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

    徐行伟记不大清楚,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断。

    不管在福州或是京师,徐行伟已经都认准一件事,明达非池中之物,如果自己这一世想有所成就,真的使家族回归宗室,更上一层,那就非追随明达不可。

    这个立场,也是得到徐行伟父亲的支持,这也使徐行伟没有后顾之忧。

    不会被族人和父亲责怪,最多是牵连到自己,那就无所谓了。

    生死是大事,但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反而不太畏惧生死大计,热血上涌之时,真的是什么也顾不得。

    徐行伟不是那种热血上头的暴燥脾气,但他的性格更坚韧和有主张。

    既然决定出手相助,就是要将事件给做好。

    午后时徐行伟请了假,然后将中郎官袍穿好,又带着几个心腹部下,前往睦亲馆见徐子诚。

    那位吴国公果然蠢的可以,徐行伟拿着伪造的诏书,宣读一番之后,便令徐子诚往刘知远府邸之内。

    借口当然就是徐子先和韩钟勾结谋反,天子决意留吴国公在京,暂由参知政事刘知远保护吴国公的安全。

    徐子诚当时嘴巴都笑歪了,这么一来,他不就等于储君

    就算不能兄终弟及,也是可以选徐子诚的儿子为储君,吴国公当然改封吴王,一如现在在福州的赵王。

    一门富贵,就此到手

    徐子诚犹如在梦里一般,根本就没有丝毫怀疑,直接带人去了积寿坊。

    天黑之后,京师街道上四处都寂寂无声,百姓和官员家中都是关闭了门户,光禄街到西市的大片地方原本极为繁华,天黑之后各家大酒楼都会挂起几十上百盏的灯笼,灯光灿烂无比,无数客人在这些酒楼里流连忘返。

    在此时此刻,原本亮如白昼的街道上一片漆黑,没有哪一家敢于点亮烛火,连那些狂妄的等待后天考试的举子们,也是偃旗息鼓,一个个躲藏了起来。

    在这样的大政局变乱之时,兵变的刀锋之下,举子的身份也护不住他们,真的遇上了乱兵,秀才遇着兵时,怕是大好头颅,很可能被某个不识字的粗汉斩了下来,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枉。

    而不管是谁赢谁输,只要大魏在,天子在,朝廷总是要如常进行科考,抡才大典是国家第一等的重事,不会轻忽,更不会取消。

    徐行伟也是等着考武官试,他的中郎不过是八品官职,而且是以国姓世家子弟被保荐入宫,这种官职其实是自带干粮,郎官并无俸禄,只是一种在宫中行走,接近天子的资历。只有权贵之家才能玩的起这种投资。

    一旦考中武进士,才算正式进入大魏武官的行列之中,此前的资历才能拿的出来使用,成为真正的政治本钱。

    眼前黑漆漆的大道象是巨兽的嘴巴,令人感觉胆寒和害怕。

    在不远处的光禄坊,明显有禁卫将士的喊叫和喧闹声,徐行伟等人经过时,特意张望过去,也就只是黑沉沉的一片,只有相国府邸那一片,似有亮光传递过来,但很微弱,给人的感觉象是一种错觉。

    一个执戟郎沉




第一百七十三章 围府
    大参府邸极大,方圆大约占地百亩,四周的不少民家都被转移,房舍的门板被拆了下来,百余人忙忙碌碌,取了不少引火物,制成火把,正在奋力投掷,刘知远府邸的正门已经在燃烧,四周的两座鼓楼也烧了起来,几个人被烧成火烛一般,从楼上坠落。

    黑暗中传来神臂弓拉动和扣弦的崩响,箭矢不断从大参府邸落在外头,但掷火的人都以宽大的门板护住自身,神臂弓是劲弩,但始终是手拉动,想射穿厚重的门板也是几无可能。

    “闹腾半天,还在大门口折腾”种纪摇头。

    姚平忠说话更率直些,当下道:“他娘的,这样废物的话,我等三人的性命算是要折在南安侯手里了。”

    “且再看看。”徐行伟死力咬着嘴唇,心中焦急如焚,但此时此刻,除了等着看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就算他们三人冲上去,也不是太明显的变数,姚平忠猛,种纪缜密而心狠手辣,徐行伟自身武力也不低,但在这几百人恃险而守的战场上,增加三个人的变数,实在是太小了。

    而且种,姚二人,也不可能将整个家族都搭上,绝不可能。

    ……

    刘府的望楼,当然不止是靠近大门的两座。

    这曾经是一位枢密使的宅邸,武宗年间修筑,当时京师因为连年对北方的战乱涌入大量流民,情形与如今相同,其实还要更乱一些,因为混入了不少北虏的细作,刺杀官员,放火制造混乱的大案很多。

    当时的高官显宦,多半在家中修筑深宅高墙,同时多修鼓楼望楼箭楼,以期在贼盗来袭时有抵抗之力。

    刘知远现在就庆幸自己当初挑了这么个防御森严的宅邸,当时只是图它大,离宫门近,进入宫禁和政事堂方便,现在就是成了保命的依靠了。

    府中的牙将和元随们倒是不服气,刘府的护卫不在韩府之下,这几年来刘知远这个大参和韩钟斗争已经是白热化,双方都在担心行刺和贼盗上门,守备都是相当森严。

    刘知远的部下主要是来自河北东路,其中有几十人都是从禁军中被挑选出来,从一个军汉成了大参的元随,他们当然是相当愿意。

    来袭之人气势汹汹,还好刘府早就关闭门户守备,一开始促不及防之下被射死了好几人,后来府中的元随牙将们开始用神臂弓还击,对方只好退了回去。

    现在已经开始纵火烧门,几个牙将头目都曾经是禁军武官,见状已经相当不屑。

    甚至这几个武官已经在摩拳擦掌,主动向刘知远请缨出战,三百牙将和元随冲出去,那一百五十多人的来犯之敌,绝不是对手。

    刘知远本人也是一样的看法,但他不愿去冒险,等着好了。

    等天亮,或是天子得报之后派郎卫前来援助,一切就尘埃落定,何必冒险

    不过是韩钟和其党羽南安侯徐子先的垂死反扑,只要再撑一两个时辰,一切就都成了定局。

    天子定然会恼怒京师出现这样的变乱,但韩钟不轨之心算是被确定,天子处置起来也就没有任何的姑息和容忍,韩钟余党,会被刘知远用最酷烈的办法给处置掉,天子也不会考虑平衡,在其中设定范围,只会任由刘知远把韩钟余党清扫干净。

    而徐子先此举,正是坐实了其意欲留京,勾结韩钟,徐夏商谋争储位的嫌疑,这很好,真是太好了。

    刘知远简直要笑出来,他并不害怕,好歹也是任过州县亲民官,率部打过仗的文官要比普通的同僚多几分胆气。

    大门一时半会烧不光,最少能拖半个时辰,而且熊熊燃烧的烈火正好可以阻断贼人冲进来的脚步,对面在放火,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根本不足为患。

    “徐子先在福建路能暴得大名,看来还是南方无人。”一个牙将头目是北方禁军出身,向来看不起其余各路的禁军,更不要说徐子先这种福建南蛮以团练出名的宗室了。

    “西军也不咋地。”

    “本朝军伍,还得看我们河北禁军和京营禁军。”

    “北伐大计,有大参主持,还是得靠京营禁军和河北禁军打头阵。”

    “眼前这些跳梁小丑,可是要笑死人了。”

    因为行有余力,大门那里安排了十几柄神臂弓,加上几十支长步弓,二百余名刀矟刀摆开阵列守备,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簇拥在刘知远身边的牙将武官,索性也是在谈笑起来。

    刘知远眼中满是自得之色,今日之后,他就要大权独揽,真是想想都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悠然看向光禄坊方向,那里是韩钟的住处,按时间来推算,陈常得与石遇吉应该已经在韩钟的府邸门外,韩钟现在是已经在与妻女告别,准备自杀,还是已经成了一具尸体或是真的那么不要脸皮,被禁军郎卫押到大理寺狱,受刀笔吏的折辱,然后等着天子的诏命自杀

    刘知远饶有兴致的推算起韩钟自杀的办法,投环,似乎死的极为痛苦。吞金会捂着肚子,疼的满地打滚。

    服砒、霜也疼。

    最痛快的还是一刀枭首,不过谁敢来斫宰相的人头

    要是刘知远自己选择,当然还是用障刀划破劲部最痛快,血如泉涌,十几息功夫就可让人失去知觉,除了划颈那一下,几



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
    韩钟府邸和刘知远府邸都传来喊杀声,在听到动静之后,天子登上宫城中的露台,登高远眺。

    一群内侍跟随在身边,一个贴身内侍替皇帝披上挡风的披风,虽然还未至深夜,但春寒料峭,还是小心些的好。

    内侍省的人照例不能对外事发表任何意见,宫门关闭之后,内外隔绝,内侍们的神态轻松很多,不象出外面对大臣时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样,但不管怎样,叫他们发表对眼下局面态式的看法和评价,却也是这些内侍们断然不敢做的事情。

    当今天子对内侍的看法相当负面,而且为人刻忌寡恩,对内侍有小过者绝不姑贷,处罚起来,不管有多少恩情,也从不手软。

    宣宗皇帝也是位严格刚毅的帝王,但对内侍就亲厚的多,甚至宣宗皇帝即位多年之后,还是称自己从小长大的内侍为哥哥,这就相当难得可贵了。

    十余个有品级的内侍在此时只敢围在天子身侧,而默不出声。

    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而别处地方都是一片漆黑,这实在也是相当罕见的情形。

    历来大魏天子都会做出与民同乐的姿态,当今官家就算不喜于此,该做的样子也会去做。

    每年上元节时,城中四处有花灯灯火,满城皆是光亮,天子会登内城城门眺望,会向那些涌到宫城城门处的百姓致意,百姓会因此心满意得,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响。

    不管哪一朝的天子,这个祖制从来不曾违背。

    不过天子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不想惊动百姓,又要登高远望,眼前这座露台就是最好的地方。

    露台又名接仙台,高十余丈近五十米,京师中除了西苑的三仙山外,整个方广数十里的大城就没有比这座接仙台更高的建筑。

    这座宣宗皇帝年间修起来的高台,据说原本是要修到百米高,当时国富民强,国家岁入两亿贯,钱多的没处去处,要修台的是贵妃李氏,宣宗皇帝将上朝时,李氏请天子务必要使两府同意修台之事,天子曰:得得。

    结果天子与两府会议,被当时的宰相喷了一脸唾沫星子,回来之后大为不悦,但还是将接仙台改为现在的规模。

    据说李氏都被吓的不轻,言道:都云天子贵重,今日方知宰相才是真贵重。

    不知怎地,天子站在露台上,就是想到这样的过往典故。

    并不津津有味,相反有些苦涩。

    不管怎样,今晚之事算是开了大魏不该有的先例。

    以前也有罢退宰相之事,一旦是天子御内东门小殿,锁院,召翰林学士草诏,罢宰相,同时大拜新人,去职的宰相一般给三公虚职,比如太师,太保,或是太傅,然后以朝廷传骑,礼送回旧籍闲居。

    宰相贵重,退职之后不能任他职,这是对朝廷官职和宰相本人的双重尊重。

    每次拜相,除了实职之外,比如中书令,尚书左丞,还会加封国公,同时任太子师保,宰相退职后,加太保,傅,师,这是天子尊重相国,而给的必要的尊重。

    只有如此,宰相才能主持好政务,协理阴阳,上承天命,下驭百官。

    也不是没有犯罪被罚的宰相,但也是极少,被中使上门斥责之后,犯罪的宰相会伏剑自杀,天子闻报后再缀朝哀悼,以示身后尊荣。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大参和宰相兵戎相见,天子要罢相,也是派出郎卫兵马,而不是派几个内侍执诏书而往。

    哪怕一向自诩甚高,崇德天子还是觉得脸皮发烧,有些情不自禁的难堪。

    而且不光是两处明显的火光和喊杀声,诺大京里,几十米的高度看过去几乎能看半个城还多,可是今天晚上,除了两处有明显的火光的府邸之外,四处都是一片黑暗。

    太祖建立京师时,几十条重要的道路都立有路灯,由京兆府的公路局负责添加灯油,到晚上点亮路灯,给晚归的行人照亮。

    甚至有些贫家子弟,自家晚上点不起油灯,便是到路灯之下读书,颇有几个朝官真的是在灯下苦读,成就一番事业。

    今晚不仅所有的宅邸全是一片黑暗,连路灯也是黑的,这令得天子颇感愤怒,打定主意,等大事底定之后,一定要拿问几个相关的官员。

    这便是天子,他倒是没有想过,公路局的官吏差役也是人,喊杀声中悠然在路上添油点灯,谁能办的到

    “陛下。”有内侍气喘吁吁的爬上来,禀报道:“金吾卫都厢指挥使石遇吉,郎中令陈常得派人回报,相国府邸有人助守,并有南安侯徐子先说奉命平乱,吴国公徐子诚与大参刘知远勾结,阴谋造反篡位。”

    “刘知远,徐子诚”天子一下警觉起来,事涉大位,天子是要多警惕,便会是有多警惕。

    “吴国公在何处”天子问的是执掌间谍事的内使侯官。

    大魏建立后,皇权,相权,宗室,兵权执掌,各有其人,彼此牵扯,还真未有权臣掌握军政大权以图不轨之事。

    一直到本朝建立,经过唐末长过二百年的战乱,旧有的世家几乎被荡涤一空,加上本朝也是以科举为重,加上用宗室掺沙子,出现有能力篡国的权臣的几率,原本就是微乎其微。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
    “传期门令徐子威进宫来!”

    宫变关闭之后,一般不得轻启,但也是看情形,大魏的宫门可不是后世明清时,关闭之后就不得打开,事遇非常,打开宫门召见大臣或亲信臣子,再正常不过。

    待徐子威至后,天子几乎是用嫉妒的眼光看了一眼徐子威。

    进宫为储君时崇德帝已经十四岁,徐子威当时还是个幼、童,兄弟同父亦同母,都是嫡子,彼此间相处的还算亲厚。

    但现在身份地位,还是判若云泥,最少徐子威此时还是得向天子下拜行礼,否则不要说御史听闻后会弹劾,就算天子本人,也不会轻饶徐子威的无礼。

    “赐汝白虎旗,率一百羽林郎,三百执戟郎,两千金吾卫,替朕出宫平乱,切不要再给朕丢脸了!”

    “请陛下放心。”徐子威半跪着接下半块虎符和诏命,有此信物,他可以到皇城的郎卫军营调兵,同时展开白虎旗,在大魏军中,白虎旗象征皇帝亲临,不到紧急关头,天子不会颁赐此旗。

    “听闻你素来知兵”
1...6061626364...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