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一艘吃水五百吨的纵帆船,造价最少三十万贯,加上配套的武器和水手,五六十万贯是正常的情形。

    只有这样的大船,才是构成远洋水师的主力,大魏的中军战舰,龙灵船,水艍船,福建,广东船,南京沙船,都不具有这种功用。

    如果是建大魏本土水师,一艘三百吨左右的中军舰就算是大船,连兵器在内造价十五六万贯就够了。

    一艘福船战舰,十万贯左右。

    一艘水艍船,六万贯。

    其余的大哨船,小哨船,两三万贯到几千贯不等。

    就算是本土船队也是相当昂贵,何况如果要对兰芳有用,当然是要打造远洋战舰为主,一艘软帆战舰,形成战力最少三十万贯以上,形成一支有威慑力的舰队,最少得十余艘大型战舰,配上若干艘中小型战舰。

    没有千万贯甚至几千万贯,这个主意还是不要打的好。

    兰芳虽然有造舰的能力,财力也是不能支持,其国家的水师还不如蒲行风的舰队实力,相比在倭国和大魏近海的康天祈和王直,蒲行风的实力也是明显要胜出一筹。

    还好其主要活动的区域在南洋以西,而且在莫卧儿一带与泰西诸国的海上力量争雄,若是其实力全在南洋或是大魏外海,怕是王直等人也抑制不住蒲行风,其不知道要造出多少杀孽。

    “我们当然没有这个能力……”罗方伯道:“若是有,当然也是自家水师用。不过,以低价助其造船,帮一下手,提供一些钱财帮助,总是做的到。”

    这样算是侧面帮助,一切还得靠南安自己为主,人情也是不小了,最少也得过百万贯的投入,可谓是下得重注。

    罗方伯心里略有不安,徐子先能当得这样的帮助

    现在南安是生机勃勃,但具体能走到哪一步,谁能确定

    但茫然四顾,却是无有任何人能提供帮助,南安这一子不落,难道就这样空手而归

    “就这样决断了。”罗方伯断然道:“派人持我的名帖,正式以兰芳世子的身份求见,南安侯会见我的。”

    见有人犹豫迟疑,罗方伯笑道:“南安侯只要有意铲除海盗,发展水师是其必行之路,加上开发东藩之事,他怎么会放弃和我见面的机会”

    ……

    忙碌一天,通过诸多考核,盘查,算是定下了一半人选。

    接下来最少还得忙碌两到三天,基本




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
    “君侯,”方少群正色道:“远方买马,沿途怕是要死不少,得打宽算。另外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战马是相当娇气的大牲口,一个照顾不周,一死几十匹太常见了。要说群牧司那帮子官吏,虽然是不上心的多,但谁不想养马成功,被朝廷赏识实在是养马之事,细微之处都要事事考究,稍有不慎就会全功尽弃,所以此事要务必小心。”

    “凤岐有何建言”徐子先并不恼怒,对方少群这种坦诚的提醒和事无巨细考虑周全的性格,反而十分欣赏。

    “首要得人。”方少群侃侃而言,十分自信的道:“北方养马的牧场多,有经验的好手不少。其在昏官之下碌碌无为,并不是一无所长。我看君侯最好派人到山东河南两路的马场,寻访被众人认可的养马好手,厚禄以求,总会有不少好手愿意南下。同时买马之前,要仔细规划牧场,毒虫水源需得认真梳理,以防无谓的损耗,还得准备相应的药材,人和马都能用的。我听闻东藩岛上毒虫蚊蛇众多,人多有因瘟疫而死的,这种疫病多半是蚊虫传染,不可不仔细提防。”

    “凤岐真是无所不知”李仪在一旁赞道:“这才真是规划详细,相当妥当。”

    “就照凤岐说的做……”徐子先沉声道:“朝廷曾经福建路养马,当然是失败告终。这一次我上马政札子,很多人以为我大言不惭,我却是决心要将这事给做好……大魏以弓箭强弩见长,但弓箭强弩只宜守,不能攻。便是守,无有骑兵相助,步卒对大量的骑兵,实在太过吃亏。所以要对抗东胡,只凭步卒和少量骑兵自然是不成,如果东藩能养出大量的合格战马,对大魏和我南安侯府的帮助都是极大,诸位要将此事看成头等大事,不可掉以轻心。”

    “我等明白……”

    方少群和李仪,孔和诸人一并站起,抱拳应声,答应下来。

    ……

    罗方伯派人求见时,徐子先等人刚从新卒营中巡视出来。

    会议一番,计较诸多重要大事,与会之人都有一种奋发之感,徐子先要巡营,方少群和李仪等人也是跟着,在营中又遇着秦东阳和张虎臣等人,各人都是相视而笑,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俱是有一种振奋之感。

    方少群冷眼旁观,感受颇多。

    这就是一个新兴势力初起时的模样,朝气蓬勃,所有人都奋发向上,不用督促和过多的律法约束,纯粹自发而为。

    军营在年前开始扩建,又是占用了数十亩土地,在大匠林九四的带领下筑成了大量的房舍,除去给新武卒住的三百余间宿舍外,还有新造的武械库,粮库和厨房,茅房等辅助的房舍。

    在别院东侧,已经形成了过千间房舍的庞大营区,加上养济院,团练医馆等设施,若是一年前有南安人出外行商,现在回来的话,怕是要惊跳起来。

    象是有人用魔法一样,在侯府别院东侧临河的地方随意一指一划,过千间房舍就这么出现在平地之上。

    徐子先对秦东阳问道:“新武卒怎样”

    “精力倒都是充足。”秦东阳笑道:“现在还有不少没睡的,在谈天说笑,我们巡视一遭后,都是才睡下来了。”

    张虎臣道:“他们怕是吃撑了,晚上吃饭时加了肉,一个个饿鬼投胎一样,有个厮一口气吃了十九个肉馒头,躺在床上撑的直哼哼。”

    众人俱是笑起来,新兵入营,甩开腮帮子猛吃才是正常。寻常的庄户人家,多半一年到头吃杂粮,特别是成家的男子,负担重,活计也重,还吃不太饱,别看一顿吃一斤多粮,这年头油水不足,又没有零食,壮年男子一餐吃两三斤主食都不在话下,只是寻常事。

    到了营里,油水渐渐补起来,吃饭的量才会慢慢减下去。

    由于放开饮食,很多新兵会迅速发胖,在艰苦的训练开始之后,才会再瘦下来,最后饮食和训练平衡,成为身材匀称,举手投足都有军人味道的老卒。

    “不急。”徐子先微笑道:“一切按编好的训练计划来,有什么不妥之处,东阳,虎臣你们提出来,我们再商量……”

    两个武官俱是行了个军礼,他们知道徐子先有这个度量,若是真有不妥当的地方,当然要当面提出来,不提才会令徐子先生气。

    “傅牧之又去鼓捣火炮了……”秦东阳跟在徐子先身侧,小声道:“纺车就等着君侯验收,傅牧之说君侯重火器,但火铳实在难搞,倒是火炮,可以按君侯设想的那样,以模具相合,一气铸成,看看效果怎样……”

    当世火器已经初现雏形,但各国现在基本上还是冷兵器为主,不仅是大魏,包括天方,莫卧儿,贴木儿国,北虏的各个汗国,俱是全用冷兵器为主。

    天方有少量的火器,但并不算重视,泰西各国据说用火器的为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也很难当得大用,所以还是用刀矛巨斧长剑和披戴铁甲为主。

    大魏曾经有泰西人乘船而至,所以对泰西人也不算太陌生,知道其也是一块大陆,分裂成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国度,而各国常备军很少,规模都是很小,打仗主要靠的是军功贵族……这倒是和中国春秋时情形差不多,打仗是君主,公卿贵族,大夫,士这些贵族们的事情,平民百姓最多打杂当辅兵,出生入死,为国舍生,那是贵族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军队规模小,多是贵族身份的职业军人,所以前来大魏的泰西武人,多半身披几十斤重的重甲,头顶的铁盔是有面具相连,将整个头部都包裹在内,只露出两眼。

    铁甲也是全身甲,从肩膀到腿部,手部,脚部,全部以铁甲护卫在其中,武器则是连枷,大斧,长长的重剑和骑矛为主。

    这些骑士其实都是战场上的好手,哪怕是对大魏禁军也能轻松以一敌五,但泰西人王国大小不一,



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
    “三千一百余人,正好分成六个营,就用一二三四五六数字代替好了。”徐子先对秦东阳和张虎臣道:“等他们训练合格,半年之后才够格授旗,正式成为团练一营中的一份子。”

    秦东阳和张虎臣均是抱拳:“是,君侯。”

    现在团练是有三个营,忠信义三营分别由徐子先,葛家兄弟,秦东阳等人率领。

    未来会有两个到三个营的水营,再编成一个营的步营,加一个都的骑兵营。

    更有可能会成立专门的辎重营。

    这一切还有待将来,最少在现在这个阶段,南安团练人数不宜超过三千人,所以多半的做法是最多再编三个营,一个步营,两个水师营。

    走到营门处时,徐名提着灯笼等着,迎上来对徐子先道:“侯爷,有个叫罗方伯的在别院求见,孔参军说他身份贵重,现在正陪着说话,已经好一阵了。”

    “罗方伯”徐子先的消息渠道还是相当迟滞落后,金简在福州等地也设了情报站,但多半是收集的各家衙门和官吏私邸明面上传递的消息,对真正的大事,高官显吏们都会秘密会议,哪会那么容易传递出消息来

    等金简的人收到风,怕是福建路已经有不少实权人物知道消息了。

    从这里还是看的出来徐子先现在的根基太浅薄了,不说齐王和赵王,还有林斗耀等人,就算是昌文侯府,消息来源渠道肯定要比徐子先多,并且准确。

    昌文侯府在京师和各路的门生故吏多如牛毛,不少就是现任的官员,他们接受到高层消息的机会多,一旦有需要通传的,一封书信,派个机灵点的仆役送信过来便是,寥寥数语的书信,就可以通传重要的消息,而且还云淡风轻,根本不需要徐子先这样恶形恶状,专门拨付几千贯钱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来做这样的事。

    不过徐子先还是对司闻都的未来充满信心,未来司闻都下,会有靖安司,专门对内,军谋司,专门分析各方情报,对诸多情报进行战略层面的考量。军情司,则专门负责刺探对外的情报。

    只要持续投入财力和重要的人才,司闻部门迟早会成长为参天巨树,从现在的贩夫走卒到官员,将领,内侍,三教九流,俱有耳目,有独特的情报收集,传递,汇总诸法。

    现在的司闻都当然还是很弱小,但一株幼苗,如果始终不将它种下去,那么就始终只是意念,无法真正的成长起来。

    “是兰芳国的世子。”方少群倒是一下子想起了罗方伯是何方神圣,当下轻笑一声,说道:“论身份,其确实是在君侯之上。虽然兰芳是小邦,但也有千万人口,一年千万贯的收入,也有数万强兵和水师,罗方伯是罗玉章之子,被册立已经快十年了,罗玉章老迈多病,国事也多由罗方伯执掌。其三年前曾经由福州至京师,建言大魏伐满刺加,其国与三佛齐愿出十万两黄金为军资,朝廷还是拒绝了。”

    “十万两黄金……”不远处走过来的葛大,葛二兄弟二人听到了,葛二楞了楞,说道:“朝廷也能舍得”

    “这十万烫手,拿不住。”葛存忠咧嘴一笑,说道:“十万黄金,抵得好几百万贯钱,但想拿这十万,朝廷得先出千万贯兴办水师,想想还是算了。”

    “自家海盗不扫海疆不顾了”葛二不屑道:“真是顾头不顾尾。”

    徐子先知道,要叫这几人发挥起来摆开龙门阵,再泡上一壶茶,怕是能扯到天亮去。当下笑着截断他们话头,对方少群道:“凤岐以为此人前来,还是为着水师之事么”

    “是的,并且更急了。”方少群是跟着刘知远在中枢的人,对诸多情事知之甚深,当下说道:“上一次不成功,这一次罗方伯奏请自京师朝觐,朝廷干脆拒其所请了。”

    “六年一朝之期未至,他来是不合礼法。”

    大魏在对外贸易上比较实际,对外来的朝贡诸国并没有太多超出其贡物的回赐,因为来也可,不来也无所谓,不做那种花钱买朝贡,博一个“万方来朝”的虚名。

    这也是太祖定策,后人也不会轻易去违反。

    这也使大魏国力最强时,藩属国也不算多的原因所在,毕竟没有好处,谁愿在自己头上凭白多一个婆婆

    被纳入大魏朝贡体系之内的有渤海,朝鲜,越南,占城等诸国,后来陆续加上暹罗和三佛齐,兰芳诸国。

    一共也就是这些,倭国等诸国俱因为桀骜不驯,或是各种原因,并没有进入大魏藩属范围之内。

    这也是兰芳遇到危急时向大魏求助的底气所在,若不是有藩属国的身份,大魏是理都不会去理。

    但受制于国力,大魏对远在海外的兰芳和三佛齐诸国,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能坐视其被满刺加攻打。

    满刺加初兴时,受制于暹罗,曾经也进入过大魏的体系之内,不仅进入还相当恭谨,其国王曾三次来大魏朝觐,还有两位国王死在燕京,至今在燕京城郊还有满王陵,也是宣宗御赐兴造的王陵,规模不小,令满刺加举国感佩。

    后来天方势力进入满刺加,满刺加逐渐游离于朝贡体系之外,到其国主改称苏丹,彻底信奉天方教派之后,与大魏便是彻底分割开来,现在更是趁着大魏国力衰弱,侵吞掠夺南洋诸国,其实满刺加不仅是侵夺诸国领土,对前来贸易的船只也多有抢掠,魏人船只当然不少,只是大魏连几个海盗也奈何不得,对满刺加就更加无能为力。

    这些虚弱在此之前还只是一种感觉,当三佛齐和兰芳等汉人王国一起求助,大魏表示爱莫能助之后,算是真正被人发现,满刺加近年来攻掠兰芳甚急,已经完全没有顾忌,方少群所谓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会面
    外间传来梆子的响声,这是已经二更天了。

    和幕僚谋臣计较定了,罗方伯也是性格坚毅,大事不过夜的性格,当即准备了千多贯的礼物,带着人前来拜会徐子先。

    至别院才知道,徐子先虽然辛劳竟日,但并没有休息,晚上又带着人去巡营去了。

    “这样行事,何愁其大事不成”同样是杰出之士,罗方伯能感觉到徐子先经营基业的用心和果决。

    但这些事还是只能羡慕,他却是没有办法仿效。

    国中虽然认可他,并且承认世子监国的地位,但上头还有诸多的好几十人的叔父辈,有宗亲,也有执事的外姓长辈,兰芳国立国之时,就是一群漳州来的商人彼此约定,不可受制于土人和外夷,既然长久居于此地,又是人多势众,财雄势大,不如自立一国,虽然从此不是魏人身份,但臣服大魏,身为大魏藩属,永远忠于大魏也就是了。

    当时立国时,好几十家大商人是立国的核心,罗家只是最大的一家,被众人公推出来当家作主,这兰芳国却并不是罗家一家的产业,不要说罗方伯只是监国世子,就算是其父罗玉章,决断大事也是要和诸家一起商议,这是立国时的传承,非人力可以改变。

    “君侯真是忙碌。”看到匆匆进屋的徐子先,罗方伯叹一口气,由衷的道:“虽然君侯忙碌成这样,我心里还是十分的羡慕。”

    徐子先笑道:“世子说笑了,且容在下拜见。”

    海外诸国,惯称国主,在大魏国内是视同郡王,大魏的爵位体系内,亲王,公,侯,只此三级,而海外诸国主,一律视为大魏的郡王,位在亲王之下。
1...7374757677...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