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宁厂长的思维真是太活跃了。”秦海笑道,“我在欧洲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如果早想到了,就可以抽时间去考察一下欧洲的机械制造企业,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面临淘汰的设备。”
宁中英斥道:“你小秦是翅膀硬了,不把自己当成青锋厂的人了。我告诉你。不管你在外面蹦跶得多凶,你的关系可都还在青锋厂呢。”
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宁中英所说的关系,是指秦海的档案、户籍、任职资格等等,是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身份信息。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一个体制内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些“关系”,就什么都没有了。成了一个所谓的“黑人”。
秦海当然不会惧怕宁中英的警告,而宁中英此言也只是一种提醒罢了。听宁中英说到关系的事情,秦海想起了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他对宁中英说道:“对了,宁厂长,我这次回来。路过浦江,去见了一下国产化办的杨主任。”
“杨新宇吗?”宁中英道,“我想起来了,前一段时间他还让人来了解过你的情况,怎么。他想调你过去?”
杨新宇要用一个人,当然不会是看中了就直接招揽。他需要先调查一下此人的各方面情况,包括政治面貌、家庭状况、在单位的表现等等。这种调查,在体制内被称为“外调”,一般是上级单位从下级单位调用人手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秦海还在西班牙的时候,杨新宇便安排了人到青锋厂对秦海进行外调,宁中英作为一位老企业领导,岂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想借用我一段时间。”秦海解释道。
“去做什么工作?”宁中英问道。
“协调全国相关企业在汽车配件国产化工作中的材料攻关工作。”秦海说了一个结构很复杂的句子。
宁中英琢磨了一下,说道:“这可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杨主任居然会这样相信你?”
秦海笑道:“比我能干的人或许很多,但比我能干却又愿意听杨主任调遣的,恐怕就不多了,所以他只能找我了。”
宁中英道:“你说的不全面,你能干是一方面,愿意听杨主任的话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有大局感,不会为了一个小群体的利益而牺牲大局,这一点,应该是杨新宇最为看重的。”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杨主任的确也说过这样的话。”秦海惊讶地说道。
宁中英笑道:“这不奇怪,我和杨主任虽然年龄上相差十岁的样子,但都算是老一代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是最讲奉献、最讲大局的。奉献这个词,现在不太时髦了,不过我、杨主任这些人,还是会讲奉献二字的。去年我们在浦江的时候,我和杨主任聊了几句,就能感觉出来了,我们是同一类人,能够相互理解的。”
秦海也笑着说道:“宁厂长,您这话我可不爱听了。什么叫你们这一代人最讲奉献,难道我们这一代人就不能讲奉献吗?”
“对啊,人家秦海为咱们青锋厂奉献了那么多,老爸你这样说话可太打击人的积极性了。”一直趴在自己屋的门后面偷听二人聊天的宁静拉开门走了出来,对父亲抗议道。
“你这穿的是什么衣服?”宁中英抬眼看着女儿,不满地训斥道。刚才这一会,宁静已经换上了秦海从西班牙给她买来的夏装,露着修长的脖颈和白皙的胳膊,看起来像是一朵出水的白莲一般。
“这是秦海送给我的衣服,西班牙最流行的休闲夏装!爸爸你看,秦珊也穿了的。”宁静把躲在她身后的秦珊也一把拉了出来,两个明眉皓齿的女孩子并肩站着,可谓是巧笑倩兮,让宁中英想指责也说不出啥了。
材料帝国 第一百八十二章 仅仅是一些启发吗
“路秘书,秦秘书,二位这边请。 ”
浦江交通大学化工系副主任钱从容温文尔雅地招呼着秦海和路晓琳,走进了化工系的会议室。会议室里闹闹哄哄地,坐了十几名年龄、装束各异的人,他们较为共同的特点就是戴眼镜的居多、瘦子居多、头发出现谢顶的居多。据钱从容介绍,这十几位都是化工系从事高分子研究方面的专家,其中几位还是颇有一些名气的。
“汪教授不能出席?”秦海扫了一眼钱从容递给他的名单,随口问道。他说的汪教授是他唯一有印象的浦交化工系大牛,而名单上的各位,他或许曾经见过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但知道他们并非顶尖的学者。
钱从容摇头道:“汪教授去京城开会去了,另外,他现在手边有几个国防工办交付的课题,恐怕没有时间参加国产化办的工作。”
“哦,那太遗憾了。”秦海淡淡地说道。
秦海来到国产化办工作已经有两周时间了,在了解了国产化办现实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之后,秦海向杨新宇建议,先搭建起一个材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团队,作为各项工作的支撑,以便使材料国产化工作小组的各项决策都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
秦海自己就是一位材料学专家,但他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的优势只在于充分了解材料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一些当前尚未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有超前的预见,在具体的技术领域中,他还是需要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支持。就像在青锋厂搞汽车配件国产化的过程中,秦海能够对一些技术提出原则性的思路,但最终的解决。还得靠李林广以及工学院的其他师生通过大量的演算与实验来实现。
杨新宇同意了秦海的建议,指示他和路晓琳前往浦江的各高校、科研院所去物色专家。浦江市政府为此专门向各高校、科研院所打了招呼,指示他们全力配合国产化办的工作,派出最强的专家阵容。为国产化办提供服务。
招呼是打了。但具体到各个单位,对于这个招呼的响应就有所不同了。浦江市直属的那些院校还好一些。他们原本地位就比较低,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也值得珍惜,所以对秦海、路晓琳的来访十分热情与配合。而那些隶属于国家教委或者各部委的机构就不同了,他们并不缺乏机会。浦桑国产化办在他们眼里不过如此而已,所以对秦、路二人往往以糊弄为主。
浦江交大化工系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得到国产化办的通知之后,系办倒是在楼道里贴了一个通告,要求搞高分子以及相关方向的教师届时参会。但这样的通告本身就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而高校老师又是世界上最不受约束的一个群体,所以等到秦海他们到达的时候。总共前来参会的也就是四五个人,稀稀落落的,很不好看。
负责接待秦海一行的副系主任钱从容见势不好,一边在自己的办公室拖住秦海和路晓琳。一边赶紧偷偷吩咐教务秘书到各个办公室去拉人参会。拖了十几分钟,这才凑出了十几位,看起来有点规模了。
“各位老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浦桑汽车国产化工作办公室的主任秘书路晓琳同志,这位是工作秘书秦海同志,大家欢迎。”
钱从容把秦海和路晓琳带到会议桌顶头的位子坐下来,然后向众人介绍道。
众教师们噼噼啪啪地鼓了几下掌,与其说是欢迎秦海他们,还不如说是给钱从容留一点面子。秦海和路晓琳对于这种情况也已经是见惯不怪了,秦海抬起手向众人摆了摆,清了清嗓子,说道: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和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我们浦桑汽车国产化工作,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材料技术难题。今天到这里来,是想向大家征求一下几种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思路,我简单地把这几种材料的性能要求向大家说明一下……”
路晓琳配合着秦海,把一份份打印好的资料发到各位教师的手中。教师们拿过材料,懒洋洋地翻看着,同时听着秦海的介绍。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向大家请教的主要问题,下面的时间,就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吧。”秦海这样说道。
教师们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都带着几分调笑的神色。资料上的几种高分子材料,从理论上说都不算是什么高端的东西,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国内也能够在实验室里进行合成,只是尚未解决工业化生产的工艺问题而已。
这些材料的研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属于典型的鸡肋,一方面是很难啃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啃下来也见不着什么肉。想想看,这已经是人家国外能够搞出来的东西,你还指望拿它去发表论文吗?
大家都带着相同的想法,因此也就没人吭声了。钱从容等了几分钟,见一个出来打圆场的人都没有,脸上不禁有些挂不住,于是用手指着一位平日里与自己关系还不错的教师,喊道:“老袁,要不你说说吧。”
名叫老袁的那位教师见钱从容点了自己的名字,也不便再装哑巴了。他咳嗽一声,又呵呵地笑了笑,说道:
“既然老钱点了我的名,那我就说几句,抛砖引玉嘛。刚才秦秘书说到了高分子材料的问题,我就来说说高分子吧。高分子,顾名思义,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的化合物,它是由成百上千的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而成,其分子链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连接起来,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要达到10000以上……”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用眼睛瞟了瞟秦海和路晓琳,发现这二人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不禁得意起来。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本科生入门课的内容,他有意在这个场合说这种简单的概念,明显是欺负秦海和路晓琳二人不懂技术了。
他不知道,路晓琳和秦海所记的,根本就不是他所说的这些粗浅概念,而是对有关人员能力、人品等方面的评价。老袁的这种态度,直接就被秦海给了一个差评:不管你学问有多高,玩这种小花招,人品上就落了下乘了。
老袁说完之后,一名姓张的教师又接了过去,与老袁相反,他没有讲什么基本概念,而是上来就奔着最高端的知识开讲,英文单词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蹦,什么苯、萘、酯、醚、烯之类的名词说得像报菜名一样。
路晓琳忙里偷闲地小声对秦海问了一句:“小秦,你能听得懂他说的东西吗?”
秦海微微点了一下头,同样小声说道:“略懂……不过他说的这些都是瞎扯。”
“哦……”路晓琳心里踏实了,同时暗自称道杨新宇英明,找了秦海这样一个“百晓生”一般的人物来与她搭档。
在袁氏、张氏两位教师之后,其他的教师也都依次发表了一些意见,有些人纯粹是为了应景,说了一些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性之类的废话;有些人则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心态,大声疾呼国内高分子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希望秦海、路晓琳能够向上级领导汇报一下,给学校拨更多的经费,或者提供更多的课题。
至于秦海他们所希望听到的解决方案,与会教师提及的反而很少,说起来的时候也是动辄使用“世界难题”、“巨大差距”之类耸人听闻的词汇,简单总结起来就是说,这样的问题是他们所无法解决的。
“唉,又是这样的结果。”路晓琳在笔记本上把最后一个名字也划掉之后,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对秦海叹息道。
秦海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笑脸,表示与路晓琳有相同的感受。
钱从容看到众人发言完毕,转过脸来,对着秦海和路晓琳说道:“路秘书,秦秘书,大家的意见暂时就是这样一些,你们看看,对于你们的工作是否有一些帮助呢?”
“嗯,对我们还是有一些启发的。”秦海客气地说道。他不是那种毛头小子,虽然心里有一些失望甚至是愤懑,但脸上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他预先想到的,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机制问题,产学研之类的协作通道并没有顺畅地打开,教师们纵然有智慧,也没有兴趣这样无谓地奉献。
“哦,仅仅是一些启发吗?”
令秦海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句客气话,居然引来了参会者的不满。最先发言的那位老袁怪声怪气地反问了一句,一下子就把秦海的客套话说得变了个味道。
张姓教师与老袁是坐在一块的,刚才还在底下与老袁嘀咕着秦海二人,说这二人不过就是两个废物点心,居然还浪费了大家这么多时间。听到老袁开口,他也插进话来,说道:“二位领导,不知我刚才说的那些,有价值没有。我们说了半天了,要不,就请二位领导点评一下吧,也便于我们了解实践部门的需要嘛。”
两个人的话一出口,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材料帝国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明是来踢场子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国产化办来的这两个年轻人,根本就没听懂大家在说什么,因为大家从一开始也就没打算让他们听懂。如果来的人不是秦海和路晓琳,而是杨新宇这种有点份量的人,教师们也许不会这样刻薄,毕竟他们都自诩是文化人,是讲道理的。可是国产化办没有派领导过来,而是派了两个年轻得说不过去的小喽罗过来,大家便觉得受到轻视了。所有的人都认为,不狠狠地打打这两个年轻人的脸,简直是愧对自己的一肚子学问。
在大家云山雾罩地扯了一通专业知识之后,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秦海和路晓琳脸上尴尬的神情,最好能够惭愧地表示自己学识不够,需要各位老师多加指教,这样大家心里的气也就平了。可是这两个年轻人偏偏连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居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什么“有一些启”。
听清楚了没有,这个姓秦的小年轻说的,仅仅是“有一些”启,而不是“很有”启,这几乎就是不把大家说的话放在心上了。那好吧,你既然说有启,就说说是什么启吧,你能够把大家说的概念复述出个百分之十,大家也就放过你了。如果你连这些词都听不懂,哼哼,那你就是自取其辱了。
所有的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用戏谑的眼神看着秦海和路晓琳,等着他们回答。钱从容这会可有点从容不起来了,他当然能够听出大家的意思,虽然他心里对秦海和路晓琳也颇有一些不屑,但人家毕竟是拿着浦江市政府的公函下来的,不看僧面,他还得看看佛面吧?
“袁老师,张老师,不要吹毛求疵嘛。你们都是搞前沿研究的,路秘书和秦秘书是做实际工作的。怎么能这么快理解你们的思想。路秘书、秦秘书,今天各位老师说的内容也比较庞杂,恐怕你们要一下子全部掌握也不太容易,其实,连我都听得有些糊涂了。
这样吧,我们回头把今天大家说的内容再整理一下,写一个简报提供给国产化办。你们再慢慢分析,看看有哪些可取之处,二位看如何?”钱从容一张嘴两边说话,想着给路晓琳和秦海找个台阶下来。
“早说听不明白,我们也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嘛。”那位老袁得意了,乐呵呵地说道:“两位小领导同志如果想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情况。我可以送一本我写的《高分子材料概论》给你们慢慢学习。这本书写得还是蛮通俗的,一般有高中文化程度就可以看懂。”
“看不懂也没关系,反正都在浦江,你们也可以过来听听课,我们都是非常欢迎的。”旁边的老师也跟着起哄道,众人一起哄笑起来。
听到这些夹枪夹棒的调侃,路晓琳气得脸都红了。她是个官二代。原本就傲气,不欺负别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谁想到今天居然被别人欺负了。最窝火的是,面对这种欺负,她还没什么办法反击,因为人家说的也没错,她的确啥也没听懂。
“小秦,咱们走吧。”路晓琳用笔记本挡着嘴。小声地对秦海说道。
“急啥。”秦海道,他看了看路晓琳的脸色,小声问道:“怎么,生气了?”
“气死我了。”路晓琳道。
秦海微笑道:“唔,那我就替你出出气吧。”
“你可别……”路晓琳赶紧在桌子底下用手扯了扯秦海的衣服,她第一个反应,就是秦海要跟这帮老先生老拳相见了。
秦海没有理会路晓琳的劝阻。他看了看老袁,笑着说道:“袁老师的美意,我们心领了。不过袁老师的教材我们暂时用不太上,从刚才袁老师说的那些概念来看。您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理解还停留在国外6o年代的水平,知识略微有些陈旧了,恐怕对我们的帮助不大。”
“你说什么!”老袁愣了一秒钟,才听明白了秦海的话,不禁勃然大怒。作为一名学者,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知识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陈旧,年代嘛,倒也和秦海说的比较吻合。秦海这番话,如果出在一个学术泰斗嘴里,老袁肯定是要惭愧一番的,但出在这么一个小屁孩嘴里,老袁感觉到的完全就是愤怒。
“秦秘书,你说我的知识陈旧?那你就跟我解释解释,我的知识什么地方陈旧了!今天当着钱主任的面,你如果不把这话说清楚,我就……我就……哼!”
老袁瞪圆了眼睛,想找出一句具有威胁性的话来吓唬秦海。不过,他连说了几句“我就”,终于还是没找到有效的威胁语。如果秦海是他的学生,他自可用挂科相威胁;如果秦海打不过他,他也可以用武力相威胁。可惜的是,秦海既不是他的学生,也不是他能够打得过的,所以他只能重重地哼了一声,以表示自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秦秘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钱从容的脸色也有些难看。教师们刁难秦海,他觉得不太合适,但秦海反唇相讥,居然说他名下的教师知识陈旧,这让他更无法接受。
秦海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平静地说道:“刚才袁老师说了很多高分子材料的特征,我记录了一下,袁老师一共讲了十个方面,其中有九个方面谈的都是高分子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的优势,一个方面谈的是作为功能材料方面的优势,而且是最为语焉不详的一个方面。
大家都知道,高分子材料最初出现的时候,主要是用以制备纤维、薄膜、塑料的结构材料,但从6o年代中期开始,达国家开始日益重视高分子材料作为功能材料的作用,包括其耐热性、导电性、生物化学功能等等,这是高分子材料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展趋势。
例如,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美国目前正在开全部使用塑料模压成型的汽车动机,这种动机的重量比铸铁动机能够减少一半以上,制造工艺全部采用模压或者注射,生产周期大为缩短。同时,塑料动机的振动和噪声都更小,综合性能优于金属动机。
要制造出这种金属动机,先需要解决工程塑料的耐热性问题,这就涉及到功能材料的领域。就这个问题,我们本来很想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可惜的是,各位似乎缺乏这样的学术敏感,尤其是……袁老师您。”
“这……”老袁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紫色,秦海说的,恰恰就是他最为薄弱的地方。他当然知道高分子功能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展方向,但无奈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建树,诸如耐热材料、导电材料之类,他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刚才也不敢多说。秦海以这一条来指责他知识陈旧,让他还真没有反驳的余地。
“秦秘书,你这样说是不客观的。袁老师本身是搞结构材料的,功能材料方面不太了解,又有什么奇怪?”张氏教师赶紧出来救场了,“我刚才说的内容,就涉及到了有机电子材料的问题,请问秦秘书,你觉得我说的这些,对你们有帮助吗?”
秦海摇摇头:“张老师,您说得挺好的,可是恕我直言,您刚才说的那些,太低端了。”
“什么,低端?”张氏教师的脸色也变了,“你说我低端,那你说说,你心目中的高端是什么!”
“具有低维度特性的有机导体、导体晶体;导电高聚物的空气稳定性和耐久性机制;有机高分子非线性光学材料;有机高分子铁磁体……这些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非常遗憾,张老师,您对这些领域似乎都没有涉猎,您正在做的那些研究,其实已经过时了。”秦海摇着头,脸上带着遗憾的表情,像是一个导师在叹息自己的研究生不够争气一般。
“我我我……谁说我不想涉猎这些领域,可是,钱从哪来?设备从哪来?我想申请一个晶体结构与铁磁性关系的课题,可是始终申请不下来,这能怨我吗?”张氏教师一下子就蔫了,全然没有了刚才报菜名一般炫耀自己学识时候的张狂。
秦海没有理睬张氏教师的辩解,他把脸转向其他的教师,开始逐个地点评着他们刚才的言:
“李老师刚才谈到的聚合物性能问题,有一些不够全面,事实上,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应当是聚酰胺类、聚碳酸酯、聚酯与聚苯硫醚的共混改性理论……”
“唐老师是做纤维材料的吧?我想能不能请唐老师关注一下高比强、高比模、高断裂应变纤维材料的基础研究问题,这些是我们比较关心的,同时也是国际上的前沿课题……”
“王老师……”
秦海每说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的脸色就变得铁青,手脚也忍不住要抖。他们并非不想跳起来与秦海理论,但无奈秦海的点评可谓是稳、准、狠兼具,每句评论戳中的都是对方的软肋,让对方一下子痛到骨髓之中。
钱从容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他早已没有了对路、秦二人的懈怠之意,在他的心里,反复嘀咕着一句话:
尼玛,这俩人哪是来征求意见的,分明就是来踢场子的!
ps:大声地宣布一句:我回来了!
大家看书看出月票了吗,现在可以开始砸了!橙子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材料帝国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有一点误会
“秦秘书,这里可能有一点误会。”
钱从容打断了秦海的点评,不敢再让他说下去了。再说下去,整个化工系的脸皮都要被蹂躏成抹布了。
“秦秘书说的这些,都是非常价值的。”钱从容道,“这些问题,我们化工系也一直都在关注,像高分子共混复合方面的研究,我们浦江交大化工系就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嘛,这一点老张可以作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