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不要看其是国主,在大魏这里,不可能与宗室重镇的亲王等同。

    从实际出发,又不会称某国主为郡王,只称国主就可以了。

    其国内受封王爵的贵族,在大魏则被视为侯,与徐子先的地位相当。

    这种变通和相对实际的姿态,也是使海外诸国与大魏相交时还是感觉相对的平等,也容易替其保留几分尊严。

    “海外之人,抱团图存,妄称一国之主都是笑谈,何况在下不过执国政的世子罢了。”罗方伯对徐子先道:“若南安侯要公事公办,在下只能引避告退。”

    “也好。”徐子先不是抱残守缺的人,也对罗方伯的来意很感兴趣,当下看看左右,说道:“世子此来必有要紧之事,我们是单独谈,还是众人一起”

    罗方伯道:“在下身后诸人都是信的过的部属,如果君侯怕事机外泄,我可以叫他们退避……”

    “不必了。”徐子先道:“我的这几位部属也是信的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好,这才是成大事者的胸襟度量。”罗方伯赞一声,又看看徐子先身边的方少群,疑惑道:“这是大参府邸里的小方先生”

    “见过世子。”方少群坦荡一揖,说道:“大参府的过往已经烟消云散,刘公已经身死,现在方某在南安侯府替君侯效微薄之力……”

    见到罗方伯略有怀疑的眼光,徐子先微叹一声,背主之人果然很难得到信任,眼下的盟好条约还没有谈,罗方伯对方少群这个变数心存疑虑也是相当正常之事。

    徐子先对罗方伯道:“世子若信的过我,便可信的方凤岐。此次入京,若无凤岐,在下恐怕难以活着回到福州。”

    “原来如此。”罗方伯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

    尽管徐子先并没有说出太多内情,能将话说到如此地步已经算是相当的坦诚,也说明了其对方少群的信任态度,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再追着此事不放了。

    方少群在一旁微闭双眼,脸上傲气依旧。

    徐子先若是有些微的迟疑和不信任,他当然是转头就走。

    丈夫当然想以功名立世,但如果遇着的不是信之不疑的主上,也就没有必要浪费心智,虚掷光阴。

    方少群已经错过一次,可真的不想再错第二次。

    还好,徐子先信之不疑,坚决果断的打消了所有对方少群的质疑。

    方少群虽然不言不语,脸上保留着傲气,但内心却是翻滚激荡起来。此次跟随徐子先南下,当时是无奈之举,以当时京师的环境,还有方少群过往的身份,朝中大吏,不会有人收容于他。

    以方少群曾经在中枢的地位和身份,想流落江湖也不可能,很可能他前脚出京师,后脚就会被朝廷派人追赶抓回,下大理寺狱,不将他关起来,很多人都不会放心。

    只有跟着当时身份特殊,所有势力都恨不得其立刻出京南返的徐子先,方少群才能安然离开,原本是打算在福建过度一段时间便离开,现在这种心思却是迟疑和模糊起来。

    南安的局面,徐子先本人的雄才大略,还有其信任的态度,都是令得方少群感佩异常,那种不安于位,随时求去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位是长史李仪,司马秦东阳,录事参军孔和……”

    徐子先将李仪,秦东阳,张虎臣等人一一介绍给罗方伯。

    “这几位是我兰芳国的执事官……”罗方伯也是将身边的谋臣心腹,介绍给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
    罗方伯亦有所感,但他的身份有顾忌,却是不能如徐子先那般直言不讳,当下干笑一声,扯开话题道:“在下此来,也不是想要君侯上奏,只是要问君侯一些事。”

    徐子先道:“请说。”

    “君侯有意经营东藩”

    这个话,怕也就是罗方伯这种久居海外,对海岛经营十分上心的大势力的执掌者才会问,别的人,哪怕是齐王,林斗耀,或是陈笃敬,怕是都没有人往这方面去想。

    要知道大魏经营东藩已经超过二百年了,从荒芜无人烟,只有土著山民的大岛,到现在也不过只有十余个寨子,万余居民,其规模还不如福州城外的大镇。

    以南安镇来说,镇上就有百家商行,数百家店铺,镇上居民就已经过万人,加上附属于镇子的过百村庄,南安一镇就有好几万居民。

    水口,谷口,俱是这样繁荣的大镇。

    东藩没有商行,只有寥寥的一些小店铺,也没有成规模的贸易,只有海船在那里补充食水,因为有澎湖在,去补充食水的船只都不算多,只有隔一段时间有船只去收豆子,收皮毛,收沙金,这也是东藩仅有的特产了。

    也怪不得任东藩防御使的陈笃中叫苦连天,这样的大岛说是以军州格局,其实还不如福州一镇,荒凉之至,在那里当官,真的是形同流放。

    这样的岛,二百多年没开发起来,徐子先却有意在这岛上做一番事业,正常人来说,当然是难以想象之事。

    便是李仪,秦东阳等人,至此时才知道徐子先竟然有意开发东藩,众人都略微吃惊,但以他们对徐子先无条件的信任,却是无有人出声质疑。

    孔和都是强忍住了,在他看来在东藩种棉花,放马都可以,如果投入重注开发,那就是将铜钱往海里扔了,这当然是要出言反对的事情。

    但有外人在场,孔和现在也不比当初,总算知道要给徐子先留面子,换了去年的孔和,怕是已经站起来喷徐子先一脸唾沫了。

    徐子先也有此担心,颇为心虚的看一眼不远处的孔和,见孔和板着脸不语,这才对罗方伯道:“世子猜的有些道理,我是有意东藩。”

    徐子先看看要暴走的孔和,做了一个手式,说道:“蒲行风一旦腾出手来,压服三佛齐和兰芳,怕就有意在大魏沿海如法炮制。东藩岛地理极为重要,其距福州不过四百余里,顺风顺水两天可至,大股海盗至东藩,东藩诸寨是挡不住的,万余居民可以向海盗提供食水,其在东藩,澎湖也不可保,若是这样经营,福建这东南半壁永无宁日。哪怕是为了朝廷,我也非要在东藩做一些事,立下基业来。”

    罗方伯赞道:“君侯先中真是大有丘壑,某不及也。”

    徐子先道:“当然要紧的还是南安侯府自己的发展……福州人烟稠密,沿海又是人多地少,想在这里做一番事业太难了。东藩荒芜,荒芜也有荒芜的好处,无人想去争,而朝廷因为养马诸事,又将我的六千户实封在东藩,岂不是上天赐与天与不取,反受其吝,以南安侯府本身的利益来说,东藩开发出来,对侯府也是大有利之事,我当然确实有意于此。”

    徐子先又看向罗方伯,说道:“不知世子怎么推断出来的”

    “旁人只说君侯有意去开荒种棉。”罗方伯笑道:“我却从君候花费重金,不断修复舰船,安装劲弩于其上,而发觉君侯不光是要去种棉,于水师这般重视,自然是要经营海外事业,所以擅自推断,还请君侯莫怪。”

    徐子先苦笑一声,这等事既然要做了,当然是瞒不过人的,他希望的是东藩那里已经形成了格局之后再承认此事,哪怕亲如昌文侯府,在这个时候也是不提为妙。

    毕竟两家要合作,徐子先却是将东藩先纳入囊中,有这样的打算,叫陈笃敬,陈笃光,陈笃中等人知道了,怕未必会高兴。

    姻亲是姻亲,盟友是盟友,利益归利益,这一点来说,越是世家大族,却是能分的清楚明白。

    “既然君侯真的有意在海外发展,那么在下也直言了。”罗方伯正色道:“兰芳愿助君侯一臂之力。”

    兰芳的计划,便是提供船只建筑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水手和老资格的船长等等,资金方面,罗方伯坦言他也无法提供太多,但在早期时可以借给徐子先数十万贯的启动资金,不过罗方伯也是坦言,一支水师少说要几百万贯千万贯才能成型,兰芳能给的资金帮助还是相当有限。

    至于开发东藩,兰芳不会插手,但以后兰芳的商船可以经由东藩贸易,算是对徐子先另一种层面的支持。

    福建路军政之上,兰芳没有办法给太多支持,替徐子先摇旗呐喊几声,以兰芳之危,增加徐子先布局海外的力量,不受朝廷制约,这大约是可以办的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太多可支持的地方了。

    李仪和孔和,秦东阳,方少群等人都没有什么表示。

    这等合作的大事,对方出声的是罗方伯,别的人都未开口,南安方面,当然也只能是徐子先一个人考虑和应答。

    当面抛出条件,提出结盟,这也是罗方伯对徐子先的一个考验,南安这里冒起太快,罗方伯要看看徐子先本人成色如何,这一大片基业,是徐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会
    几百吨位的软帆船适合远航,但在大魏到倭国,吕宋,三佛齐,包括朝鲜,渤海国,还有越南,占城,暹罗诸国,航线一般是在近海顺洋流行前,虽然福船和广东船都是硬帆,但就目前的贸易线路来说也是足够用了。

    福船的水密舱设计也是相当先进,载运货物的能力也不比泰西大帆船差。

    现在只是风帆战舰的启蒙时代,真正把中国造船业甩开去的是其后的西班牙大帆船,然后是克拉克船,盖伦船,这些船逐渐从浆帆一体到双层帆船,再到三层,四层。

    武器从冲角跳帮到大量使用火炮,而中式硬帆船由于水密舱设计,无法多装具火炮,在与西式帆船的竟争中逐渐掉队。

    等到了蒸汽战舰时期,中国已经严重倒退,明末时还能靠蚁多咬死象,到鸦、片战争时清的水师已经不具有和英军在海上交战的能力。

    至铁甲战舰时期,中国的海防由于投入重金购得一支舰队,但由于不是自己发展,没有传承,加上清军整体性的**,北洋水师并未真正形成战斗力,当甲午海战爆发时,其真正的成色就被检验了出来。

    一败涂地!

    现在这阶段,福船还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因为软帆船的一大利器就是火炮,现在各国的火炮还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在海战时软帆船也还是以近战跳帮和冲角战为主,福船相对而言并不落后。

    贸易上用的着,海战也不弱,何必急着造大帆船

    罗方伯到底是在海外久了,眼睛只看到潮流,却看不清楚自身,特别是看不清楚徐子先的需求。

    相对而言,船长,水手,贸易线路,可比提供造船术和技术工人对徐子先来说更重要,也更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点,一艘五百吨的大帆船造价好几十万贯,一艘上好的三百吨左右的福船也就十几万贯就造出来,技术成熟,工人现成,工期快,要求低,徐子先怎么会舍近求远

    ……

    徐子先毕竟又耽搁了一天才准备往福州府城去。

    新募的团练陆续又进营几百人,徐子先全部是亲自定下人选,挨个问话,虽然只三言两语,却是将自己的形象牢牢竖立在新武卒的心中。

    经过这两天的事情,所有的武卒心里都会明白,不管是李长史或是秦司马,又或是那些录事参军事,参军,不管是谁,在武卒录用,训练,提拔,处罚,赏赐等诸多大事或小事上,俱是听南安侯一言而决。

    外间的大事,甚至仓库码头,林定一杨释之一伙商人都能当不少家,南安侯徐子先不会插手太多,只是涉及一些安全检查盘问上的事,由南安团练负责,平时的仓库和码头守备,江面巡防需要码头区配合,也是团练牵头,商人们配合就可以了。

    唯有团练之事,是徐子先关注的重中之重,甚至秦东阳以司马之尊,主持日常的营务和训练是没有问题,而调动武卒出营,或是执行某种任务,出动一队之下,秦东阳可以作主,一队之上,就得南安侯徐子先同意。

    此外,批准新卒入营,老卒的赏赐,处罚,抚恤,俱是南安侯一手经营,旁人不得插手于其中。

    营外的养济院,漏泽院,陵园等处,也是徐子先一手创建,属于对武卒最大的鼓励和福利。

    两天时间,三千一百余新武卒陆续入营,徐子先自是累的够呛。

    一千多人失望而去,他们的身体素质,甚至技击骑射都有一些根底,但输在过往经历上。

    可能好勇斗狠,干犯法禁。

    也可能是与游侠匪盗有过交往,名声不佳。

    可能不孝父母,兄弟不和。

    也有从厢军退出的经历,不管是何原因,一律不收。

    这些规定,就是害怕武卒队中进了那些刁滑之辈,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虽然徐子先的军规森严,上下得力,很有可能将油滑刁恶之徒管教成合格的武卒,但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些淳朴的商民百姓出身的武卒,融入快,接受军规训练条例快,受恩之后知道感恩,那些有江湖气的汉子,经常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心思诡秘,需得花大功夫去作养才能成功,又是何必把时间精力浪费了去

    不少被拒之门外的壮汉都心生不满,甚至有三五成群,骂骂咧咧而去的,这般情形报回来,也是使徐子先坚定了决心,此辈断不可用。

    他的部下,多半都是挑老成持重,性格稳重厚道的,或彪悍,或机灵,或勇武,或忠诚质朴,就算是刘益,当时说是赌鬼加酒鬼,其实是伤心遭遇,自暴自弃,但也没有为祸乡里之事,否则的话,徐子先可是不会要这等人。

    福州三月的天气已经很是和暖,来往的人群多半换下了冬天的棉袄,改为薄一些的夹袍。

    有一些自恃身强体壮的青年人,干脆就直接穿着薄袍招摇过市。

    两辆大车停在别院门前,等着装运物品。

    徐子先的福船是从海口入闽江,直接停靠在南安码头,徐子先要去府城,自是要将从京师江陵等地购买的特产,一路带到府城里去。

    “这些是给齐王殿下的”小妹和秀娘帮着整理物品,看到一些书房用具,有湖州砚,杭州纸,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毛笔,俱是高手匠人精心制造,成套买来,价格不菲。

    “嗯。



第二百一十四章 赞赏
    陈笃敬本人也是如此。

    眼前的徐子先在少年孩童时陈笃敬便是认得,少年时只觉得此子性格略有偏激,禀赋还算良善,人也聪明,加上是国侯世子,家世也配的过,玩笑之时,和老友徐应宾订下婚约。

    此后徐应宾在讨伐陈于泰的战事中失利,一蹶不振,两家的婚约一时都无人提起。

    徐应宾不提,是害怕难为老友,陈笃敬不提,也是因为族中难以通过。

    南安侯那般破落模样,不仅族人会反对,陈笃敬自己也是害怕女儿嫁过去之后受苦。

    待徐子先显露崛起之势时,陈笃敬立刻第一时间支持,不仅是感受到了徐子先的能力大涨,也是觉得徐子先的性格不似此前那般偏激极端,可以叫陈文珺托付终生。
1...7475767778...232
猜你喜欢