装甲部队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着这些钢铁巨兽的掩护,德国曾一度占领了法国超过五分之一的广阔领土,就连巴黎也在42年之后再度成为了征服者的掌中之物。
由于装甲部队所在战争中体现出的巨大作用,德国相关部门便始终都没有放松对它的改进和研究。大战结束后,德国陆军曾专门对坦克和突击炮的表现做了一番详尽的总结报告:以小毛奇为首的传统陆军将领们在总结战况后认为,这种武器能抵挡枪弹、越过堑壕、打击敌方火力,是为步兵提供掩护的最理想工具。今后,德国坦克的研发理应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战车的防御和火力将被置于优先地位,而速度和行程则可以适当削弱,只要跑得比步兵快就是可以接受的性能。
对于这一基于胜利经验的保守思路,清英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坦克的最大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火力、装甲、和机动三大要素在陆战兵器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理论上可以在地形允许的基础下同时执行炮兵、步兵和骑兵的所有任务。在之前的渗透进攻战中。德军士兵就由于不能像坦克那样抵御枪弹、在突破防线时便蒙受了沉重的损失;而由于人体机能所限,德军士兵也无法在此之后及时做出大范围的包抄机动,致使法军或得以及时撤出战场,或与后续赶来的增援部队相会合,铸成了一道已属强弩之末的德军所无法突破的防线。如果德军的潘泽尔i型坦克能有翻倍的速度,同时故障率再降低三分之二的话,那么它就完全可以代替步兵在后期战役中的突破,而且其表现也绝对要比血肉之躯的步兵做得更加出色。实际上。大战时期坦克的机动力低下,实属时代技术所限的无奈情况,并不能够据此而定性坦克的用途。
面对清英的严词反击,德军将领们这才意识到对方也同样是在战场上立下过卓越殊勋的皇族指挥官:除了一直在东线大快朵颐的兴-鲁之外,德军中战果最为丰硕的就是这名青年所指挥的第5集团军,他完全在军事领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再往前追溯,坦克这种兵器也正是在清英的理念主导下才得以被发明,若非他的要求,德国陆军要想接收这种兵器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作为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第一劲旅,引领了机械化战争革命风潮的德国陆军向来就没有各国同行那般保守拘泥墨守成规。他们吸收新事物的能力毋庸置疑。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演之后,德军将领们也终于逐渐接受了清英的这一观点。克虏伯、奔驰等公司的技术人员随即转变了研究方向。将精力投入到了均衡性战车的研发中去。与此同时,清英也为德国未来坦克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并在之后成为了德国工程师所始终恪守的核心规范。
首先,坦克最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可靠耐用、且能够因为结构简单而实现大规模量产。二战德军的虎王坦克虽然单车性能无与伦比,但过重的吨位也为它带来了百病缠身的悲剧特点:在这款坦克不满一年的服役生涯中,因故障而导致的非战斗损失竟然还要多于在战场上被敌军击毁的数量,这不得不说是德军在战争武器选择上的严重失误。许多时候,一辆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的恐怖重坦,就因为出现各种无法修复的故障而被迫在战场上抛弃,这其中的资源浪费高得吓人,就更遑论这货的全部产量还不足500辆了!
当解决了可靠耐用和便宜量足这个基本问题之后,坦克才真正归结到了其具体性能的权衡上来。而在火力、机动、和防护三者之间,清英毫无疑问的将火力摆在了第一位:毕竟坦克是一件堪称中流砥柱的核心兵器,其首要使命便是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除此之外,一旦遭遇敌方性能更胜自己的强大坦克,拥有强劲火力的弱势己方战车也能有一搏之力:如果是单辆普通谢尔曼遇上了虎式坦克,那么车组成员除了向上帝祷告之外几乎无法有任何反抗,而如果是一辆换了17磅炮的萤火虫,那么大家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35吨的矮穷矬击毁57吨的高富帅也是完全有可能办到的事情了!
与海军战舰的情况不同,坦克提升火力却是有两种途径:一是选用小口径大身管长度的火炮,其二才是如军舰一般的提升口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小巧的坦克不比体型巨大的巨舰,其内部早就被人员和各种机械给塞得满满当当;因此只要有炮弹对其实现了有效穿透,那么这辆内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坦克也就几乎和废铁无异,与炮弹穿甲之后的爆炸威力大小并无太大关系。此外,小口径火炮的炮弹更轻,体积更小,不仅有利于快速装填,其也能在有限的载荷重量和车体空间下实现更多的备弹量,从而增加了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历史上,德国坦克便是走的这条路子,黑豹的75毫米l70炮、虎王的88毫米l71炮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得益于这些优点。德国坦克也经常能在战斗中创造出以一敌多的王牌战绩。马利诺沃之战中德国坦克的速射优势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小口径长身管火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造价高昂、且生产周期更长!这一和大规模量产相抵触的属性,直接就让清英无视了先前它所具备的所有优点,让设计师将这个方案给扔进了废纸篓。小口径火炮的另一个缺陷,在于其榴弹在面对非装甲目标时的杀伤力不足,这也使得坦克在集群作战时的威力有了不小的降低。相比之下,身管长度稍逊的大口径火炮虽然在重量、射速上都不及小口径高倍径同行,但基于能大规模量产的一个多字就足可掩盖所有缺陷;有鉴于此。坦克如同军舰一般的火炮大型化也就势在必行。至于过大口径的火炮会导致弹药分装、继而严重影响到射速的问题,清英也做了一定的预防;考虑到历史上is-2的情况,清英将坦克炮的口径上限定在了105毫米。在自动输弹机没有出现之前,这个人力可及的口径的火炮也足可满足绝大多数的作战需求。
其次,坦克需要实现足够的机动,并保证相互之间无线电联络的畅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正是历史上i号、ii号这种渣渣也能够横扫西欧的关键原因所在;它们的战斗性能虽然远远低于英法坦克,但却胜在协同和调度,之后iii号坦克在遭遇t-34危机时仍旧能够滚滚向前也正是这一缘故。由于这一位面的德国再无缺乏石油之患,在使用柴油机作动力的情况下也足可保证机动;为了控制坦克的重量和价格。清英对坦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做了后置的要求。至于无线电的引入则更加没有难度,只需在设计时相应留出一点空间即可做到。
最后。才是坦克的防御能力了。毕竟量产后的装甲洪流完全能够承受更多的损失,防御差一点也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当中。基于后世的经验,清英毫无悬念的要求在坦克正面采用大角度倾斜装甲,以便在尽可能少的装甲重量下实现理想的防护。至于用倾斜装甲所带来的内部空间降低的问题,则根本就没有在清英的考虑之内:军旅和战场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闲适文雅,只要成员能凑合着忍受,对于一款坦克而言也就足够了。
在这些理念的主导下,德国的装甲部队阵容较历史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1927年,一款被称为潘泽尔iv型的坦克开始进入德国陆军服役:它战斗全重23吨,装备1门75毫米l30火炮和2挺机枪,在一台350马力柴油发动机的驱动下,能够实现43km/h的公路时速,并拥有接近300公里的行程。再考虑到它所拥有的40毫米60度大倾角正面防护,这款坦克已经拥有了更胜历史上四号坦克的改装潜能。而它的造价也在多方简化下变得颇为低廉,单价仅为7.5万马克(这一位面币值),这使得该型坦克得以急速量产,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就取代了旧式的潘泽尔iii型战车,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
根据后世的经验,这款坦克在改装之后已经能作为万金油的炮灰使用了。不过武器的研发向来都容不得丝毫的满足现状和固步自封,倘若如此,对方完全能够后发制人实现超过。就在iv型坦克量产的时候,德国陆军又发出了对新式坦克的招标需求。(我的小说《重生之第二帝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五宾龙、不可见的未来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67章 猛虎出世
.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第二帝国》更多支持!
“在上一场战争中,我们的突击部队分为两种:机动力优越的轻装突击队寻找到敌方阵地的薄弱之处实施突破和纵深包抄,装备大量攻坚武器的重装突击队则作为铁砧,对先前轻装突击队绕过的坚固据点进行肃清。然而由于法军据点早已在长时间的筑垒加固当中变得极为坚固,我们的重装突击队仍旧会在这一过程中遭受相当沉重的损失 ” 。此外,轻装突击队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掩护,常常会在渗透入敌方防线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伤亡。因此,我们还需要一批拥有重铠利爪的凶猛狮虎,来对iv型坦克所组成的狼群打开突进的道路。”担任第一军需总监的鲁登道夫在一次陆军演习之后,如是向自己的老战友兴登堡反应道。
“虽然空军司令保证他们的飞机能为我们扫平一切地面障碍,但我们也不能将战略目标的达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此外,空军战机的出动还将受到夜晚和天气的限制,这也使得他们对我们的掩护无法做到完全覆盖。”面对鲁登道夫的需求,一向对其完全倚重的兴登堡也表达出了与之始终一致的态度。实际上兴登堡还有一个想法没有说出口,那就是飞速发展的空军,已经挤占了太多属于陆军的资金。如果说以bf1o9为代表的廉价单发飞机,兴登堡还可以接受其大规模量产的话。那么正在研发中的双发中型和四发重型轰炸机。则是身为传统军官团代表的兴登堡所难以忍受的了。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一架双发中轰的价格都是单发战斗机的4倍,等到这些家伙搞出来投入量产,陆军还能分到几个马克?
1...257258259260261...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