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徐子先说的很平静,但各人好象是听到了最可怖的鬼故事,连方少群的脸色都变的苍白起来。

    眼前这些人也算是大魏的精英,他们知道徐子先的话是完全的真实,没有虚假,更没有夸张。

    事实上大魏已经走在这个的道路上了,这些年的天灾,外患,兵乱,民变,西北和河南最为严重,连荆湖那样的产粮区都有大量的流民和饥民聚众为乱。

    这就是治世循环,每隔几百年就会来上一次,然后就是死掉全国最少一半的人,甚至更多。

    可以这么说,在后世每个活着的人,其祖先都是有逆天的好运,在一次次的大洗牌中活了下来。

    远古人的寿命平均只有三十岁,大量的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活下来的都可能是部落里的贵族和最强壮的战士。

    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和机会留下自己的基因。

    但到了王朝建立,确定了帝王将相,也确定了权贵阶层能奴役下层的时候,大规模的治乱循环才是真正的地狱模式。

    有西哲说过,中国没有历史,无非就是王朝的轮回。

    说的有些难听,但确实是一种形式上的事实。

    王朝建立,治世来临,人口滋生,土地不够承担过量的人口,制度崩坏,土地兼并,上层腐化,军队失去战力,然后大乱,或是异族入侵,比如五胡乱华或是蒙古入侵,然后是大规模的屠杀和奴役,或是内乱,沃野千里变废墟,人口损失过半甚至更多,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战乱之后,损失的人口太多,人心思定,旧有的权贵已经被清洗的差不多,社会财富可




第三百二十二章 深耕
    说话至此已经是二更时分,打更的更夫在侯府外经过,向着数里外的定居点方向走过去。

    而众人都没有倦意,甚至精神都是更加的集中。

    徐子先叫人知会内宅,送一些宵夜过来,过不多时,有人煮了扁食出来,这东西南方人吃的少,但贵人们偶尔会吃一些,因为走南闯北见识的多,各地的小食都会令家厨学习。

    扁食是每人一小碗,聊以充饥,夜晚也有些寒意,汤里加了一些胡椒,使得汤有些微辣,可以驱寒气。

    众人一时吃过了,徐子先至此也不卖关子,对众人道:“我有一种晒盐法,可以在海边建筑盐池,我看过了,由花溪往东南方向近二十里,原本也是盐大使和灶夫们煮盐的盐场附近,大片的滩涂地,很容易建筑起盐场,围海晒盐。”

    “晒盐”傅谦道:“想以阳光晒干海水,这怕是很难啊”

    “并不难。”徐子先道:“建高低不等的盐池,不断的引海水入池,来回的搅拌,逐渐结晶……嗯,先建一个池,所费不超过千贯,到时候我们再看。”

    众人将信将疑,但也都是知道徐子先向来都是有的放矢,当下孔和最为兴奋,说道:“君侯可知道产量”

    “只会比你想象的高。”徐子先自己也是极为兴奋,这一次因为和傅谦闲聊,他想起一件相当要紧的事,然后观察地形,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知道事情大有可为,可以说他是最为兴奋的一个。

    如果成功,一年是百万贯起的利润,可以高达数百万贯,和朝廷的盐法管制无关,可能会稍稍触及及转运使司的利益,但考虑到朝廷将他放在东藩这样的荒岛上,原本就有些愧疚,只要明面上不是赚的太狠,打压的反而是私盐市场,加上律令允许,开荒法原本就规定岛上宗室有煮盐铸铁开办工厂的权力,若非如此,怎么能吸引人到这样的荒岛上来

    若是此事成了,一年增加几百万贯的收入,加上棉田茶田油坊生丝,几年之后,岛上的收入会高到令人难以想象。

    另外还会继续开荒,在一些丘陵和边角地上大量的种植甘蔗。

    岛上的天气相当适合种甘蔗,甘蔗会很快生长,并且出糖率相当的高。

    不需要很高深的技术,榨糖太简单了,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弄出来。

    所需要的就是大量毛驴,用来不断的转动机器,这一点来说榨糖机似乎在历史上没有水利带动的,但可以叫傅谦试一试。

    如果不成功也无所谓,糖在这个时代和盐不同,盐是身体必需品,不能替代,糖可以不吃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食物就会产生糖,只要吃饱饭就会有饱腹的幸福感,饭后甜点在这个时代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糖的产量不需要太高,也不必太急,但要保证价优质廉,这样可以迅速打开市场,获得大量的市场分额。

    在全国的有钱人,或是中产以上的身份,总是喜欢吃一点糖,喝一点甜汤糖茶之类的东西,就算是普通的农夫家庭,只要不是赤贫之家,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用糖水煮两个鸡蛋,这是待客的最高礼节。

    这个风俗在很多地方一直保持到几百后,现代社会的早期,徐子先的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过年时走

    亲访友,最喜欢的也就是这一味糖煮荷包蛋。

    所以这个市场也并不算小,可能比想象的要大。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孔和颇感怀疑,但对这事只能全力支持。

    “到时候你不要难以自持。”徐子先开了句玩笑,不过没隔多久就发觉自己一语成谶。

    ……

    “天热起来了。”徐子先和小妹,秀娘三人一起坐在盐场上方的堤岸上,按徐子先的要求,做了一些冷食带着,支起了烤架烤肉,用油布铺在地上,三人盘腿坐在垫子上,吃着东西,吹着海风,看着眼前蔚蓝大海。

    就算有海风吹拂,天也是给人有些炎热的感觉,已经是五月上旬,时间过的很快。

    这种新奇的吃法令小妹和秀娘感觉很开心,两个女子都不到二十,在徐子先身边她们过的很快活,南安侯府没有长辈尊亲,没有约束,徐子先更不会管她们,所以她们过的很快活,也很放松。

    小妹和魏翼的亲事只是双方都有默契,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的六礼环节,不过小妹和魏翼日常会有通信,往澎湖的船隔几天就会带两边的信往还,徐子先感觉到明年,小妹十五岁了,差不多可以订亲决定下来,然后再过三年,十八岁的时候出嫁比较好。

    尽管在后世还算是早恋,但在这个时代,十八岁出门在权贵家族已经算偏晚了,陈文珺今年也就十七,出嫁的时间刚刚好。

    在两个女孩子的笑声中,徐子先关注着盐池的进展。

    一个个环形的盐池差不多已经快建好了,按徐子先的要求建成高低不同的池子,然后还有引水和蓄水池,也准备了不少合适的工具。

    原本的盐大使在煮盐上很有经验,尽管对眼前的事很迷惑不解,但其带着一群盐夫灶夫相当配合,加上征调过来的壮丁,把事情做的很漂亮,徐子先已经决定将其留任。

    这么一个大型的晒盐场,用上过百人手也很正常,徐子先估计,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晒盐只要十几天就能完成,一个池子可以产过万斤,眼前十几个盐池,半个月能出产十五到二十万斤盐,一个月四十万斤。

    这个数字如果是按官价出售就是一千六百万钱,就是一万六千贯,这距离徐子先投一千贯收入几十万贯相差还是比较远的。

    好在现在才花了三百贯不到,如果一切顺利,附近还要建二十多个盐池,用工最多时过千人,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农官
    在深耕之后,李国柱奉命小跑到徐子先等人面前,禀报道:“君侯,现在我们要开始将豆苗分株栽种。”

    “你们自做去,不要管我们。”徐子先笑道:“十七百户的刘百户官还在隔离所,他反复发烧,但好歹是挺过来了,你们好好做事,免得叫他在隔离所还悬着心。”

    徐子先在数日前曾经至隔离所,探视那些被隔离的病人。

    岛上的疫情还是在缓慢的发展着,一个隔离所都不够用了,现在又在建另外一个。

    这也是徐子先的坚持,隔离所建的极好,距离最近的定居点也有十来里路,虽然偏远,但风景秀丽,居住条件不差。

    所有的服务人员都尽量远离病人,除了大夫们和助手之外,发热病人都是被隔离开来,免得传染时疫。

    若反复发烧,就要加长隔离的时间,刘百户这样的病人已经进入二十来天,反复发烧几次,预计就算康复也得再过十天以上的时间才会被放出来。

    这些办法算是有效的杜绝了大规模疫病的爆发,但肯定还是会有起伏,另外也无法根治,现有的救治办法只是尽量挽救病人的性命,这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到目前为止,有一千多人感染了时疫,先后有三百多人治愈出院,但还有七百多人被隔离着,因反复发烧而最终不治身亡的,到现在还没有超过二十个人。

    这真的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听到徐子先的话,感觉到南安君侯的温和与善意,李国柱内心十分激动,忍不住抱拳道:“我等一定好好做,我们漳州流民,若不是得君侯救助,现在还不知怎样,若不好好效力,岂非是禽兽不如。”

    这种话徐子先已经听了很多次了,当下只是微笑回应,并没有多说什么。

    天气很暖和,四周放眼看去阡陌纵横,到处都是在深耕和种植豆苗的人群,一眼几乎看不到头。

    几百亩地就给人很空旷辽阔的感觉了,甚至视线最多能看出不超过千亩的范围,而眼前这十七百户的地盘就有五六万亩大,一千多人要在几天之内把所有的豆苗都种植下去,这个工作量也并不算小。

    好在畜力充足,肥料,水利都很充足,而且相当的方便。

    一户家庭种植一百亩到二百亩,豆苗是早就栽培了,现在长到合适分析种植的时节,每户家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田埂上长出了浅浅的青草,徐子先就坐在田埂边上,身上被太阳晒的有些燥热,但还好,不至于叫人汗流浃背。

    四周是土地的腥味和粪便,河泥的臭味,还有青草的香气,以及那些分水渠道带来的水冲涮泥土时的味道。

    号子声,牛的哞叫声,马的嘶鸣声,还有水流声,不远处一处小树林里鸟儿的鸣叫声也是不停,给人的感觉相当的不错。

    护卫们散在田间四周,按着刀在巡行着,司从曹的管理很严格,就算是在这样的田间,四周都是官户农人,护卫也并不懈怠。

    事实上十七百户在内的所有百户,不管是猎社男子还是弓箭社的男子,要求和标准就是弓箭不得离身。

    就算是在耕作的时候,很多男子也是将自己

    的弓箭放在田间地头,只要跑十来步就能取得到。

    土著们已经被打服,近来也没有再烧荒,双方不仅相安无事,且很多土著部落已经开始与南安侯府进行正常的贸易。

    这使得人们更加心安理得的进行着劳作,辛苦是肯定辛苦,赶着牛或骡马耕地,但骡马和牛并不能做细活,培土,浇水,施肥,这些事还是得人来做,不管男女,包括所有能自己走路的孩子都得出一份力。徐子先没有出汗,但很明显,农田里的人们都是很快就汗透重衣了。

    但人们的精神相当愉快,喊号子之余,很多妇人都哼着小曲,在经过这一片田埂的时候,人们神情愉快的向徐子先施礼问好。

    现在所有人都对南安侯突然现身都不感觉奇怪了,君侯年轻,精力过人,每天陪武卒训练,带着府军翻山越岭的拉练,带着骑兵沿岛骑行训练骑术,巡看海边的小型城堡,查看船场里修复船只的进度,还得去澎湖视看水师,抚慰水师将士,阅看舰队……牧场更是徐子先隔几天就要去一次的地方。

    不止一次,人们在黄昏时分看到戴着梁冠,穿着白色或青色戎服,骑着大青马在官道上往返的南安君侯。

    高大,年轻,温和,对所有人都面带笑容,亲近而制定了详细的法规律条,任何人不得违反。

    温和的笑容之下也有不容触犯的威严,这几个月来,不守规矩,不能安心从事工业或农业生产,浮华浪荡,酗酒生事而被责打军棍,被驱离出岛的也有过百人了。

    任何群体都有好人坏人,流民中也有长期混下来而失去了生产能力的无赖混混,他们跟着上岛,却不能安心呆下来,宁愿混日子,对这样的人或家庭,南安侯府也不能容忍,把男子打上一顿,然后丢在船上,一路送到福建,在岸边直接丢上岸,户籍被注销,成为黑户,这就是他们最终的下场。

    这种处置并没有隐瞒任何人,南安侯府不要求人们累的吐血,但相对而言,侯府为所有人已经付出了过百万贯钱,这是一笔巨额支出,对朝廷来说都是如此,那么移民到岛上的人显然在头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舒服日子可过,都要付出辛劳。

    再过几年,壮劳力会输入更多,可能会有更强壮更能吃苦的人负责种地,而事实上来说,对这些移



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
    傅谦嚷了几句后回到徐子先身边休息,一屁股坐下,然后用毛巾擦汗。短短时间,这个曾经不得志的文人变的精干黑瘦,两眼中满是精光,说话果决有力,连傅妻对自己丈夫也是极为满意。

    唯一不满的是傅谦曾考虑想纳妾,毕竟现在住的是三进的宅邸,四十多间屋子,除了妻子和几个儿女外,还有雇佣的五六个家仆仆妇,人少了房间显的空旷,可想而知傅谦将来会积攒更多的钱财家业,钱多的话也希望能多些儿孙继承。

    此事被徐子先给打消了,筹备中的明法学堂有很多兄弟争产闹到家破人亡的案例,多半是妻生子和妾生子的矛盾产生,厚厚一叠卷宗给傅谦看过之后,他果然不再提起纳妾的事了。

    “还得再忙五天不到。”傅谦对徐子先道:“现在有三万多人在田里忙活,每天每人种植五亩左右,由早及晚,一共不到十天时间,我们种植的面积是一百二十七万三千六百二十亩,嗯,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傅谦半躺下来,喃喃道:“君侯,如果这事不是我自己做下来的,旁人给我说东藩种了一百二十多万亩豆子,就在这短短时间,我怕是以为他是个疯子。”

    “移民是从年后开始的。”徐子先也是半躺着,笑着道:“算来也有半年了,这不算什么。”

    真的不算什么。

    这个历史时空的时间节点相对比较含糊,但还是能判断出来这是文艺复兴百年之后左右的光景,欧洲开始复兴,和天方人争夺东欧到中东的地盘。

    在海上欧洲人开始殖民,到处都是他们和天方人争夺殖民地和财富的战场。

    各国都开始大发展,商业发展相当蓬勃,原本的小规模的领主制度开始崩溃,大规模的各种行会占据主导力量,再过百年,王室和贵族们都靠边站了,资本的力量开始主导一切。

    在资本初兴时,也大约就是这个时间点,英国有了羊吃人运动,并且有了大量的雇工式的庄园。

    庄园主们将自耕农家庭组织开除出自己的庄园,开始大量使用雇工。

    他们发觉原本要二十个家庭耕作的土地,雇佣五个健壮的壮劳力,使用充足的畜力和优良的工具,获得的生产效率反而比更多的家庭组织要更高效,产出更高。

    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里寻找工作,正好资本在兴起,大量的纺织工厂吸纳了壮劳力,海外殖民吸纳了更多破产的农民家庭,大量的英国贫民和爱尔兰贫民踏上了去殖民地的船只,全球殖民开始了。
1...116117118119120...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