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御史,门下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们。
“真定,大名两州今冬遇雪灾。”韩钟发牢骚道:“其实十万贯也就够赈灾了,郑裕民硬扛着就不肯拨款,说是库中无钱,要说北伐,他一下子能拿几百万贯出来……这蠢猪,过了这阵子,三司使一定要换人才是。”
历任宰相,一定要掌握的就是吏部和三司。
吏部辅助政事堂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方便宰相任用自己信的过的官员,展布自己的政治,如果吏部尚书和宰相对着干,虽然宰相照例兼尚书左丞,就是吏部尚书的上司,但表面遵令,暗地扯皮,也会令得宰相头疼。
其次就是三司使,也必须要最大程度的配合宰相,提供财政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御史中丞绝不能用与宰相交情好的官员,枢密使更是要用与宰相交情冷淡,甚至有些敌意的人选。
“兵权不得与相公尽掌”,这是太祖当年的话,枢密与政事堂最好是合作中有对立,而不是对立中有合作,这涉及到高明的帝王心术,臣下的位置摆放,相当重要,涉及到朝政格局的大局。
当今天子最稀烂的地方就是权术平衡,枢密使用韩钟的旧部兼密友张广恩,导致
第一百五十九章 疯狂大参
“这两天有什么新闻”方少群大刺刺的坐在刘知远的对面,身侧是另一个幕僚,专门负责替刘知远搜罗近来京师发生的新闻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
“南熏臣昨天搬出去三百多具尸首。”幕僚道:“算是最少的一次了。”
“天气回暖了么。”方少群道:“京兆尹真是废物,这一冬怕是死了五千人都不止,思之令人愤恨。”
方少群还是有些头巾气,旁边的幕僚不禁有些感觉有趣,甚至是好笑。
京兆尹潘致美是刘知远一力支撑扶持才得以上位,京兆尹的地位相当特殊,算是刘知远拔下来的第一个重镇,其有重要的意义,至于能力如何,操守如何,当然不在考虑之列。
“还有呢”
“南安侯世子昨晚入京,老相国去睦亲馆见了其人,后来直接就走了,今天一天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南安侯世子去见了大宗正韩国公,韩国公说数日之内,袭爵可以办理,由于世子屡立大功,一些必要的考核直接免除了,算是朝廷酬功的一部份。”
“他和吴国公有没有什么往来”
“没有。”幕僚突然笑道:“听说他们在睦亲馆门前还吵子一架,真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方少群十分粗鲁的道:“徐子诚那蠢货不知道受了谁的怂恿,跑到京师来想奏请留京,真是不知死的货色,徐子先明显比他聪明多了,赶紧办袭爵考锁厅试,完事就离京,你还在想为什么还有什么事”
“蒲寿高进京。”那个幕僚见惯了方少群这种桀骜跋扈的姿态,忍气吞声的道:“其第一时间就去了左相府邸。”
“这人是为了林斗耀和韩炳中来的。”方少群呵呵一笑,说道:“韩钟不会救韩炳中,罗公度,但是会救林斗耀。这事情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我们想在其中攻韩钟一把,几千人的海盗滋事,未曾攻破州县,份量太轻了。”
刘知远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方少群的看法。
和回府之后换了轻松便袍的韩钟不同,哪怕是在自己的书房之内,刘知远还是头戴镶嵌碧玉的软脚幞头,穿着御赐的紫袍,腰间的金鱼袋也是一丝不苟的悬挂着。
对刘知远的这种打扮和作派,方少群私下有些比较刻薄的评价,刘知远知道以后气的摔了好几个杯子,当然,最后还是忍耐下来。
方少群的敏锐和敢言非普通幕僚所能及,在这种关键时刻,刘知远对方少群的依赖也不是普通的幕僚能比。
“破局之法到底在哪里”刘知远略显焦燥的道,方少群那么轻松写意的大刺刺的坐在自己对面,也令刘知远大为不满,当然,也得将这种情绪强行按捺下去。
“刘公要稍安勿燥。”方少群不以为意的道:“韩钟方寸快乱了,咱们用御史不停攻他,三司使在财赋上不配合他。明年张广恩七十了,他不致仕,我们就攻他恋栈无耻。张广恩一走,枢密院也倒向咱们这边,韩钟再不走,得考虑会不会真的激出京师变乱……到这种地步,其实就是收官了,棋子不能乱,更不能急,以在下看来,韩钟两年到三年内必定会真心请辞,在此之前,右相,枢密,全部会换人,官家当然会换上刘公心仪的人选,但在下要提醒一句,刘公对别的位置可有可无,吏部尚书在一两年内,一定要换上自己人。待到那时候,左相其实已经是孤家寡人,或走或留,无关紧要了。”
刘知远获得天子的欢心,并且与韩钟的争斗,基本的路线图,包括北伐战事的提出引发的大政潮,一次次都是出于方少群的设计。
虽然缓慢,但确实相当有效。
韩钟已经在不断的丢城失地,在天子心中越来越厌烦专门给他唱反调的韩钟。
而刘知远的调门也是越来越高,引起了朝中大量主战派的鼎力支持。
在这种情形下,确实是如方少群所说,下得人心,上得天子的支持,韩钟撑不了太久时间了。
“可是北伐之事又如何”刘知远道:“枢密院已经向各路征调将士,分别在云州和京师,蓟州,平州一带集结,预计要出动三十万兵,在夏秋时出兵,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刘公真的要北伐”方少群有些诧异的道:“在下替刘公进言时有言在先,现在军伍士气,将帅,兵力,甲胄,兵器,床弩,粮草,还有敌方情形都未曾熟谙了然,北伐只是拿来与韩钟争斗的大义名头,难道刘公真有意于此”
“北伐已经势在必行了……”刘知远有些颓然,但眼中还是充满沉毅之色,他缓缓道:“天子连续召见我数次,都是谈及北伐之事,天子之意坚决,韩钟不欲北伐,天子才决意要换他……就算是我,也是要借北伐建不世功业,岂能半途而废”
方少群张嘴愕然,北伐之议确实是他提出来的,但他真的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放猛虎出柙眼前的刘知远,显然是要借北伐大事,统合地方军政力量,真正的掌握住朝局。大战一起,地方需得全力配合中枢,各路的军政财大权都归中枢管制,而主持北伐的大臣,必定能在其间施展权术,将各路的军政大员洗涮一遍,然后在中枢也需要两府的全力配合,各部寺卿的势力,也基本上能掌握在手。
除了权力之外,方少群这时也才感觉到刘知远真正的野心。
&nbs
第一百六十章 苦劝
“怕是刘公也想过要恢复安西都护府吧”方少群的语气已经充满讥诮了。
“西边地理太恶劣,大军转运粮草太难。”刘知远道:“只能广设军寨,一步步蚕食过去,能恢复兴,灵,也就足够了。”
“刘公就没有想过隋炀帝的征高句丽之役方少群道:“百万大军尽丧辽东,隋乃大乱,前车之鉴刘公就没有想过”
“这是什么话”刘知远闻言大怒,说道:“方少群你不要太狂妄,论年龄你比我儿子还小,不要以为我这里缺了你就不行!”
方少群冷冷一笑,说道:“大公子是比我还大一岁,斗鸡斗狗青楼里玩姑娘是比我强的多……我不多说,刘公仔细想想,东胡有多少兵马,于辽东粮饷供应如何,军马多少,其真正动员,又能有多少兵马,其与北虏诸部,是不是能联手应敌,东胡的四亲王领兵,是不是不在岳峙等大魏将领之下我大军数十万人,动员起来,需得多少甲胄,多少粮草,多少医药,多少被褥帐篷,锅灶铲锹,多少军器,床弩蹶张弩腰弩神臂弓,光是箭矢,草束得准备多少,诸路要出多少钱粮,中枢出多少,政事堂,枢密院,六部,三司使,兵器监,医药监,光禄寺,太仆寺,各部,寺,监如何协调筹划,光是现在说是一定要北伐,这些事就一定能做好”
刘知远此时也是平静下来,他屈着手指,在桌上敲了几下,用来掩饰自己的心烦意乱……冷冷看着方少群,刘知远道:“天子要我做的,就是尽快赢得韩钟的支持,或是摆脱韩钟的干扰。不管怎样,北伐大计势在必行,现在诸路已经开始集结兵马,准备粮草,征调民夫。嗯,现在是二月,预计到六月出师,还有四个月,时间是很宽裕的……”
方少群好险骂出声来!
预计要出动百万人力,甚至更多,到现在而言毫无计划不说,还他奶奶的说时间很宽裕放到明年六月还差不多!
方少群忍着气,劝道:“天子的想法有些过急,过于求成,刘公是大参,所谓参知政事,就是要于国事参详已见,不可人云亦云,亦不可过于屈从于天子……刘公起家是靠的天子赏识,但现在这种局面也是不必要跟随天子太紧,这样民间会议论,对刘公的形象不佳……”
“乡野愚夫,知道什么!”刘知远大为皱眉,不过他对方少群这段话还是听的进去。
重臣在发达之前当然是要和天子站在一边,没有天子的权势支持走不远,除非是得到韩钟这样的重臣提携,成为其相中的接班人。
但这种可能性和奉迎天子一样的小,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奉迎天子。
韩钟一直栽培的接班人有三五位,最出色的当然是新为枢密副使的李国瑞,其次是福建路安抚使林斗耀。
林斗耀在福建顶住了漳州被攻克后的残破局面,多年来海盗未曾再度大举攻击福建路,大魏北方和西边都有强敌环伺,如果南边再乱起来,漳,泉,福这样富裕的地方被海盗多次攻克残破,一年损失的财赋多过千万贯,还得调集大军防御,会使朝廷疲于奔命……这也是林斗耀被看重的原因所在。
至于蒲家的地位,其实也是和此事有关。
蒲行风,颜奇,刘旦几位都是穷凶极恶之辈,如果不是海盗也要有规矩,并且蒲家在其中牵线联络,怕是这几个大海盗真的闹起来,会令大魏相当的狼狈,甚至弄到和北方一样的尴尬局面。
此次南安大捷,徐子先是最光彩的一个,林斗耀却是失分很多,原本韩钟是打算令林斗耀进京,接替郑裕民为三司使兼户部尚书,现在看来可能性是不大了。
所以徐子先在刘知远府邸里也俨然成了一个风云人物,上次的蒲家商行的风波因为和吴时中相连,令得刘知远感慨了好几天,一个有名的大儒也能行诡计,弄的蒲家相当狼狈,没想到隔了不久,又是一个震撼的大新闻传来,一战阵斩海盗千颗首级,说实在的也算是相当不错的功劳了。
最重要的是这事令韩钟又有些手忙脚乱,战后徐子先的奏报,巡按使萧赞,知府杨世伟等人的奏报,还有齐王的奏报都说明了一点,禁军反应迟钝,甚至有和海盗沟结的可能。
林斗耀难辞其咎,韩钟也会有些狼狈,刘知远知道以后,倒是放下了蒲家曾经相托的过往,对徐子先不乏激赏。
韩钟再缺继承人,排队也排不到刘知远,刘知远此前奉迎天子是没错,但现在他已经是掌握了相当强政治实力的大参,事实上是没有太大必要一味的奉迎天子了。
“北伐势在必行……”刘知远很是强硬的道:“不过细务上面,确实是要多加考虑……哼,韩钟真是绕不过去,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方少群苦笑起来,韩钟占在相位上,刘知远一派突然提出要北伐,天子立刻大力支持,两者
联手把韩钟给卖了。
这般情形下,北伐失败,韩钟是首相,背锅。
北伐成功,韩钟一无所得,大功是天子和刘知远的,韩钟怎么可能会配合
现在要是刘知远辞去大参职位,天子再执意北伐,韩钟倒是有可能配合,但刘知远能退让吗
“刘公……”
方少群还要苦劝,这时有人敲门,刘知远不耐烦的道:“不是说了我和小方先生谈事情时,不要过来打扰”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计
从热闹不堪的前院右转,穿过一条长达百步的夹巷,方少群就住在后院那一排排的房舍之中。
这里是他父亲曾经住过的地方,刘知远十余年前知滑州的时候聘用了方少群的父亲方子野,方少群那时起跟着父亲在州衙读书,从那时候就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聪明和敏锐,到了刘知远入京,方少群已经中了秀才,因刘知远初入京师身边缺人,父子二人一起被其带入京师,当时刘知远承诺,待自己站稳脚根后,会荐举方少群直接在京师附籍考举人,一晃十年功夫上来了,这个承诺的践行还是遥遥无期。
方少群心里明白,刘知远外和内忌,驭下口惠而实不至的时候居多。
此前他并不在意,虽然自己只是秀才,但能辅助刘知远成就一番相业,将来也必被人称为白衣卿相,收入不低,功业亦成,倒是不必汲汲于自身的功名。
现在他却是隐隐后悔了,刘知远和天子一样,真真是志趣相投的一对好君臣,都是好高骛远的蠢货。
人蠢还不怕,就怕的是蠢加上意志坚定。
按刘知远的计划,大魏整个北方的禁军和厢军力量会被使用一空,一旦失败,几乎瞬间就有倾覆之危。
方少群一拳打在门框上,顾不得手指上皮开肉绽,他心里只是后悔,自己怎么会替这蠢人出那种主意
猛虎出柙,再难压制!
现在就盼着韩钟还是保持着能压过刘知远一头的格局,就算韩钟也屈从帝意不得不主持北伐,他也不会如刘知远那样弄出这种把大魏国运一把都押上的拼命格局。
以二十万禁军配十万厢军,力图恢复的是平州和兴州故地,于兴州一带长城,控扼狭窄的辽西走廊,这就算达到了战略目标。
最要紧的其实还不是恢复故地,方少群设计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魏军集结相当的机动精锐,主动出击,吸引东胡主力来会战。
不管是打输打赢,魏军只要不是惨改,就算达成目标。
一旦将东胡吸到辽西一地会战,削弱其机动性和有生力量,使得东胡不能随意入境,就算完美的达成了战略目标。
至于熊津都督府,居延都督府,饶乐都督府等北方故地的收复,纯粹是痴人说梦!
在广袤的草原地带,几十万禁军和东胡主力会战
方少群忍不住笑了起来……刘知远不是不知道风险,但他自视太高,而且一旦赌赢了,其功业直抵卫霍,权力则不下于汉之霍光,篡立都够资本了,他抵挡不住这个诱惑。
天子则要的是大魏中兴,一举解决东胡的麻烦,然后梳理内部,达到所谓国富民强的目标,达成千秋功业。
至于失败,这两货的脑子里要是能考虑到这些就真的谢天谢地了。
“方先生,方先生”
方少群坐在椅中发呆,连油灯也没有点,外间有人轻轻敲门时,他才一下子警醒过来。
“老何,是你”
“是小人。”
“进来罢。”
方少群摸出荷包里的引火石,打着火,将桌子上的油灯点亮。
一个中年男子轻轻推开门进来,向方少群抱拳一礼。
“怎么样”方少群问道:“蒲寿高送了多少”
“二十万贯。”老何眼里是掩不住的贪婪和羡慕,他道:“老爷后来吩咐,给方先生送五千贯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