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宗室中任武职官,考中武进士的人数并不少,但能创造出如徐子先眼下战绩的人却是一个也没有。
徐子先已经不需要做更多的事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算是迂回的完成了徐夏商对他的期盼和希望。
在马背上,徐子先若有所思。
战功,武力,还有文采,他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声望和认可,不管是普通的百姓和官绅,或是禁军将
第一百八十八章 马政
大魏马政,确实是如这群牧副使所言,不管是此前的群牧司诸马监,还是用保马法之后以民间养马,合格的战马都是太少了。
战马不光是体格,肩高都有严格的要求,还得经过训练,在战场上听到号角厮杀之声不会慌乱,不会自乱阵脚,也可以在骑士的驱使下前冲拼命,这才是初步合格的战马。
另外就是驼负的能力,冲刺的能力,还有耐久,还有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战马是特别娇贵的物种,后人有误解,以为骑马肯定比走路快,其实并不然。
短途冲刺,马当然是比人快的多。但超过几百里范围的远途行军,马肯定没有人走的快。
一力快走也不是不行,得做好战马大批量死亡的准备。
青唐马是高原马,西南马普遍矮小,中国原本有马,主要是在朔方一带牧养,就是河套地区是传统的养马地,汉时的良家子,飞马驰射不在话下,那时的马亦是好马,可惜经过千年的混血和战乱,大魏不仅没有良马,也没有了养马地。
保马法是把战马散在民间,养出来的马普遍的低矮和胆怯,根本不足以为战马。
现在大魏少量的战马,除了马监所出之外,多半是以走私渠道从北虏和西羌那里买卖过来的良马,正如大魏对北方和西边禁铁,而走私不绝,对面也是对大魏禁马,也是有人禁不住大魏以财货吸引,还是有普遍的走私渠道在。
但以这种方式买马,也就是维持在相当小的规模之上,魏军的骑兵,成建制的极少,北方虽然有成军的骑兵,数量也就是维持在几万骑的规模上。
和北虏动辄四十万骑固然不能相比,东胡和西羌也有大量重骑兵,魏军的骑兵,实在是不成规模,相差太远。
徐子先在策问中明确反对大魏现行的军国大政,也就是以重步兵配强弩对敌的宗旨。
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徐子先明确指出,以中原到草原和辽东,都是广阔的平原地区,魏军在河北依靠州县城墙和大量的堡寨,还能保持相当的反击能力。
如果重兵至北部和辽东,在国势强盛,禁军武力保持的相当完好的前提下,也能与优势骑兵进行野战。
时势至今则绝然不同,禁军的待遇,装备,训练都是较此前直线下降,主要原因还是财力不足,财赋不足则无以强兵,于其继续养着百万禁军,不如将有限的财力用来扩充骑兵。
就以北伐而论,如果魏军没有最少五六万人的精锐骑兵保护大军侧翼,反击时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再完整的步阵和远程打击能力,始终不能歼灭敌人,稍有不慎,就容易为敌所乘。
在广袤的沃野千里的辽东,四野茫茫超过百里无补给,无堡寨的地理条件下,没有一定的骑兵,贸然北伐,为敌所困,断绝粮道,不断骚扰,军心动摇,最终惨败,成宗年间伐辽之役,就是很明显的前车之鉴。
仅从道理上来说,苏颂贤等人并不觉得徐子先错。
但以群牧副使的反驳来说,主要的矛盾之处还是在养马地上。
前唐时就在福建沿海都有牧马监,全国有百万匹良马,唐时对外敌交战,主要还是依靠骑兵,特别是北庭都护府的战事,调度各异族部落兵马参战,唐军怎么可能是步战为主
就算是安西都护府,有大量的陌刀队等重步兵,但骑兵也是一样出色,一旦骑兵不足,很容易被人分割包围,著名的恒罗斯之战,唐军骑兵不足,关键时异族骑兵叛变,以致大败。
徐子先的道理是步骑协同,有步无骑不可,有骑无步也容易在坚城险隘之下顿挫士气。
而以眼前诸多大人物的见解来看,徐子先的论述毕竟还是无根浮萍,看似有其道理,其实也只能算空泛而谈。
“怎么办”群牧副使陈格非是龙图阁学士,问苏颂贤道:“黜落了”
“何必给左相,天子添这种麻烦”苏颂贤笑道:“文字纯熟,笔法老练,不愧是写出福州阅兵那样精彩小品文的大家,仅以文字而论,南安侯也是过关了,何况其在步骑论述上,也确实有大家风范。”
“若是李友德,怕是要引南安侯为知音。”
众人都含笑点头,本朝现在的两大名将,以守闻名的是岳峙,以攻见长的是李友德。
所谓不动如山,其徐如林,这当然是岳峙。
侵略如火,这就是李友德。
十三年对东胡的大捷,岳峙守的好,李友德引数千禁军步骑,破东胡两万多人的主力,这一仗打的犹为精采。
这是把步骑合击运用的炉火纯青的名将,特别是骑兵的集中使用,令人感觉眼前一亮。
现在岳峙是官拜太尉,而李友德也是提到了厢都指挥使的位置上,大魏天子将三个军的骑兵集中在一厢由李友德统带,也是看中了其指挥骑兵的能力。
李友德也曾上书,指出现在一厢两万余人不足以决定战局,关键时刻,当以两厢左右的骑兵集结起来,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nb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
朝廷在此前讲究文武平等,武进士与文进士俱是一体,三年一试,得中者按名次授给武职,从八品到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分别授给过关的武进士们。
从武忠郎,秉义郎授给勋阶,实职一般是都头起步,也可以任防御副使,县尉,军都掌书记,或是至警备司任保安郎,枢密院任保忠郎,或是去武学任修武郎,训武郎。
徐子先明显不止在七品职位上,多半是任防御使,宣抚副使,甚至更进一步,也犹未可知。
何獾当然不敢明面刁难,但给一些中下的考评,使徐子先的任用受一些影响,也是这个枢密副使的权责之一。
徐子先入内时,与诸多武举向何獾行礼时,自然也是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他却浑不在意,何獾待罪之身,出外军州只是韩钟先要清理禁军将领和中低层的官员,然后才抽手到何獾这一层级。
最好的下场也是免官,何獾怕是要被追夺出身以来文字,直接铲除一切复起的可能。
韩钟也是心狠手辣的权相,对何獾这种落难的野鸡还会留手不成
金鼓,旗号,布阵,一切俱是有条不紊。
徐行伟也是与徐子先一并考试,其两个好友,种纪和姚平忠也是一并考试,诸人相识之后,也只能匆匆互相祝愿几句,便都是在考官的要求下开始进行各种考核。
自仁宗之后,朝廷开始重将门家世,很多武将直接授给武职,慢慢积功上升,李友德就是其中的例子。
也重武学学堂,很多讲武堂的学员也是直接授武职,熬资历也能熬上去。
武进士已经不是正常三年一科,这一科距离上一次的考试已经过去九年的时间了。
主要还是朝廷没有那么多军职安置新科进士,如果考中了不能得实职,徒然令得新科进士们不满。
朝廷任用文官,位置不足的就多派几个差遣,武职却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多挖坑只会使军制混乱,造成上下令行不通,指挥间互相扯皮,这一点分寸朝廷还是有的。
此次武进士考试,不少人都是等了好多年,算是积攒了相当多的英才,令得在场的考官们俱是点头微笑,哪怕是一脑门官司的何獾也是微微点头,此科武进士,必能多出大将之才。
表现异常出色的,徐行伟,姚平忠,种纪,俱在其中。
而最为出色的,恰恰是何獾看到就生气的徐子先。
贵为南安侯,锁厅试的要求和标准也要低一些,徐子先却是一切与普通举子们一并考试。
不管是行军布阵,还是运用器械,体能,都是最上上的考核结果。
在场有数千人,徐子先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就算何獾有心想判中中或中下,也得在场的人服气。
也不是他一个考官,何獾是待罪之身,别的同考官可不会同他客气。
待到骑射之时,徐子先百步之内,策马飞驰而过,十箭十发十中,这在禁军中也称的上是神射手的标准了。
至于飞马斩断草人,动作更是利落干脆,没有丝毫迟滞不合之处,动作如行云流水,令人之见感觉赏心悦目。
“南安侯真是奇才。”
“宗室内果真又出人才了。”
“本官三十年前曾经在此见过齐王殿下应考,也是诸般考核都极为出色,齐王考过之后,被文宗皇帝召见,大加赞赏……一晃已经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终于又出了一个与齐王殿下比肩的人物。”
“不,大为不同。”有人反驳道:“齐王青年之时,可曾率部击退海盗,又可曾敢在京师以百五十人攻大参府邸,斩杀参政论说起来,南安侯可是比齐王强的多。”
“赶紧判个一等,过两天授官给职,叫南安侯及早出京为好。”
“此言大善。”
众多同考官七嘴八舌,简直顾不上何獾的脸面,就算是何獾自己,其实也是觉得众人说的有道理。
这样全才的宗室,放在京师,不要说天子不安,朝官们哪个能安心
论悍勇,一百五十人冲入大参府邸,论将帅之道,指挥南安团练对抗强敌。
论兵法策问,也是有理的据,论眼前的考试,则金鼓旗号列阵无不精通。
假以时日,怕是真的功业还要在齐王之上。
“放到福建,由赵王和林斗耀头疼去吧。”判入一等,划圈时,何獾不无幸灾乐祸的心理,这一次大乱,说白了是徐子诚惹出来的,徐子诚和蒲寿高受谁的指使,别的人不懂,何獾这种层级的岂会不明白
刘知远若不是受到这样的蛊惑,以为找到了突破点,就维持现在的格局不变,韩钟敢擅自动作,徐子先敢冲入大参府邸,迎来的就是天子不可遏制的怒火……就是说天子要掀翻桌子,十来万京营禁军犹在,徐子先再勇,以能一敌万
说白了还是蒲寿高和徐子诚之辈坏事,经营多年的局面,败坏在几个小人身上。
赵王更是可恨,可耻,可鄙。
何獾划行之时,有点自暴自弃的感觉,一笔签名龙飞凤舞,居然有点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之感。
“明达,听说你划在一等了。”
傍晚时分,所有考试结束,众多武举人结伴而出。
武举考试比文进士考试被困在贡院不同,需要大校场,考核的项目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射得中就是射得中,射不中就是射不中,硬桥硬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文人作文,就在方寸之地,
第一百九十章 马政札子
“魏燕客也不算酸丁……”姚平忠和徐行伟交好,当然也早就认得魏翼,当下点头应承下来,订酒宴等细事,当然是姚平忠这个主人负责。
众人纷纷散开,种纪临行前对徐子先道:“姚惟诚说话粗直,君侯莫要介意。”
“两位唤我明达就好。”徐子先笑道:“君侯长君侯短的,太生份了。”
“怎样,俺就说吧。”姚平忠道:“明达兄是爽快人,就恨俺们是北边禁军里效力,要是一并是福建出来,俺就到明达兄营里效力去,不怕没有功劳可立。”
徐子先心中一动,知道这两人是真有投效之意。
但两个西北将门出身的禁军世家,再考中武进士,朝廷是不会放到福建去……这两人显然是看到自己冒着大火冲入参政府邸的一幕,对这两个也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军汉来说,自己当然是值得投效的主上。
可惜徐子先根基在福建,两人这番亲近,也是想先确立下印象,宗室一般只镇守所在地方,但徐子先实在是一个异数,谁能知道其擅长武事,会不会真的被调来北方领禁军
有个立身之处,将来就好说话罢了。
待众人散去,徐行伟对徐子先笑道:“明达,你真不介意能不能拿个状元”
文武俱有状元,状元之称来源于前唐,另外此时的进士是双榜眼,要到南宋时才有探花一说,三鼎甲就是状元和两个榜眼,徐子先当然是有机会。
“朝廷总会压一下。”徐子先笑道:“于我而言,状元不是锦上添花,拿不拿的无关要紧了。”“这倒也是。”徐行伟叹息一声,他的表现也是不错,不过最多也就是二等。
一等只有三人,就是状元和两个榜眼,叫进士及第。
二等数十人,叫进士出身。
三等最多,是同进士出身,进士试考在三等的,想成为重臣名臣,机会一般是不大了。
徐行伟当然不会有望一等,不过身为挚友,他当然是希望徐子先能拿下这个状元,机会实在是太难得。
宰执不会为难,徐夏商定然鼎力支持,只有天子会有成见,名次上的小事,宰执也犯不着和天子顶牛,倒是真的可惜了。
文官状元,一般直授六品京朝官,这是省了十年的磨勘转任之苦,武职状元,五品防御使知军寨也是可以到手,加上徐子先此前的大功在手,直接任知军州也是大有可能。
否则的话,也就是福建路的某处知寨,当然会加个防御使,这样也就是到顶的封赏了。
勋,阶,官庄实封,这些朝廷不会吝惜,天子也不会在这等小事上叫人诟病,说来说去,还是得这个状元,最为实惠。
“子张兄莫算计了。”徐子先倒是觉得好笑,说道:“得或不得,真的在于天命,非人力可所为。”
“真的不能一试”
“办法是有,我已经出招,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打动天子了。”
徐子先笑了笑,说道:“所以,还是要看天命。”
……
进奏院就在丽正门左侧,与政事堂相隔不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